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8-垃圾回收

教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J411n7xZ

垃圾:指在运行程序中没有任何指针指枸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需要被回收的垃圾。

垃圾回收器可以对年轻代回收,也可以对老年代回收,甚至是全堆和方法区的回收。

  • 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的工作重点。从次数上讲:
    • 频繁收集Young区
    • 较少收集old区
    • 基本不动Pern区

垃圾标记阶段

在堆里存放着几乎所有的Java对象实例,在Gc执行垃圾回收之前,首先需要区分出内存中哪些是存活对象,哪些是已经死亡的对象。只有被标记为己经死亡的对象,GC才会在执行垃圾回收时,释放掉其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因此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为垃圾标记阶段。

  • 那么在JVM中究竟是如何标记一个死亡对象呢?简单来说,当一个对象已经不再被任何的存活对象继续引用时,就可以宣判为已经死亡。
  • 判断对象存活一般有两种方式:引用计数算法和可达性分析算法。

引用计数算法

  • 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比较简单,对每个对象保存一个整型的引用计数器属性。用于记录对象被引用的情况。
  • 对于一个对象A,只要有任何一个对象引用了A,则A的引用计数器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引用计数器就减1。只要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的值为0,即表示对象A不可能再被使用,可进行回收。
  • 优点:
    • 实现简单,垃圾对象便于辨识
    • 判定效率高,回收没有延迟性。
  • 缺点:
    • 它需要单独的字段存储计数器,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开销。(空间角度)
    • 每次赋值都需要更新计数器,伴随着加法和减法操作,这增加了时间开销。(时间角度)
    • 引用计数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这是一条致命缺陷,导致在Java的垃圾回收器中没有使用这类算法。

循环引用:p指向null,其余三个对象都不再使用但由于循环引用,导致无法被gc回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达性分析(根搜索算法、追踪性垃圾收集)

  • 相对于引用计数算法而言,可达性分析算法不仅同样具备实现简单和执行高效等特点,更重要的是该算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在引用计数算法中循环引用的问题,防止内存泄漏的发生。
  • 相较于引用计数算法,这里的可达性分析就是Java、C#选择的。这种类型的垃圾收集通常也叫作追踪性垃圾收集(Tracing Garbage collection) 。

GC Roots:根集合就是一组必须活跃的引用。

基本思路

  • 可达性分析算法是以根对象集合(GC Roots)为起始点,按照从上/至下的方式搜索被根对象集合所连接的目标对象是否可达。l
  • 使用可达性分析算法后,内存中的存活对象都会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间接连接着,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
  • 如果目标对象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则是不可达的,就意味着该对象己经死亡,可以标记为垃圾对象。
  • 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只有能够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的对象才是存活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Java语言中,GC Roots包括以下几类元素:

  •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
    • 比如:各个线程被调用的方法中使用到的参数、局部变量等。
  • 本地方法栈内JNI(通常说的本地方法)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比如: Java类的引用类型静态变量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比如: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Table)里的引用·所有被同步锁synchronized持有的对象
  • Java虚拟机内部的引用。
    • 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一些常驻的异常对象(如:NullPointerException、OutofMemoryError),系统类加载器。
  • 反映java虚拟机内部情况的JMXBean、JVMTI中注册的回调、本地代码缓存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蓝色可达,红色不可达作为垃圾。

tips:由于Root采用栈方式存放变量和指针,所以如果一个指针,它保存了堆内存里面的对象,但是自己又不存放在堆内存里面,那它就是一个RootI

注意

  • 如果要使用可达性分析算法来判断内存是否可回收,那么分析工作必须一个能保障一致性的快照中进行。
    • 这点不满足的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就法保证。
    • 这点也是导致Gc进行时必须"stop The world"的一个重要原因。
      • 即使是号称(几乎)不会发生停顿的CMS 收集器中,枚举根节点时也是必须要停顿的。

对象finalization机制

  • Java语言提供了对象终止(finalization)机制来允许开发人员提供对象被销毁之前的自定义处理逻辑。

  • 当垃圾回收器发现没有引用指向一个对象,即:垃圾回收此对象之前,总会先调用这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

  • finalize ()方法允许在子类中被重写,用于在对象被回收时进行资源释放通常在这个方法中进行一些资源释放和清理的工作,比如关闭文件、套接字和数据库连接等。

  • 永远不要主动调用某个对象的linalize()方法,应该交给垃圾回收机制调用。理由包括下面三点:

    • 在finalize ( )时可能会导致对象复活。
    • finalize ()方法的执行时间是没有保障的,它完全由cc线程决定,极端情况下,若不发生Gc,则finalize ()方法将没有执行机会。
    • 一个糟糕的finalize()会严重影响Gc的性能。
  • 从功能上来说,finalize ()方法与C++中的析构函数比较相似,但是Java采用的是基于垃圾回收器的自动内存管理机制,所以finalize()方法在本质上不同于c++中的析构函数。

  • 由于finalize()方法的存在,虚拟机中的对象一般处于三种可能的状态。

对象销毁:根节点无法访问某对象,此对象并非“非死不可”,这时处于“缓刑”阶段。一个无法触及的对象有可能在某一个条件下“复活”自己,如果这样,那么对它的回收就是不合理的。为此,定义虚拟机中的对象可能的三种状态如下:

  • 可触及:从根节点开始,可以到达这个对象。
  • 可复活:对象的所有引用都被释放,但是对象有可能在finalize ()中复活。
  • 不可触及:对象的finalize ( )被调用,并且没有复活,那么就会进入不可触及状态。不可触及的对象不可能被复活,因为finalize ()只会被调用一次。

以上3种状态中,是由于finalize()方法的存在,进行的区分。只有在对象不可触及时才可以被回收。

执行过程:判定一个对象objA是否可回收,至少要经历两次标记过程:

  • 如果对象objA到 GC Roots没有引用链,则进行第一次标记。
  • 进行筛选,判断此对象是否有必要执行finalize ()方法
    • 如果对象objA没有重写finalize()方法,或者finalize()方法已经被虚拟机调用过,则虚拟机视为“没有必要执行”,objA被判定为不可触及的。
    • 如果对象objA重写了finalize()方法,且还未执行过,那么objA会被插入到F-Queue队列中,由一个虚拟机自动创建的、低优先级的Finalizer线程触发其finalize()方法执行。
    • finalize()方法是对象逃脱死亡的最后机会,稍后GC会对F-Queue队列中的对象进行第二次标记。如果objA在finalize()方法中与引用链上的任何一个对象建立了联系,那么在第二次标记时,objA会被移出“即将回收”集合。之后,对象会再次出现没有引用存在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finalize方法不会被再次调用,对象会直接变成不可触及的状态,也就是说,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只会被调用一次

垃圾清除阶段

当成功区分出内存中存活对象和死亡对象后,cC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执行垃圾回收,释放掉无用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以便有足够的可用内存空间为新对象分配内存。目前在JVM中比较常见的三种垃圾收集算法:

  •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 复制算法(copying)
  • 标记-压缩算法(Mark-Compact)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背景:标记–清除算法( Mark-Sweep )是一种非常基础和常见的垃圾收集算法,该算法被J.McCarthy等人在1960年提出并并应用Lisp语言。
执行过程:当堆中的有效内存空间(available memory)被耗尽的时候,就会停止整个程序(也被称为stop the world),然后进行两项工作,第一项则是标记,第二项则是清除。

  • 标记:Collector从引用根节点开始遍历,标记所有被引用的对象。一般是在对象的Header中记录为可达对象。
  • 清除:Collector对堆内存从头到尾进行线性的遍历,如果发现某个对象在其Header中没有标记为可达对象,则将其回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缺点

  • 效率不算高
  • 在进行cc的时候,需要停止整个应用程序,导致用户体验差
  • 这种方式清理出来的空闲内存是不连续的,产生内存碎片。需要维护一个空闲列表

注意:何为清除?
这里所谓的清除并不是真的置空,而是把需要清除的对象地址保存在空闲的地址列表里。下次有新对象需要加载时,判断垃圾的位置空间是否够,如果够,就存放。

复制算法(copying)

核心思想:将活着的内存空间分为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在垃圾回收时将正在使用的内存中的存活对象复制到未被使用的内存块中,之后清除正在使用的内存块中的所有对象,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最后完成垃圾回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存活对象直接赋值到B,复制完后对于A直接整块销毁。AB两块内存如此往复使用。

优点

  • 没有标记和清除过程,实现简单,运行高效
  • 复制过去以后保证空间的连续性,不会出现“碎片”问题。

缺点:

  • 此算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需要两倍的内存空间。
  • 对于G1这种分拆成为大量region的Gc,复制而不是移动,意味着Gc需要维护region之间对象引用关系,不管是内存占用或者时间开销也不小。
  • 特别的:如果系统中的垃圾对象很多,复制算法需要复制的存活对象数量并不会太大,而如果垃圾对象很少,则需要复制的存活对象数量就会很多。
    • 新生代中幸存者区由于大部分对象需要回收,使用复制算法比较好,老年代由于垃圾对象少,所以不使用复制算法比较好。

标记-压缩算法(Mark-Compact)

也叫标记-整理算法。

执行过程:

  • 第一阶段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从根节点开始标记所有被引用对象
  • 第二阶段将所有的存活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按顺序排放。之后,清理边界外所有的空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标记-压缩算法的最终效果等同于标记-清除算法执行完成后,再进行一次内存碎片整理,因此,也可以把它称为标记-清除-压缩(Mark-Sweep-Compact)算法。
  • 二者的本质差异在于标记-清除算法是一种非移动式的回收算法,标记-压缩是移动式的。是否移动回收后的存活对象是一项优缺点并存的风险决策。
  • 可以看到,标记的存活对象将会被整理,按照内存地址依次排列,而未被标记的内存会被清理掉。如此一来,当我们需要给新对象分配内存时,JVM只需要持有一个内存的起始地址即可,这比维护一个空闲列表显然少了许多开销。

优点

  • 消除了标记-清除算法当中,内存区域分散的缺点,我们需要给新对象内存时,JVM只需要持有一个内存的起始地址即可。
  • 消除了复制算法当中,内存减半的高额代价。

缺点

  • 从效率上来说,标记-整理算法要低于复制算法。
  • 移动对象的同时,如果对象被其他对象引用,则还需要调整引用的地址。
  • 移动过程中,需要全程暂停用户应用程序。即:STW

三种清除算法对比

Mark-SwecpMark-CompactCopying
速度中等最慢最快
空间开销少(但会堆积碎片)少(不堆积碎片)通常需要活对象的2倍大小(不堆积碎片)
移动对象

分代收集算法: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以便提高回收效率。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使用不同的回收算法,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

增量收集算法

上述现有的算法,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应用软件将处于一种stop the world的状态。在stop the world 状态下,应用程序所有的线程都会挂起,暂停一切正常的工作,等待垃圾回收的完成。如果垃圾回收时间过长,应用程序会被挂起很久,将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或者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对实时垃圾收集算法的研究直接导致了增量收集(Incremental Collecting)算法的诞生。

  • 基本思想:如果一次性将所有的垃圾进行处理,需要造成系统长时间的停顿,那么就可以让垃圾收集线程和应用程序线程交替执行。每次,垃圾收集线程只收集一小片区域的内存空间,接着切换到应用程序线程。依次反复,直到垃圾收集完成。

  • 总的来说,增量收集算法的基础仍是传统的标记-清除和复制算法。增量收集算法通过对线程间冲突的妥善处理,允许垃圾收集线程以分阶段的方式完成标记、清理或复制工作。

  • 缺点:使用这种方式,由于在垃圾回收过程中,间断性地还执行了应用程序代码,所以能减少系统的停顿时间。但是,因为线程切换和上下文转换的消耗,会使得垃圾回收的总体成本上升,造成系统吞吐量的下降。

垃圾回收相关概念

System.gc()

  • 在默认情况下,通过system.gc()或者Runtime. getRuntime ( ).gc()的调用,会显式触发Full Gc,同时对老年代和新生代进行回收,尝试释放被丢弃对象占用的内存。
  • 然而system.gc()调用附带一个免责声明,无法保证对垃圾收集器的调用。
  • JVM实现者可以通过system.gc ()调用来决定JVM的Gc行为。而一般情况下,垃圾回收应该是自动进行的,无须手动触发,否则就太过于麻烦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正在编写一个性能基准,可以在运行之间调用system.gc ( )。
system.runFinalization();//强制调用使用引用的对象的finalize()方法	

内存溢出(OOM)

  • 由于Gc一直在发展,所有一般情况下,除非应用程序占用的内存增长速度非常快,造成垃圾回收已经跟不上内存消耗的速度,否则不太容易出现ooM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Gc会进行各种年龄段的垃圾回收,实在不行了就放大招,来一次独占式的Full Gc操作,这时候会回收大量的内存,供应用程序继续使用。

  • javadoc中对outofMemoryError的解释是,没有空闲内存,并且垃圾收集器也无法提供更多内存。

内存溢出:说明java虚拟机堆内存不够,原因有二:

  • Java虚拟机的堆内存设置不够。
    • 比如:可能存在内存泄漏问题;也很有可能就是堆的大小不合理,比如我们要处理比较可观的数据量,但是没有显式指定JVM堆大小或者指定数值偏小。我们可以通过参数-Xms、-Xmx来调整。
  • 代码中创建了大量大对象,并且长时间不能被垃圾收集器收集(存在被引用)

内存泄露(Memory Leak)

  • 也称作“存储渗漏”。严格来说,只有对象不会再被程序用到了,但是GC又不能回收他们的情况,才叫内存泄漏。但实际情况很多时候一些不太好的实践(或疏忽)会导致对象的生命周期变得很长甚至导致OOM,也可以叫做宽泛意义上的“内存泄漏”。

  • 注意,这里的存储空间并不是指物理内存,而是指虚拟内存大小,这个虚拟内存大小取决于磁盘交换区设定的大小。

可达性分析内存泄露举例:

  • 单例模式:单例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程序是一样长的,所以单例程序中,如果持有对外部对象的引用的话,那么这个外部对象是不能被回收的,则会导致内存泄漏的产生。
  • 一些提供close的资源未关闭导致内存泄漏:数据库连接(dataSourse.getconnection()),网络连接(socket)和io连接必须手动close,否则是不能被回收的。

Stop The World

stop-the-world,简称STW,指的是GC事件发生过程中,会产生应用程序的停顿。停顿产生时整个应用程序线程都会被暂停,没有任何响应,有点像卡死的感觉,这个停顿称为STW。

  • 可达性分析算法中枚举根节点(GC Roots)会导致所有Java执行线程停顿。

    • 分析工作必须在一个能确保一致性的快照中进行
    • 一致性指整个分析期间整个执行系统看起来像被冻结在某个时间点上
    • 如果出现分析过程中对象引用关系还在不断变化,则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 被sTw中断的应用程序线程会在完成GC之后恢复,频繁中断会让用户感觉像是网速不快造成电影卡带一样,所以我们需要减少STW的发生。

  • STW事件和采用哪款Gc无关,所有的Gc都有这个事件。

  • 哪怕是G1也不能完全避免stop-the-world情况发生,只能说垃圾回收器越来越优秀,回收效率越来越高,尽可能缩短暂停时间。

  • STW是JVM在后台自动发起和自动完成的。在用户不可见的情况下,把用户正常的工作线程全部停掉。

  • 开发中不要用system.gc ();会导致stop-the-world的发生。

并发与并行

程序并发
  • 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器上运行。

  • 并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时进行”,只是CP把一个时间段划分成几个时间片段(时间区间),然后在这几个时间区间之间来回切换,由于CPT处理的速度非常快,只要时间间隔处理得当,即可让用户感觉是多个应用程序同时在进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程序并行
  • 当系统有一个以上CPU时,当一个CPU执行一个进程时工另一个cP可以执行另一个进程,两个进程互不抢占CPU资源,可以同时进行,我们称之为并行(Parallel)。
  • 其实决定并行的因素不是cP的数量,而是CPU的核心数量,比如一个cPU多个核也可以。并行。
  • 适合科学计算,后台处理等弱交互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

  • 并发:指的是多个事情,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发生了。多个任务之间是互相抢占资源的。
  • 并行:指的是多个事情,在同一时间点上同时发生了。多个任务之间是不互相抢占资源的。
  • 只有在多CPU或者一个CPU多核的情况中,才会发生并行。否则,看似同时发生的事情,其实都是并发执行的。
垃圾回收并发与并行

并行(Parallel):指多条垃圾收集线程并行工作,但此时用户线程仍处于等待状态。

  • 如ParNew、Parallel Scavenge、Parallel old等垃圾回收器

  • 串行(serial)

    • 相较于并行的概念,单线程执行。
    • 如果内存不够,则程序暂停,启动JVM垃圾回收器进行垃圾回收。回收完,再启动程序的线程。

并发(Concurrent):指用户线程与垃圾收集线程同时执行(但不一定是并行的,可能会交替执行),垃圾回收线程在执行时不会停顿用户程序的运行。

  • 用户程序在继续运行,而垃圾收集程序线程运行于另一个cPU上
  • 如:CMz、G1l

安全点与安全区域

安全点

程序执行时并非在所有地方都能停顿下来开始Gc,只有在特定的位置才能停顿下来开始Gc,这些位置称为“安全点(Safepoint) ”。

  • Safe Point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太少可能导致Gc等待的时间太长,如果太频繁可能导致运行时的性能问题。大部分指令的执行时间都非常短暂,通常会根据“是否具有让程序长时间执行的特征”为标准。比如:选择一些执行时间较长的指令作为Safe Point,如方法调用、循环跳转和异常跳转等。

如何在Gc发生时,检查所有线程都跑到最近的安全点停顿下来呢?

  • 抢先式中断:(目前没有虚拟机采用了)首先中断所有线程。如果还有线程不在安全点,就恢复线程,让线程跑到安全点。
  • 主动式中断:设置一个中断标志,各个线程运行到safe Point的时候主动轮询这个标志,如果中断标志为真,则将自己进行中断挂起。
安全区域

Safepoint机制保证了程序执行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会遇到可进入GC的 Safepoint 。但是,程序“不执行”的时候呢?例如线程处于sleep 状态或Blocked 状态,这时候线程无法响应JVM的中断请求,“走”到安全点去中断挂起,JVM也不太可能等待线程被唤醒。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安全区域(safe Region)来解决。

  • 安全区域是指在一段代码片段中,对象的引用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在这个区域中的任何位置开始Gc都是安全的。我们也可以把safe Region看做是被扩展了的Safepoint。

实际执行

  • 当线程运行到safe Region的代码时,首先标识已经进入了Safe Region,如果这段时间内发生Gc,JVM会忽略标识为Safe Region状态的线程;
  • 当线程即将离开Safe Region时,会检查JVM是否已经完成Gc,如果完成了,则继续运行,否则线程必须等待直到收到可以安全离开Safe Region的信号为止;

引用

在JDK 1.2版之后,Java对引用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将引用分为4种(引用强度依次逐渐减弱)

  • 强引用(StrongReference):最传统的“引用”的定义,是指在程序代码之中普遍存在的引用赋值,即类似“object obj=new object()”这种引用关系。无论任何情况下,只要强引用关系还存在,垃圾收集器就永远不会回收掉被引用的对象。
  • 软引用(SoftReference):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之前,将会把这些对象列入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后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
  • 弱引用(WeakReference):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之前。当垃圾收集器工作时,无论内存空间是否足够,都会回收掉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 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对其生存时间构成影响,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获得一个对象的实例。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强引用–不回收
  • 对于一个普通的对象,如果没有其他的引用关系,只要超过了引用的作用域或者显式地将相应(强)引用赋值为null,就是可以当做垃圾被收集了,当然具体回收时机还是要看垃圾收集策略。

  • 强引用可以直接访问目标对象。

  • 强引用所指向的对象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系统回收,虚拟机宁愿抛出OOM异常,也不会回收强引用所指向对象。

  • 强引用可能导致内存泄漏。

软引用–内存不足即回收
  • 软引用是用来描述一些还有用,但非必需的对象。只被软引用关联着的对象,在系统将要发生内存溢出异常前,会把这些对象列进回收范围之中进行第二次回收,如果这次回收还没有足够的内存,才会抛出内存溢出异常。
  • 软引用通常用来实现内存敏感的缓存。比如:高速缓存就有用到软引用。如果还有空闲内存,就可以暂时保留缓存,当内存不足时清理掉,这样就保证了使用缓存的同时,不会耗尽内存。
  • 垃圾回收器在某个时刻决定回收软可达的对象的时候,会清理软引用,并可选地把引用存放到一个引用队列(Reference Queue)。
  • 类似弱引用,只不过Java虚拟机会尽量让软引用的存活时间长一些,迫不得已才清理。
弱引用–发现即回收
  • 弱引用也是用来描述那些非必需对象,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只能生存到下一次垃圾收集发生为止。在系统GC时,只要发现弱引用,不管系统堆空间使用是否充足,都会回收掉只被弱引用关联的对象。
  • 但是,由于垃圾回收器的线程通常优先级很低,因此,并不一定能很快地发现持有弱引用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弱引用对象可以存在较长的时间。
  • 弱引用和软引用一样,在构造弱引用时,也可以指定一个引用队列,当弱引用对象被回收时,就会加入指定的引用队列,通过这个队列可以跟踪对象的回收情况。
  • 软引用、弱引用都非常适合来保存那些可有可无的缓存数据。如果这么做,当系统内存不足时,这些缓存数据会被回收,不会导致内存溢出。而当内存资源充足时,这些缓存数据又可以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从而起到加速系统的作用。
虚引用–对象回收跟踪
  • 也称为“幽灵引用”或者“幻影引用”,是所有引用类型中最弱的一个。

  • 一个对象是否有虚引用的存在,完全不会决定对象的生命周期。如果一个对象仅持有虚引用,那么它和没有引用几乎是一样的,随时都可能被垃圾回收器回收。

  • 它不能单独使用,也无法通过虚引用来获取被引用的对象。当试图通过虚引用的get()方法取得对象时,总是null。

  • 为一个对象设置虚引用关联的唯一目的在于跟踪垃圾回收过程。比如:能在这个对象被收集器回收时收到一个系统通知。

  • 虚引用必须和引用队列一起使用。虚引用在创建时必须提供一个引用队列作为参数。当垃圾回收器准备回收一个对象时,如果发现它还有虚引用,就会在回收对象后,将这个虚引用加入引用队列,以通知应用程序对象的回收情况。

  • 由于虚引用可以跟踪对象的回收时间,因此,也可以将一些资源释放操作放置在虚引用中执行和记录。

  • 在JDK 1.2版之后提供了PhantomReference类来实现虚引用。

垃圾回收器相关

评估gc性能指标

  • 吞吐量:运行用户代码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比例
    • (总运行时间:程序的运行时间+内存回收的时间)
  • 垃圾收集开销:吞吐量的补数,垃圾收集所用时间与总运行
  • 暂停时间:执行垃圾收集时,程序的工作线程被暂停的时间
  • 收集频率:相对于应用程序的执行,收集操作发生的频率。
  • 内存占用::Java 堆区所占的内存大小。
  • 快速:一个对象从诞生到被回收所经历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红=垃圾回收 蓝=用户线程执行。

吞吐量vs暂停时间现在标准:在最大吞吐量优先的情况下,降低停顿时间。

java常见垃圾收集器

  • 串行回收器: serial、serial old
  • 并行回收器: ParNew、Parallel scavenge、Parallel old
  • 并发回收器: CMS、G1

垃圾收集器与分代间关系

  • 新生代收集器: serial、ParNew、Parallel scavenge
  • 老年代收集器: Serial old、Parallel old、CMS
  • 整堆收集器:G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垃圾收集器的组合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两个收集器间有连线,表明它们可以搭配使用:
    • Seria1/Serial old
    • Seria1/CNS
    • ParNew/Serial old
    • ParNew/CMS
    • Parallel Scavenge/Serial old
    • Parallel Scavenge/Parallel old
    • G1;
  • 其中serial old作为CMS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的后备预案。
  • (红色虚线)由于维护和兼容性测试的成本,在JDK8时将serial+CMS、ParNew+Serial old这两个组合声明为废弃(JEP 173),并在JDK 9中完全取消了这些组合的支持(JEP 214),即:移除。
  • (绿色虚线)JDK 14中:弃用Parallel Scavenge和serial0ld Gc组合(JEP 366)
  • (青色虚线)JDK 14中:删除CMS垃圾回收器(JEP 363)

为什么要有很多收集器?

因为Java的使用场景很多,移动I端,服务器等。所以需针对不同的场景,提供不同的垃圾收集器,提高垃圾收集的性能。选择的只是对具体应用最合适的收集器。

-XX:+PrintCommandLineFlags    查看命令行相关参数(包含使用的垃圾收集器)

使用命令行指令:jinfo -flag 相关垃圾回收器参数 进程ID  如:
jinfo -flag UseParallelGC java进程id(可通过jps命令查看)
jinfo -flag UseParallelOldGC java进程id

垃圾回收器

Serial:串行回收

  • serial收集器是最基本、历史最悠久的垃圾收集器了。JDK1.3之前回收新生代唯一的选择。

  • serial收集器作为HotSpot中client模式下的默认新生代垃圾收集器。serial 收集器采用复制算法、串行回收和"stop-the-world"机制的方式执行内存回收。

  • 除了年轻代之外,serial收集器还提供用于执行老年代垃圾收集的serial old收集器。serial old收集器同样也采用了串行回收和"stop the world"机制,只不过内存回收算法使用的是标记-压缩算法。

    • Serial old是运行在client模式下默认的老年代的垃圾回收器
    • Serial old在server模式下主要有两个用途
      • 1-与新生代的Parallel scavenge配合使用
      • 2-作为老年代CMS收集器的后备垃圾收集方案
  • 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的收集器,但它的“单线程”的意义并不仅仅说明它只会使用一个CPu或一条收集线程去完成垃圾收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它进行垃圾收集时,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到它收集结束(Stop The world)。

  • 优势:简单而高效(与其他收集器单线程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XX:+UseSerialGC  
在HotSpot虚拟机中,使用参数可以指定年轻代和老年代都使用串行收集器。
等价于新生代用serial Gc,且老年代用serial old Gc
  • 这种垃圾收集器大家了解,现在已经不用串行的了。而且在限定单核cpu才可以用。现在都不是单核的了。
  • 对于交互较强的应用而言,这种垃圾收集器是不能接受的。一般在Javaweb应用程序中是不会采用串行垃圾收集器的。

ParNew:并行回收

  • 如果说serial GC是年轻代中的单线程垃圾收集器,那么ParNew收集器则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
    • Par是Parallel的缩写,New:只能处理的是新生代
  • ParNew收集器除了采用并行回收的方式执行内存回收外,两款垃圾收集器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区别。ParNew收集器在年轻代中同样也是采用复制算法、"Stop-the-world"机制。
  • ParNew是很多JVM运行在server模式下新生代的默认垃圾收集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于新生代,回收次数频繁,使用并行方式高效。对于老年代,回收次数少,使用串行方式节省资源。(CPu并行需要切换线程,串行可以省去切换线程的资源)

  • ParNew收集器运行在多CPU的环境下,由于可以充分利用多CPU、多核心等物理硬件资源优势,可以更快速地完成垃圾收集,提升程序的吞吐量。但是在单个CPU的环境下,ParNew收集器不比serial 收集器更高效。虽然serial收集器是基于串行回收,但是由于CPU不需要频繁址做任务切换,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多线程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额外开销。

  • 因为除serial外,目前只有ParNew Gc能与CMS收集器配合工作

-XX:+UseParNewGC  		手动指定使用ParNew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它表示年轻代使用并行收集器,不影响老年代。
-XX:ParallelGCThreads	限制线程数量,默认开启和CPU数据相同的线程数。

-XX:+UseConcMarkSweepGC	手动设置老年代回收器为CMS

Parallel Scavenge:吞吐量优先

  • HotSpot的年轻代中除了拥有ParNew收集器是基于并行回收的以外,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同样也采用了复制算法、并行回收和"stopthe world"机制。

  • 那么Parallel收集器的出现是否多此一举?

    • 和ParNew收集器不同,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目标则是达到一个可控制的吞吐量(Throughput),它也被称为吞吐量优先的垃圾收集器。
    • 自适应调节策略也是Parallel scavenge与ParNew一个重要区别。
  • 高吞吐量则可以高效率地利用CPU 时间,尽快完成程序的运算任务,主要适合在后台运算而不需要太多交互的任务。因此,常见在服务器环境中使用。例如,那些执行批量处理、订单处理、工资支付、科学计算的应用程序。

  • Parallel 收集器在JDK1.6时提供了用于执行老年代垃圾收集的Parallel old收集器,用来代替老年代的serial old收集器。Parallel old收集器采用了标记-压缩算法,但同样也是基于并行回收和"stop-the-world"机制。

  • 在程序吞吐量优先的应用场景中,Parallel 收集器和Parallel old收集器的组合,在server模式下的内存回收性能很不错。在Java8中,默认是此垃圾收集器。

参数含义
-XX:+UseParallelGC手动指定年轻代使用Parallel并行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XX:+UseParallelOldGC手动指定老年代都是使用并行回收收集器。分别适用于新生代和老年代。默认jdk8是开启的。
上面两个参数,默认开启一个,另一个也会被开启。(互相激活)
-XX:Paralle1GCThreads设置年轻代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一般地,最好与CPu数量相等,以避免过多的线程数影响垃圾收集性能。
在默认情况下,当CPU数量小于8个,ParallelGcThreads 的值等于CPU数量。
当CPU数量大于8个,ParallelGCThreads的值等于:3+[5*CPU_Count]/8]
-XX:MaxGCPauseMillis设置垃圾收集器最大停顿时间(即STW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为了尽可能地把停顿时间控制在MaxGCPauseMills以内,收集器在工作时会调整Java堆大小或者其他一些参数。
对于用户来讲,停顿时间越短体验越好。但是在服务器端,我们注重高并发,整体的吞吐量。所以服务器端适合Parallel,进行控制。
该参数使用需谨慎。
-XX:GCTimeRatio垃圾收集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1/(N+1))。用于衡量吞吐量的大小。
取值范围(0,100)。默认值99,也就是垃圾回收时间不超过1号。与前一个-XX:MaxGCPauseMillis参数有一定矛盾性。暂停时间越长,Radio参数就容易超过设定的比例。
-XX:+UseAdaptivesizePolicy设置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具有自适应调节策略
在这种模式下,年轻代的大小、Eden和survivor的比例、晋升老年代的对象年龄等参数会被自动调整,已达到在堆大小、吞吐量和停顿时间之间的平衡点。
在手动调优比较困难的场合,可以直接使用这种自适应的方式,仅指定虚拟机的最大堆、目标的吞吐量(GCTimeRatio)和停顿时间(MaxGCPauseMills) ,让虚拟机自己完成调优工作。

CMS(concurrent-Mark-Sweep):低延迟

  • 在JDK 1.5时期,HotSpot推出了一款在强交互应用中几乎可认为有划时代意义的垃圾收集器:CMS (concurrent-Mark-Sweep)收集器,这款收集器是HotSpot虚拟机中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并发收集器,它第一次实现了让垃圾收集线程与用户线程同时工作。

  • CMS收集器的关注点是尽可能缩短垃圾收集时用户线程的停顿时间。停顿时间越短(低延迟)就越适合与用户交互的程序,良好的响应速度能提升用)体验。

    • 目前很大一部分的Java应用集中在互联网站或者B/s系统的服务端上,这类应用尤其重视服务的响应速度,希望系统停顿时间最短,以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CMs收集器就非常符合这类应用的需求。
  • CMS的垃圾收集算法采用标记-清除算法,并且也会”Stop-the-world"

  • 不幸的是,CMS作为老年代的收集器,却无法与JDK 1.4.0中已经存在的新生代收集器Parallel scavenge配合工作,所以在JDK 1.5中使用CMS来收集老年代的时候,新生代只能选择ParNew或者serial收集器中的一个。

  • 在G1出现之前,CMS使用还是非常广泛的。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系统使用CMS GC。

工作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初始标记(Initial-Mark)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程序中所有的工作线程都将会因为“Stop-the-world”机制而出现短暂的暂停,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仅仅只是标记出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一旦标记完成之后就会恢复之前被暂停的所有应用线程。由于直接关联对象比较小,所以这里的速度非常快。
  • 并发标记(Concurrent-Mark)阶段:从GC Roots的直接关联对象开始遍历整个对象图的过程,这个过程耗时较长但是不需要停顿用户线程,可以与垃圾收集线程一起并发运行。

CMS弊端

  • 1)会产生内存碎片:导致并发清除后,用户线程可用的空间不足。在无法分配大对象的情况下,不得不提前触发Full GC。
  • 2)CMS收集器对cPu资源非常敏感。在并发阶段,它虽然不会导致用户停顿,但是会因为占用了一部分线程而导致应用程序变慢,总吞吐量会降低。
  • 3)CMS收集器无法处理浮动垃圾。可能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失败而导致另一次 Full GC 的产生。在并发标记阶段由于程序的工作线程和垃圾收集线程是同时运行或者交叉运行的,那么在并发标记阶段如果产生新的垃圾对象,CMS将无法对这些垃圾对象进行标记,最终会导致这些新产生的垃圾对象没有被及时回收,从而只能在下一次执行Gc时释放这些之前未被回收的内存空间。
参数说明
-XX:+UseConcMarkSweepec手动指定使用cMS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开启该参数后会自动将-XX:+UseParNewGc打开。即: ParNew(Young区用)+CMs(old区用)+serial old的组合。
-XX:CMS1nitiatingOccupanyFraction设置堆内存使用率的阈值,一旦达到该阈值,便开始进行回收
JDK5及以前版本的默认值为68,即当老年代的空间使用率达到68%时,会执行一次CMS 回收。JDK6及以上版本默认值为92%
如果内存增长缓慢,则可以设置一个稍大的值,大的阈值可以有效降低cMs的触发频率,减少老年代回收的次数可以较为明显地改善应用程序性能。反之,如果应用程序内存使用率增长很快,则应该降低这个阈值,以避免频繁触发老年代串行收集器。因此通过该选项便可以有效降低Full GC的执行次数。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用于指定在执行完FullGC后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以此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不过由于内存压缩整理过程无法并发执行,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停顿时间变得更长了。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设置在执行多少次Full GC后对内存空间进行压缩整理
-XX:ParallelCMSThreads设置cMs的线程数量。CMs 默认启动的线程数是(ParallelGCThreads+3)/4,
ParallelGCThreads是年轻代并行收集器的线程数。当CPU资源比较紧张时,受到CMS收集器线程的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在垃圾回收阶段可能会非常糟糕。
  • DK9新特性:CNS被标记为Deprecate了(EP291)

  • JDK14新特性:删除CMS垃圾回收器(JEP363)

小结:Hotspot有这么多的垃圾回收器,那么如果有人问,Serial GC、Parallel Gc、Concurrent Mark Sweep cc这三个cc有什么不同呢?请记住以下口令:

  • 如果你想要最小化地使用内存和并行开销,请选serial GC
  • 如果你想要最大化应用程序的吞吐量,请选Parallel Gc
  • 如果你想要最小化cC的中断或停顿时间,请选CMS Gc。

G1(Garbage First):区域分代化

  • 官方给G1设定的目标是在延迟可控的情况下获得尽可能高的吞吐量,所以才担当起“全功能收集器”的重任与期望。

  • G1是一个并行回收器,它把堆内存分割为很多不相关的区域(Region)(物理不连续的)。使用不同的Region来表示Eden、幸存者0区,幸存者1区,老年代等。G1 Gc有计划地避免在整个Java 堆中进行全区域的垃圾收集。G1 跟踪各个Region里面的垃圾堆积的价值大小(回收所获得的空间大小以及回收所需时间的经验值),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由于这种方式的侧重点在于回收垃圾最大量的区间(Region),所以我们给c1一个名字:垃圾优先(Garbage First) 。

  • G1 (Garbage-First)是一款面向服务端应用的垃圾收集器,主要针对配备多核cPU及大容量内存的机器,以极高概率满足cc停顿时间的同时,还兼具高吞吐量的性能特征。在JDK1.7版本正式启用,移除了Experimental的标识,是JDK 9以后的默认垃圾回收器,取代了cMS回收器以及Parallel + Parallel old组合。被oracle官方称为“全功能的垃圾收集器”。

-XX:+UseG1cc  CMS已经在JDK 9中被标记为废弃(deprecated)。在jdk8中还不是默认的垃圾回收器,需要使用-XX:+UseG1cc来启用。

并行与并发

  • 并行性:G1在回收期间,可以有多个Gc线程同时工作,有效利用多核计算能力。此时用户线程sTw;
  • 并发性:G1拥有与应用程序交替执行的能力,部分工作可以和应用程序同时执行,因此,一般来说,不会在整个回收阶段发生完全阻塞应用程序的情况;

分代收集

  • 从分代上看,G1依然属于分代型垃圾回收器,它会区分年轻代和老年代,年轻代依然有Eden区和survivor区,但从堆的结构上看,它不要求整个Eden区、年轻代或者老年代都是连续的,也不再坚持固定大小和固定数量。
  • 将堆空间分为若干个区域(Region),这些区域中包含了逻辑上的年轻代和老年代。
  • 和之前的各类回收器不同,它同时兼顾年轻代和老年代。对比其他回收器,或者工作在年轻代,或者工作在老年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空间整合

  • CMS:“标记-清除”算法、内存碎片、若干次cc后进行一次碎片整理
  • G1将内存划分为一个个的region。内存的回收是以region作为基本单位的。Region之间是复制算法,但整体上实际可看作是标记-压缩(Mark-Compact)算法,两种算法都可以避免内存碎片。这种特性有利于程序长时间运行,分配大对象时不会因为无法找到连续内存空间而提前触发下一次Gc。尤其是当Java堆非常大的时候,G1的优势更加明显。

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即:软实时soft real-time)

这是 G1 相对于CMS 的另一大优势,c1除了追求低停顿外,还能建立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能让使用者明确指定在一个长度为M毫秒的时间片段内,消耗在垃圾收集上的时间不得超过N毫秒。|

  • 由于分区的原因,G1可以只选取部分区域进行内存回收,这样缩小了回收的范围,因此对于全局停顿情况的发生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 G1跟踪各个 Region里面的垃圾堆积的价值大小(回收所获得的空间大小以及回收所需时间的经验值),在后台维护一个优先列表,每次根据允许的收集时间,优先回收价值最大的Region。保证了 G1收集器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收集效率。
  • 相比于cMs cc,G1未必能做到cMs在最好情况下的延时停顿,但是最差情况要好很多。

缺点

  • 相较于CMS,G1还不具备全方位、压倒性优势。比如在用户程序运行过程中,G1无论是为了垃圾收集产生的内存占用(Footprint)还是程序运行时的额外执行负载(overload)都要比CMS要高。
  • 从经验上来说,在小内存应用上CNS的表现大概率会优于G1,而G1在大内存应用上则发挥其优势。平衡点在6-8GB之间。
参数说明
-XX:+UseG1cc手动指定使用G1收集器执行内存回收任务。
-XX:G1HeapRegionsize设置每个Region的大小。值是2的幂,范围是1MB到32MB之间,目标是根据最小的Java堆大小划分出约2048个区域。默认是堆内存的1/2000。
-XX:MaxGCPauseMi1lis设置期望达到的最大Gc停顿时间指标(JVM会尽力实现,但不保证达到)。默认值是200ms
-XX:Paralle1GcThread设置sTw工作线程数的值。最多设置为8
-XX:ConcGCThreads设置并发标记的线程数。将n设置为并行垃圾回收线程数(ParallelGCThreads)的1/4左右。
-XX: 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设置触发并发Gc周期的Java堆占用率阈值。超过此值,就触发Gc。默认值是45。
分区region:化整为零
  • 使用c1收集器时,它将整个Java堆划分成约2048个大小相同的独立Region块,每个Region块大小根据堆空间的实际大小而定,整体被控制在1MB到32MB之间,且为2的N次幂,即1MB,2MB,4MB,8MB,16MB,32MB。可以通过-XX:G1HeapRegionsize设定。所有的Region大小相同,且在JVM生命周期内不会被改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C发展阶段:Serial => Paralle1(并行)=> cMS(并发)=> G1 =>zGC

GC其他

怎么选择垃圾收集器?

  • 优先调整堆的大小让JVM自适应完成。
  • 如果内存小于100M,使用串行收集器
  • 如果是单核、单机程序,并且没有停顿时间的要求,串行收集器
  • 如果是多CPU、需要高吞吐量、允许停顿时间超过1秒,选择并行或者JVM自己选择
  • 如果是多CPU、追求低停顿时间,需快速响应(比如延迟不能超过1秒,如联网应用),使用并发收集器官方推荐G1,性能高。

内存分配与垃圾回收的参数列表

参数说明
-XX:+Printcc输出Gc日志。类似:-verbose:gc(打开GC日志)
-XX:+PrintGCDetails输出GC的详细日志
-XX:+PrintGCrimeStamps输出Gc的时间戳(以基准时间的形式)
-XX:+PrintGCDatestamps输出Gc的时间戳(以日期的形式,如2013-05-04T21:53:59.234+0800)
-XX:+PrintHeapAtGC在进行Gc的前后打印出堆的信息
-Xloggc:…/ logs/gc. log日志文件的输出路径

gc日志分析

  • MinorG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Full G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常用的日志分析工具有:Gcviewer、GCEasy、GCHisto、GCLogviewer.Hpjmeter、garbagecat等。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