常用的概率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项式分布

二项实验:结果为0,1的集合,比如说美国大选,假设只有两名候选人的情况且不可以弃权的情况下,选特朗普为1,选希拉里为0。再比如说种子的发芽率实验,发芽为1,不发芽为0。
定义:
(1)整个实验由n次相同的实验组成。
(2)结果非0即1
(3)在一次实验中成功的概率为 π ,且在不同的单次实验中保持不变
(4)各次实验为独立实验
(5)随机变量 k 是在n次实验中观测到的成功的次数。
计算公式

P(X=k)=Cknπk(1π)nk=n!k!(nk)!πk(1π)nk

P(k) 是在 n 次实验中,当单次成功概率为π时,成功 k 次的概率。
记做:XB(n,π)
均值: μ=nπ
变准差: σ=nπ(1π)
举例:
种子发芽实验, n=20 π=0.5
这里写图片描述
种子发芽实验, n=20 π=0.2
这里写图片描述
种子发芽实验, n=20 π=0.8
这里写图片描述
由上面三个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只有在成功概率 π=0.5 时候,是对称分布。其它的都是非对称的。最大值出现在均值的位置,离均值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小。

泊松分布

        假设我们现在要估计某个路口一小时经过 k 辆车的概率,第一步我们需要先大量的观察一段时间,获得一个一小时内通过汽车数量的期望λ
        然后我们把一小时分为60分钟,同时假设每一分钟要么经过一辆车,要么没有车,那么按照二项分布的式子:
P(X=k)=C60k(λ60)k(1λ60)60k
也就是说,期望除以60分钟(把一小时分成60份)获得每一分钟有一辆车经过的概率。
        但是很明显我们不能确保每分钟真的只过一辆,为了更加精确,我们可以把一小时继续分为3600秒或72000个半秒,也就是说分的越多份,越精确。如果我们这么一直分下去,我们就获得了泊松分布,也就是二项分布的极限情况。
        泊松分布可以由二项分布的极限得到,比较好的分析请参考公开课《可汗学院-统计学》。

        泊松分布可作为二项分布的极限而得到。一般的说,若 XB(n,π) ,其中 n 很大,π很小,因而 np=λ 不太大时, X 的分布接近于泊松分布 。

p(X=k)=λkeλk!

        (1)Poisson分布是一种单参数的离散型分布,其参数为 λ ,它表示单位时间或空间内某事件平均发生的次数 μ=λ ,又称强度参数。
        (2).Poisson分布的方差 σ2 与平均数 λ 相等,即 σ2=λ
        (3)Poisson分布是非对称性的,在 μ 不大时呈偏态分布,随着μ的增大,迅速接近正态分布。一般来说,当 μ =20时,可以认为近似正态分布,Poisson分布资料可按正态分布处理。

这里写图片描述

       实验结果满足泊松分布的实验即为泊松过程。泊松过程把离散的伯努利过程变得连续化了。泊松过程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性质:
        1. 在任意单位时间长度内,到达率是稳定的。对应于无穷次抛硬币的例子,我们相当于把一个单位时间分割成了无穷次抛硬币的实验,每次实验产生正面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为 λ/n ),而在这无穷个抛硬币实验之后(即一个单位时间之后)我们期望能抛出 λ 个正面的硬币。这个性质类比于在有限次抛硬币(二次分布)的例子中保证了每次掷出硬币为正面的概率都为 π
        2. 未来的实验结果与过去的实验结果无关。对应于无穷次抛硬币的例子,之前不管抛出了多少个正面和反面的硬币,都不会影响之后硬币出现的结果。
        3. 在极小的一段时间内,有1次到达的概率非常小**,没有到达的概率非常大。对应于无穷次抛硬币的例子,我们发现硬币朝上的概率 π=λ/n 趋向于0。
        更多关于泊松过程和泊松分布过程的例子,可参考http://maider.blog.sohu.com/304621504.html

贝塔分布

共轭先验

        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理解,先从大家都知道的贝叶斯公式入手吧。

p(θ|X)=p(X|θ)p(θ)p(X)

我们要计算 后验概率 p(θ|X) , p(θ) 是事先计算好的已知 先验概率 p(X|θ) 叫做 似然概率
        如果我们想计算得出的 后验概率 p(θ|X) 和已知 先验概率 p(θ) 具备同样的概率分布,那么显然需要 似然概率 p(X|θ) 满足特殊的形式。
        数学家就把这种关系定义为“先验概率 p(θ) 叫做似然概率 p(X|θ) 的共轭先验。”,满足这个定义后, 后验概率 p(θ|X) 和已知 先验概率 p(θ) 就具备了同样的概率分布。
        下面以二项式分布和贝塔分布为例来说明:
        假设 先验概率 p(θ) 为贝塔分布: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述贝塔分布是似然概率 p(X|θ) 为二项式分布的“共轭先验”,证明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神奇的是后验概率和先验概率具备相同类型的分布,即贝塔分布,因此上述假设是成立的,即“先验概率贝塔分布是似然概率为二项式分布的“共轭先验””。

        共轭先验的更多探讨:
        共轭先验在贝叶斯学习和LDA主题模型中是比较重要概念。
        为了加深对它的重要性的理解,下面重复说明:
        PRML第68页说:“We shall see that an import role is played by conjugate priors, that lead to posterior distributions having the same functional form as the prior , and that therefore lead to a greatly simplified Bayesian analysis.”
        我们看到,共轭先验在贝叶斯推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得后验分布和先验具有相同的函数形式。
        使得贝叶斯推理更加方便,比如在Sequential Bayesian inference(连续贝叶斯推理)中,得到一个observation之后,可以算出一个posterior(后验)。由于选取的是Conjugate prior共轭先验,因此后验和原来先验的形式一样,可以把该后验当做新的先验,用于下一次observation,然后继续迭代。
        除了二项式分布和贝塔分布外,还存在另外一些先验分布及共轭分布,尤其是多项式分布和狄利克雷分布在主题模型LDA中有重要的应用,后面会详细说。
这里写图片描述

多项式分布

        多项式分布(Multinomial Distribution)是二项式分布的推广。
        把二项分布推广至多个(大于2)互斥事件的发生次数,就得到了多项分布。比如扔骰子,不同于扔硬币,骰子有6个面对应6个不同的点数,这样单次每个点数朝上的概率都是1/6(对应 p1 p6 ,它们的值不一定都是1/6,只要和为1且互斥即可,比如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骰子),重复扔n次,点数1~6的出现次数分别为( n1,x2,x3,x4,x5,x6 )时的概率是多少?其中 6i=1xi=n ”。这就是一个多项式分布问题。
        某随机实验如果有 k 个可能结局A1A2Ak,分别将他们的出现次数记为随机变量 X1X2Xk ,它们的概率分布分别是 p1p2pk ,那么在 n 次采样的总结果中,A1出现 n1 次、 A2 出现 n2 次、…、 Ak 出现 nk 次的这种事件的出现概率 P 有下面公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狄利克雷分布

        狄利克雷分布是一组连续多变量概率分布,Dirichlet分布的的密度函数形式跟beta分布的密度函数如出一辙.
        贝塔分布是二项分布的共轭先验分布,那么狄利克雷分布就是多项式分布的共轭先验分布。
        狄利克雷分布常作为贝叶斯统计的先验概率。当狄利克雷分布维度趋向无限时,便成为狄利克雷过程(Dirichlet process)。
         狄利克雷分布奠定了狄利克雷过程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特别是主题模型(topic model)的研究。
        K阶狄利克雷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为如下形式:
        这里写图片描述
        归一化常数为对变量Beta函数,可以用Gamma函数来表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Dirichlet分布其实也是采样出一个值(向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其实和其它分布并无太大不同?那为什么大家都说Dirichlet分布式分布的分布呢?因为Dirichlet分布出现的场景,总是用于生成别的分布(更确切地说,总是用于生成多项式分布)
        Dirichlet分布得到的向量各个分量的和是1,这个向量可以作为Multinomial分布的参数,所以我们说Dirichlet能够生成Multinomial分布,也就是分布的分布.
        Dirichlet分布和Multinomial分布式共轭的,Dirichlet作为先验,Multinomial作为似然,那么后验也是Dirichlet分布.所以Dirichlet和Multinomial这个组合总是经常被使用,Dirichlet分布在这里的角色就是分布的分布(Multinomial分布的分布).
       
       
       

正态分布

t分布

        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学生t-分布(Student’s t-distribution)经常应用在对呈正态分布的总体的均值进行估计。它是对两个样本均值差异进行显著性测试的学生t测定的基础。T检验改进了Z检验,不论样本数量大或小皆可应用。在样本数量大(超过120等)时,可以应用Z检验,但Z检验用在小的样本会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样本很小的情况下得改用学生t检验。在数据有三组以上时,因为误差无法压低,此时可以用变异数分析代替学生t检验。
        当母群体的标准差是未知的但却又需要估计时,我们可以运用学生t-分布。
        学生t-分布可简称为t分布。其推导由威廉·戈塞于1908年首先发表,当时他还在都柏林的健力士酿酒厂工作。因为不能以他本人的名义发表,所以论文使用了学生(Student)这一笔名。之后t检验以及相关理论经由罗纳德·费雪的工作发扬光大,而正是他将此分布称为学生分布。

卡方分布

高斯分布

F分布

本文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或部分拷贝)了以下文章,在此表示非常感谢,本着自由交流与学习的目的,如果有所侵犯,绝非作者本意,请联系作者,会及时改正之。
参考文章:
(1) 贝叶斯学习及共轭先验:http://blog.csdn.net/acdreamers/article/details/45026459
(2)Polly Study PRIS CSDN 《Conjugate prior-共轭先验的解释 》http://blog.csdn.net/polly_yang/article/details/8250161
(3)The Dirichlet Distribution 狄利克雷分布 (PRML 2.2.1) http://www.xperseverance.net/blogs/2012/03/510/

  • 3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1.项目代码均经过功能验证ok,确保稳定可靠运行。欢迎下载体验!下载完使用问题请私信沟通。 2.主要针对各个计算机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通信、物联网等领域的在校学生、专业教师、企业员工。 3.项目具有丰富的拓展空间,不仅可作为入门进阶,也可直接作为毕设、课程设计、大作业、初期项目立项演示等用途。 4.当然也鼓励大家基于此进行二次开发。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沟通。 5.期待你能在项目中找到乐趣和灵感,也欢迎你的分享和反馈! 【资源说明】 基于NER的文本纠错项目python源码+使用说明+数据+模型.zip 本项目尝试使用了多种不同的模型(包括HMM,CRF,Bi-LSTM,Bi-LSTM+CRF)来解决中文命名实体识别问题,数据集用的是论文ACL 2018[Chinese NER using Lattice LSTM](https://github.com/jiesutd/LatticeLSTM)中收集的简历数据,数据的格式如下,它的每一行由一个字及其对应的标注组成,标注集采用BIOES,句子之间用一个空行隔开。 该数据集就位于项目目录下的`ResumeNER`文件夹里。 运行结果 下面是四种不同的模型以及这Ensemble这四个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取最好): | | HMM | CRF | BiLSTM | BiLSTM+CRF | Ensemble | | ---- | ------ | ------ | ------ | ---------- | -------- | | 召回率 | 91.22% | 95.43% | 95.32% | 95.72% | 95.65% | | 准确率 | 91.49% | 95.43% | 95.37% | 95.74% | 95.69% | | F1分数 | 91.30% | 95.42% | 95.32% | 95.70% | 95.64% | 最后一列Ensemble是将这四个模型的预测结果结合起来,使用“投票表决”的方法得出最后的预测结果。 (Ensemble的三个指标均不如BiLSTM+CRF,可以认为在Ensemble过程中,是其他三个模型拖累了BiLSTM+CRF) 具体的输出可以查看`output.txt`文件。 快速开始 首先安装依赖项: ``` pip3 install -r requirement.txt ``` 安装完毕之后,直接使用 ``` python3 main.py ``` 即可训练以及评估模型,评估模型将会打印出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值以及混淆矩阵,如果想要修改相关模型参数或者是训练参数,可以在`./models/config.py`文件中进行设置。 训练完毕之后,如果想要加载并评估模型,运行如下命令: ```shell python3 test.py ``` 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 隐马尔可夫模型描述由一个隐藏的马尔科夫链随机生成不可观测的状态随机序列,再由各个状态生成一个观测而产生观测随机序列的过程(李航 统计学习方法)。隐马尔可夫模型由初始状态分布,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以及观测概率矩阵所确定。 命名实体识别本质上可以看成是一种序列标注问题,在使用HMM解决命名实体识别这种序列标注问题的时候,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是字组成的序列(观测序列),观测不到的是每个字对应的标注(状态序列)。 **初始状态分布**就是每一个标注的初始化概率,**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就是由某一个标注转移到下一个标注的概率(就是若前一个词的标注为$tag_i$ ,则下一个词的标注为$tag_j$的概率为 $M_{ij}$),**观测概率矩阵**就是指在 某个标注下,生成某个词的概率。 HMM模型的训练过程对应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学习问题(李航 统计学习方法), 实际上就是根据训练数据根据最大似然的方法估计模型的三个要素,即上文提到的初始状态分布、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以及观测概率矩阵,模型训练完毕之后,利用模型进行解码,即对给定观测序列,求它对应的状态序列,这里就是对给定的句子,求句子中的每个字对应的标注,针对这个解码问题,我们使用的是维特比(viterbi)算法。 具体的细节可以查看 `models/hmm.py`文件。 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CRF) HMM模型中存在两个假设,一是输出观察值之间严格独立,二是状态转移过程中当前状态只与前一状态有关。也就是说,在命名实体识别的场景下,HMM认为观测到的句子中的每个字都是相互独立的
本书从函数功能、函数格式、参数说明、注意事项、Excel 版本提醒、案例应用、交叉参考7 个方面,全面、细致地介绍了Excel 2016/2013/2010/2007/2003 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实际应用和操作技巧。最后3 章还将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扩展到了条件格式、数据验证及图表中,以便使它们发挥更强大的功能。本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了457 个案例,涉及多个行业,读者可以根据书中的案例举一反三,将其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效提高学习效果与实际应用能力。 本书既可以作为函数速查工具手册,又可以作为丰富的函数应用案例宝典,适合对Excel 公式与函数有需求的读者阅读。 第1章 公式与函数基础 1 1.1 了解公式 1 1.1.1 公式的组成部分 1 1.1.2 数据类型及其相互转换 2 1.1.3 运算符及其优先级 3 1.1.4 普通公式与数组公式 5 1.1.5 单个单元格公式与多个单元格公式 5 1.1.6 Excel对数字精度、公式与函数等方面的限制 5 1.2 输入与编辑公式 6 1.2.1 A1引用样式与R1C1引用样式 6 1.2.2 输入公式 8 1.2.3 修改公式 9 1.2.4 移动和复制公式 9 1.2.5 删除公式 12 1.2.6 改变公式的计算方式 13 1.3 在公式中使用函数 14 1.3.1 为什么使用函数 14 1.3.2 函数的类型 14 1.3.3 函数的参数 15 1.3.4 在公式中输入函数 16 1.4 在公式中使用名称 18 1.4.1 名称的作用范围 19 1.4.2 命名区域 19 1.4.3 命名公式 20 1.4.4 命名常量 21 1.4.5 将名称应用到公式中 21 1.5 使用数组公式 23 1.5.1 单个单元格数组公式与多单元格数组公式 23 1.5.2 数组的维数 24 1.5.3 输入数组公式 25 1.5.4 修改数组公式 25 1.5.5 扩展或缩小多单元格数组公式 26 1.5.6 选择数组公式所在区域 27 1.5.7 使用常量数组 27 1.6 创建跨工作表和跨工作簿引用的公式 28 1.6.1 创建引用其他工作表中的数据的公式 28 1.6.2 创建引用其他工作簿中的数据的公式 29 1.6.3 创建对多个工作表中相同单元格区域的三维引用 30 1.6.4 更新跨工作簿引用的公式 31 1.7 审核公式 31 1.7.1 使用公式错误检查器 32 1.7.2 定位特定类型的数据 33 1.7.3 追踪单元格之间的关系 33 1.7.4 监视单元格内容 35 1.7.5 使用公式求值器 36 1.8 处理公式中的错误 36 1.8.1 括号不匹配 37 1.8.2 单元格被#符号填满 37 1.8.3 空白但非空的单元格 37 1.8.4 显示值与实际值 38 1.8.5 返回错误值 39 1.8.6 循环引用 41 1.9 公式使用技巧 42 1.9.1 在多个单元格中输入同一个公式 42 1.9.2 显示公式而不是值 42 1.9.3 查看公式的中间结果 42 1.9.4 将公式转换为值 43 1.9.5 复制公式但不使用相对引用 43 1.9.6 隐藏公式 44 1.9.7 禁止用户修改公式 45 第2章 数学和三角函数 46 2.1 常规计算 48 2.1.1 SIGN——返回数字的符号 48 2.1.2 ABS——计算数字的绝对值 49 2.1.3 SUM——计算数字之和 50 2.1.4 PRODUCT——计算数字之积 52 2.1.5 SQRT——计算正平方根 52 2.1.6 MOD——返回商的余数 53 2.1.7 QUOTIENT——返回商的整数部分 55 2.1.8 GCD——计算最大公约数 56 2.1.9 LCM——计算最小公倍数 57 2.1.10 SUMIF——按给定条件对指定单元格求和 57 2.1.11 SUMIFS——按多个条件对指定单元格求和 59 2.1.12 SUMPRODUCT——计算数组元素的乘积之和 60 2.1.13 SUMSQ——计算参数的平方和 61 2.1.14 SUMXMY2——计算数组对应值之差的平方和 62 2.1.15 SUMX2MY2——计算数组对应值的平方差之和 63 2.1.16 SUMX2PY2——计算数组对应值的平方和之和 63 2.1.17 SERIESSUM——计算基于公式的幂级数之和 64 2.2 舍入计算 65 2.2.1 INT——返回永远小于等于原数字的最接近的整数 65 2.2.2 TRUNC——返回数字的整数部分 66 2.2.3 ROUND——按指定位数对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67 2.2.4 ROUNDDOWN——以绝对值减小的方向按指定位数舍入数字 68 2.2.5 ROUNDUP——以绝对值增大的方向按指定位数舍入数字 69 2.2.6 MROUND——舍入到指定倍数的数字 70 2.2.7 CEILING——以绝对值增大的方向按指定倍数舍入 71 2.2.8 CEILING.PRECISE——以算数值增大的方向按指定倍数舍入 73 2.2.9 CEILING.MATH——以绝对值或算数值增大的方向按指定倍数舍入 73 2.2.10 FLOOR——以绝对值减小的方向按指定倍数舍入 74 2.2.11 FLOOR.PRECISE——以算数值减小的方向按指定倍数舍入 75 2.2.12 FLOOR.MATH——以绝对值或算数值减小的方向按指定倍数舍入 76 2.2.13 EVEN——以绝对值增大的方向舍入到最接近偶数 77 2.2.14 ODD——以绝对值增大的方向舍入到最接近奇数 78 2.3 指数与对数计算 79 2.3.1 POWER——计算数字的乘幂 79 2.3.2 EXP——计算e的n 次方 80 2.3.3 LN——计算自然对数 81 2.3.4 LOG——计算以指定数字为底的对数 81 2.3.5 LOG10——计算以10为底的对数 82 2.4 阶乘、矩阵与随机数 83 2.4.1 COMBIN——计算给定数目对象的组合数 83 2.4.2 COMBINA——计算给定数目对象具有重复项的组合数 84 2.4.3 FACT——计算数字的阶乘 84 2.4.4 FACTDOUBLE——计算数字的双倍阶乘 85 2.4.5 MULTINOMIAL——计算多个数字和的阶乘与各数字阶乘乘积的比值 86 2.4.6 MDETERM——计算数组的矩阵行列式的值 86 2.4.7 MINVERSE——计算数组的逆矩阵 87 2.4.8 MMULT——计算两个数组的矩阵乘积 88 2.4.9 MUNIT——返回指定维度的单位矩阵 89 2.4.10 RAND——返回0到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 89 2.4.11 RANDBETWEEN——返回某个范围内的随机数 91 2.5 三角函数计算 91 2.5.1 DEGREES——将弧度转换为角度 91 2.5.2 RADIANS——将角度转换为弧度 92 2.5.3 SIN——计算给定角度的正弦值 93 2.5.4 ASIN——计算数字的反正弦值 93 2.5.5 SINH——计算数字的双曲正弦值 94 2.5.6 ASINH——计算数字的反双曲正弦值 95 2.5.7 COS——计算给定角度的余弦值 95 2.5.8 ACOS——计算数字的反余弦值 96 2.5.9 COSH——计算数字的双曲余弦值 97 2.5.10 ACOSH——计算数字的反双曲余弦值 97 2.5.11 TAN——计算给定角度的正切值 98 2.5.12 ATAN——计算数字的反正切值 99 2.5.13 TANH——计算数字的双曲正切值 99 2.5.14 ATANH——计算数字的反双曲正切值 100 2.5.15 ATAN2——计算给定坐标的反正切值 101 2.5.16 ACOT——计算数字的反余切值 102 2.5.17 ACOTH——计算数字的反双曲余切值 102 2.5.18 COT——计算给定角度的余切值 103 2.5.19 COTH——计算数字的双曲余切值 104 2.5.20 SEC——计算给定角度的正割值 105 2.5.21 SECH——计算给定角度的双曲正割值 105 2.5.22 CSC——计算给定角度的余割值 106 2.5.23 CSCH——计算给定角度的双曲余割值 107 2.6 其他计算 108 2.6.1 PI——返回pi的值 108 2.6.2 SQRTPI——计算某数与pi的乘积的平方根 108 2.6.3 SUBTOTAL——返回指定区域的分类汇总结果 109 2.6.4 AGGREGATE——返回指定区域的分类汇总结果 111 2.6.5 ROMAN——将阿拉伯数字转为文本型罗马数字 113 2.6.6 ARABIC——将罗马数字转换为阿拉伯数字 114 2.6.7 BASE——将一个数转换为给定基数的文本格式 115 2.6.8 DECIMAL——将给定基数的文本转换为十进制数 116 第3章 日期和时间函数 117 3.1 了解Excel日期系统 118 3.1.1 Excel提供的两种日期系统 118 3.1.2 了解日期和时间序列号 119 3.1.3 输入与设置日期和时间 120 3.1.4 两位数年份问题 121 3.2 返回当前的日期、时间和指定的日期、时间 121 3.2.1 NOW——返回当前日期和时间 121 3.2.2 TODAY——返回当前日期 123 3.2.3 DATE——返回指定日期的序列号 124 3.2.4 TIME——返回指定时间的序列号 125 3.3 返回日期和时间的某个部分 126 3.3.1 YEAR——返回年份 126 3.3.2 MONTH——返回月份 127 3.3.3 DAY——返回日期中具体的某一天 129 3.3.4 WEEKDAY——返回当前日期是星期几 130 3.3.5 HOUR——返回小时数 131 3.3.6 MINUTE——返回分钟数 131 3.3.7 SECOND——返回秒数 132 3.4 文本与日期、时间格式间的转换 133 3.4.1 DATEVALUE——将文本格式的日期转换为序列号 133 3.4.2 TIMEVALUE——将文本格式的时间转换为序列号 134 3.5 其他日期函数 135 3.5.1 DATEDIF——计算开始和结束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135 3.5.2 DAYS360——以360天为准计算两个日期间天数 136 3.5.3 DAYS——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137 3.5.4 EDATE——计算从指定日期向前或向后几个月的日期 138 3.5.5 DATESTRING——将指定日期的序列号转换为文本日期 139 3.5.6 EOMONTH——计算从指定日期向前或向后几个月后的那个月最后一天的日期 140 3.5.7 NETWORKDAYS——计算日期间的所有工作日数 141 3.5.8 NETWORKDAYS.INTL——计算日期间的所有工作日数,使用参数指明周末的日期和天数 142 3.5.9 WEEKNUM——返回日期在一年中是第几周 144 3.5.10 ISOWEEKNUM——返回日期在一年中的ISO周数 145 3.5.11 WORKDAY——计算与指定日期相隔数个工作日的日期 146 3.5.12 WORKDAY.INTL——计算与指定日期相隔数个工作日的日期,使用参数指明周末的日期和天数 147 3.5.13 YEARFRAC——计算从开始日期到结束日期所经历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百分比 149 第4章 逻辑函数 151 4.1 逻辑值函数 151 4.1.1 TRUE——返回逻辑值TRUE 151 4.1.2 FALSE——返回逻辑值FALSE 152 4.2 条件判断函数 153 4.2.1 NOT——对逻辑值求反 153 4.2.2 AND——判断多个条件是否同时成立 154 4.2.3 OR——判断多个条件中是否至少有一个条件成立 155 4.2.4 XOR——判断多个条件中是否有一个条件成立 156 4.2.5 IF——根据条件判断而返回不同结果 156 4.2.6 IFNA——判断公式是否出现#N/A错误 158 4.2.7 IFERROR——根据公式结果返回不同内容 158 第5章 文本函数 160 5.1 返回字符或字符编码 162 5.1.1 CHAR——返回与ANSI字符编码对应的字符 162 5.1.2 UNICHAR——返回与Unicode字符编码对应的字符 163 5.1.3 CODE——返回与字符对应的ANSI字符编码 163 5.1.4 UNICODE——返回与字符对应的Unicode字符编码 164 5.2 返回文本内容 165 5.2.1 LEFT——从文本左侧起提取指定个数的字符 165 5.2.2 LEFTB——从文本左侧起提取指定字节数字符 166 5.2.3 LEN——计算文本中的字符个数 167 5.2.4 LENB——计算文本中代表字符的字节数 168 5.2.5 MID——从文本指定位置起提取指定个数的字符 169 5.2.6 MIDB——从文本指定位置起提取指定字节数的字符 170 5.2.7 RIGHT——从文本右侧起提取指定个数的字符 170 5.2.8 RIGHTB——从文本右侧起提取指定字节数字符 171 5.2.9 REPT——生成重复的字符 172 5.3 合并文本 173 5.3.1 CONCATENATE——将多个文本合并到一处 173 5.4 转换文本格式 174 5.4.1 ASC——将全角字符转换为半角字符 174 5.4.2 WIDECHAR——将半角字符转换为全角字符 175 5.4.3 PHONETIC——返回文本中的拼音字符 176 5.4.4 BAHTTEXT——将数字转换为泰语文本 176 5.4.5 DOLLAR——将数字转换为带美元符号$的文本 176 5.4.6 RMB——将数字转换为带人民币符号¥的文本 177 5.4.7 NUMBERSTRING——将数值转换为大写汉字 178 5.4.8 NUMBERVALUE——以与区域设置无关的方式将文本转换为数字 179 5.4.9 T——将参数转换为文本 179 5.4.10 LOWER——将文本转换为小写 180 5.4.11 UPPER——将文本转换为大写 180 5.4.12 PROPER——将文本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转换为大写 181 5.4.13 VALUE——将文本型数字转换为数值 182 5.4.14 TEXT——多样化格式设置函数 183 5.4.15 FIXED——将数字按指定的小数位数取整 184 5.5 查找与替换文本 185 5.5.1 EXACT——比较两个文本是否相同 185 5.5.2 FIND——以字符为单位并区分大小写地查找指定字符的位置 186 5.5.3 FINDB——以字节为单位并区分大小写地查找指定字符的位置 187 5.5.4 REPLACE——以字符为单位根据指定位置进行替换 188 5.5.5 REPLACEB——以字节为单位根据指定位置进行替换 189 5.5.6 SEARCH——以字符为单位不区分大小写地查找指定字符的位置 189 5.5.7 SEARCHB——以字节为单位不区分大小写地查找指定字符的位置 191 5.5.8 SUBSTITUTE——以指定文本进行替换 191 5.6 删除文本中的字符 192 5.6.1 CLEAN——删除无法打印的字符 192 5.6.2 TRIM——删除多余的空格 193 第6章 查找和引用函数 194 6.1 查找表中数据 195 6.1.1 CHOOSE——根据序号从列表中选择对应的内容 195 6.1.2 LOOKUP——仅在单行单列中查找(向量形式) 200 6.1.3 LOOKUP——仅在单行单列中查找(数组形式) 203 6.1.4 HLOOKUP——在区域或数组的行中查找数据 204 6.1.5 VLOOKUP——在区域或数组的列中查找数据 205 6.1.6 MATCH——返回指定内容所在的位置 208 6.1.7 INDEX——返回指定位置中的内容(数组形式) 212 6.1.8 INDEX——返回指定位置中的内容(引用形式) 213 6.2 引用表中数据 214 6.2.1 ADDRESS——返回与指定行号和列号对应的单元格地址 214 6.2.2 AREAS——返回引用中包含的区域数量 217 6.2.3 COLUMN——返回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首列的列号 217 6.2.4 COLUMNS——返回数据区域包含的列数 235 6.2.5 ROW——返回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首行的行号 219 6.2.6 ROWS——返回数据区域包含的行数 221 6.2.7 OFFSET——根据给定的偏移量返回新的引用区域 223 6.2.8 TRANSPOSE——转置数据区域的行列位置 227 6.2.9 INDIRECT——返回由文本值指定的引用 227 6.2.10 FORMULATEXT——返回给定引用公式的文本形式 229 6.2.11 GETPIVOTDATA——返回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230 6.2.12 HYPERLINK——为指定内容创建超链接 231 6.2.13 RTD——返回支持COM自动化程序的实时数据 233 第7章 信息函数 235 7.1 返回信息 236 7.1.1 CELL——返回单元格格式、位置或内容的信息 236 7.1.2 INFO——返回当前操作环境的相关信息 238 7.1.3 SHEET——返回引用工作表的工作表编号 239 7.1.4 SHEETS——返回引用中的工作表总数 239 7.2 返回各类型的值 240 7.2.1 ERROR.TYPE——返回对应于错误类型的数字 240 7.2.2 N——返回转换为数字的值 241 7.2.3 NA——返回错误值#N/A 242 7.2.4 TYPE——返回表示数据类型的数字 243 7.3 使用IS函数进行各种判断 244 7.3.1 ISBLANK——判断单元格是否为空 244 7.3.2 ISLOGICAL——判断值是否为逻辑值 245 7.3.3 ISNUMBER——判断值是否为数字 245 7.3.4 ISTEXT——判断值是否为文本 246 7.3.5 ISNONTEXT——判断值是否为非文本 246 7.3.6 ISFORMULA——判断单元格是否包含公式 247 7.3.7 ISEVEN——判断数字是否为偶数 248 7.3.8 ISODD——判断数字是否为奇数 249 7.3.9 ISNA——判断值是否为错误值#N/A 249 7.3.10 ISREF——判断值是否为单元格引用 250 7.3.11 ISERR——判断值是否为除#N/A以外的其他错误值 250 7.3.12 ISERROR——判断值是否为错误值 251 第8章 统计函数 252 8.1 统计数量与频率 255 8.1.1 COUNT——计算参数中包含数字的个数 255 8.1.2 COUNTA——计算参数中包含非空值的个数 257 8.1.3 COUNTBLANK——计算区域中空白单元格的个数 259 8.1.4 COUNTIF——计算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 259 8.1.5 COUNTIFS——计算满足多个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 262 8.1.6 FREQUENCY——以垂直数组形式返回数据的频率分布 263 8.2 统计均值和众数 264 8.2.1 AVEDEV——计算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 264 8.2.2 AVERAGE——计算参数的平均值 265 8.2.3 AVERAGEA——计算参数中非空值的平均值 266 8.2.4 AVERAGEIF——计算满足给定条件的所有单元格的平均值 267 8.2.5 AVERAGEIFS——计算满足多个给定条件的所有单元格的平均值 268 8.2.6 GEOMEAN——计算几何平均值 269 8.2.7 HARMEAN——计算调和平均值 270 8.2.8 TRIMMEAN——计算内部平均值 271 8.2.9 MEDIAN——返回中值 272 8.2.10 MODE.SNGL——返回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273 8.2.11 MODE.MULT——返回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或重复出现的数值的垂直数组 275 8.3 统计极值与排位 276 8.3.1 MAX——返回一组数字中的最大值 276 8.3.2 MAXA——返回一组非空值中的最大值 277 8.3.3 MIN——返回一组数字中的最小值 278 8.3.4 MINA——返回一组非空值中的最小值 279 8.3.5 LARGE——返回数据集中第k个最大值 279 8.3.6 SMALL——返回数据集中第k个最小值 280 8.3.7 RANK.EQ——返回一个数字在一组数字中的排位 281 8.3.8 RANK.AVG——返回一个数字在一组数字中的排位 282 8.3.9 PERCENTRANK.INC——返回数据集中值的百分比排位 283 8.3.10 PERCENTRANK.EXC——返回数据集中值的百分比排位 284 8.3.11 QUARTILE.INC——返回数据集的四分位数 285 8.3.12 QUARTILE.EXC——返回数据集的四分位数 286 8.3.13 PERCENTILE.INC——返回区域中数值的第k个百分点的值 287 8.3.14 PERCENTILE.EXC——返回区域中数值的第k个百分点的值 288 8.3.15 PERMUT——返回给定数目对象的排列数 288 8.3.16 PERMUTATIONA——返回给定数目对象(含重复)的排列数 289 8.4 统计数据的散布度 290 8.4.1 DEVSQ——计算偏差的平方和 290 8.4.2 STDEV.S——估算基于样本的标准偏差,忽略文本和逻辑值 290 8.4.3 STDEVA——估算基于样本的标准偏差,包括文本和逻辑值 291 8.4.4 STDEV.P——估算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偏差,忽略文本和逻辑值 292 8.4.5 STDEVPA——估算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标准偏差,包括文本和逻辑值 293 8.4.6 VAR.S——计算基于给定样本的方差,忽略文本和逻辑值 294 8.4.7 VARA——计算基于给定样本的方差,包括文本和逻辑值 295 8.4.8 VAR.P——计算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方差,忽略文本和逻辑值 296 8.4.9 VARPA——计算基于整个样本总体的方差,包括文本和逻辑值 297 8.4.10 KURT——返回数据集的峰值 298 8.4.11 SKEW——返回分布的不对称度 299 8.4.12 SKEW.P——返回某一分布相对其平均值的不对称度 300 8.5 统计概率分布 300 8.5.1 BINOM.DIST——返回一元二项式分布的概率 300 8.5.2 BINOM.INV——返回使累积二项式分布小于或等于临界值的最小值 301 8.5.3 BINOM.DIST.RANGE——返回二项式分布试验结果的概率 302 8.5.4 NEGBINOM.DIST——返回负二项式分布的概率 303 8.5.5 PROB——返回区域中的数值落在指定区间内的概率 304 8.5.6 GAUSS——返回比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小0.5的值 305 8.5.7 PHI——返回标准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值 306 8.5.8 NORM.DIST——返回正态累积分布函数 306 8.5.9 NORM.INV——返回标准正态累积分布的反函数值 307 8.5.10 NORM.S.DIST——返回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 308 8.5.11 NORM.S.INV——返回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值 309 8.5.12 STANDARDIZE——返回正态化数值 310 8.5.13 LOGNORM.DIST——返回对数累积分布函数 311 8.5.14 LOGNORM.INV——返回对数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 312 8.5.15 HYPGEOM.DIST——返回超几何分布 313 8.5.16 POISSON.DIST——返回泊松分布 314 8.5.17 EXPON.DIST——返回指数分布 315 8.5.18 WEIBULL.DIST——返回韦伯分布 316 8.5.19 GAMMA——返回伽玛函数值 317 8.5.20 GAMMA.DIST——返回伽玛分布函数 318 8.5.21 GAMMA.INV——返回伽玛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值 319 8.5.22 GAMMALN——返回伽玛函数的自然对数 320 8.5.23 GAMMALN.PRECISE——返回伽玛函数的自然对数 320 8.5.24 BETA.DIST——返回β累积分布函数 321 8.5.25 BETA.INV——返回指定β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值 322 8.5.26 CONFIDENCE.NORM——返回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23 8.5.27 CONFIDENCE.T——返回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324 8.6 检验数据的倾向性 325 8.6.1 CHISQ.DIST.RT——返回x2分布的右尾概率 325 8.6.2 CHISQ.DIST——返回x2分布 326 8.6.3 CHISQ.INV.RT——返回x2分布的右尾概率的反函数值 326 8.6.4 CHISQ.INV——返回x2分布的左尾概率的反函数值 327 8.6.5 CHISQ.TEST——返回独立性检验值 328 8.6.6 F.DIST.RT——返回F概率分布 329 8.6.7 F.DIST——返回F概率分布 330 8.6.8 F.INV.RT——返回F概率分布的反函数值 330 8.6.9 F.INV——返回F概率分布的反函数值 331 8.6.10 T.DIST.2T——返回t分布的双尾概率 332 8.6.11 T.DIST.RT——返回t分布的右尾概率 333 8.6.12 T.DIST——返回t分布 333 8.6.13 T.INV.2T——返回t分布的双尾反函数值 334 8.6.14 T.INV——返回t分布的左尾反函数值 335 8.6.15 F.TEST——返回F检验的结果 335 8.6.16 T.TEST——返回与t检验相关的概率 336 8.6.17 Z.TEST——返回z检验的单尾概率 337 8.7 统计协方差、相关系数与回归 338 8.7.1 COVARIANCE.P——计算总体协方差,即成对偏差乘积的平均值 338 8.7.2 COVARIANCE.S——计算样本协方差,即成对偏差乘积的平均值 339 8.7.3 CORREL——返回两个数据集之间的相关系数 340 8.7.4 FISHER——返回Fisher变换值 340 8.7.5 FISHERINV——返回Fisher变换的反函数值 341 8.7.6 PEARSON——返回皮尔生乘积矩相关系数 342 8.7.7 RSQ——返回皮尔生乘积矩相关系数的平方 343 8.7.8 FORECAST——根据现有的数据计算或预测未来值 344 8.7.9 GROWTH——根据现有的数据计算或预测指数增长值 345 8.7.10 TREND——计算一条线性回归线的值 346 8.7.11 LINEST——返回线性回归线的参数 347 8.7.12 LOGEST——返回指数回归线的参数 348 8.7.13 SLOPE——返回线性回归线的斜率 349 8.7.14 INTERCEPT——返回线性回归线的截距 350 8.7.15 STEYX——返回通过线性回归法预测每个x的y值时所产生的标准误差 351 第9章 财务函数 352 9.1 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 354 9.2 计算本金和利息 355 9.2.1 PMT——计算贷款的每期付款额 355 9.2.2 IPMT——计算贷款在给定期间内支付的利息 356 9.2.3 PPMT——计算贷款在给定期间内偿还的本金 357 9.2.4 ISPMT——计算特定投资期内支付的利息 358 9.2.5 CUMIPMT——计算两个付款期之间累积支付的利息 358 9.2.6 CUMPRINC——计算两个付款期之间累积支付的本金 360 9.2.7 EFFECT——将名义年利率转换为实际年利率 361 9.2.8 NOMINAL——将实际年利率转换为名义年利率 362 9.2.9 RATE——计算年金的各期利率 362 9.3 计算投资预算 363 9.3.1 FV——计算一笔投资的未来值 363 9.3.2 FVSCHEDULE——使用一系列复利率计算初始本金的未来值 364 9.3.3 NPER——计算投资的期数 365 9.3.4 PDURATION——计算投资到达指定值所需的期数 366 9.3.5 PV——计算投资的现值 367 9.3.6 NPV——基于一系列定期的现金流和贴现率计算投资的净现值 367 9.3.7 XNPV——计算一组未必定期发生的现金流的净现值 368 9.3.8 RRI——计算某项投资增长的等效利率 369 9.4 计算收益率 370 9.4.1 IRR——计算一系列现金流的内部收益率 370 9.4.2 MIRR——计算正负现金流在不同利率下支付的内部收益率 371 9.4.3 XIRR——计算一组未必定期发生的现金流的内部收益率 372 9.5 计算折旧值 373 9.5.1 AMORDEGRC——根据资产的耐用年限,计算每个结算期间的折旧值 373 9.5.2 AMORLINC——计算每个结算期间的折旧值 374 9.5.3 DB——使用固定余额递减法,计算一笔资产在给定期间内的折旧值 375 9.5.4 DDB——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其他指定方法,计算一笔资产在给定期间内的折旧值 376 9.5.5 VDB——使用余额递减法,计算一笔资产在给定期间或部分期间内的折旧值 377 9.5.6 SYD——计算某项资产按年限总和折旧法计算的指定期间的折旧值 378 9.5.7 SLN——计算某项资产在一个期间内的线性折旧值 379 9.6 计算证券与国库券 379 9.6.1 ACCRINT——计算定期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的应计利息 379 9.6.2 ACCRINTM——计算在到期日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的应计利息 380 9.6.3 COUPDAYBS——计算当前付息期内截止到成交日的天数 382 9.6.4 COUPDAYS——计算成交日所在的付息期的天数 383 9.6.5 COUPDAYSNC——计算从成交日到下一个付息日之间的天数 384 9.6.6 COUPNCD——计算成交日之后的下一个付息日 385 9.6.7 COUPNUM——计算成交日和到期日之间的应付利息次数 386 9.6.8 COUPPCD——计算成交日之前的上一付息日 387 9.6.9 DISC——计算有价证券的贴现率 389 9.6.10 DURATION——计算定期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的修正期限 390 9.6.11 PRICE——计算定期付息的面值¥100的有价证券的价格 391 9.6.12 PRICEDISC——计算折价发行的面值¥100的有价证券的价格 392 9.6.13 PRICEMAT——计算到期付息的面值¥100的有价证券的价格 393 9.6.14 ODDFPRICE——计算首期付息日不固定的面值¥100的有价证券价格 395 9.6.15 ODDFYIELD——计算首期付息日不固定的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396 9.6.16 ODDLPRICE——计算末期付息日不固定的面值¥100的有价证券价格 397 9.6.17 ODDLYIELD——计算末期付息日不固定的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399 9.6.18 MDURATION——计算假设面值为¥100的有价证券的Macauley修正期限 400 9.6.19 INTRATE——计算一次性付息证券的利率 401 9.6.20 RECEIVED——计算一次性付息的有价证券到期收回的金额 403 9.6.21 TBILLEQ——计算国库券的等价债券收益 404 9.6.22 TBILLPRICE——计算面值¥100的国库券的价格 405 9.6.23 TBILLYIELD——计算国库券的收益率 406 9.6.24 YIELD——计算定期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的收益率 406 9.6.25 YIELDDISC——计算折价发行的有价证券的年收益率 408 9.6.26 YIELDMAT——计算到期付息的有价证券的年收益率 409 9.7 转换美元价格的格式 410 9.7.1 DOLLARDE——将以分数表示的美元价格转换为以小数表示的美元价格 410 9.7.2 DOLLARFR——将以小数表示的美元价格转换为以分数表示的美元价格 411 第10章 工程函数 412 10.1 比较数据函数 414 10.1.1 DELTA——测试两个值是否相等 414 10.1.2 GESTEP——测试某个值是否大于等于阈值 415 10.2 转换数制 416 10.2.1 BIN2OCT——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416 10.2.2 BIN2DEC——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417 10.2.3 BIN2HEX——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418 10.2.4 OCT2BIN——将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419 10.2.5 OCT2DEC——将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420 10.2.6 OCT2HEX——将八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420 10.2.7 DEC2BIN——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421 10.2.8 DEC2OCT——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422 10.2.9 DEC2HEX——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423 10.2.10 HEX2BIN——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424 10.2.11 HEX2OCT——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425 10.2.12 HEX2DEC——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426 10.3 计算复数 427 10.3.1 COMPLEX——将实系数和虚系数转换为复数 427 10.3.2 IMREAL——返回复数的实系数 427 10.3.3 IMAGINARY——返回复数的虚系数 428 10.3.4 IMCONJUGATE——返回复数的共轭复数 429 10.3.5 IMABS——计算复数的绝对值(模数) 429 10.3.6 IMPOWER——计算复数的整数幂 430 10.3.7 IMSQRT——计算复数的平方根 431 10.3.8 IMARGUMENT——返回以弧度表示的角 432 10.3.9 IMEXP——计算复数的指数 432 10.3.10 IMLN——计算复数的自然对数 433 10.3.11 IMLOG10——计算复数以10为底的对数 433 10.3.12 IMLOG2——计算复数以2为底的对数 434 10.3.13 IMSUM——计算多个复数的总和 435 10.3.14 IMSUB——计算两个复数的差 435 10.3.15 IMPRODUCT——计算多个复数的乘积 436 10.3.16 IMDIV——计算两个复数的商 437 10.3.17 IMSIN——计算复数的正弦值 437 10.3.18 IMSINH——计算复数的双曲正弦值 438 10.3.19 IMCOS——计算复数的余弦值 439 10.3.20 IMCOSH——计算复数的双曲余弦值 440 10.3.21 IMTAN——计算复数的正切值 440 10.3.22 IMSECH——计算复数的双曲正切值 441 10.3.23 IMCOT——计算复数的余切值 442 10.3.24 IMSEC——计算复数的正割值 442 10.3.25 IMCSC——计算复数的余割值 443 10.3.26 IMCSCH——计算复数的双曲余割值 444 10.4 其他工程函数 445 10.4.1 CONVERT——将数字从一种度量系统转换为另一种度量系统 445 10.4.2 BESSELJ——返回贝赛尔函数Jn(x) 446 10.4.3 BESSELY——返回贝赛尔函数Yn(x) 447 10.4.4 BESSELI——返回修正的贝赛尔函数In(x) 448 10.4.5 BESSELK——返回修正的贝赛尔函数Kn(x) 449 10.4.6 ERF——返回误差函数 450 10.4.7 ERF.PRECISE——返回误差函数 450 10.4.8 ERFC——返回补余误差函数 451 10.4.9 ERFC.PRECISE——返回补余误差函数 451 10.4.10 BITAND——返回两个数按位“与”的结果 452 10.4.11 BITOR——返回两个数按位“或”的结果 453 10.4.12 BITXOR——返回两个数按位“异或”的结果 454 10.4.13 BITLSHIFT——返回向左移动指定位数后的值 455 10.4.14 BITRSHIFT——返回向右移动指定位数后的值 456 第11章 数据库函数 458 11.1 计算数据库中的数据 458 11.1.1 DPRODUCT——计算满足条件的数字的乘积 458 11.1.2 DSUM——计算满足条件的数字的总和 460 11.2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 461 11.2.1 DAVERAGE——计算满足条件的数值的平均值 461 11.2.2 DCOUNT——计算满足条件的包含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463 11.2.3 DCOUNTA——计算满足条件的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464 11.2.4 DGET——返回符合条件的单个值 465 11.2.5 DMAX——返回满足条件的列表中的最大值 467 11.2.6 DMIN——返回满足条件的列表中的最小值 468 11.3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散布度统计 469 11.3.1 DSTDEV——返回满足条件的数字作为一个样本估算出的样本标准偏差 469 11.3.2 DSTDEVP——返回满足条件的数字作为样本总体计算出的总体标准偏差 471 11.3.3 DVAR——返回满足条件的数字作为一个样本估算出的样本总体方差 472 11.3.4 DVARP——返回满足条件的数字作为样本总体计算出的总体方差 473 第12章 Web函数与宏表函数 475 12.1 Web函数 475 12.1.1 ENCODEURL——将文本转换为URL编码 475 12.1.2 WEBSERVICE——从Web服务中获取网络数据 476 12.1.3 FILTERXML——在XML结构化内容中获取指定路径下的信息 476 12.2 宏表函数 477 12.2.1 GET.WORKBOOK——返回工作簿的相关信息 477 12.2.2 GET.CELL——返回单元格的相关信息 478 12.2.3 EVALUATE——计算包含文本的表达式的值 480 第13章 在条件格式中使用公式 482 13.1 条件格式简介 482 13.2 在条件格式中公式的使用 483 13.2.1 创建基于公式的条件格式的原则 483 13.2.2 条件格式公式示例 485 第14章 在数据验证中使用公式 489 14.1 数据验证简介 489 14.2 在数据验证中公式的使用 491 14.2.1 创建基于公式的数据验证的原则 491 14.2.2 数据验证公式示例 491 第15章 在图表中使用公式 496 15.1 图表简介 496 15.1.1 图表类型 496 15.1.2 图表元素 501 15.1.3 创建图表 502 15.1.4 图表在工作簿中的位置 504 15.2 使用公式与控件创建动态图表 505 15.2.1 在图表中使用公式 505 15.2.2 在图表中使用控件 505 15.2.3 了解数据系列的SERIES公式 506 15.2.4 动态图表示例 507 附录1 Excel快捷键 518 1.工作簿基本操作的快捷键 518 2.在工作表中移动和选择的快捷键 518 3.在工作表中编辑的快捷键 519 4.在工作表中设置格式的快捷键 521 附录2 Excel函数速查表 522 1.逻辑函数 522 2.信息函数 522 3.文本函数 523 4.数学和三角函数 523 5.统计函数 526 6.查找和引用函数 529 7.日期和时间函数 529 8.财务函数 530 9.工程函数 532 10.数据库函数 533 11.多维数据集函数 534 12.Web函数 534 13.加载宏和自动化函数 534 14.兼容性函数 534
网络安全与防范措施 网络安全与防范措施   网络安全与防范措施【1】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用户足不出户就可访问到全球网络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源,经济 、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也强烈依赖于网络,一个网络化的社会已呈现在我们面前。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多,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由于计算机网络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 资源的共享性等因素,致使计算机网络容易遭受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和其它不轨行为 的攻击。   为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畅通,研究网络的安全与防范措施已迫在眉捷。   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击的主要方式,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就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范;隐患;措施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的新月异,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 各个角落。   计算机网络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我们每天通过互联网络与朋友通信,和同行交流,通过互联网了解新闻 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对这个网络究竟了解多少,我们是否能意识到给我们生活、工作 带来快捷、便利的网络所潜伏的不安全因素。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定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 全的认识和要求也就不同。   例如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 时受到保护,避免被偷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 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 自然 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 网络通信的连续性。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 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 ,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隐患及攻击形式   2.1计算机网络硬件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是互联网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硬件设施本身就有着安全隐患 。   电子辐射泄露就是其主要的安全隐患问题,也就是说计算机和网络所包含的电磁 信息泄露了,这增加了窃密、失密、泄密的危险;此外安全隐患问题也体现在通信部分的 脆弱性上,在进行数据与信息的交换和通信活动时,主要通过四种线路,即光缆、电话 线、专线、微波,除光缆外其它三种线路上的信息比较容易被窃取;除上述方面外,计算 机的操作系统与硬件组成的脆弱性,也给系统的滥用埋下了隐患。   ?另外,移动存储介质。   移动存储介质比如U盘、移动硬盘等,由于其自身具有方便小巧、存储量大、通 用性强、易携带等特点,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涉密单位,这给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造 成很大的隐患。   2.2计算机软件漏洞   黑客通过精心构造的恶意代码,攻击某些网站并上传恶意代码到被攻击网站的服 务器。   用户访问被攻击的网站时,可能导致用户隐私信息泄露。   无论多强大的软件在设计之初都难免存在缺陷或漏洞,操作系统软件也不例外。   系统主机之间互异的操作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样性质的漏洞,也会由于操 作系统软件设计开发过程的不同,而具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   攻击者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造成主机瘫痪、重要资 料丢失等,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3黑客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攻击   这是一种最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   攻击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系统脆弱点或系统漏洞,由于网络系统同构冗余环境的 弱点是相同的,多个系统同时故障的概率虽小,但被攻破可能性却大,通过拦截、窃取 等多种方式,向系统实施攻击,破坏系统重要数据,甚至系统瘫痪,给网络安全带来严 重威胁。   网络病毒发病和传播速度极快,而许多计算机用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安 装杀毒软件或不能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造成网络病毒泛滥,病毒程序轻者降低系 统工作效率,重者导致系统崩溃、数据丢失,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不仅严重地危害到 了用户计算机安全,而且极大的消耗了网络资源,造成网络拥塞,给每一个用户都带来 极大的不便。   2.4网络自身的安全缺陷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TCP/IP是一个通用的协议,即通过IP地址作为网络节点 的唯一标识,基于IP地址进行多用户的认证和授权,并根据IP包中源IP地址判断数据的 真实和安全性,但该协议的最大缺点就是缺乏对IP地址的保护,缺乏对源IP地址真实性 的认证机制,这就是TCP/IP协议不安全的根本所在。   通过TCP/IP协议缺陷进行的常见攻击有:源地址欺骗、IP欺骗、
### 回答1: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与其应用选题依据是研究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它们的函数进行概率分布的分析,来探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场景,比如金融风险管理、医学诊断、工程设计等领域。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来评估不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在医学诊断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病人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发展的关系,来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在工程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来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研究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回答2: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是指将两个随机变量通过一个函数相互联系起来后得到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具体来说,设有两个随机变量X和Y,它们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Z=g(X,Y),其中g是一个函数。那么,Z的概率分布就是通过计算Z的取值与其发生概率的对应关系得到的。 应用选题的依据可以有多种,以下就以一个例子进行解释。假设我们研究了一个城市中的交通流量,想要探究不同天气因素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我们可以将交通流量视为一个随机变量X,而天气因素可以用降雨量作为衡量,将降雨量视为另一个随机变量Y。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函数关系Z=g(X,Y)来联系交通流量和降雨量,这里g可以是一个线性函数,比如Z=aX+bY,其中a和b分别是线性函数的系数。而Z则可以表示交通流量在不同降雨量下的变化情况。 在这个选题中,我们可以利用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来分析交通流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交通流量和降雨量的实际观测值,并使用统计方法来计算出交通流量和降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这个函数关系,我们可以预测在不同降雨量下的交通流量,并对城市的交通管理和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在高降雨量的情况下采取交通疏导措施,以减少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发生。 总而言之,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可以用来描述和分析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应用选题的依据则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