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细节与排版问题
- 写作过于口语化,不符合科技论文的写作准则。比如,和英文写作不同,“我们”尽量要用“本文”、“本实验”代替。另外一些其它比较口语化的表达:“应该想办法降低”、“由此我们可知”、“那么如和去优化呢?(反问、设问都不行)”。
- 图片使用问题。不要直接使用别人论文里的截图、百度百科的图片,需要自己手绘。除了英文数据集中给出的示例以及一些专业的英文名词,比如BERT、Clip等,尽量在图中使用中文。
- 首次出现的专业词汇需要给出全拼。比如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表格中自己提出的算法的最优结果需要加粗,表格尽量不要跨页。
- 上下文统一。比如BiLSTM如果上文B是大写的,后文就不要写成小写biLSTM。
- 公式后对公式内容的解释(其中 x i x_i xi表示)一般不用缩进,不要另起一段。
- 注意数字的表达法:8895→8,895
- 文本中插入的公式注意需要保证斜体。
- 需要在参考文献中给出一定的中文文献,尽量找较好的文献,比如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尤其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部分。
- 使用中文括号,需要校对。
非常重要的写作逻辑
- 方法即是方法,背景即是背景,切忌不要在方法中过多描述背景!可以描述关键的问题以及方法的动机。
- 研究问题一定要表述透彻,并且一脉相承,每一章的引言需要紧紧围绕问题进行阐述。注意“然而”这种强烈的转折需要慎用。
- 不管方法是否创新,实验部分一定要充实。尽量包括:主要实验(与基线方法的对比)、主要超参数分析、消融实验、可视化分析(可选)以及案例分析。
- 如果第四章是第三章方法的改进,需要在第四章中对比第三章的方法。
- 数据集最少用两个。
- 对比的方法需要至少有一个最新的(当前年份或者前一年),尽量对比顶会顶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