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的话

        Hi~,感谢您阅读到本文,我是笠泱(笔名),现是一名云计算运维工程师,本篇是“拥抱云计算”系列的导语,主要阐释做“拥抱云计算”系列的初衷以及整体概览规划,阅读本文大约需要6分钟。

        按佛家的思想凡事皆缘起性空,笔者与云计算的缘起于2013年,当时中学的老校长在礼堂看完同学们的艺术节目后饶有兴趣的点评,讲到慷慨激昂处颤巍着身体感慨到“同学们,我很羡慕如今的时代,羡慕如今的各位,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一项新事物,你们知道咱们当下处在什么时代了吗?...咱们已进入云计算时代...”“云计算”第一次映入我的脑海,说者“有心”,听者却“无意”,我当时一脸懵懂无法意会到,同时大受震撼,震撼于老校长年近古稀依然去关注新事物,震撼于他的真知灼见,多年以后我才到领悟到这段话其实在我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坚持到让我进入云计算领域的大门,不胜感激!

        咱们回到“云计算”这个关键词上,何为云计算?最开始我认知的云计算即百度云盘,然后认知到是在远端的服务器数据中心,再然后认知到云计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技术栈集合,借助虚拟化、容器化、资源池化、高可用、负载均衡、SDN、分布式、云原生等等技术,让算力能够像水电气一样按需使用、按量付费。随着工作后认知的加深,云的本质是一种架构,架构本质是在做解耦,解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业务弹性,架构演化的核心是业务,其本质是一种供需关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仅是笔者对云计算的个人理解。如果以2006年3月AWS开始通过 Web 服务的形式推出EC2,对外提供商用服务作为云计算的元年的话,那云计算已历经19年发展,现如今只要您联网,云计算无处不在,已然嵌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托云计算的云原生技术和生态也得到了繁荣发展,下图是从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官网得到的最新云原生全景图(https://landscape.cncf.io),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云计算所涉及的技术栈、组织、项目、产品、社区、生态是如此的庞大。

        部分读者也许对上述提到的名词术语、主题概念不能具象化理解,没关系,好奇心很重要,先混个眼熟,引入脑海,后续系列文章笔者会围绕云计算技术栈、架构、解耦等关键字作为核心思想来书写篇章,与您娓娓道来。

        “拥抱云计算”系列文章笔者对自己制定了如下规范:

  1. 写文章最大的初衷是分享交流云计算的所有,总结沉淀并提升,希望读者和领域专家探讨与指点;
  2. 让自己保持对IT新技术的炽热与探究,笔者怀念初识OpenStack、K8S时被其架构折服赞叹,那时笨拙地学习到凌晨两三点还能颅内高潮,第二天依然爬起上班的岁月,还能继续“起舞”吗?!
  3. 尽量不做科普类文章,科普类文章大部分属于显性知识,在互联网+AI的当下只要您善于检索,高质量优秀的科普类资源数不胜数,系列文章提到的名词术语、主题概念笔者尽量引用官网、权威的原文,也希望读者根据兴趣自行参阅;
  4. 尽量能为读者带来新颖透彻、干货满满的文章,也希望借此更多的感悟到云计算技术栈所涉及的架构思想、技术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感受思想的深度。笔者很认同B站一位技术大牛李卫民老师贯穿其课程的核心思想:“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另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限于笔者语言功底、工作经验、技术能力有限,百分百原创内容难以达成,系列文章肯定会有所参阅借鉴,会在每篇文章注明具体来源;
  5. 后续文章会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云上的喵酱、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云上的喵酱、CSDN@笠泱 发表更新;
  6. 好的文章需要打磨,受限于工作、生活、时间、心情等因素,文章更新频率不固定,系列做多少篇文章不确定,笔者对自己发表的文章有一定要求,不完善不满意不会急于发表,截止写本导语时已规划好了后续12篇系列文章,涉及阿里云、分布式、微服务、负载均衡、数据库、可观测、云原生、k8s、serverless、AI、Nginx、MQ等。

        最后,还请您关注本号,成为笔者粉丝,让我们开启一场云计算之旅,共同去拥抱云计算,敬请期待后续系列文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