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部类的总结

来源:Java编程的逻辑

静态内部类

语法

静态内部类与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定义的位置一样,也带有static关键字,只是它定义的是类,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static int shared = 100;
    
    public static class StaticInner {
        public void innerMethod(){
            System.out.println("inner " + shared);
        }
    }
    
    public void test(){
        StaticInner si = new StaticInner();
        si.innerMethod();
    }
}

外部类为Outer,静态内部类为StaticInner,带有static修饰符。语法上,静态内部类除了位置放在别的类内部外,它与一个独立的类差别不大,可以有静态变量、静态方法、成员方法、成员变量、构造方法等。

静态内部类与外部类的联系也不大(与后面其他内部类相比)。它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和方法,如innerMethod直接访问shared变量,但不可以访问实例变量和方法。在类内部,可以直接使用内部静态类,如test()方法所示。

public静态内部类可以被外部使用,只是需要通过"外部类.静态内部类"的方式使用,如下所示:

Outer.StaticInner si = new Outer.StaticInner();
si.innerMethod();

实现原理

以上代码实际上会生成两个类,一个是Outer,另一个是Outer$StaticInner,它们的代码大概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static int shared = 100;
    
    public void test(){
        Outer$StaticInner si = new Outer$StaticInner();
        si.innerMethod();
    }
    
    static int access$0(){
        return shared;
    }
}
public class Outer$StaticInner {
    public void inn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inner " + Outer.access$0());
    }
}

内部类访问了外部类的一个私有静态变量shared,而我们知道私有变量是不能被类外部访问的,Java的解决方法是,自动为Outer生成了一个非私有访问方法access$0,它返回这个私有静态变量shared。

使用场景

静态内部类使用场景是很多的,如果它与外部类关系密切,且不依赖于外部类实例,则可以考虑定义为静态内部类。

比如说,一个类内部,如果既要计算最大值,也要计算最小值,可以在一次遍历中将最大值和最小值都计算出来,但怎么返回呢?可以定义一个类Pair,包括最大值和最小值,但Pair这个名字太普遍,而且它主要是类内部使用的,就可以定义为一个静态内部类。

些在Java API中使用静态内部类的例子:

  • Integer类内部有一个私有静态内部类IntegerCache,用于支持整数的自动装箱。
  • 表示链表的LinkedList类内部有一个私有静态内部类Node,表示链表中的每个节点。
  • Character类内部有一个public静态内部类UnicodeBlock,用于表示一个Unicode block。

成员内部类

语法
成员内部类没有static修饰符,少了一个static修饰符,但含义却有很大不同,示例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a = 100;
    
    public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innerMethod(){
            System.out.println("outer a " +a);
            Outer.this.action();
        }
    }
    
    private void action(){
        System.out.println("action");
    }
    
    public void test(){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innerMethod();
    }
}

Inner就是成员内部类,与静态内部类不同,除了静态变量和方法,成员内部类还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和方法,如innerMethod直接访问外部类私有实例变量a。成员内部类还可以通过"外部类.this.xxx"的方式引用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和方法,如Outer.this.action(),这种写法一般在重名的情况下使用,没有重名的话,"外部类.this."是多余的。

在外部类内,使用成员内部类与静态内部类是一样的,直接使用即可,如test()方法所示。与静态内部类不同,成员内部类对象总是与一个外部类对象相连的,在外部使用时,它不能直接通过new Outer.Inner()的方式创建对象,而是要先将创建一个Outer类对象,代码如下所示: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inner.innerMethod();

创建内部类对象的语法是"外部类对象.new 内部类()",如outer.new Inner()。

与静态内部类不同,成员内部类中不可以定义静态变量和方法 (final变量例外,它等同于常量),下面介绍的方法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也都不可以。

Java为什么要有这个规定呢?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个人认为这个规定不是必须的,Java这个规定大概是因为这些内部类是与外部实例相连的,不应独立使用,而静态变量和方法作为类型的属性和方法,一般是独立使用的,在内部类中意义不大吧,而如果内部类确实需要静态变量和方法,也可以挪到外部类中。

实现原理

以上代码也会生成两个类,一个是Outer,另一个是Outer$Inner,它们的代码大概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a = 100;

    private void action() {
        System.out.println("action");
    }

    public void test() {
        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Inner(this);
        inner.innerMethod();
    }

    static int access$0(Outer outer) {
        return outer.a;
    }

    static void access$1(Outer outer) {
        outer.action();
    }
}
public class Outer$Inner {

    final Outer outer;
    
    public Outer$Inner(Outer outer){
        ths.outer = outer;
    }
    
    public void inn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outer a "
                + Outer.access$0(outer));
        Outer.access$1(outer);
    }
}

Outer I n n e r 类 有 个 实 例 变 量 o u t e r 指 向 外 部 类 的 对 象 , 它 在 构 造 方 法 中 被 初 始 化 , O u t e r 在 新 建 O u t e r Inner类有个实例变量outer指向外部类的对象,它在构造方法中被初始化,Outer在新建Outer InnerouterOuterOuterInner对象时传递当前对象给它,由于内部类访问了外部类的私有变量和方法,外部类Outer生成了两个非私有静态方法,access$0用于访问变量a,access$1用于访问方法action。

使用场景

如果内部类与外部类关系密切,且操作或依赖外部类实例变量和方法,则可以考虑定义为成员内部类。

外部类的一些方法的返回值可能是某个接口,为了返回这个接口,外部类方法可能使用内部类实现这个接口,这个内部类可以被设为private,对外完全隐藏。

比如说,在Java API 类LinkedList中,它的两个方法listIterator和descendingIterator的返回值都是接口Iterator,调用者可以通过Iterator接口对链表遍历,listIterator和descendingIterator内部分别使用了成员内部类ListItr和DescendingIterator,这两个内部类都实现了接口Iterator。

方法内部类

语法

内部类还可以定义在一个方法体中,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a = 100;
    
    public void test(final int param){
        final String str = "hello";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innerMethod(){
                System.out.println("outer a " +a);
                System.out.println("param " +param);
                System.out.println("local var " +str);
            }
        }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innerMethod();
    }
}

类Inner定义在外部类方法test中,方法内部类只能在定义的方法内被使用。

如果方法是实例方法,则除了静态变量和方法,内部类还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变量和方法;
如innerMethod直接访问了外部私有实例变量a。如果方法是静态方法,则方法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变量和方法。

方法内部类还可以直接访问方法的参数和方法中的局部变量,不过,这些变量必须被声明为final,如innerMethod直接访问了方法参数param和局部变量str。

实现原理

系统生成的两个类代码大概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a = 100;

    public void test(final int param) {
        final String str = "hello";
        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Inner(this, param);
        inner.innerMethod();
    }
    
    static int access$0(Outer outer){
        return outer.a;
    }
}
public class OuterInner {
    Outer outer;
    int param;
    
    OuterInner(Outer outer, int param){
        this.outer = outer;
        this.param = param;
    }
    
    public void innerMethod() {
        System.out.println("outer a "
                + Outer.access$0(this.outer));
        System.out.println("param " + param);
        System.out.println("local var " + "hello");
    }
}

与成员内部类类似,OuterInner类也有一个实例变量outer指向外部对象,在构造方法中被初始化,对外部私有实例变量的访问也是通过Outer添加的方法access$0来进行的。

方法内部类可以访问方法中的参数和局部变量,这是通过在构造方法中传递参数来实现的;
如OuterInner构造方法中有参数int param,在新建OuterInner对象时,Outer类将方法中的参数传递给了内部类,如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Inner(this, param);
在上面代码中,String str并没有被作为参数传递,这是因为它被定义为了常量,在生成的代码中,可以直接使用它的值。

这也是为什么方法内部类访问外部方法中的参数和局部变量时,这些变量必须被声明为final的原因:因为实际上,方法内部类操作的并不是外部的变量,而是它自己的实例变量,只是这些变量的值和外部一样,对这些变量赋值,并不会改变外部的值,为避免混淆,所以干脆强制规定必须声明为final。

如果的确需要修改外部的变量,可以将变量改为只含该变量的数组,修改数组中的值,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test(){
        final String[] str = new String[]{"hello"};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innerMethod(){
                str[0] = "hello world";
            }
        }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innerMethod();
        System.out.println(str[0]);
    }
}

str是一个只含一个元素的数组。

使用场景

方法内部类都可以用成员内部类代替,至于方法参数,也可以作为参数传递给成员内部类。不过,如果类只在某个方法内被使用,使用方法内部类,可以实现更好的封装。

匿名内部类

语法

匿名内部类没有名字,在创建对象的同时定义类,语法如下:

new 父类(参数列表) {
   //匿名内部类实现部分
}

或者

new 父接口() {
   //匿名内部类实现部分
}

匿名内部类是与new关联的,在创建对象的时候定义类,new后面是父类或者父接口,然后是圆括号(),里面可以是传递给父类构造方法的参数,最后是大括号{},里面是类的定义。

看个具体的代码: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test(final int x, final int y){
        Point p = new Point(2,3){                
                                               
            @Override                              
            public double distance() {             
                return distance(new Point(x,y));     
            }                                      
        };                                       
                                                 
        System.out.println(p.distance());        
    }
}

创建Point对象的时候,定义了一个匿名内部类,这个类的父类是Point,创建对象的时候,给父类构造方法传递了参数2和3,重写了distance()方法,在方法中访问了外部方法final参数x和y。

匿名内部类只能被使用一次,用来创建一个对象。它没有名字,没有构造方法,但可以根据参数列表,调用对应的父类构造方法。它可以定义实例变量和方法,可以有初始化代码块,初始化代码块可以起到构造方法的作用,只是构造方法可以有多个,而初始化代码块只能有一份。

因为没有构造方法,它自己无法接受参数,如果必须要参数,则应该使用其他内部类。

与方法内部类一样,匿名内部类也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变量和方法,可以访问方法中的final参数和局部变量

实现原理

每个匿名内部类也都被生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类,只是类的名字以外部类加数字编号,没有有意义的名字。上例中,产生了两个类Outer和Outer$1,代码大概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test(final int x, final int y){
        Point p = new Outer$1(this,2,3,x,y);                                            
        System.out.println(p.distance());        
    }
}
public class Outer$1 extends Point {
    int x2;
    int y2;
    Outer outer;
    
    Outer$1(Outer outer, 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super(x1,y1);
        this.outer = outer;
        this.x2 = x2;
        this.y2 = y2;
    }
    
    @Override                              
    public double distance() {             
        return distance(new Point(this.x2,y2));     
    }   
}

与方法内部类类似,外部实例this,方法参数x和y都作为参数传递给了内部类构造方法。此外,new时的参数2和3也传递给了构造方法,内部类构造方法又将它们传递给了父类构造方法。

使用场景

匿名内部类能做的,方法内部类都能做。但如果对象只会创建一次,且不需要构造方法来接受参数,则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代码书写上更为简洁。

在调用方法时,很多方法需要一个接口参数,比如说Arrays.sort方法,它可以接受一个数组,以及一个Comparator接口参数,Comparator有一个方法compare用于比较两个对象。

比如说,我们要对一个字符串数组不区分大小写排序,可以使用Arrays.sort方法,但需要传递一个实现了Comparator接口的对象,这时就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代码如下所示:

public void sortIgnoreCase(String[] strs){
    Arrays.sort(strs, new Comparato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String o1, String o2) {
            return o1.compareToIgnoreCase(o2);
        }
    });
}

将程序分为保持不变的主体框架,和针对具体情况的可变逻辑,通过回调的方式进行协作,是计算机程序的一种常用实践。匿名内部类是实现回调接口的一种简便方式。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