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得不好,就别去思考

一个常见却总被忽略的问题

我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吴老师,我是做A行业好,还是B行业好?我是进A公司好,还是B公司好?

这时候,我一般会询问对方进展到哪一步了:是已经拿到offer了要做决定,还是尚在面试环节?

对方的答复往往是:还没开始投简历呢,我就想提前思考一下。

其实这样的思考,就和调戏已婚女同事一样,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你对于对方行业和公司完全不了解,他们提供的职位、薪酬、工作内容你也不清楚,你很难判断这个机会适不适合自己。

况且不是你选了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公司,你就能顺利进入,所以这样的思考和纠结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就跟我小时候纠结“长大了是娶陈慧琳还是孟庭苇当老婆”一样。

一个常见但总被忽略的问题就是:你在踏出求职的第一步前,想得太多,纠结太多。

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建议很简单:不要多想,你觉得这个行业或者公司有可能适合你,你就投简历或者找关系去面试,拿到offer再说。

很多你起初很疑惑的问题,都会在面试过程中迎刃而解。

无效思考

当然,这篇文章要谈的不是求职问题,而是一个更大、更宏观的命题:思考。

我发现很多人对于现状不满意,但是又无力改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无效思考太多。

虽然大家都知道思考和行动应该相辅相成,但是95%以上的人,最大的问题都是无效思考侵占太多时间精力。

就像一个房间,总是装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再怎么精心布置,还是觉得拥挤不堪。

如果一个人混得不好,多半是两个原因:

第一,他思考的结果是错的;

第二,他思考的结果是对的,但是他没去行动。

不管是哪种情况。减少思考,甚至阶段性的放弃思考,对他都是有益处的。

第一种情况,如果一个人思考的结果是错的,那减少思考就相当于止损了。这种情况就少想,多做,多做铁定有价值的事情,多跟着牛逼的人做事。就像你地图有问题,跟着导游和识路的人走就对了。

第二种情况,一个人想的是对的,但是想了没去行动。这时候也需要减少思考,因为你行动力太差了,大部分时间、精神和能量都放到思考上了,所以要把这部分能量腾出来,转化到行动力上。很多人抱怨自己没有行动力,我觉得问题没说到根儿上。根本原因在于无效思考太多,稀释了你做事的精力和兴奋感。

很多事情,说起来复杂,做起来也复杂,但其实关键点就那几个。

你把握好几个大原则,执行下去就行了。而你要是站在原地想,很多思考都是想当然的,是错误的。想两天和想两个月,没什么本质差别。

我刚上大一的时候,因为演讲比赛认识了英语学院的一个漂亮女生。

我反复纠结:

我到底是不是真喜欢她呀?

她对我有没有意思呀?

她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会不会有文化差异呀?

她要是拒绝我怎么办呀?
结果搞得自己很痛苦,纠结了两个月才敢约她出来吃个饭,吃饭期间她提起自己上周刚答应一个学长的追求(当然,现在想来也可能是她编的一个借口)。

这件事让我懊悔不已,要是自己不纠结这么久,早点行动说不定就成了,或者早点死心了,也不至于受这两个月的罪了。

很多时候,人活得不快乐,就是太闲了,胡乱思考。比如文艺青年群体,总容易多愁善感,本质上还是因为没有事做,容易东想西想。

所以你也很少见到哪个大忙人活得非常痛苦,一般都是闲的人活得痛苦。所以减少无效思考,也能增加你生活的快乐程度。

假设你每天清醒的时间有16个小时,每个小时出现一次所谓的“无效思考”(这个频率其实不算高),每次占用你5分钟的时间,那么你一天下来胡思乱想的时间就达80分钟,一个月下来就是2400分钟,即40个小时,一年下来差不多是500个小时。这500个小时简直就是白白浪费了,还不包括它牵扯的精力和注意力。哪怕你减少其中的30%,你的人生效率和幸福感也会大大增加。

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当然确实也有真正的聪明人,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高估自己智商了,不然都考上清华北大了。

大多数觉得自己格外聪明的人,反倒容易载跟头,就像出事的都是老司机,淹死的都是会水人;觉得自己是个傻子的人(当然,这个比例确实也很少),埋头苦干反倒容易把事儿做成,也不容易随便掉入什么陷阱。

如果你对于现状不满意,可以评估一下自己是不是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在无意义的思考上面。现代人除了油脂和蛋白质摄入过量以外,确实也大量存在思考过量的情况。

其实真正的深度思考,不需要太频繁,每周一次就可以了。每周一次回顾这周的经验和教学,其他时间都应该埋头苦干。

想要创业,先做一下市场调研;

对现在工作不满意,把简历先在网上投一投,测试一下市场行情;

听说了某个发财新机会,找懂行的朋友聊一聊,了解一下;

喜欢某个异性,先在微信上聊一聊,或者约出来吃个饭。

现在就行动起来,比呆在原地空想要有效和快乐得多。一旦你动起来了,踏出了第一步,后面的事情其实都没有那么难。

最后再补充两个自我管理的工具,帮助大家减少无效思考,多去行动,多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两个工具

1
“刷牙数数”法

我以前牙齿经常出问题,经常有虫牙的问题。原因在于总是刷不干净牙,因为我这个人没啥耐心,你要我每次判断把牙刷干净没有,我也不知道怎么判断。你要我耐着性子多刷一会儿,刚补完牙还有点动力,过一段时间就草草了事了。

后来我自创了一个办法,就是给自己定个规矩:每次刷牙的时候,左边刷一百下,中间再刷一百下,右边再刷一百下。

这个规定执行起来也不是很难,更重要的是,我不用每次纠结自己刷干净没有,反正次数达标就OK了,结果牙齿就很少再出问题了。

后来我把这个“刷牙法”推广到很多其他事情上:给自己要做的事情定一个数量标准,尽量把事情程序化。

比如我全职创业的时候,我给了自己半年期限。半年做得起来就做,做不起来就回去上班,结果做成了。

我看一个新剧,耐着性子看十分钟,要是十分钟之内都吸引不了我,我就放弃了。

买股票后,设置一个止损点,跌倒原价80%以下我就全卖了,也不用每个价位都纠结一番。

包括买比特币也是这样的,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如果跌到每个8000美元以下就买,没有就算了。所以现在一直没买,也没有被套牢,哈哈哈。

美国有一个搭讪达人,发明了一个“三秒法则”,即你看到美女之内的三秒一定要开口搭讪。

其实也是在利用“刷牙数数”法的原理,因为你要是拖太久,想太多,就不敢开口搭讪了。

用“刷牙数数法”,制定一个数量指标,能有效减少无效思考和纠结的时间和精力。

2
请教牛人

很多事情,你想不明白,很可能是你水平不够,或者你钻牛角尖了。

你要是想不明白,你就去问比你牛的人。

比你牛的人,往往经验比你丰富,格局比你大,站的高度更高。

怎么判断一个人比你牛呢?就是他挣的钱比你多很多,就说明他比你牛。

我小的时候,没啥主见,觉得谁说的都是对的。上到学校老师,下到出租车司机,讲的事情都挺有道理的,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后来我就有了一个筛选原则:拿不准的事情,去请教一下比我更有钱的人。

结果一试,发现这个方法虽然不是100%管用,但基本是80%的情况管用。

他们哪怕不能提供一个详细具体的解决方案,也会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思路,让你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你想想身边有哪些靠谱的牛人,你多去向他请教,或者跟着他干,或者模仿他干,这个方向肯定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你要是身边没什么牛人,你来问我,也是可以的。

结语

人这一生其实真的很短暂,真正有时间、精力干事情的,也就这么几年。如果把大好光阴浪费在无效的思考上,其实是很划不来的。

如果你过去几年的表现,都没达到你自己的预期。

你期待2018年有所改变,那么我给你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建议:不是增加,而是删除。

删除你大量的无效思考,为你人生的CPU腾出运行空间。

混得不好,就别去思考。

转载自:http://mp.weixin.qq.com/s/QsRiH50N8KNQ9COLKXeOdA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