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用七政四余推命,必须将各个朝代的盘式弄清楚。那什么是盘式?所谓盘式,就是画出来的七政四余命盘的样式,因为古代天文历法改制的原因,七政四余的盘式有好几种。就是现在,不同的软件,起的盘也有所差异。
画出来的命盘是什么样,取决于两个因素:
赤道制还是黄道制
星体在太空中有大小、有高低,例如太阳看起来很大、星星看起来很小,月亮看起来距离地球很近,这些星体在太空中是呈三维立体分布的。画七政四余命盘,就是把这些立体分布的星体画到一个平面上,但这个平面选在哪里好呢?如果选择黄道面,这样画出来的星盘就叫“黄道制”,如果选择赤道面,这样画出来的星盘就叫“赤道制”。
七政四余算命,就是算和人生相关的各个方面,例如财运、夫妻、子女、官禄等,每个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宫位与之对应。我们需要确定一个起点,这样才能将黄道(或者赤道)的圆周平面划分成十二份,如果以天空中某个恒星作为起点,这样画出来的星盘就叫“恒星制”,如果以“太阳”的回归点作为起点,这样画出来的星盘就叫“回归制”。
再结合前面的“黄道制”和“赤道制”,七政四余盘式就有4种可能的组合,它们分别是:“黄道恒星制”“黄道回归制”“赤道恒星制”“赤道回归制”,在实际中,只存在前面三种盘式,最后一种没有。
宋朝之前是黄道恒星制。
注:此盘式适用于宋朝以前的七政四余,如《三辰通载》。
宋朝以前的七政四余,是最古的、最正统的七政四余,典型的代表作是《三辰通载》,其论命方法简洁可行,准确度可以说是铁口直断。
宋朝以前的七政四余,是融合了28宿和七曜值日论命的,但按照现代的历法,一恒星年等于365.25天,一回归年等于365.24天,每年的天数并非是整数,后面还有小数点,七曜值日无法完美的排列到每一天。之所有会这样,是因为七曜值日所采用的历法是一种古阴历,并非现代的格里历。在这种古历中,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30天,但每天并非是24小时,而是以月亮和太阳之间的黄经角度每增加12度的时间作为一天,大致是20-27小时。考虑到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一般软件系统并没有采用这种古阴历,还是用的现代格里历,因此在精度上会存在少许误差。
元朝是赤道恒星制
注:此盘式适用于元朝的七政四余,如《郑氏星案》。
元朝为了将七政四余彻底中国化,融入阴阳五行的概念,七政四余的命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元朝七政四余命盘的这个平面,是赤道平面,不再是黄道平面,十二宫是对赤道的划分,划分方法如下:
在赤道上,以女2.1度左右作为子宫的起点,保证子宫的中点指向正北方,大概是位于虚、危之间,在虚6度-9度左右,再根据子宫所占的宿度,定出子宫的起点和终点,其他宫位置就可以依次确定了。
这种划分方法对当今后人而言,存在一个巨大的遗憾,在二十四史上的任何一篇天文志里面,均未说明子宫起点的测量方法。
元朝的七政四余采用的天区划分方法,是唐朝时候的历法改革得来的。在汉朝以前,二十四节气和赤道十二宫是一一对应的,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发现春分点每70年左右会移动一度,到了唐朝,二十四节气已经与赤道十二辰次明显对应不上了,于是唐朝进行了历法改革,对天区重新进行了划分,这就是著名的“四象分天,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在《新唐书》上是这样解释的:“古之辰次与节气相系,各据当时历数,与岁差迁徙不同。今更以七宿之中分四象中位,自上元之首,以度数纪之,而着其分野”。用现代的白话文来解释,意思是说:天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不能跟随春分点移动,必须将他固定下来,天区固定之后,节气点的位置就随它去变化了,两者不再一一对应。
因为元朝的七政四余已经中国化了,干支具备了阴阳五行的概念,各位如果要搞星平合参,将八字算命和七政四余结合起来,那应该是参考元朝的七政四余命盘。
元朝的七政四余其命盘构架完全中国化了,本土化之后,星盘的构架没有任何问题,看起来一切都很完美,但强制性的把阴阳五行和其他术数纳入占星术,导致其推命方法五花八门,衍生出琴堂、果老、耶律等主要派别。最典型的矛盾就是宫位五行和宿度五行之间的矛盾,例如子宫五行属水,但子宫所涵盖的星宿,五行不一定属水,如果行星落入子宫,三者之间的五行生克关系就无法调和了。
明朝似黄道恒星制
此盘式适用于明朝的七政四余,如《果老星宗》《星学大成。此盘每个宫位的宿度是不同的。你再去看《果老星宗》上面记载的数据,按照上面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十二宫,也是不等宫。这个不等宫的系统,是相当高明的,把天文和历法统一起来了,例如子宫30.27的意思是,太阳进入子宫30.27天后,开始进入下一宫,把12宫走完,就正好是一年365.25天,这正是“过宫”这两个字要表达的含义。足以证明《星学大成》上的十二宫是不等宫,每个宫位的宿度是不同的。你再去看《果老星宗》上面记载的数据,按照上面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十二宫,也是不等宫。这个不等宫的系统,是相当高明的,把天文和历法统一起来了,例如子宫30.27的意思是,太阳进入子宫30.27天后,开始进入下一宫,把12宫走完,就正好是一年365.25天,这正是“过宫”这两个字要表达的含义。
这样划分出来的星座,无论是和黄道恒星星座、还是和黄道回归星座,都存在10度以上的错位。这样位置错乱、宫度不一致的12宫,还能算是星座吗?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七政四余,已经摈弃了星座的概念,推命不再用星座了。之所以《星学大成》《果老星宗》这两本古籍里面还保留有星座相关的论述,是因为这两本书都是前人推命资料的“汇编”,并非某个人的专著,里面出现的星座论述,属于宋朝以前七政四余的内容。
本文出自灵遁者易学大成书籍《朴易天下》。
灵遁者,原名王银。中国独立学者,1988年出生于陕西榆林市绥德县,现居西安。 艺术家,国学起名师,作家。 2005年开始创作,至今已有10余年。其作品以朴素,深刻,具有洞见性和想象力,在各大网络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灵遁者书籍:tansuozhizi。灵遁者代表作品有灵遁者科普四部曲,国学三部曲,散文小说五部曲。
国学三部曲分别为《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朴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