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武器化与国家网络威慑机制选择


前言

威慑理论是国家应对战争威胁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的信号传递机制。自21世纪初期“网络冲突时代”开启以来,在网络空间引入威慑成为国家普遍的战略需求,但由于匿名性和报复门槛模糊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信号有效传递,传统威慑机制在网络空间的效用不佳。从理论上看,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武器化进程有助于突破上述瓶颈并实现网络空间攻守均衡,推动传统威慑重新成为国家维系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核心逻辑。本部分将对这种预期及其实现路径进行论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人工智能武器化与国家网络威慑机制选择

1、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推动网络威慑的逻辑

国家为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推动网络威慑?作为应对国家威胁的必要手段,威慑的实质在于通过强制手段迫使对方放弃已经采取的行动或通过此类行动取得的成果。冷战时期,这一机制相对有效地实现了国家间力量平衡,从而维系了国际战略稳定。随着后冷战时期网络空间的拓展,低于战争门槛的网络进攻日渐盛行并发展为国家间互动的常态。匿名性与模糊性阻碍了威慑理论的推行,而从当前网络空间面临的威慑困境来看,这种阻碍更多体现为一种技术掣肘,即网络冲突中检测和溯源两大关键要素难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及其预期已经被证明能够突破这种掣肘,有效抵消网络空间的“进攻者优势”。在斯蒂芬·范埃弗拉(Stephen Van Evera)看来,意识到自身不具备先发优势的国家也不太可能参与进攻性行动。相关措施的目的并非立即采取威慑,而是有效识别对手有价值的违规行为,并利用该信息为威慑提供契机。人工智能的引入解决了门槛问题,提升了针对威胁的响应速度,为国家实现“以威慑求稳定”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国家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推动网络威慑?人工智能武器化及其在网络空间的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进程;技术成熟度、力量对比态势以及对威胁的感知将影响国家在该进程中的路径选择。如图所示,从理论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攻防平衡得以实现;基于拒止逻辑和惩罚逻辑的传统威慑理论将在网络空间中被重新确立。这种态势一旦形成,将保持相对稳定,推动国际社会就网络空间的后果进行审慎评估,同时促进网络威胁信息共享和约束机制的形成。从现实看,网络空间的攻防平衡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潜在的秩序。多重因素影响着这一秩序的形成与变动,网络空间也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迈向攻防平衡的进程中;其中,国家间在资源、政策侧重、安全机制与战略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均将导致人工智能技术以不均衡方式融入全球网络安全体系。这种情况决定了国家将根据网络空间特质及其对威胁的认知来推行更为现实的威慑战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岛屿旅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