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中鸡啄米讲了MFC常用类CString类的用法,本节继续讲另外两个MFC常用类-日期和时间类CTime类和CTimeSpan类。
日期和时间类简介
CTime类的对象表示的时间是基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的。CTimeSpan类的对象表示的是时间间隔。
CTime类和CTimeSpan类一般不会被继承使用。两者对象的大小都是8个字节。
CTime表示的日期上限是3000年12月31日,下限是1970年1月1日 12:00:00 AM GMT。
CTime类的主要成员函数
下面列出CTime类的主要成员函数,并加以讲解。
CTime();
构造一个未经初始化的CTime对象。此构造函数使我们可以定义一个CTime对象的数组,在使用数组前需要以有效的时间值为其初始化。
CTime(__time64_t time);
以一个__time64_t(注意:最前面的下划线有两条)类型的数据来构造一个CTime对象。参数time是一个__time64_t类型的值,表示自GMT时间1970年1月1日零点以来的秒数,这里要注意的是,参数time代表的时间会转换为本地时间保存到构造的CTime对象中。例如,我们传递参数0构造一个CTime对象,然后调用CTime对象的GetHour成员函数将返回8,因为参数0代表的GMT时间转换为北京时间后为1970年1月1日 8:00:00。
CTime(
int nYear,
int nMonth,
int nDay,
int nHour,
int nMin,
int nSec,
int nDST = -1
);
以本地时间的年、月、日、小时、分钟、秒等几个时间分量构造CTime对象。参数nYear、nMonth、nDay、nHour、nMin、nSec分别表示年、月、日、小时、分钟、秒,取值范围如下:
时间分量 取值范围
nYear 1970-3000
nMonth 1-12
nDay 1-31
nHour 0-23
nMin 0-59
nSec 0-59
参数nDST指定是否实行夏令时,为0时表示实行标准时间,为正数时表示实行夏令时,为负数时由系统自动计算实行的是标准时间还是夏令时。
CTime(const SYSTEMTIME& st,int nDST = - 1) ;
以一个SYSTEMTIME结构体变量来构造CTime对象。SYSTEMTIME结构体也是我们对日期时间的常用表示方式。参数st为以本地时间表示的SYSTEMTIME对象,参数nDST同上。
static CTime WINAPI GetCurrentTime( );
获取系统当前日期和时间。返回表示当前日期和时间的CTime对象。
int GetYear( ) const;
获取CTime对象表示时间的年份。范围从1970年1月1日到2038年(包括2038年)1月18日。
int GetMonth( ) const;
获取CTime对象表示时间的月份。范围为1到12。
int GetDay( ) const;
获取CTime对象表示时间的日期。范围为1到31。
int GetHour( ) const;
获取CTime对象表示时间的小时。范围为0到23。
int GetMinute( ) const;
获取CTime对象表示时间的分钟。范围为0到59。
int GetSecond( ) const;
获取CTime对象表示时间的秒。范围为0到59。
int GetDayOfWeek( ) const;
此函数的返回值表示CTime对象代表的是星期几,1表示是周日,2表示是周一,以此类推。
CString Format(LPCTSTR pszFormat) const;
将CTime对象中的时间信息格式化为字符串。参数pszFormat是格式化字符串,与printf中的格式化字符串类似,格式化字符串中带有%前缀的格式码将会被相应的CTime时间分量代替,而其他字符会原封不动的拷贝到返回字符串中。格式码及含义如下:
%a:周的英文缩写形式。
%A:周的英文全名形式。
%b: 月的英文缩写形式。
%B:月的英文全名形式。
%c: 完整的日期和时间。
%d:十进制形式的日期(01-31)。
%H:24小时制的小时(00-23)。
%I: 12小时制的小时(00-11)。
%j: 十进制表示的一年中的第几天(001-366)。
%m: 月的十进制表示(01-12)。
%M:十进制表示的分钟(00-59)。
%p: 12小时制的上下午标示(AM/PM)。
%S: 十进制表示的秒(00-59)。
%U: 一年中的第几个星期(00-51),星期日是一周的第一天。
%W: 一年中的第几个星期(00-51),星期一是一周的第一天。
%w: 十进制表示的星期几(0-6)。
%Y: 十进制表示的年。
CTime operator +(CTimeSpan timeSpan) const;
将CTime对象和CTimeSpan对象相加,返回一个CTime对象。实际意义就是在一个时间的基础上推后一个时间间隔,得到一个新的时间。
CTime operator -(CTimeSpan timeSpan) const;
将CTime对象和一个CTimeSpan相减,返回一个CTime对象。实际意义就是在一个时间的基础上提前一个时间间隔,得到一个新的时间。
CTimeSpan operator -(CTime time) const;
将该CTime对象和另一个CTime对象相减,返回一个CTimeSpan对象。实际意义就是计算两个时间点的间隔,得到一个CTimeSpan对象。
CTime& operator +=(CTimeSpan span);
为该CTime对象增加一个span表示的时间间隔。
CTime& operator -=(CTimeSpan span);
为该CTime对象减去一个span表示的时间间隔。
CTime& operator =(__time64_t time);
为该CTime对象赋予一个新的时间值。
简单说下剩下的几个重载i运算符:
operator == : 比较两个绝对时间是否相等。
operator != : 比较两个绝对时间是否不相等。
operator > : 比较两个绝对时间,是否前一个大于后一个。
operator < : 比较两个绝对时间,是否前一个小于后一个。
operator >= : 比较两个绝对时间,是否前一个大于等于后一个。
operator <= : 比较两个绝对时间,是否前一个小于等于后一个。
CTimeSpan类的主要成员函数
前面介绍了CTime类的成员函数,再来看CTimeSpan类的成员函数就比较容易了,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CTimeSpan( );
构造一个未经初始化的CTimeSpan对象。
CTimeSpan(__time64_t time);
以一个__time64_t类型的数据来构造CTimeSpan对象,参数time的含义上面CTime(__time64_t time)的讲解。
CTimeSpan(
LONG lDays,
int nHours,
int nMins,
int nSecs
);
以天、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分量来构造CTimeSpan对象。每个时间分量的取值范围如下:
时间分量 取值范围
lDays 0-25000(大约)
nHours 0-23
nMins 0-59
nSecs 0-59
GetDays():获得CTimeSpan类对象中包含的完整的天数。
GetHours():获得当天的小时数,取值范围为-23到23。
GetTotalHours():获得CTimeSpan类对象中包含的完整的小时数。
GetMinutes():获得当前小时包含的分数,取值范围为-59到59。
GetTotalMinutes():获得CTimeSpan类对象中包含的完整的分数。
GetSeconds():获得当前分钟包含的秒数,取值范围为-59到59。
GetTotalSeconds():获得CTimeSpan类对象中包含的完整的秒数。
CString Format(LPCTSTR pszFormat) const;
将一个CTimeSpan对象格式化为字符串。使用方式与CTime::Format类似,格式码及含义如下:
%D:CTimeSpan对象中的总天数;
%H:不足整天的小时数;
%M:不足1小时的分钟数;
%S:不足1分钟的秒数;
%%:百分号。
另外,CTimeSpan类也重载了运算符“=”,“+”,“-”,“+=”,“-=”,“==”,“!=”,“<”,“>”,“<=”,“>=”,用于CTimeSpan对象的赋值、加减运算及两个CTimeSpan对象的比较。
CTime类和CTimeSpan类的应用实例
在下面将为大家演示如何得到当前时间、计算两个时间的时间差以及CTime对象怎样格式化为字符串等。具体步骤如下:
-
创建一个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工程,Name设为“Example43”。
-
因为要使用到CTime类、CTimeSpan类和cout输出流,所以在Example43.cpp文件中包含相应的头文件:
#include "atltime.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修改main函数如下: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CString strTime; // 用于将CTime对象格式化为字符串
// 获取当前时间并保存到curTime
CTime curTime = CTime::GetCurrentTime();
int nYear = curTime.GetYear(); // 获取当前年份
int nMonth = curTime.GetMonth(); // 获取当前月份
int nDay = curTime.GetDay(); // 获取当前日期
int nHour = curTime.GetHour(); // 获取当前小时时间
int nMin = curTime.GetMinute(); // 获取当前分钟时间
int nSec = curTime.GetSecond(); // 获取当前秒时间
// 输出当前时间
cout<<"当前时间:"<<endl;
cout<<nYear<<"年"<<nMonth<<"月"<<nDay<<"日"<<nHour<<"时"<<nMin<<"分"<<nSec<<"秒"<<endl;
// 为计算时间差,设定一个起始时间并输出
CTime startTime = CTime(2010,7,3,10,20,30);
cout<<"起始时间:"<<endl;
cout<<startTime.GetYear()<<"年"<<startTime.GetMonth()<<"月"<<startTime.GetDay()<<"日"<<startTime.GetHour()<<"时"<<startTime.GetMinute()<<"分"<<startTime.GetSecond()<<"秒"<<endl;
// 计算时间差
CTimeSpan timeSpan;
timeSpan = curTime - startTime;
cout<<"两时间相差:"<<endl;
cout<<timeSpan.GetDays()<<"天"<<timeSpan.GetHours()<<"小时"<<timeSpan.GetMinutes()<<"分"<<timeSpan.GetSeconds()<<"秒"<<endl;
cout<<"总小时数:"<<timeSpan.GetTotalHours()<<"小时"<<endl;
cout<<"总分钟数:"<<timeSpan.GetTotalMinutes()<<"分"<<endl;
cout<<"总秒数:"<<timeSpan.GetTotalSeconds()<<"秒"<<endl;
// 将当前时间curTime对象格式化为字符串
strTime = curTime.Format(_T("%Y-%m-%d %H:%M:%S"));
// 输出格式化字符串,由于字符串使用Unicode字符,所以要使用wcout输出
wcout<<(LPCTSTR)strTime<<endl;
return 0;
}
其中的注释已经解释的比较清楚,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
- 运行程序,效果如下:
好了,有关CTime类和CTimeSpan类的相关内容就讲到这里了,如果大家觉得还有必要了解更加详细的知识可以参阅MSDN文档。
前面一节鸡啄米讲了CTime类和CTimeSpan类的使用,本节继续讲与时间有关的定时器。定时器并不是一个类,主要考虑到,提起时间的话就不能不说定时器,所以就把它放到CTime和CTimeSpan之后讲解。
定时器简介
定时器,可以帮助开发者或者用户定时完成某项任务。在使用定时器时,我们可以给系统传入一个时间间隔数据,然后系统就会在每个此时间间隔后触发定时处理程序,实现周期性的自动操作。例如,我们可以在数据采集系统中,为定时器设置定时采集时间间隔为1个小时,那么每隔1个小时系统就会采集一次数据,这样就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准确的进行操作。
MFC定时器
VS2010编程中,我们可以使用MFC的CWnd类提供的成员函数SetTimer实现定时器功能,也可以使用Windows API函数SetTimer来实现。两者使用方法实际上很类似,但也有不同。
CWnd类的SetTimer成员函数只能在CWnd类或其派生类中调用,而API函数SetTimer则没有这个限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为本教程主要是讲解MFC编程,所以这里就先重点讲解MFC定时器的用法,关于API函数SetTimer的用法会在MFC定时器讲解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下面分步骤给出使用MFC定时器的方法。
1、启动定时器。
启动定时器就需要使用CWnd类的成员函数SetTimer。CWnd::SetTimer的原型如下:
UINT_PTR SetTimer(
UINT_PTR nIDEvent,
UINT nElapse,
void (CALLBACK* lpfnTimer
)(HWND,
UINT,
UINT_PTR,
DWORD
)
);
参数nIDEvent指定一个非零的定时器ID;参数nElapse指定间隔时间,单位为毫秒;参数lpfnTimer指定一个回调函数的地址,如果该参数为NULL,则WM_TIMER消息被发送到应用程序的消息队列,并被CWnd对象处理。如果此函数成功则返回一个新的定时器的ID,我们可以使用此ID通过KillTimer成员函数来销毁该定时器,如果函数失败则返回0。
通过SetTimer成员函数我们可以看出,处理定时事件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WM_TIMER消息的消息响应函数,一种是通过回调函数。
如果要启动多个定时器就多次调用SetTimer成员函数。另外,在不同的CWnd中可以有ID相同的定时器,并不冲突。
2、为WM_TIMER消息添加消息处理函数,或者定义回调函数。
如果调用CWnd::SetTimer函数时最后一个参数为NULL,则通过WM_TIMER的消息处理函数来处理定时事件。添加WM_TIMER消息的处理函数的方法是,在VS2010工程的Class View类视图中找到要添加定时器的类,点击右键,选择Properties,显示其属性页,然后在属性页工具栏上点击Messages按钮,下面列表就列出了所有消息,找到WM_TIMER消息,添加消息处理函数。添加后,cpp文件中会出现类似如下内容:
BEGIN_MESSAGE_MAP(CExample44Dlg, CDialogEx)
......
ON_WM_TIMER()
END_MESSAGE_MAP()
void CExample44Dlg::OnTimer(UINT_PTR nIDEvent)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CDialogEx::OnTimer(nIDEvent);
}
之后就可以在OnTimer函数中进行相应的处理了。OnTimer的参数nIDEvent为定时器ID,即在SetTimer成员函数中指定的定时器ID,如果有多个定时器,我们可以像下面这样处理:
void CExample44Dlg::OnTimer(UINT_PTR nIDEvent)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switch (nIDEvent)
{
case 1:
// 如果收到ID为1的定时器的消息则调用func1函数
func1();
break;
case 2:
// 如果收到ID为2的定时器的消息则调用func2函数
fun2();
break;
......
default:
break;
}
CDialogEx::OnTimer(nIDEvent);
}
```cpp
如果调用CWnd::SetTimer函数时最后一个参数不为NULL,则需要定义回调函数。回调函数的形式如下:
```cpp
void CALLBACK EXPORT TimerProc(
HWND hWnd, // handle of CWnd that called SetTimer
UINT nMsg, // WM_TIMER
UINT nIDEvent // timer identification
DWORD dwTime // system time
);
参数hWnd为调用SetTimer成员函数的CWnd对象的句柄,即拥有此定时器的窗口的句柄;参数nMsg为WM_TIMER,而且总是为WM_TIMER;参数nIDEvent为定时器ID;参数dwTime为系统启动以来的毫秒数,即GetTickCount函数的返回值。
这样CWnd::SetTimer函数最后一个参数就可以为TimerProc。
这里注意下,回调函数的名称不一定为TimerProc,可以取其他名字,但返回值类型、参数的类型和个数不能改变。
给出一个回调函数的例子:
void CALLBACK EXPORT TimerProc(HWND hWnd,UINT nMsg,UINT nTimerid,DWORD dwTime)
{
switch(nTimerid)
{
case 1:
// 处理ID为1的定时器的事件
func1();
break;
case 2:
// 处理ID为2的定时器的事件
func2();
break;
......
default:
break;
}
}
回调函数为全局函数,需要写在使用它的位置的前面,或者写在后面然后在使用之前声明。
3、销毁定时器。
不再使用定时器时,可以销毁它。销毁定时器需使用CWnd类的KillTimer成员函数,CWnd::KillTimer函数的原型如下:
BOOL KillTimer(UINT_PTR nIDEvent);
参数nIDEvent为要销毁的定时器的ID,是调用CWnd::SetTimer函数时设置的定时器ID。如果定时器被销毁则返回TRUE,而如果没有找到指定的定时器则返回FALSE。
如果要销毁多个定时器,则多次调用KillTimer函数并分别传入要销毁的定时器的ID。
通过Windows API函数使用定时器
如果我们不使用MFC定时器,而通过Windows API函数使用定时器,其实是很类似的。下面简单说下步骤吧。
1、启动定时器。
使用API函数SetTimer启动定时器,SetTimer函数的原型如下:
UINT_PTR SetTimer(
HWND
hWnd,
UINT_PTR
nIDEvent,
UINT
uElapse,
TIMERPROC
lpTimerFunc
);
参数hWnd为与定时器关联的窗口的句柄;参数nIDEvent为非零的定时器ID,如果hWnd等于NULL,且还不存在ID为nIDEvent的定时器,那么nIDEvent参数被忽略,然后生成一个新ID的定时器,而如果hWnd不为NULL,且hWnd指定的窗口已存在ID为nIDEvent的定时器,那么这个已存在的定时器被新定时器所取代。参数uElapse和lpTimerFunc同CWnd::SetTimer函数。
2、为WM_TIMER消息添加消息处理函数,或者定义回调函数。
如果调用SetTimer函数时最后一个参数为NULL,我们需要自己为WM_TIMER消息添加处理函数,要注意的是,WM_TIMER消息的附加数据wParam为定时器ID,lParam为回调函数的指针,如果调用SetTimer时回调函数为NULL,那么lParam也为NULL。
而如果调用SetTimer函数时最后一个参数不为NULL,我们就需要定义回调函数。回调函数的定义同MFC定时器。
3、销毁定时器。
销毁定时器使用KillTimer API函数,原型如下:
BOOL KillTimer(HWND hWnd,UINT_PTR uIDEvent);
参数hWnd为与定时器关联的窗口的句柄,与启动定时器时SetTimer函数的hWnd参数值相同;参数uIDEvent为要销毁的定时器的ID,如果传递给SetTimer的参数hWnd有效,则uIDEvent应与传递给SetTimer的参数nIDEvent相同,而如果SetTimer的参数hWnd为NULL,则uIDEvent应为SetTimer返回的定时器ID。该函数成功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MFC定时器应用实例
给大家演示一个定时器的例子,该实例功能很简单,就是使用两个定时器,定时更新两个编辑框中的显示内容,第一个编辑框每秒刷新一次,从1刷新到10,然后销毁定时器,第二个编辑框每两秒刷新一次,从1刷新到5,然后销毁定时器。下面简单说下步骤:
1、创建基于对话框的工程,名称设为“Example44”。
2、在自动生成的对话框模板IDD_EXAMPLE44_DIALOG中,删除“TODO: Place dialog controls here.”静态文本控件。添加两个静态文本框控件,Caption分别设为“1秒钟刷新一次”和“2秒钟刷新一次”,再添加两个个Edit Control控件,ID使用默认的IDC_EDIT1和IDC_EDIT2,两者的Read Only属性都设为True。此时的对话框模板如下图:
3、为CExample44Dlg类添加两个成员变量,分别为m_nData1、m_nData2,并在CExample44Dlg类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
CExample44Dlg::CExample44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Ex(CExample44Dlg::IDD, pParent)
{
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
// 两个数据初始化为0
m_nData1 = 0;
m_nData2 = 0;
}
4、在对话框模板上双击OK按钮,添加点击消息的处理函数,并修改如下:
void CExample44Dlg::OnBnClickedOk()
{
// TODO: Add your control notification handler code here
// 启动ID为1的定时器,定时时间为1秒
SetTimer(1, 1000, NULL);
// 启动ID为2的定时器,定时时间为2秒
SetTimer(2, 2000, NULL);
//CDialogEx::OnOK();
}
这样,点击OK按钮时就不会退出,而是启动两个定时器。
5、根据上面MFC定时器讲解中为WM_TIMER消息添加处理函数的方法,添加WM_TIMER的消息处理函数OnTimer,并修改其实现如下:
void CExample44Dlg::OnTimer(UINT_PTR nIDEvent)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switch (nIDEvent)
{
case 1:
// 如果m_nData1已经达到10,则销毁ID为1的定时器
if (10 == m_nData1)
{
KillTimer(1);
break;
}
// 刷新编辑框IDC_EDIT1的显示
SetDlgItemInt(IDC_EDIT1, ++m_nData1);
break;
case 2:
// 如果m_nData2已经达到5,则销毁ID为2的定时器
if (5 == m_nData2)
{
KillTimer(2);
break;
}
// 刷新编辑框IDC_EDIT2的显示
SetDlgItemInt(IDC_EDIT2, ++m_nData2);
default:
break;
}
CDialog::OnTimer(nIDEvent);
}
6、运行程序,点击OK按钮,查看效果。
关于定时器的内容就讲这些,相信了解了这些,一般的定时器应用都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