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进程、多线程、IO多路复用概要设计文档

概要设计文档:多进程、多线程、IO多路复用实现的Web服务器
概要简要说明
本项目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利用多进程、多线程和IO多路复用技术,以支持并发请求处理和高效的IO操作。通过合理的架构和设计,实现Web服务器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高吞吐量,满足现代Web应用对性能的要求。

任务概述
服务器架构设计:

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模型:包括多进程模型、多线程模型、IO多路复用模型(如epoll)等。
考虑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调优。
网络编程实现:

使用Socket API建立网络通信,支持TCP协议。
实现基本的HTTP协议解析和处理,支持GET、POST等请求方法。
多进程模型实现:

父进程负责接受连接请求,并将其分配给子进程处理。
子进程独立处理客户端请求,避免一个连接的问题影响其他连接。
多线程模型实现:

主线程接受连接请求,将其分配给空闲的工作线程处理。
线程池管理工作线程,实现线程的复用和资源管理。
IO多路复用模型实现:

使用epoll等IO多路复用技术,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事件。
高效处理并发连接,避免传统select方法的性能瓶颈。
请求处理流程:

根据HTTP请求的不同部分(如请求行、请求头、请求体),进行解析和处理。
支持静态文件的直接传输和动态内容的CGI执行。
性能优化和安全性考虑:

实现请求处理的高效率和低延迟。
考虑并发请求的竞态条件和线程安全问题,使用适当的同步机制(如互斥锁、条件变量)确保线程安全。
错误处理和日志记录:

设计完善的错误处理机制,包括HTTP错误码返回和服务器内部错误的处理。
记录服务器运行日志,便于排查问题和性能优化。
可扩展性和测试:

考虑服务器的可扩展性,如何在需要时增加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编写自动化测试用例,验证服务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
文档和部署:

撰写详细的技术文档,包括设计思路、实现细节和部署说明。
实现服务器的部署脚本或者Docker镜像,方便快速部署和测试。
通过以上任务的实现,我们旨在构建一个功能完备、高性能的Web服务器,能够有效应对大规模并发请求和高负载的情况,同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文档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定义和描述开发一个多进程、多线程、IO多路复用的Web服务器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该服务器将用于响应HTTP请求,处理静态和动态内容,并确保高并发和性能优化。

  2. 目标
    开发一个高性能的Web服务器,支持以下功能和性能要求:

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处理并发连接和请求。
IO多路复用:提高IO效率和处理能力。
支持静态文件和动态内容的处理。
竞态条件和线程安全性的管理。
高性能和稳定性,支持大量并发连接。
支持常见的HTTP请求和响应标准。
3. 功能需求
3.1 基本功能
接收和解析HTTP请求。
处理静态文件请求。
支持动态内容生成,如CGI脚本或其他应用程序接口。
发送HTTP响应,包括正确的状态码和响应头信息。
3.2 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
主服务器进程接受连接请求。
创建子进程或线程处理每个连接请求。
管理子进程或线程的生命周期和资源使用。
3.3 IO多路复用
使用epoll或类似机制管理并发连接。
实现高效的事件驱动IO操作。
最小化阻塞和资源占用。
3.4 错误处理和日志记录
捕获和处理各种错误情况,包括HTTP错误码。
记录服务器运行时的事件和错误信息。
3.5 性能优化
使用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提高服务器性能。
考虑缓存策略和资源重用机制。
支持并发连接数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4. 非功能性需求
4.1 安全性
防范常见的安全攻击,如DDoS攻击和恶意请求。
数据传输和用户隐私保护。
4.2 可靠性和稳定性
处理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
自动恢复能力和失败处理机制。
4.3 可维护性
易于理解和扩展的代码结构。
提供详细的技术文档和注释。
4.4 性能
支持高并发连接。
快速响应HTTP请求。
4.5 可用性
高可用性和可靠性保证。
5. 界面需求
5.1 用户界面
支持命令行或配置文件进行服务器参数设置。
提供简单的启动和停止服务器的界面。
6. 约束
使用C/C++或其他适合高性能网络编程的编程语言。
遵循标准的HTTP协议和TCP/IP协议。
考虑跨平台性,兼容不同操作系统。
7. 需求确认
确保需求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共享和确认需求。
8. 附录
术语表:定义文档中使用的专业术语。
参考文献:引用参考资料和相关文档。
结论
本需求分析文档定义了开发多进程、多线程、IO多路复用的Web服务器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它将作为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指导,确保服务器能够满足高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原理概述

协议分析

Web服务器原理概述

  1. HTTP协议处理
    Web服务器的核心是处理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协议,这涵盖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重点原理包括:

请求解析与响应生成: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HTTP请求,解析请求行、头部和主体,根据请求内容生成正确的HTTP响应,包括状态码、响应头和主体数据。

状态码处理: 根据请求处理结果生成适当的HTTP状态码(如200 OK、404 Not Found等),并发送回客户端,反映请求的成功或失败情况。

  1. 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
    为了支持高并发请求,服务器使用多进程或多线程模型:

进程管理: 主服务器进程接受连接请求,根据系统资源和负载情况创建子进程来处理连接。每个子进程独立处理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连接。

线程管理: 可选地,服务器可以选择多线程模型,主线程接受连接并创建工作线程来处理连接请求。线程间共享服务器资源,如内存和打开的文件描述符。

  1. IO多路复用
    为了提高服务器的IO效率和处理能力,使用IO多路复用技术:

epoll或select机制: 监听多个套接字,检测哪些套接字已经就绪可以进行IO操作,避免了传统的阻塞等待方式,提高了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和效率。
4. 静态文件和动态内容处理
服务器需要能够区分处理静态文件请求和动态内容生成请求:

静态文件: 直接读取磁盘上的文件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

动态内容: 运行CGI脚本或调用其他应用程序接口来动态生成内容,如PHP、Python等脚本语言。

  1. 竞态条件和线程安全性管理
    多进程/多线程环境下需要特别关注竞态条件和线程安全性:

竞态条件处理: 使用锁机制(如互斥锁、读写锁)来保护共享资源的访问,避免多个进程或线程同时修改数据造成的问题。

线程安全设计: 确保服务器的关键部分(如日志记录、共享数据结构等)在多线程环境下能够正确地工作,不会出现数据损坏或不一致的情况。

  1. 性能优化
    为了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响应速度,考虑以下方面:

缓存策略: 缓存静态内容或动态内容的计算结果,减少对磁盘和其他资源的访问。

资源重用: 重复利用已分配的资源,如复用已建立的数据库连接或复用已分配的内存块,以减少资源分配和释放的开销。

  1. 安全性和可靠性
    确保服务器在面对网络攻击和异常情况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防护措施: 防止DDoS攻击和恶意请求,如IP过滤、请求限制等。

错误处理: 捕获和处理各种错误情况,包括HTTP请求错误和服务器内部错误,确保对用户友好的错误提示或处理方式。

  1. 总结
    综上所述,一个高性能的Web服务器需要综合运用HTTP协议处理、多进程/多线程管理、IO多路复用、静态文件与动态内容处理等核心原理,以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服务。服务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需注意这些原理的细节和交互,以满足现代Web应用对性能和可靠性的高要求。

多进程,多线程,IO多路复用实现webserver的区别。

使用多进程、多线程和IO多路复用构建web服务器时,各自有如下区别和特点:多进程模型:特点:每个客户端请求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来处理。因此,每个连接都有独立的进程。优点:简单易懂,编写和调试相对容易。高度稳定,一个连接的问题不会影响其他连接。缺点:消耗资源较多,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和资源。进程间通信的开销相对较大。适用场景:适合处理计算密集型任务,或者处理并发连接数不是非常高的情况。多线程模型:特点:每个客户端请求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来处理。因此,每个连接都有独立的线程。优点:相比多进程,线程间的切换开销较小。资源消耗较多进程模型要少一些。缺点:线程安全性需要额外考虑和处理。线程间共享数据需要进行同步操作。适用场景:适合处理IO密集型任务,如文件操作、数据库访问等。IO多路复用模型(通常指基于select、poll、epoll等机制):特点:使用单线程来监听多个连接的IO事件,当有IO事件发生时才会真正处理。优点:资源消耗低,不会为每个连接创建新的进程或线程。高效处理大量连接,适合高并发的情况。缺点:编程复杂度相对较高,需要管理事件循环和非阻塞IO。不适合处理计算密集型任务,因为单线程的计算能力有限。适用场景:适合高并发、连接活跃度不高、大部分时间处于等待IO的情况。选择模型的依据:如果服务器面对大量并发连接,且每个连接的处理时间较短,IO多路复用是更好的选择,能够有效利用系统资源和处理高并发请求。如果服务器面对的是计算密集型任务,且连接数不是特别多,多进程或多线程模型可能更适合,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结合多种模型,例如使用多进程或多线程模型来处理长时间的计算任务,而使用IO多路复用来处理短时间的IO操作,以达到平衡和优化性能的目的。

阻塞问题

实现 Web 服务器时,不同的并发处理模型会对阻塞有不同的影响:

多进程模型:

阻塞问题:每个进程是独立的,通常会采用阻塞式IO。如果使用传统的阻塞式Socket操作,当某个连接发生阻塞时,该进程中的其他连接仍能继续工作,但被阻塞的连接会影响响应时间和整体吞吐量。
解决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多线程或者非阻塞IO来改善并发处理能力,或者结合进程池的方式来限制并发进程数,但每个进程内的阻塞问题本质上还是存在的。
多线程模型:

阻塞问题:线程通常也使用阻塞式IO。类似于多进程模型,当某个线程的IO操作阻塞时,其他线程仍然可以继续处理请求,但阻塞的线程会影响整体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解决方法:可以使用线程池管理线程数量,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以提高效率。此外,也可以考虑使用非阻塞IO来减少阻塞的影响。
IO多路复用模型:

阻塞问题:IO多路复用模型本身是非阻塞的,它通过 select、poll、epoll 等机制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的IO事件,并在有事件发生时通知程序进行处理,因此能够高效处理并发连接而减少阻塞带来的影响。
优势:相比于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IO多路复用能够更好地利用单线程或少量线程处理大量连接的优势,避免了因阻塞而导致资源浪费和性能下降的问题。
综上所述,尽管在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中可能会存在阻塞的问题,特别是在IO操作较多或耗时的情况下,但可以通过优化和合理的资源管理来降低其影响。而IO多路复用模型则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大量并发连接,并且在处理IO时不会因为阻塞而浪费资源。

HTTP请求结构体定义

#define MAX_METHOD_LENGTH 10
#define MAX_URL_LENGTH 200
#define MAX_HEADERS 20
#define MAX_HEADER_NAME_LENGTH 50
#define MAX_HEADER_VALUE_LENGTH 1000
#define MAX_BODY_LENGTH 4096

// HTTP请求方法枚举
typedef enum {
GET,
POST,
PUT,
DELETE,
//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方法
} HttpMethod;

// HTTP请求头部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MAX_HEADER_NAME_LENGTH];
char value[MAX_HEADER_VALUE_LENGTH];
} HttpHeader;

// HTTP请求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HttpMethod method; // 请求方法
char url[MAX_URL_LENGTH]; // 请求URL
HttpHeader headers[MAX_HEADERS]; // 请求头部
int header_count; // 头部数量
char body[MAX_BODY_LENGTH]; // 请求体
int body_length; // 请求体长度
} HttpRequest;

HTTP响应结构体定义

#define MAX_STATUS_MESSAGE_LENGTH 100
#define MAX_RESPONSE_HEADERS 20

// HTTP响应状态码枚举
typedef enum {
HTTP_OK = 200,
HTTP_NOT_FOUND = 404,
HTTP_SERVER_ERROR = 500,
//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状态码
} HttpStatus;

// HTTP响应头部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MAX_HEADER_NAME_LENGTH];
char value[MAX_HEADER_VALUE_LENGTH];
} HttpResponseHeader;

// HTTP响应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HttpStatus status; // 响应状态码
char status_message[MAX_STATUS_MESSAGE_LENGTH]; // 状态消息
HttpResponseHeader headers[MAX_RESPONSE_HEADERS]; // 响应头部
int header_count; // 头部数量
char body[MAX_BODY_LENGTH]; // 响应体
int body_length; // 响应体长度
} HttpResponse;

新的响应结构体

#define MAX_STATUS_MESSAGE_LENGTH 100
#define MAX_RESPONSE_HEADERS 20

/** Enumeration for HTTP status codes /
typedef enum {
HTTP_OK = 200,
HTTP_NOT_FOUND = 404,
HTTP_SERVER_ERROR = 500,
/
* Additional status codes can be added as needed */
} HttpStatus;

/** Structure for HTTP response headers */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MAX_HEADER_NAME_LENGTH]; /< Header name */
char value[MAX_HEADER_VALUE_LENGTH]; /
< Header value */
} HttpResponseHeader;

/** Structure for HTTP response */
typedef struct {
HttpStatus status; /< HTTP status code */
char status_message[MAX_STATUS_MESSAGE_LENGTH]; /
< Status message */
HttpResponseHeader headers[MAX_RESPONSE_HEADERS]; /< Response headers */
int header_count; /
< Number of headers */
char body[MAX_BODY_LENGTH]; /< Response body */
int body_length; /
< Length of the body */
} HttpResponse;

WebServer的基本架构

一个Web服务器的基本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和功能:

1. 网络层

Web服务器首先需要能够监听并处理网络连接。这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Socket编程: 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API(如BSD sockets)来创建网络套接字,以便服务器可以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 多线程或多进程: 为了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通常会采用多线程或多进程的方式。每当有新的客户端连接时,服务器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或进程来处理该连接。

2. HTTP解析与路由

Web服务器需要能够解析和理解HTTP请求,以便正确地处理客户端请求并返回相应的响应。关键组件包括:

  • HTTP解析器: 解析来自客户端的HTTP请求,提取方法(GET、POST等)、URL、头部信息以及请求体等内容。
  • 路由器: 根据解析出的URL和其他条件,决定如何处理请求。这可能涉及到调用特定的处理函数、访问文件系统、或者代理请求到其他服务器。

3. 请求处理与动态内容生成

处理HTTP请求并生成响应是Web服务器的核心功能。这包括:

  • 静态内容服务: 直接提供服务器上存储的静态文件(如HTML、CSS、JavaScript、图像等)。
  • 动态内容生成: 根据请求动态生成内容,通常通过与后端应用程序(如CGI脚本、应用服务器或微服务)的交互来实现。这种动态内容可以是从数据库检索的数据、动态生成的页面内容等。

4. 安全性与身份验证

保证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安全通信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考虑因素包括:

  • SSL/TLS: 使用加密协议(如HTTPS)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 身份验证: 验证客户端的身份以控制对受保护资源的访问。

5. 日志记录与监控

为了诊断问题、优化性能以及确保安全性,Web服务器通常需要记录关键事件和数据:

  • 访问日志: 记录客户端请求的详细信息,如时间、请求内容、响应状态等。
  • 性能监控: 监控服务器的负载、响应时间和资源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

6. 配置管理与灵活性

通过良好的配置管理和灵活的架构,可以使Web服务器更易于管理和维护:

  • 配置文件: 提供可配置的选项,如端口号、虚拟主机设置、重定向规则等。
  • 模块化设计: 允许添加或移除特定功能的模块,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环境。

总结

Web服务器的基本架构涉及处理网络连接、HTTP请求解析与路由、静态和动态内容服务、安全性与身份验证、日志记录与监控以及配置管理等多个关键方面。这些组件共同工作,使得Web服务器能够有效地处理客户端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线程设计理由

在构建一个基于C语言的Linux Web服务器时,使用多线程的主要原因是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下面是每个线程可能实现的一般流程:

  1. 主线程(Main Thread)

    • 负责监听并接受客户端的连接请求(通常使用accept()函数)。
    • 一旦有新的连接请求到来,主线程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或者使用线程池中的空闲线程来处理该连接。
  2. 工作线程(Worker Threads)

    • 当主线程接受到新的客户端连接请求后,会将该连接分配给一个工作线程来处理。
    • 工作线程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解析HTTP请求、处理业务逻辑、读取文件或数据库、生成HTTP响应等。
    • 处理完成后,工作线程返回结果给客户端,并等待下一个任务或者进入线程池的空闲队列。

具体流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现:

  • 初始化阶段

    • 创建主线程,设置服务器的监听端口和IP地址。
    • 初始化线程池(如果使用线程池),预先创建一定数量的工作线程。
  • 主线程循环

    • 使用select()或者epoll()等函数在主线程中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 当有新的连接请求到达时,主线程接受连接,并向线程池分配一个空闲的工作线程。
  • 工作线程处理流程

    • 从主线程接收到的连接中获取客户端的请求信息。
    • 根据请求内容执行相应的处理逻辑,如解析HTTP请求、处理GET/POST请求、访问文件系统或数据库等。
    • 生成相应的HTTP响应,包括状态码、响应头和响应体。
    • 将响应发送回客户端,并关闭连接(或保持长连接,根据HTTP协议版本和需求)。
  • 线程池管理

    • 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在完成任务后不立即销毁,而是等待新任务的到来。
    • 如果线程池中没有空闲线程,主线程可能会等待或者动态创建新的线程来处理新的连接请求。

通过使用多线程,特别是线程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器的并发能力和响应速度,使得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的请求,从而提升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内存管理

是的,基于C语言的Linux Web服务器项目涉及到内存的特别使用和管理。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考虑和实践:

  1. 内存分配和释放

    • 在服务器启动时,需要分配内存来存储配置信息、缓冲区、线程池等数据结构。
    • 每个连接到来时,可能需要分配内存来存储客户端请求的数据、响应数据和相关的处理上下文。
    • 在处理完客户端请求后,要及时释放不再需要的内存,以避免内存泄漏。
  2. 内存管理策略

    • 使用适当的内存分配函数,如malloc()free(),来动态分配和释放内存。
    • 考虑使用内存池技术,预先分配一定数量的内存块,避免频繁的内存分配和释放带来的开销和碎片化问题。
  3. 缓冲区管理

    • 在处理HTTP请求和响应时,需要使用缓冲区来临时存储数据,如请求头、请求体、响应头和响应体等。
    • 确保缓冲区足够大以容纳典型的HTTP请求和响应,同时要注意防止缓冲区溢出和安全问题。
  4. 内存安全和效率

    • 注意多线程环境下的内存访问安全性,避免竞争条件和数据竞争问题。可以使用互斥锁(mutex)或者其他同步机制来保护共享的数据结构和内存区域。
    • 优化内存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内存拷贝和内存浪费,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和效率。
  5. 内存泄漏检测

    • 在开发和测试阶段,可以使用工具如Valgrind等来检测内存泄漏问题,确保每次分配的内存都能够正确地释放。

综上所述,Web服务器项目中的内存使用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服务器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正确的内存管理策略和实现可以帮助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提高服务器的响应能力。

界面设计

针对基于C语言的Linux Web服务器项目,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或命令行工具如wget来访问服务器。这里我简要说明如何设计用户界面,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与服务器进行交互:

用户界面设计概要

  1. 通过浏览器访问

    • 首页设计:服务器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首页(例如index.html),用于展示基本信息或链接到其他页面。
    • 静态资源访问:浏览器可以请求服务器上的静态文件(如HTML、CSS、JavaScript、图像等),服务器需要正确处理并返回这些文件。
    • 动态内容请求:浏览器可以通过GET或POST请求发送数据,服务器接收请求后处理并返回相应的动态内容或数据。
  2.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wget)访问

    • 下载文件:用户可以使用wget命令下载服务器上的文件,例如wget http://server-ip/file-path
    • 查看页面内容:用户可以使用wget命令获取特定页面的HTML内容,如wget -O output.html http://server-ip/page-path

实现细节

  • HTTP协议支持:服务器需实现HTTP协议的基本功能,包括解析HTTP请求、生成HTTP响应、处理GET和POST请求等。
  • 静态文件服务:能够有效地处理和返回静态文件,如HTML、CSS、JavaScript和图像文件。
  • 动态内容生成:针对动态请求,服务器可以执行特定的业务逻辑,如查询数据库、生成动态页面内容或API响应。
  • 状态码处理:正确处理HTTP状态码,如200(成功)、404(未找到)、500(服务器内部错误)等。

用户体验考虑

  • 错误处理:在用户请求出现问题时,服务器应该返回适当的错误页面或错误信息,以便用户能够理解问题所在。
  • 性能优化:确保服务器能够快速响应请求,尤其是在高负载时保持稳定性和性能。
  • 安全性:考虑并实现基本的安全措施,如防止路径遍历攻击、输入验证和过滤、HTTPS支持等,以保障用户数据和服务器安全。

通过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和实现,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浏览器或命令行工具与服务器进行交互,获取所需的静态或动态内容,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交互。

参考资料

当开发基于C语言的Linux Web服务器项目时,以下是相关资料的详细信息:

  1. HTTP协议规范:

    • 标题: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1.1): Message Syntax and Routing
    • 作者: RFC 7230,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 版本号: RFC 7230
    • 发表日期: 2014年6月
    • 资料来源: IETF (ietf.org)
  2. C语言编程规范:

    • 标题: GNU Coding Standards

    • 作者: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 版本号: -

    • 发表日期: -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gnu.org)

    • 标题: MISRA-C: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he C language in critical systems

    • 作者: Motor Industry Software Reliability Association

    • 版本号: -

    • 发表日期: -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Motor Industry Software Reliability Association (misra.org)

  3. 网络编程相关文档:

    • 标题: IEEE Std 1003.1-2017 (POSIX)

    • 作者: The Open Group

    • 版本号: Issue 7, 2018 edition

    • 发表日期: 2018年

    • 资料来源: The Open Group (opengroup.org)

    • 标题: Beej’s Guide to Network Programming

    • 作者: Brian “Beej Jorgensen” Hall

    • 版本号: -

    • 发表日期: -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网络发布 (beej.us/guide/bgnet/)

  4. 安全性和性能优化:

    • 标题: OWASP相关指南

    • 作者: Open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Project (OWASP)

    • 版本号: -

    • 发表日期: -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OWASP (owasp.org)

    • 标题: Linux Performance

    • 作者: Brendan Gregg

    • 版本号: 1st edition

    • 发表日期: 2016年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O’Reilly Media

  5. 代码质量和测试:

    • 标题: Unit Testing Frameworks (Check, Unity等)

    • 作者: Various contributors

    • 版本号: -

    • 发表日期: -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网络发布 (如GitHub等)

    • 标题: Valgrind User Manual

    • 作者: Valgrind Developers

    • 版本号: -

    • 发表日期: -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Valgrind开发团队 (valgrind.org)

  6. 项目管理和文档:

    • 标题: Pro Git

    • 作者: Scott Chacon, Ben Straub

    • 版本号: 2nd edition

    • 发表日期: 2014年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Apress

    • 标题: Documentation Best Practices

    • 作者: Various contributors

    • 版本号: -

    • 发表日期: -

    • 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网络发布 (如GitHub等)

以上资料详细描述了各自的标题、作者、版本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可供开发Linux Web服务器项目时参考使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