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过程之 理性、感性的抉择

本文探讨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内涵及其关系,澄清了二者的概念,指出理性思维并不完全优于感性思维,而是应当相互配合。理性思维侧重逻辑与分析,感性思维涉及情感和直觉,二者在认识活动中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但也重视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批判性思维则主张结合理性与感性,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批判观点

       我认为,每一个人身上都同时具有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这是由人的脑部结构客观决定的。即便如此,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之间也应该存在一个层次关系。而在人生的控制权上应该给理性思维百分百的权力,而感性思维是要服从于理性思维。

思维目标

      不管是哪种思维配比,只要能让自己稳定地向好的方向发展,那就值得去尝试和改变。

当前问题

      我怀疑自己并没有理解清楚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概念,我在使用它们的时候,总有一些模棱两可的感觉,没有GET到他们真正的内涵。我首先要去明确两者的概念,然后再去理清楚二者的关系。

概念和理论

  1.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方式。(百度百科)
  2. 感性思维是指从混沌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过程,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混沌感性是指认识建立在感觉基础上,以意识片段为形式的世界描述,此时的认识描述只是断裂受限的有限认知,并且是多意识的分离结论。对世界的认识处在无法定义和理解的认识搜集阶段。

       之后进入理性逻辑整理阶段。所谓逻辑整理无非是对所定义的意识片段进行主要联系定义,并以此作为认识参照,之后再对所确立的主要联系定义进行认识抽象,以确定作为独立存在而互不相悖的认识结论,并且这一结论形式是非现实对应的映证认识结论.由一个主体下分为认识分支,而认识分支又需再对应,以这样一种方式作为阐述的结构。但首要问题是作为认识的主体其伸展直接决定了认识的阐述能力,或是说阐述者的认识水平直接受限于定义主体的认识表达。

       最后是感性思维的建立,所谓感性思维也就是分支认识的协同认知、定义理解事物存在。也就是在此,如果所建立的知识体系是固定的层次认识,认识水平只限于主体描述之下,如果是制衡认识,认识行为就进入到无主体的无限认识连接。(百度百科)

  1.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指人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关信息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我是个感性的人或者我是个理性的人,这个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关系吗? 有关系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这里的理性直观实际上就是感性认识,理性思维其实就是理性认识。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我们常说的理性因素,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我是个理性的人。

      那么感性的人是什么呢?就是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优势主要表现在:①动力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积极的情感、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意志对人的认识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②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③激发作用。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它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在理性因素的作用中有一个解释作用。解释作用就是所有理性因素的东西都是可以解释的,但非理性因素是解释不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判断是理性因素还是非理性因素时,就看能不能解释,能解释的就是理性因素,解释不了的就是非理性因素。

六、梳理与推导

      上文的“概念和理论”与“相关信息”两部分是推导论证的全部素材。

      首先将上述的概念进行联系区别,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网络上关于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定义大多都是一家之言,在阅读了多种理解之后,选择了以百度百科为准,因为这一概念在表述上更加清晰,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也能做较好的对应。

  1. 我在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理解上与概念本身有偏差。我之前认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是与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是对应的,思维是得到认知的方式。而感性认知是表层的,理性认知是深层的,所以才觉得“理性思维”要高级于“感性思维”,在人生的控制权上,理性思维要凌驾于感性思维。
  2. 我之前认为理性思维是由理性认知和非理性因素(情感、需求)共生的一种方式。现在看来批判性思维所强调的思维、情感、需求三大部分,就是充分调用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或者说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增强理性思维。
  3. 理清了两种思维的内涵后就是处理两者的关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回答了这一问题。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并重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它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同非理性主义划清了界限。(理性主义为主

七、结果意义

       在搞明白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内涵后,我终于可以理解并感受到了感性因素在自身的作用了。我一直在利用感性因素在激发自己的潜力却在否认它的存在,确实是有些搞笑了。

       虽然清楚了二者的内涵,但对于二者的关系处理,仍以理性思维为主导。

       批判性思维没有将思维进行理性和感性区分,应该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它所构建的思维方式是从另一个角度展开的,超越了理性和感性之争,人毕竟是感性和理性的混合体。批判性思维利用感性思维里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动力,再通过理性思维实施切实可行的手段,克服自身的局限性(自我中心),保证自己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进步。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