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数据类型之Pipeline(管道)

1、简介

Redis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端模型以及请求/响应的TCP服务。一次Redis客户端发起的请求,经过服务端的响应后,大致会经历如下的步骤:

  1. 客户端发起一个(查询/插入)请求,并监听socket返回,通常情况都是阻塞模式等待Redis服务器的响应
  2. 服务端处理命令,并且返回处理结果给客户端
  3.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的返回结果,程序从阻塞代码处返回

Redis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通过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传输,这个连接可以很快(loopback接口)或很慢(建立了一个多次跳转的网络连接)。无论网络延如何延时,数据包总是能从客户端到达服务器,并从服务器返回数据回复客户端,这个时间被称之为RTT(Round Trip Time - 往返时间)。我们可以很容易就意识到,Redis在连续请求服务端时,即使Redis每秒能处理100k请求,但也会因为网络传输花费大量时间,导致整体性能的下降。

因此如果遇到大量的批处理,我们可以考虑使用Redis的pipeline(管道)。值得注意的是,管道技术并不是Redis特有的技术,管道技术往往需要客户端-服务器的共同配合,大部分工作任务其实是在客户端完成,很显然Redis支持管道技术,按照官网的意思,Redis的最低版本就考虑了管道技术的支持性设计。

如下图,多个连续的incr指令,使用pipeline(管道)后,多个连续的incr指令只会花费一次网络来回开销,这个开销会随着n数值的增大,大幅减少网络io开销,从而提升整体服务的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深究pipeline

在上述简介中,提到了管道技术优化的是网络传输的耗时时间,这里通过Redis客户端-服务端的一次完整的网络请求来回,深入探索pipeline的本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客户端调用write将数据写入操作系统内核(kernel)为socket连接分配的发送缓冲区(send buffer)
  2. 客户端操作系统内核将发送缓冲区(send buffer)的数据发送到网卡(NIC)
  3. 网卡(NIC)将数据通过路由(route)将数据送到Redis服务器机器网卡(NIC)
  4. 服务器操作系统内核(kernel)将网卡(NIC)接收的数据,写入内核为socket分配的接收缓冲区(recv buffer)
  5. 服务器进程从接收缓冲区调用read读取数据,并进行数据逻辑处理
  6. 数据处理完成之后,服务器进程调用write将响应数据写入操作系统内核为socket分配的发送缓冲区
  7. 操作系统内核将发送缓冲区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网卡
  8. 服务器网卡将响应数据通过路由发送到客户端网卡
  9. 客户端网卡接收响应数据
  10. 客户端操作系统内核读取网卡接收到的服务器响应数据,并写入操作系统为socket连接分配的介绍缓冲区
  11. 客户端进程调用read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取服务器响应数据
  12. 一次完整网络请求来回过程结束

对于pipeline技术而言,就是将n * 12个步骤,合并成1 * 12,这样服务请求响应的总体时间将会大大的减少。

有个值得注意的点:
在上述网络请求来回中,可能出现我们经常说到的io阻塞:

  1. 当write操作发生,并且发送缓冲区(send buffer)满时,就会导致write操作阻塞
  2. 当read操作发生,并且接收缓冲区(recv buffer)满时,就会导致read操作阻塞

上述的这两个阻塞如果出现,将会导致整个请求时间变长,因此我们操作大批量指令的时候,比如10k个指令,我们可以合理的对指令分多次批量发送,这样可以减少出现阻塞的情况,也可以避免服务器响应一个过大的答复包,导致客户端内存负载过重。

3、benchmark压测pipeline

使用Redis提供的benchmark对Redis进行性能测试,
如过你是Windows下的Redis,在安装目录下有个redis-benchmark.exe,进入cmd命令模式测试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是在Linux下的redis,在安装目录的src目录下有个redis-benchmar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dis-benchmark的全部指令参数如下所示,我们这里测试pipeline,需要使用-P

指令名称描述默认值
-h指定Redis服务器hostname127.0.0.1
-p指定Redis服务器端口6379
-s指定Redis服务器Server Socket
-a指定Redis服务器密码
-c指定客户端并发数50
-n指定总请求数100000
-dbnum指定Redis数据库0
-k1=keep alive 0=reconnect1
-r使用随机key,value 对相关指令进行压测
-P使用管道(pipeline)1(no pipeline)
-q强制退出Redis,仅展示query/sec
–csv使用CSV格式输出
-l循环运行测试
-t运行逗号分隔的测试列表
-IIdle模式,仅打开N个idle连接并等待

通过普通方式测试set指令和pipeline方式测试set指令,可以看到Redis服务不同的QPS:

  • 普通set方式,Redis QPS 大概在5.3万左右
  • 当使用pipeline set时,随着管道内并行请求数量的增加,Redis QPS可以达到100万以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Jedis使用pipeline

测试代码

package com.liziba.redis;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Pipelin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
 * <p>
 * 测试pipeline
 * </p>
 *
 * @Author: Liziba
 * @Date: 2021/9/14 22:43
 */
public class Pipelin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Jedis client = new Jedis("127.0.0.1", 6379);
 
        long startPip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Pipeline pipe = client.pipelined();
        pipe.multi();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
            pipe.set("pipe" + i, i + "" );
        }
        pipe.exec();
        pipe.close();
        long endPip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pipeline set cost time : " + (endPipe - startPipe) + "ms");
 
 
        for (int i = 0; i < 100000; i++) {
            client.set("normal" + i, i + "");
        }
        System.out.println("normal set cost time : "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endPipe)+ "ms");
    }
 
}

测试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