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文件基础概念
1.1.1 数据项
数据项是最低级的数据组织形式,分为基本数据项、组合数据项;
- 基本数据项,称为字段。用以描述对象某个属性的量,为数据组织中可命名的最小的逻辑结构
- 组合数据项,称为组项。由多个字段组成。
1.1.2 记录
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以描述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
- 唯一标识一个记录的一个或多个数据项,其集合称为关键字
- 多个数据项作关键字,一般是找不到唯一的标识数据项时使用
1.1.3 文件
一组具有文件名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
- 为文件系统最大的数据单位
1.1.3.1 文件结构分类
- 有结构文件:文件由若干相关记录组成
- 无结构文件:视为字符流
1.1.3.2 文件属性
与文件性质、管控相关的信息的集合,统称为文件属性;
- 包含文件类型 、文件长度、文件物理位置等
1.1.3.3 文件名
完整文件名包含 文件名和扩展名
- 文件名:用以标识文件的标识符,有长度限制;
- 扩展名:又称后缀名,以指示文件的类型;
1.1.3.4 文件类型
用途:
- 系统文件:系统软件所构成的文件
- 用户文件:用户使用的各程序数据构成的文件
- 库文件:标准例程和常见例程构成的文件
形式:
- 源文件:源程序与数据构成的文件
- 目标文件:编译后未连接的文件
- 可执行文件:可直接运行的文件
存取:
- 只执行文件:被核准的用户执行,不可读写
- 只读文件:核准的用户读,不可写
- 读写文件:核准的用户读写
组织处理:
- 普通文件:一般的程序数据文件
- 目录文件:由目录构成的文件,由此来检索普通文件
- 特殊文件:各类IO设备被视为文件,按文件方式使用,操作由驱动完成
1.2 文件操作
用户通过文件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实现对文件操作
1.2.1 创建文件
创建新文件,需要申请外存空间,在目录中创建目录项;
1.2.2 删除文件
删除文件,需要检索目录项,回收外存空间,删除目录项;
1.2.3 读文件
读文件时,检索目录项,得到外存地址,利用目录项中读指针得到读位置进行读文件
1.2.4 写文件
写文件时,检索目录项,利用目录项中写指针进行写文件
- 以上读写都是顺序读写
1.2.5 设置文件读写位置
设置读写指针的位置,由此可以随机等存取
1.2.6 文件打开
当第一次请求文件操作时,利用系统调用open将文件打开;
系统将文件属性从外存拷至内存的打开文件表中,将该表目的索引返回给用户;
当用户不需要此文件后,则利用系统调用close将其关闭;
将其从打开文件表中将其删除;
- 此机制,避免了文件操作时反复检索目录,提高操作速度
1.2.7 文件属性修改
- 修改文件名
- 修改文件访问权
- 查询文件大小
- 查询文件类型
1.2.8 目录操作
- 目录创建
- 目录删除
- 更改当前目录
- 更改工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