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n代码详解

本文深入探讨了区域提议网络(RPN)的工作原理,并详细解析了使用Keras实现RPN的代码,帮助读者理解在目标检测中RPN如何生成候选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 coding: UTF-8
from __future__ import absolute_impor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v2
import random
import copy
# 这里C代表一个参数类(上面的Config),C = Config()
def calc_rpn(C, img_data, width, height, resized_width, resized_height, img_length_calc_function):


    # 接下来读取了几个参数,downscale就是从图片到特征图的缩放倍数(默认为16.0) 这里,
    # img_length_calc_function(也就是实际的vgg中的get_img_output_length中整除的值一样。)
    # anchor_size和anchor_ratios是我们初步选区大小的参数,比如3个size和3个ratios,可以组合成9种不同形状大小的选区。
    downscale = float(C.rpn_stride)
    anchor_sizes = C.anchor_box_scales
    anchor_ratios = C.anchor_box_ratios
    num_anchors = len(anchor_sizes) * len(anchor_ratios)

    # calculate the output map size based on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 接下来,
    # 通过img_length_calc_function 对VGG16 返回的是一个height和width都整除16的结果这个方法计算出了特征图的尺寸。
    # output_width = output_height = 600 // 16 = 37
    (output_width, output_height) = img_length_calc_function(resized_width, resized_height)


    # 下一步是几个变量初始化可以先不看,后面用到的时候再看。

    # n_anchratios = 3
    n_anchratios = len(anchor_ratios)

    # initialise empty output objectives
    y_rpn_overlap = np.zeros((output_height, output_width, num_anchors))
    y_is_box_valid = np.zeros((output_height, output_width, num_anchors))
    y_rpn_regr = np.zeros((output_height, output_width, num_anchors * 4))

    num_bboxes = len(img_data['bboxes'])

    num_anchors_for_bbox = np.zeros(num_bboxes).astype(int)
    best_anchor_for_bbox = -1*np.ones((num_bboxes, 4)).astype(int)
    best_iou_for_bbox = np.zeros(num_bboxes).astype(np.float32)
    best_x_for_bbox = np.zeros((num_bboxes, 4)).astype(int)
    best_dx_for_bbox = np.zeros((num_bboxes, 4)).astype(np.float32)


    # 因为我们的计算都是基于resize以后的图像的,所以接下来把bbox中的x1,x2,y1,y2分别通过缩放匹配到resize以后的图像。
    # 这里记做gta,尺寸为(num_of_bbox,4)。
    # get the GT box coordinates, and resize to account for image resizing
    gta = np.zeros((num_bboxes, 4))
    for bbox_num, bbox in enumerate(img_data['bboxes']):
        # get the GT box coordinates, and resize to account for image resizing
        gta[bbox_num, 0] = bbox['x1'] * (resized_width / float(width))
        gta[bbox_num, 1] = bbox['x2'] * (resized_width / float(width))
        gta[bbox_num, 2] = bbox['y1'] * (resized_height / float(height))
        gta[bbox_num, 3] = bbox['y2'] * (resized_height / float(height))

    # rpn ground truth
    # 这一段计算了anchor的长宽,然后比较重要的就是把特征图的每一个点作为一个锚点,
    # 通过乘以downscale,映射到图片的实际尺寸&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Faster RCNN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它是RCNN、Fast RCNN的改进版,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高的准确率。本文将详细介绍Faster RCNN的PyTorch实现。 Faster RCNN的实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特征提取和区域提取。特征提取使用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如VGG16、ResNet等)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一系列特征图。区域提取使用RPN(Region Proposal Network)对特征图进行处理,得到一系列候选区域,然后对每个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和回归,得到最终的目标检测结果。 在PyTorch中实现Faster RCNN,可以使用torchvision中的models和transforms模块,以及torch.utils.data中的DataLoader和Dataset模块。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加载数据集 使用torchvision中的transforms模块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Dataset模块加载数据集,最后使用DataLoader模块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 2. 加载预训练模型 使用torchvision中的models模块加载预训练模型(如VGG16、ResNet等),然后修改模型最后一层的输出,使其适应目标检测任务。 3. 定义RPN 定义RPN网络,包括卷积层、分类层和回归层,使用预训练模型的特征图作为输入,输出候选区域。 4. 定义ROI Pooling层 定义ROI Pooling层,将候选区域映射到固定大小的特征图上,以便进行分类和回归。 5. 定义分类和回归网络 定义分类和回归网络,包括卷积层、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使用ROI Pooling层的输出作为输入,输出目标检测结果。 6. 训练模型 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和优化器对模型进行训练,调整模型参数,使其适应目标检测任务。 7. 测试模型 使用测试数据集对模型进行测试,计算模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评估模型性能。 以上就是Faster RCNN的PyTorch实现步骤,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PyTorch官方文档和相关论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