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检测算法学习----YOLOv1


【转】请参考知乎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525231

可以参考下面这个博客,写的很好

https://blog.csdn.net/Gentleman_Qin/article/details/84348191

近几年来,目标检测算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比较流行的算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Region Proposal的R-CNN系算法(R-CNN,Fast R-CNN, Faster R-CNN),它们是two-stage的,需要先使用启发式方法(selective search)或者CNN网络(RPN)产生Region Proposal,然后再在Region Proposal上做分类与回归。而另一类是Yolo,SSD这类one-stage算法,其仅仅使用一个CNN网络直接预测不同目标的类别与位置。第一类方法是准确度高一些,但是速度慢,但是第二类算法是速度快,但是准确性要低一些。这可以在图2中看到。本文介绍的是Yolo算法,其全称是You Only Look Once: Unified,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其实个人觉得这个题目取得非常好,基本上把Yolo算法的特点概括全了:You Only Look Once说的是只需要一次CNN运算,Unified指的是这是一个统一的框架,提供end-to-end的预测,而Real-Time体现是Yolo算法速度快。

yolo算法的优点

1、YOLO的速度非常快。在Titan X GPU上的速度是45 fps(frames per second),加速版的YOLO差不多是150fps。
2、YOLO是基于图像的全局信息进行预测的。这一点和基于sliding window以及region proposal等检测算法不一样。与Fast R-CNN相比,YOLO在误检测(将背景检测为物体)方面的错误率能降低一半多。
3、YOLO可以学到物体的generalizable representations。可以理解为泛化能力强。
4、准确率高,有实验证明。

yolo算法的缺点
1、位置精确性差,对于小目标物体以及物体比较密集的也检测不好,比如一群小鸟。
2、YOLO虽然可以降低将背景检测为物体的概率,但同时导致召回率较低。

滑动窗口与CNN

在介绍Yolo算法之前,首先先介绍一下滑动窗口技术,这对我们理解Yolo算法是有帮助的。采用滑动窗口的目标检测算法思路非常简单,它将检测问题转化为了图像分类问题。其基本原理就是采用不同大小和比例(宽高比)的窗口在整张图片上以一定的步长进行滑动,然后对这些窗口对应的区域做图像分类,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整张图片的检测了,如下图3所示,如DPM就是采用这种思路。但是这个方法有致命的缺点,就是你并不知道要检测的目标大小是什么规模,所以你要设置不同大小和比例的窗口去滑动,而且还要选取合适的步长。但是这样会产生很多的子区域,并且都要经过分类器去做预测,这需要很大的计算量,所以你的分类器不能太复杂,因为要保证速度。解决思路之一就是减少要分类的子区域,这就是R-CNN的一个改进策略,其采用了selective search方法来找到最有可能包含目标的子区域(Region Proposal),其实可以看成采用启发式方法过滤掉很多子区域,这会提升效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使用的是CNN分类器,那么滑动窗口是非常耗时的。但是结合卷积运算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CNN实现更高效的滑动窗口方法。这里要介绍的是一种全卷积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网络中用卷积层代替了全连接层,如图4所示。输入图片大小是16x16,经过一系列卷积操作,提取了2x2的特征图,但是这个2x2的图上每个元素都是和原图是一一对应的,如图上蓝色的格子对应蓝色的区域,这不就是相当于在原图上做大小为14x14的窗口滑动,且步长为2,共产生4个字区域。最终输出的通道数为4,可以看成4个类别的预测概率值,这样一次CNN计算就可以实现窗口滑动的所有子区域的分类预测。这其实是overfeat算法的思路。之所可以CNN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卷积操作的特性,就是图片的空间位置信息的不变性,尽管卷积过程中图片大小减少,但是位置对应关系还是保存的。说点题外话,这个思路也被R-CNN借鉴,从而诞生了Fast R-cNN算法。

上面尽管可以减少滑动窗口的计算量,但是只是针对一个固定大小与步长的窗口,这是远远不够的。Yolo算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再是窗口滑动了,而是直接将原始图片分割成互不重合的小方块,然后通过卷积最后生产这样大小的特征图,基于上面的分析,可以认为特征图的每个元素也是对应原始图片的一个小方块,然后用每个元素来可以预测那些中心点在该小方格内的目标,这就是Yolo算法的朴素思想。
下面将详细介绍Yolo算法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整体来看,Yolo算法采用一个单独的CNN模型实现end-to-end的目标检测,整个系统如图5所示:首先将输入图片resize到448x448,然后送入CNN网络,最后处理网络预测结果得到检测的目标。相比R-CNN算法,其是一个统一的框架,其速度更快,而且Yolo的训练过程也是end-to-end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检测流程大体分为三步:

1、将图像Resize到448*448,输入网络;

2、运行CNN,提取图像特征,输出特征张量;

3、对特征张量进行非极大抑制优化(NMS),得到检测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设计

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然后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网络结构参考GooLeNet模型,包含24个卷积层和2个全连接层,如图8所示。对于卷积层,主要使用1x1卷积来做channle reduction,然后紧跟3x3卷积。对于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采用Leaky ReLU激活函数:max(x,0.1x)。但是最后一层却采用线性激活函数。除了上面这个结构,文章还提出了一个轻量级版本Fast Yolo,其仅使用9个卷积层,并且卷积层中使用更少的卷积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训练

在训练之前,先在ImageNet上进行了预训练,其预训练的分类模型采用图8中前20个卷积层,然后添加一个average-pool层和全连接层。预训练之后,在预训练得到的20层卷积层之上加上随机初始化的4个卷积层和2个全连接层。由于检测任务一般需要更高清的图片,所以将网络的输入从224x224增加到了448x448。整个网络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另外一点时,由于每个单元格预测多个边界框。但是其对应类别只有一个。那么在训练时,如果该单元格内确实存在目标,那么只选择与ground truth的IOU最大的那个边界框来负责预测该目标,而其它边界框认为不存在目标。这样设置的一个结果将会使一个单元格对应的边界框更加专业化,其可以分别适用不同大小,不同高宽比的目标,从而提升模型性能。大家可能会想如果一个单元格内存在多个目标怎么办,其实这时候Yolo算法就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来训练,这也是Yolo算法的缺点之一。要注意的一点时,对于不存在对应目标的边界框,其误差项就是只有置信度,坐标项误差是没法计算的。而只有当一个单元格内确实存在目标时,才计算分类误差项,否则该项也是无法计算的。

损失函数

关于损失函数可以参考本文开头的那个csdn博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详细讲一下loss function。在loss function中,前面两行表示localization error(即坐标误差),第一行是box中心坐标(x,y)的预测,第二行为宽和高的预测。这里注意用宽和高的开根号代替原来的宽和高,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相同的宽和高误差对于小的目标精度影响比大的目标要大。举个例子,原来w=10,h=20,预测出来w=8,h=22,跟原来w=3,h=5,预测出来w1,h=7相比,其实前者的误差要比后者小,但是如果不加开根号,那么损失都是一样:4+4=8,但是加上根号后,变成0.15和0.7。
第三、四行表示bounding box的confidence损失,就像前面所说的,分成grid cell包含与不包含object两种情况。这里注意下因为每个grid cell包含两个bounding box,所以只有当ground truth 和该网格中的某个bounding box的IOU值最大的时候,才计算这项。
第五行表示预测类别的误差,注意前面的系数只有在grid cell包含object的时候才为1。
所以具体实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过程呢?
训练的时候:输入N个图像,每个图像包含M个objec,每个object包含4个坐标(x,y,w,h)和1个label。然后通过网络得到7730大小的三维矩阵。每个130的向量前5个元素表示第一个bounding box的4个坐标和1个confidence,第6到10元素表示第二个bounding box的4个坐标和1个confidence。最后20个表示这个grid cell所属类别。注意这30个都是预测的结果。然后就可以计算损失函数的第一、二 、五行。至于第二三行,confidence可以根据ground truth和预测的bounding box计算出的IOU和是否有object的0,1值相乘得到。真实的confidence是0或1值,即有object则为1,没有object则为0。 这样就能计算出loss function的值了。
测试的时候:输入一张图像,跑到网络的末端得到7
7*30的三维矩阵,这里虽然没有计算IOU,但是由训练好的权重已经直接计算出了bounding box的confidence。然后再跟预测的类别概率相乘就得到每个bounding box属于哪一类的概率。

网络预测

下面就来分析Yolo的预测过程,这里我们不考虑batch,认为只是预测一张输入图片。根据前面的分析,最终的网络输出是 7x 7 x 30 ,但是我们可以将其分割成三个部分:类别概率部分为 [7, 7, 20] ,置信度部分为 [7,7,2] ,而边界框部分为 [7,7,2,4] (对于这部分不要忘记根据原始图片计算出其真实值)。然后将前两项相乘(矩阵 [7, 7, 20] 乘以 [7,7,2] 可以各补一个维度来完成 [7,7,1,20]\times [7,7,2,1] )可以得到类别置信度值为 [7, 7,2,20] ,这里总共预测了 772=98 个边界框。

所有的准备数据已经得到了,那么我们先说第一种策略来得到检测框的结果,我认为这是最正常与自然的处理。首先,对于每个预测框根据类别置信度选取置信度最大的那个类别作为其预测标签,经过这层处理我们得到各个预测框的预测类别及对应的置信度值,其大小都是 [7,7,2] 。一般情况下,会设置置信度阈值,就是将置信度小于该阈值的box过滤掉,所以经过这层处理,剩余的是置信度比较高的预测框。最后再对这些预测框使用NMS算法,最后留下来的就是检测结果。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NMS是对所有预测框一视同仁,还是区分每个类别,分别使用NMS。Ng在deeplearning.ai中讲应该区分每个类别分别使用NMS,但是看了很多实现,其实还是同等对待所有的框,我觉得可能是不同类别的目标出现在相同位置这种概率很低吧。

上面的预测方法应该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对于Yolo算法,其却采用了另外一个不同的处理思路(至少从C源码看是这样的),其区别就是先使用NMS,然后再确定各个box的类别。其基本过程如图12所示。对于98个boxes,首先将小于置信度阈值的值归0,然后分类别地对置信度值采用NMS,这里NMS处理结果不是剔除,而是将其置信度值归为0。最后才是确定各个box的类别,当其置信度值不为0时才做出检测结果输出。这个策略不是很直接,但是貌似Yolo源码就是这样做的。Yolo论文里面说NMS算法对Yolo的性能是影响很大的,所以可能这种策略对Yolo更好。但是我测试了普通的图片检测,两种策略结果是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