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API

1.Object String 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

1.1 什么是API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可以访问的一些功能集,但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API是一种通用功能集,有时公司会将API作为其公共开放系统,也就是公司制定自己的系统接口标准,当需要进行系统整合,自定义和程序应用等操作时,公司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该接口标准调用源代码.

Java.util包是java中的工具包,包含各种实用工具类/集合类/日期时间工具等各种常用工具包
import java.util.Scanner;
import java.util.Arrays;

java.lang包是java的核心,包含了java基础类
包括基本Object/Class/String/基本数学类等最基本的类,这个包无需导入,默认会自动导入
import java.lang.Object;
import java.lang.String;
import java.lang.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
正则表达式
包装类等等 

学习API阶段的前提:
API是一些别人制定或者写好的应用程序接口/功能
学习的重点:学习这些功能如何更好的使用,怎么使用,使用后有什么效果
比如:怎么创建某个类的对象–看构造方法
怎么使用某个功能–需不需要传参数,传什么样的参数
比如:这个方法有什么样的结果/执行效果:结果看返回值类型,效果要在IDEA去尝试
所以我们可以把API手册当成一个“字典”,哪里不会查哪里

1.2Object

1.2.1概念

Object类是所有Java类的祖先,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顶级父类”
它存在于java.lang.Object,这个包不需要我们手动导包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类都使用Object作为超类.所有对象(包括数组)都实现这个类的方法.
在不明确给出超类的情况下,Java会自动把Object类作为要定义类的超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2常用方法介绍

toString()
本方法用于返回对应对象的字符串表示

重写前:打印对象的地址值

注意:我们要牢记Object中的默认实现方式,只要与默认实现不同,说明当前类就重写了Object中的实现
至于重写后是什么样的效果,得看具体的重写方式:
自定义类Student重写后: 打印Student类型 + 属性 +属性值【这个是我们自己写的类】
String类重写后:打印的是字符串的具体内容【Java自带的类】

hashCode()
本方法用于返回对应对象的哈希码值
小贴士:哈希码值的得出是通过一种算法,意在让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哈希码值,用于区分不同的对象.
但是有时候也存在不同对象哈希码值相同的特殊情况,我们称之为”哈希碰撞”现象
作用:返回对象对应的哈希码值,Object中默认实现根据对象的地址值生成哈希码值,对象不同,哈希码值应该不同

equals()
本方法用于指示其他某个对象是否与当前对象”相等”

重写前:等等比较,比较的是两个对象的地址值
注意:我们要牢记Object中的默认实现方式,只要与默认实现不同,说明当前类就重写了Object中的实现
至于重写后是什么样的效果,得看具体的重写方式:
自定义类Student重写后:比较两个对象的类型+属性+属性值
String类重写后:比较的是两个字符串的具体内容
注意1:toString()不是我们主动调用的,是println()层层调用
如果你打印某个类的对象时,不想打印地址值,可以在这个类里添加重写的toString()
注意2:equals()与hashCode()的重写要一致,要重写都重写,要不重写都不重写

1.2.3Object类练习

package cn.tedu.api;

import java.util.Objects;

/*本类用于顶级父类Object的入门案例*/
//1.查API手册
//2.连点两下Shift打开IDEA的搜索,注意勾选"include non-Project items",再搜Object
//3.按住Ctrl点hashCode()
//4.在拓展库External Libraries找到jdk1.8->rt.jar->java.lang.Object
public class TestObjec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创建学生类的对象做测试
        Student s = new Student();
        Student s1 = new Student("海绵宝宝",3);
        Student s2 = new Student("海绵宝宝",3);

        //5.测试hashCode()
        /*本方法的作用是返回对应对象的int类型的哈希码值
        * 本方法力求不同的对象返回的哈希码不同
        *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哈希值区分不同的对象*/
        System.out.println(s.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s1.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s2.hashCode());

        //6.测试toString()
        //打印s对象的是println(),这个方法会层层调用,一直到Object中的toString()
        /*Object中toString()的默认实现:对象的名字@十六进制的哈希码值
        * 子类重写了toString()以后:打印是对象的类型+属性+属性值*/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s);
        System.out.println(s1);

        // 8.测试equals()
        /*Object中equals()的默认实现使用的是==比较
        * ==比较的是左右两边的值,如果是基本类型,比较的就是字面值,比如1和1,3.4和3.4
        * 如果是引用类型,比较的是引用类型变量保存的地址值
        * 子类重写了equals()与hashCode()以后,比较的就是对象的类型+属性+属性值*/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false
        System.out.println(s.equals(s1));
    }
}
//1.创建一个学生类
class Student{
    //2.定义属性
    String name;//姓名
    int age;//年龄
    //3.1添加本类的无参构造
    public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无参构造");
    }
    //3.2添加本类的全参构造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System.out.println("全参构造");
    }
    //7.在Student类中添加重写的toString()
    //右键->Generate->toString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9.添加重写的equals与hashCode()
    /*equals()与hashCode()逻辑要保持一致,要重写都重写,要不重写,都不重写
    * Object默认实现:hashCode()的哈希码值根据地址值生成
    *               equals()底层使用==比较两个对象的地址值
    * Student类重写后:hashCode()的哈希码值根据重写后传入的对象的属性生成
    *                equals()比较两个对象的类型+所有属性与属性值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前提:this代表的是调用本方法对象s1 o代表的是传入的对象s2
        //1.比较的是两个对象的地址值,如果==为true,证明直接就是同一个对象
        //后续就不用比较了,直接返回true
        if (this == o) return true;
        //2.1如果传入的对象是null,说明实际上并没有对象,还是引用类型的默认值
        //2.2如果两个对象获取类型不一致,比如一个是Cat类型,一个是Car类型
        //以上两种情况只要满足任意一种,不符合条件,直接返回fals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3.传入对象的类型是Object,父类无法使用子类的特有属性,所以需要强转
        /*多态:向上造型:把子类型看作是父类型,花木兰替父从军 Animal a = new Cat();
        向下造型:之前转成父类型的子类对象,又想使用子类自己的特有功能了,可以向下转型
                 写法:Cat c = (Cat) a; 比如花木兰打仗完了想用自己的特有功能:化妆*/
        //向下造型:把父类型Object转回子类型Student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 o;
        //4.比较的是两个对象的属性与属性值
        //如果是基本类型,直接比较值,所以用==比较
        //如果是引用类型,比如String,还需要使用bjects.equals()做比较
        return age == student.age && Objects.equals(name, student.nam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重写后根据属性生成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
    }
}

1.3String

1.3.1特点

String是一个封装char[]数组的对象,字符串不可变
通过下图中的底层实现可以看出:被final修饰,是常量
String str = “abc”; 等效于:char data[] = {‘a’, ‘b’, ‘c’};

底层的结构是字符数组char[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2创建String对象的方式

方式一:
char[] values = {‘a’,‘b’,‘c’};
String s1 = new String(value);
注意:每new一次,创建一个String对象,存在堆中

方式二:
String s = “abc”;
注意:存在堆中的常量池中,有高效的效果,如果是第二次创建,不会新建
注意:== 比较的如果是引用类型,那么是地址值
注意:String重写了Object中的toString(),所以可以直接打印字符串的具体内容
String重写了Object中的equals(),所以比较的也是两个字符串的具体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如果是第一次使用字符串,java会在字符串堆中常量池创建一个对象。
2.再次使用相同的内容时,会直接访问堆中常量池中存在的对象。

1.3.3常见方法

String API总结
int hashCode() 返回此字符串的哈希码。
boolean equals(Object anObject) 将此字符串与指定的对象比较,比较的是重写后的串的具体内容
String toString() 返回此对象本身(它已经是一个字符串!)。

int length() 返回此字符串的长度。
String toUpperCase() 所有字符都转换为大写。
String toLowerCase() 所有字符都转换为小写
boolean startsWith(String prefix) 测试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元素开头。
boolean endsWith(String suffix) 测试此字符串是否以指定的字符串结束。

char charAt(int index) 返回指定索引/下标处的 char 值/字符
int indexOf(String str) 返回指定字符在此字符串中第一次出现处的索引。
int lastIndexOf(String str) 返回指定字符在此字符串中最后一次出现处的索引。
String concat(String str) 将指定字符串连接/拼接到此字符串的结尾,注意:不会改变原串
String[] split(String regex) 根据给定元素来分隔此字符串。

String trim() 返回去除首尾空格的字符串
byte[] getBytes() 把字符串存储到一个新的 byte 数组中
String substring(int beginIndex) 返回一个新子串,从指定下标处开始,包含指定下标
String substring(int beginIndex, int endIndex) 返回一个新子串,从执定下标开始,到结束下标为止,但不包含结束下标
static String valueOf(int i) 把int转成String

1.3.4String常用方法练习

package cn.tedu.api;
/*本类用于练习String类的使用*/
public class Test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String的方式一
        /*1.字符串类型底层维护的是char[],存在堆中*/
        char[] value = {'a','b','c'};
        String s1 = new String(value);//触发String(char[])的含参构造来创建对象
        String s11 = new String(value);//触发String(char[])的含参构造来创建对象
        //2.创建String的方式二
        String s2 = "abc";
        String s22 = "abc";
        String s3 = "ccc";
        //3.测试
        System.out.println(s1 == s2);//false,一个在堆里,一个在堆中常量池
        System.out.println(s1 == s11);//false,两个不同的对象,地址值不同
        System.out.println(s2 == s22);//true,都在堆中常量池,并且指向同一个,所以地址值相同
        System.out.println(s2 == s3);//false,都在堆中常量池,但是数据不同,指向两个地址

        /*Object类中equals()的默认实现是通过==来比较的。
        但是String类已经重写过了继承自Object中的equals()
        重写后,不再按照==比较,而是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说,不论创建方式,只要是串的内容一致,equals()就返回true
        * */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true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11));//true
        System.out.println(s2.equals(s3));//false

    }
}

package cn.tedu.api;

import java.util.Arrays;

/*本类用来测试String类的常用方法*/
public class TestString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字符串
        String s1 = "abc";

        char[] values = {'a','b','c'};
        String s2 = new String(values);

        //2.测试常用方法
        /*String重写了hashCode(),是根据字符串的内容生成哈希码值,而不是根据地址值生成
        * 所以虽然s1与s2一个在堆的常量池中,一个在堆中,它两的哈希码值一样*/
        System.out.println(s1.hashCode());//96354
        System.out.println(s2.hashCode());//96354

        System.out.println(s1.equals(s2));//true,重写了,比较的是具体内容

        System.out.println(s1.toString());//不需要写,底层会自动调用s1对象的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s1);//abc,String重写了toString(),直接打印的是串的具体内容

        System.out.println(s1.length());//3,查看当前字符串的长度
        System.out.println(s1.toUpperCase());//ABC,将本字符串转为全大写
        System.out.println(s1.toLowerCase());//abc,将本字符串转为全小写
        System.out.println(s1.startsWith("a"));//true,判断本字符串是否以指定元素a开头
        System.out.println(s2.endsWith("a"));//false,判断本字符串是否以指定元素a结尾

        System.out.println(s1.charAt(0));//a,根据下标获取本字符串中对应的元素

        String s3 = "abcbdbba";
        System.out.println(s3.indexOf("b"));//1,返回本字符串中指定元素第一次出现的下标
        System.out.println(s3.lastIndexOf("b"));//6,返回本字符串中指定元素最后一次出现的下标

        System.out.println(s2.concat("cxy"));//abccxy,将指定字符串拼接到本字符串的结尾
        System.out.println(s2);//abc,说明上面的拼接是临时的,不会改变原串的内容

        String s4 = s2.concat("aaa");//如果想要多次使用拼接后的结果,需要定义一个字符串来保存结果
        System.out.println(s4);//abcaaa

        String s5 = "afbfcfdfe";
        //返回值类型是String[],所以需要使用Arrays.toString()打印
        //以指定字符作为分割符,分割当前的字符串
        //我们只是直接打印了split()的结果,没有使用变量保存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s5.split("f")));//[a, b, c, d, e]

        //由于split()的返回值类型是String[],所以我们执行这个方法,可以拿到这个方法的返回值
        //所以a数组就是这个方法执行以后得到的结果,只不过我们保存下来了
        String[] a = s5.split("f");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i]);
        }

        String s6 = "       hh hhh      ";//去除本字符串首尾两端的空格
        System.out.println(s6.trim());//hh hhh

        String s7 = "abcdefgh";
        System.out.println(s7.substring(3));//defgh,从指定下标处截取子字符串[3,结束]
        System.out.println(s7.substring(3,6));//def,从指定下标处截取子字符串[3,6)含头不含尾

        System.out.println(String.valueOf(10));//10,将int类型的参数10转为String类型
        System.out.println("20"+10);//2010,String与int拼接
        System.out.println(20+10);//30,int与int相加
        System.out.println(String.valueOf(80)+10);//8010,将int类型的参数80转为String类型,所以拼接

        byte[] bs = s7.getBytes();//将指定字符串转为byte[]
    }
}

1.4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

1.4.1 特点
(1)封装了char[]数组
(2)是可变的字符序列
(3)提供了一组可以对字符内容修改的方法
(4)常用append()来代替字符串做字符串连接”+”
(5)内部字符数组默认初始容量是16:super(str.length() + 16);
(6)如果大于16会尝试将扩容,新数组大小原来的变成2倍+2,容量如果还不够,直接扩充到需要的容量大小。int newCapacity = value.length * 2 + 2;
(7)StringBuffer 1.0出道线程安全,StringBuilder1.5出道线程不安全

补充:
使用前提:String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字符串的方法,所以操作字符串时还使用String
String拼接字符串时使用+进行拼接,效率比较低,所以需要使用工具类
创建方式: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StringBuilder sb2 = StringBuilder();
常用方法:append()拼接效率高

1.4.2常见方法

append()

1.4.3测试字符串连接

package cn.tedu.api;
/*本类用于测试字符串的拼接*/
public class TestString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需求:将26个字母拼接10000次
        String s =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method1(s);//使用方式一拼接字符串
        method2(s);//使用方式二拼接字符串
    }
    //使用方式二拼接字符串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2(String s) {
        //1.创建工具类对象
        StringBuffer sb = new StringBuffer();
        StringBuilder sb2 = new StringBuilder();
        //5.添加一个计时的功能
        //5.1拼接之前获取系统当前时间作为开始时间
        long t1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2.拼接10000次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3.使用工具类对象的append()进行拼接
            //sb.append(s);
            sb2.append(s);
        }
        //5.2拼接之后获取系统当前时间作为结束时间
        long t2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4.打印拼接的效果
        //System.out.println(sb);
        System.out.println(sb2);
        //5.3打印拼接总共消耗的时间
        System.out.println(t2-t1);
    }

    //使用方式一完成字符串的拼接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1(String s) {
        //1.创建一个变量用来保存拼接后的效果
        String result = "";
        //5.给程序添加一个计时的功能
        //5.1获取循环开始的系统当前时间
        long t1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2.创建循环执行10000次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3.进行字符串的拼接
            result = result + s;
        }
        //5.2获取循环拼接之后的系统当前时间
        long t2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4.打印拼接后的效果
        System.out.println(result);
        //5.打印花费的时间
        System.out.println(t2-t1);
        System.out.println(t2);
    }

}

1.5拓展

1.5.1==和equals的区别

1.当使用= =比较时,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变量是引用类型,那么比较的是两者的物理地值(内存地址),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变量都是数值类型,那么比较的是具体数值是否相等。
2.当使用equals()方法进行比较时,比较的结果实际上取决于equals()方法的具体实现
众所周知,任何类都继承自Object类,因此所有的类均具有Object类的特性,比如String、integer等,他们在自己的类中重写了equals()方法,此时他们进行的是数值的比较,而在Object类的默认实现中,equals()方法的底层是通过==来实现的。

1.5.2 ==与equals测试

package cn.tedu.api;
/**本类用于测试==与equlas的区别*/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erson p1 = new Person("凹凸曼",16);
		Person p2 = new Person("凹凸曼",16);
		
		System.out.println(p1 == p2);//false,new了两个对象,p1和p2保存的地址值不同
		System.out.println(p1.name == p2.name);//true,name是String类型,保存在常量池中,值是同一个
		System.out.println(p1.age == p2.age);//true,age是int基本类型,保存的值都是18
		
		//第一次测试:结果false,使用的是Object默认的逻辑,也是用==来比较的
		//第二次测试:结果true,重写equals()后,就会使用子类重写后的功能,也就是说此时比较的不再是地址,而是类型&属性值
		System.out.println(p1.equals(p2));
	}
}

//1.创建Person类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Person() {
		System.out.println("我是手动添加的无参构造");
	}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super();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需求:比较两个对象的属性值,如果属性值都一样,就是"同一个对象",要求equals返回true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this == obj)
			return true;
		if (obj == null)
			return false;
		if (getClass() != obj.getClass())
			return false;
		Person other = (Person) obj;
		if (age != other.age)
			return false;
		if (name == null) {
			if (other.name != null)
				return false;
		} else if (!name.equals(other.nam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

1.5.3StringBuilder和StringBuffer的区别

1.在线程安全上 :
–StringBuffer是旧版本就提供的,线程安全的。@since JDK1.0
–StringBuilder是jdk1.5后产生,线程不安全的。@since 1.5
2. 在执行效率上,StringBuilder > StringBuffer > String
3.源码体现:本质上都是在调用父类抽象类AbstractStringBuilder来干活,只不过Buffer把代码加了同步关键字,使得程序可以保证线程安全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正则表达式 包装类 自动装箱/自动拆箱 BigDecimal

2.1正则表达式Regex

2.1概述
正确的字符串格式规则。

作用:常用来判断用户输入的内容是否符合格式的要求,注意是严格区分大小写的。

指定规则:String regex = “[0-9]{17}[0-9X]”;

补充:
拿着数据与规则做比较:input.matches(regex)–>如果匹配,matches方法返回true
注意:单个斜杠表示转义字符,所以在正则中如果想要表示单个斜杠,需要写双斜杠
至于正则表达式的对照关系,详见笔记中正则速查表

2.1.2常见语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1.3String提供了支持正则表达式的方法

Matches(正则) : 当前字符串能否匹配正则表达式
replaceAll(正则,子串) : 替换子串
split(正则) : 拆分字符串

2.1.4测试输入身份证号

package cn.tedu.api;

import java.util.Scanner;
/*本类用于正则表达式入门案例*/
//需求: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号,并将判断的结果输出
public class TestRege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编辑正则表达式
        //身份证号的规律:一共是18位,前17位是数子,第18位有可能是数字,也有可能是X
        //String regex = "[0-9]{17}[0-9X]";
        /*单个\在Java中有特殊的含义,表示转义符号,不认为是一个斜杠
         * 所以如果想要表示斜杠,需要在它的前面加一个用来转义的\
         * 也就是\\才表示成一个单纯的斜杠
         * \t -- 制表符  \r回车符 \n换行符*/
        String regex = "\\d{17}[0-9X]";

        //2.定义变量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号:
        String input;

        //3.判断用户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正则表达式,如果不正确,继续输入
        do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您的身份证号:");
            input = new Scanner(System.in).nextLine();
            if (input.matches(regex)) {//如果身份证号正确
                System.out.println("恭喜你!输入正确!");
                return;//结束本方法
            }
        } while (!input.matches(regex));//只要不符合正则表达式,就继续输入
    }
}


2.2包装类

(1)Java的数据类型只有两大类:8大基本类型与引用类型
(2)包装类是引用类型中的一种,包装类与基本类型一一对应,也有8种
(3)基本类型只能存自己类型的值,没有其他额外的功能
(4)包装类型是对基本类型进行了包装,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装类型是基本类型的拓展

2.2.1基本类型的对应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Number

数字包装类的抽象父类。
提供了各种获取值的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3Integer

创建对象
方式一: new Integer(5);
方式二: Integer.valueOf(5);
Integer类中包含256个Integer缓存对象,范围是 -128~127
使用valueOf()时,如果指定范围内的值,直接访问缓存对象不新建;如果指定范围外的值,直接新建对象。

补充:
1)Integer i1 = new Integer(5); 没有高效的效果,new一次,创建一个包装类对象
2)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5); 有高效的效果,数据在-128~127的范围内,才有高效的效果
3)Integer i3 = 5; 自动装箱:编译器会把int类型5装箱,变成Integer,底层调用的方法:valueOf(5)

常见方法
static int parseInt(String s) 将字符串参数作为有符号的十进制整数进行解析

2.2.4Number之Integer

package cn.tedu.api;
/*本类用于测试包装类*/
public class TestNumber {
    //1.定义成员变量,注意要设置成静态的,因为静态只能调用静态
    static Integer i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打印Integer的默认值进行测试
        System.out.println(i0);//默认值为null

        //3.创建int类型对应的包装类Integer类型的对象--方式一
        Integer i1 = new Integer(5);
        Integer i11 = new Integer(5);
        System.out.println( i1 == i11 );//false,==对于引用类型,比较的是地址值

        //4.创建int类型对应的包装类Integer类型的对象--方式二
        /*Integer有一个高效的效果,数据在:(-128~127)
        * 在此范围内,相同的数据只会存一次,后续再存都是使用之前存过的数据*/
        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127);
        Integer i3 = Integer.valueOf(127);
        System.out.println(i1 == i2);//false
        System.out.println(i2 == i3);//true
        //满足高效效果的3个条件:Integer valueOf() -128~127
        Integer i4 = Integer.valueOf(300);
        Integer i5 = Integer.valueOf(300);
        System.out.println(i4 == i5);//false

    }
}



2.2.5Double

创建对象

new Double(3.14)
Double.valueOf(3.14)//和 new 没有区别

常用方法

Double.parseDouble();

补充:
包装类型Double的创建方式:
1)Double d1 = new Double(3.4); 没有高效的效果,new一次,创建一个包装类对象
2)Double d2 = Double.valueOf(3.4);这个也没有高效的效果,只有Integer有

2.2.6Number之Double

package cn.tedu.api;
/*本类用于测试基本类型的包装类*/
public class TestNumb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int包装类Integer对象的方式1
        Integer i1 = new Integer(100);
        Integer i11 = new Integer(100);
        System.out.println(i1 == i11);//false,new了两次,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地址值不同

        //2.创建int包装类Integer对象的方式2
        /*Integer有一个高效的效果,但是必须满足3个条件:
        * 1.是Integer类型
        * 2.使用valueOf()的创建方式
        * 3.数据在-128~127的范围内
        * 满足以上条件,相同的数据只会存一次,后续再使用都是以前存过的数据*/
        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100);
        Integer i22 = Integer.valueOf(100);
        System.out.println(i2 == i22);//true

        Integer i3 = Integer.valueOf(300);
        Integer i33 = Integer.valueOf(300);
        System.out.println(i3 == i33);//false 超出高效的数据范围-128~127

        //3.创建double包装类Double对象的方式1
        Double d1 = new Double(3.14);
        Double d11 = new Double(3.14);
        System.out.println(d1 == d11);//false,创建两个不同的对象,地址值不同

        //4.创建double包装类Double对象的方式2
        /*只有Integer才有高效的效果Double是没有的*/
        Double d2 = Double.valueOf(3.14);
        Double d22 = Double.valueOf(3.14);
        System.out.println(d1 == d2);//false
        System.out.println(d2 == d22);

        //5.测试常用方法
        //这个方法的作用就是把传入的String类型的数据转成int
        /*对象是什么类型的,就可以使用这个类的所有资源
        i1是Integer类型的对象,所以可以使用parseInt()将String类型的数据转为int类型
        d1是Double类型的对象,所以可以使用parseDouble()将String类型的数据转为double类型*/
        System.out.println(i1.parseInt("800")+8);//808->int+int
        System.out.println(d1.parseDouble("2.2")+3.1);//5.300000000000001->double+double
    }
}

补充:
Integer的常用方法:i1.parseInt(“80”);将字符串80转成int类型的80
Double的常用方法:d1.parseDouble(“80”);将字符串80转成double类型的80

2.3 自动装箱和自动拆箱

2.3.1概述

自动装箱:把 基本类型 包装成对应的 包装类型 的过程
Integer a = 5;//a是引用类型,引用了包装对象的地址。
编译器会完成对象的自动装箱:Integer a = Integer.valueOf(5);

自动拆箱:从包装类型的值,自动变成 基本类型的值
int i = a;//a现在是包装类型,没法给变量赋值,需要把5取出来。
编译器会完成自动拆箱:int i = a.intValue();

2.3.2自动装箱与自动拆箱测试

package cn.tedu.api;
/*本类用于测试自动装箱和自动拆箱*/
public class TestBo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定义包装类型的数据
        //回顾:以前创建包装类型的两种方式
        Integer i1 = new Integer(127);
        Integer i2 = Integer.valueOf(127);
        //2.现在的方式:
        /*1.自动装箱:编译器会自动把基本类型int 5,包装成包装类型Integer
        * 然后交给i3来保存,自动装箱底层发生的代码Integer.valueOf(5);
        * valueOf()的方向: int --> Integer*/
        Integer i3 = 5;//不会报错,这个现象就是自动装箱
        /*2.自动拆箱:编译器会自动把包装类型的i1拆掉"箱子",变回基本类型数据127
        * 然后交给i4来保存,自动拆箱底层发生的代码:i1.intValue();
        * intValue()的方向:Integer -> int
        * */
        int i4 = i1;//不会报错,这个现象就是自动拆箱
    }
}

2.4BigDecimal

2.4.1概念

BigDecimal:常用来解决精确的浮点数运算不精确的问题

2.4.2创建对象

方式一 :
BigDecimal(double val)
将double转换为BigDecimal,后者是double的二进制浮点值十进制表示形式,有坑!
方式二 :
BigDecimal(String val)
将String类型字符串的形式转换为BigDecimal

2.4.3常用方法

Add(BigDecimal bd) : 做加法运算
Subtract(BigDecimal bd) : 做减法运算
Multiply(BigDecimal bd) : 做乘法运算
Divide(BigDecimal bd) : 做除法运算,除不尽时会抛异常
Divide(BigDecimal bd,保留位数,舍入方式) : 除不尽时使用
setScale(保留位数,舍入方式) : 同上
pow(int n) : 求数据的几次幂

2.4.4测试常用方法

package cn.tedu.api;

import java.math.BigDecimal;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TestBigDecima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1();//使用普通的 +-*/ 四则运算,暴露出浮点数运算不精确的问题
        f2();//使用BigDecimal来解决浮点数运算不精确的问题
    }

    private static void f2() {
        //1.提示并接收用户输入的两个小数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您要计算的两个小数:");
        double a = new Scanner(System.in).nextDouble();
        double b = new Scanner(System.in).nextDouble();
        //2.创建工具类对象,把基本类型a和b交给工具类对象BigDecimal来保存
        /*1.最好不要用double作为构造函数的参数,不然还会有不精确的现象,有坑!!!*/
        /*2.最好使用重载的,参数类型是String的构造函数
        * double转String,直接拼个空串就可以*/
        BigDecimal bd1 = new BigDecimal(a+"");
        BigDecimal bd2 = new BigDecimal(b+"");

        //3.通过BigDecimal的对象来调用其方法,实现精确运算
        //3.1 定义BigDecimal类型的引用类型变量来保存结果
        BigDecimal bd3;
        //3.2 Add(BigDecimal bd) : 做加法运算
        bd3 = bd1.add(bd2);
        System.out.println(bd3);
        //3.3 Subtract(BigDecimal bd) : 做减法运算
        bd3 = bd1.subtract(bd2);
        System.out.println(bd3);
        //3.4 Multiply(BigDecimal bd) : 做乘法运算
        bd3 = bd1.multiply(bd2);
        System.out.println(bd3);
        //3.5 Divide(BigDecimal bd) : 做除法运算,除不尽时会抛异常
        /*3.除法运算,除不尽时会抛出异常ArithmeticException*/
        //方案一:(除不尽时有问题)
        //bd3 = bd1.divide(bd2);
        /*divide(m,n,o)
        m是要除以哪个对象,n指要保留几位,o指舍入方式(比如四舍五入)*/
        //方案二:
        bd3 = bd1.divide(bd2,3,BigDecimal.ROUND_HALF_UP);
        System.out.println(bd3);

    }

    private static void f1() {
        //1.提示并接收用户输入的两个小数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您要计算的两个小数:");
        double a = new Scanner(System.in).nextDouble();
        double b = new Scanner(System.in).nextDouble();

        //2.做运算
        System.out.println(a + b);//不精确
        System.out.println(a - b);//不精确
        System.out.println(a * b);//不精确
        System.out.println(a / b);//不精确
    }
}

2.5拓展

舍入方式解析
ROUND_HALF_UP 四舍五入,五入 如:4.4结果是4; 4.5结果是5
ROUND_HALF_DOWN 五舍六入,五不入 如:4.5结果是4; 4.6结果是5
ROUND_HALF_EVEN 公平舍入(银行常用)
比如:在5和6之间,靠近5就舍弃成5,靠近6就进位成6,如果是5.5,就找偶数,变成6
ROUND_UP 直接进位,不算0.1还是0.9,都进位
ROUND_DOWN 直接舍弃,不算0.1还是0.9,都舍弃
ROUND_CEILING(天花板) 向上取整,取实际值的大值
朝正无穷方向round 如果为正数,行为和round_up一样,如果为负数,行为和round_down一样
ROUND_FLOOR(地板) 向下取整,取实际值的小值
朝负无穷方向round 如果为正数,行为和round_down一样,如果为负数,行为和round_up一样

3.IO流 File 字节流 字符流

3.1流Stream

在学习IO流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概念就是Stream流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数据的读写操作抽象成数据在"管道"中流动,但需注意:
1.流只能单方向流动
2.输入流用来读取 → in
3.输出流用来写出 → out
4.数据只能从头到尾顺序的读写一次
所以以程序的角度来思考,In/out 相对于程序而言的输入(读取)/输出(写出)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2.IO流的继承结构

在java中,根据处理的数据单位不同,可以把流分为字节流和字符流
字节流 : 针对二进制文件
字符流 : 针对文本文件
再结合对应类型的输入和输出方向,常用的流有:

File
字节流:针对二进制文件
InputStream
FileInputStream
BufferedInputStream
Object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FileOut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字符流:针对文本文件
Reader
FileReader
BufferedReader
InputStreamReader
Writer
FileWriter
BufferedWriter
OutputStreamWriter
PrintWriter一行行写出

3.2File文件类

3.2.1概述

封装一个磁盘路径字符串,对这个路径可以执行一次操作
可以封装文件路径、文件夹路径、不存在的路径

3.2.2创建对象

File(String pathname)通过将给定路径名字符串转换为抽象路径名来创建一个新的File实例
new File(“d:/abc/a.txt”);
new File(“d:/abc”,”a.txt”);

3.2.3常用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4测试常用方法

package cn.tedu.file;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Arrays;

/*本类用于测试文件类File*/
public class TestFi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1.创建File类对象
        /*1.ready目录与1.txt需要自己手动创建
        * 2.File需要导包:import java.io.File;
        * 3.路径是String类型,必须写正确,不然找不到文件
        * 4.完整的文件名包含两部分:文件名+后缀名*/
        File file = new File("E:\\ready\\1.txt");

        //2.1测试File中的常用方法
        System.out.println(file.length());//3,获取文件的字节量
        System.out.println(file.exists());//true,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System.out.println(file.isFile());//true,判断是否为文件
        System.out.println(file.isDirectory());//false,判断是否为文件夹
        System.out.println(file.getName());//1.txt获取文件名
        System.out.println(file.getParent());//E:\ready 获取父级路径
        System.out.println(file.getAbsolutePath());//E:\ready\1.txt 获取带盘符的完整路径:绝对路径

        //2.2 测试创建与删除
        /*new 只会帮你在内存中创建一个File类型的对象
        * 并不会帮你在磁盘中创建一个真实存在的2.txt文件*/
        file = new File("E:\\ready\\2.txt");

        //创建一个之前不存在的文件2.txt,如果创建成功,会返回true
        /*如果指定创建文件的路径不对,会抛出异常:java.io.Exception
        * 所以需要提前处理这个问题,我们暂时选择在main()上抛出
        * 这个IO异常是目前我们遇到的强制要求必须预先处理的异常
        * 如果不处理,方法的调用会报错,通不过编译*/
        System.out.println(file.createNewFile());//创建之前不存在的文件

        file = new File("E:\\ready\\m");
        System.out.println(file.mkdir());//创建之前不存在的单层文件夹

        file = new File("E:\\ready\\a\\b\\c");
        System.out.println(file.mkdirs());//创建之前不存在的多层文件夹

        System.out.println(file.delete());//c被删除,删除空文件夹或者文件

        file = new File("E:\\ready\\a");
        System.out.println(file.delete());//false,a文件夹不是空的,里面有内容

        file = new File("E:\\ready\\2.txt");
        System.out.println(file.delete());//2.txt被删除,可以删除文件

        //2.3测试展示文件列表
        file = new File("E:\\ready");
        String[] list = file.list();/*不常用*/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list));
        //这句话会报错,因为这是一个String[],所以数组中每个元素都是String类型的
        //那么只能用String类中的方法,而isDirectory()是File类中的方法
        //System.out.println(list[0].isDirectory());

        File[] fs = file.listFiles();/*常用*/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fs));
        System.out.println(fs[0].isDirectory());
    }
}

3.3字节流读取

字节流是由字节组成的,字符流是由字符组成的.
Java里字符由两个字节组成.字节流是基本流,主要用在处理二进制数据。
所以字节流是比较常用的,可以可以处理多种不同种类的文件,比如文本文档/音频/视频等等

3.3.2InputStream抽象类

此抽象类是表示字节输入流的所有类的超类/抽象类,不可创建对象哦

常用方法:
abstract int read() 从输入流中读取数据的下一个字节
int read(byte[] b) 从输入流中读取一定数量的字节,并将其存储在缓冲区数组 b 中
int read(byte[] b, int off, int len) 将输入流中最多 len 个数据字节读入 byte 数组,off表示存时的偏移量
void close() 关闭此输入流并释放与该流关联的所有系统资源

3.3.3FileInputStream子类

直接插在文件上,直接读取文件数据

创建对象
FileInputStream(File file)—直接传文件对象
通过打开一个到实际文件的连接来创建一个 FileInputStream,该文件通过文件系统中的 File 对象 file 指定FileInputStream(String pathname)—传路径
通过打开一个到实际文件的连接来创建一个 FileInputStream,该文件通过文件系统中的路径名 name 指定

3.3.4 BufferedInputStream子类

BufferedInputStream 为另一个输入流添加一些功能,在创建BufferedInputStream 时,会创建一个内部缓冲区数组(默认8k大小)。在读取或跳过流中的字节时,可根据需要从包含的输入流再次填充该内部缓冲区,一次填充多个字节。

创建对象
BufferedInputStream(InputStream in)
创建一个 BufferedInputStream 并保存其参数,即输入流 in,以便将来使用。

3.3.5字节流读取案例

package cn.tedu.file;

import java.io.*;

/*本类用于练习字节输入流*/
public class Test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字节流的读取
        method2();//高效字节流的读取
    }

    //本方法用于测试高效字节流的读取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2() {
        //定义一个在本方法中都生效的局部变量in,注意手动初始化,值为null
        InputStream in = null;
        try {
            //1.创建高效字节输入流对象
//            InputStream 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E:\\ready\\1.txt")));
              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
                      (new FileInputStream("E:\\ready\\1.txt"));
            //2.使用流进行读取
            int b;
            while ((b= in.read())!= -1){
                System.out.println(b);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关流操作写在finally{}中
            //3.流用完以后一定要关闭!!!
            try {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本方法用于测试字节流的读取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 {
        //创建一个在本方法都生效的局部变量注意手动初始化
        InputStream in = null;
        try {
            //1.创建字节输入流对象用于读取
            //InputStream in = new InputStream();//报错原因:抽象类不可实例化
            //InputStream in = 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E:\\ready\\1.txt"));
            in = new FileInputStream("E:\\ready\\1.txt");
            //2.开始读取
            /*read()每次调用都会读取一个字节,如果读到了数据的末尾,返回-1*/
//            System.out.println(in.read());
//            System.out.println(in.read());
//            System.out.println(in.read());
//            System.out.println(in.read());
            //需求:需要循环读取文件中的所有内容,直至读完
            //定义变量,记录读到的数据
            int b;
            while((b=in.read())!= -1){
                System.out.println(b);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打印错误信息
        /*try-catch结构中的第三个部分:finally{}
        * 这部分不论是否捕获到异常,是一定会被执行到的代码,常用于关流*/
        }finally {
            try {
                //3.释放资源,流资源用完必须释放!!!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3.4字符流读取

常用于处理纯文本数据,读写容易出现乱码的现象,在读写时,最好指定编码集为UTF-8

3.4.1Reader抽象类

用于读取字符流的抽象类。

常用方法:
int read() 读取单个字符
int read(char[] cbuf) 将字符读入数组
abstract int read(char[] cbuf, int off, int len) 将字符读入数组的某一部分
int read(CharBuffer target) 试图将字符读入指定的字符缓冲区
abstract void close() 关闭该流并释放与之关联的所有资源

3.4.2FileReader子类

用来读取字符文件的便捷类。此类的构造方法假定默认字符编码和默认字节缓冲区大小都是适当的。要自己指定这些值,可以先在 FileInputStream 上构造一个 InputStreamReader。

创建对象
FileReader(String fileName) 在给定从中读取数据的文件名的情况下创建一个新 FileReader
FileReader(File file) 在给定从中读取数据的 File 的情况下创建一个新 FileReader

3.4.3BufferedReader子类

从字符输入流中读取文本,缓冲各个字符,从而实现字符、数组和行的高效读取。
可以指定缓冲区的大小,或者可使用默认的大小。大多数情况下,默认值就足够大了。

创建对象
BufferedReader(Reader in) 创建一个使用默认大小输入缓冲区的缓冲字符输入流

3.4.4字符流读取案例

package cn.tedu.file;

import java.io.*;

/*本类用于测试字符流的读取*/
public class TestIn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测试普通字符输入流
        method2();//测试高效字符输入流
    }
    //创建一个用于测试高效字符输入流的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2() {
        //1.定义一个在本方法都生效的局部变量,手动初始化值null
        Reader in=null;
        try{
            //1.创建高效字符读取流对象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new File("E:\\ready\\1.txt")));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E:\\ready\\1.txt"));
            //2.使用流对象
            int b;
            while((b=in.read())!=-1){
                System.out.println(b);
            }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3.关闭流对象
            try {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创建一个用于测试普通字符输入流的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 {
        //1.1创建一个在本方法中都生效的局部变量,注意初始化值null
        Reader in = null;
        try {
            //1.2创建字符输入流对象,注意需要捕获异常
            //Reader in = new Reader();//报错原因:抽象父级不可实例化
            //in = new FileReader(new File("E:\\ready\\1.txt"));
            in = new FileReader("E:\\ready\\1.txt");
            //2.使用流对象
            //System.out.println(in.read());
            //需求:循环读取文件中的所有内容,只要不是-1,就说明还有数据,继续读取
            //3.1定义变量,记录读取到的数据
            int b;
            while((b = in.read())!= -1){
                System.out.println(b);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3.关流
            try {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3.5字节流写出

3.5.1OutputStream抽象类

此抽象类是表示输出字节流的所有类的超类.输出流接受输出字节并将这些字节发送到某个接收器.

常用方法:
Void close() 关闭此输出流并释放与此流相关的所有系统资源
Void flush() 刷新此输出流并强制写出所有缓冲的输出字节
Void write(byte[ ] b) 将b.length个字节从指定的byte数组写入此输出流
Void write(byte[ ] b,int off ,int len) 将指定byte数组中从偏移量off开始的len个字节写入输出流
Abstract void write(int b) 将指定的字节写入此输出流

3.5.2FileOutputStream 子类

直接插在文件上,直接写出文件数据

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FileOutputStream(String name)
创建一个向具有指定名称的文件中写入数据的文件输出流
FileOutStream(File file)
创建一个向指定File对象表示的文件中写入数据的文件输出流
FileOutStream(File file,boolean append)—如果第二个参数为true,表示追加,不覆盖
创建一个向指定File对象表示的文件中写入数据的文件输出流,后面的参数是指是否覆盖原文件内容

3.5.3BufferedOutputstream 子类

该类实现缓冲的输出流,通过设置这种输出流,应用程序就可以将各个字节写入底层输出流中,而不必每次针对字节写出调用底层系统

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创建一个新的缓冲输出流,用以将数据写入指定的底层输出流

3.5.4字节输出流测试:

package cn.tedu.file;

import java.io.*;

/*本类用于测试字节输出流*/
public class TestOu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用于测试普通字节输出流
        //method2();//用于测试高效字节输出流
    }
    //创建一个用于测试高效字节输出流的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2() {
        //1.创建一个在本方法都生效的局部变量,注意手动初始化
        OutputStream out = null;
        try{
            //2.创建高效字节输出流对象
//          out = new Buffered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new File("E:\\ready\\2.txt")));
            out = new Buffered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E:\\ready\\2.txt"));
            //3.使用流对象--进行写出操作
            out.write(97);
            out.write(97);
            out.write(97);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关流操作要放在finally{}中
            try {
                //4.关流
                ou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创建一个用于测试普通字节输出流的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 {
        //1.创建一个在本方法中都生效的局部变量,注意手动初始化null
        OutputStream out = null;
        //2.创建try-catch-finally结构,因为IO操作可能会产生异常
        try{
            //3.创建普通字节输出流对象
            //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new File("E:\\ready\\2.txt"));
            //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E:\\ready\\2.txt");
            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E:\\ready\\2.txt",true);
            //4.使用流对象--进行写出操作
            out.write(99);//对应ASCII码表中的a
            out.write(99);//对应ASCII码表中的b
            out.write(99);//对应ASCII码表中的c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如果想要代码一定会执行,需要写在finally中
            try {
                //5.关流操作
                ou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3.6字符流写出

3.6.1 Writer 抽象类

写入字符流的抽象类

常用方法:
Abstract void close() 关闭此流,但要先刷新它
Void write(char[ ] cbuf) 写入字符数组
Void write(int c) 写入单个字符
Void write(String str) 写入字符串
Void write(String str,int off,int len) 写入字符串的某一部分
Abstract void write(char[] cbuf,int off,int len)写入字符数组的某一部分

3.6.2FileWriter 子类

用来写入字符文件的便捷类,此类的构造方法假定默认字符编码和默认字节缓冲区大小都是可接受的.如果需要自己自定义这些值,可以先在FileOutputStream上构造一个OutputStreamWriter.

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FileWriter(String filename)
根据给定的文件名构造一个FileWriter对象
FileWriter(String filename,boolean append)
根据给定的文件名以及指示是否附加写入数据的boolean值来构造FileWriter

3.6.3 BufferedWriter子类
将文本写入字符输出流,缓冲各个字符,从而提供单个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高效写入.可以指定缓冲区的大小,或者接受默认的大小,在大多数情况下,默认值就足够大了

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BufferedWriter(Writer out)
创建一个使用默认大小输出缓冲区的缓冲字符输出流

3.6.4字符输出流测试:

package cn.tedu.file;

import java.io.*;

/*本类用于测试字符输出流*/
public class TestOu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用于测试普通字符输出流
        method2();//用于测试高效字符输出流
    }
    //创建一个用于测试高效字符输出流的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2() {
        //1.创建一个在本方法都生效的局部变量,值为null,注意手动初始化!!!
        Writer out = null;
        //2.由于程序可能会抛出异常,所以需要写一个try-catch-finally结构
        try{//存放可能会抛出异常的代码
            //3.创建普通字符输出流对象
            //out = 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new File("E:\\ready\\2.txt")));
            //out = 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E:\\ready\\2.txt"));
            out = 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E:\\ready\\2.txt",true));
            //4.使用流对象
            out.write(100);
            out.write(100);
            out.write(100);
            out.write(100);
            out.write(100);
        }catch (Exception e){//匹配并捕获异常
            e.printStackTrace();//如果捕获到异常就打印错误信息
        }finally {//一定会被执行到的代码块,常用于关流
            try {
                ou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创建一个用于测试普通字符输出流的方法
    private static void method() {
        //1.创建一个在本方法都生效的局部变量,值为null,注意手动初始化!!!
        Writer out = null;
        //2.由于程序可能会抛出异常,所以需要写一个try-catch-finally结构
        try{//存放可能会抛出异常的代码
            //3.创建普通字符输出流对象
            //out = new FileWriter(new File("E:\\ready\\2.txt"));
            //out = new FileWriter("E:\\ready\\2.txt");
            out = new FileWriter("E:\\ready\\2.txt",true);
            //4.使用流对象
            out.write(98);
            out.write(98);
            out.write(98);
            out.write(98);
        }catch (Exception e){//匹配并捕获异常
            e.printStackTrace();//如果捕获到异常就打印错误信息
        }finally {//一定会被执行到的代码块,常用于关流
            try {
                ou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3.7拓展

package cn.tedu.file;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Scanner;

/*本类用于练习文件复制综合案例*/
public class TestCopyFi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提示并接收用户输入的两个路径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源文件路径");//--被复制的那个文件
        String f = new Scanner(System.in).nextLine();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新文件路径:");//--复制好的新文件
        String t = new Scanner(System.in).nextLine();

        //2.调用创建好的自定义方法完成文件复制
        //ZFCopy(f,t);//用字符流完成文件的复制案例
        ZJCopy(f,t);//用字节流完成文件的复制案例
    }
    //利用字节流完成文件复制案例
    private static void ZJCopy(String f, String t) {
        //1.定义在整个方法都生效的局部变量,注意手动初始化,引用类型默认值为null
        InputStream in = null;
        OutputStream out = null;
        //2.由于代码可能会发生异常,所以需要编写try-catch-finally结构
        try{
            //3.1创建高效字节输入流对象--FIS的参数是用户传入的源文件路径f
            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f));
            //3.2创建高效字节输出流对象--FOS的参数是用户传入的新文件路径t
            out = new Buffered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t));

            //4.利用创建好的流对象完成业务
            //4.1定义变量用来保存读到的数据
            int b;
            //4.2循环读取源文件中的数据,只要不是-1,说明还有数据循环继续
            while((b = in.read()) != -1){
                //4.3将读到的数据写入到新文件中
                out.write(b);
            }
            System.out.println("恭喜您!文件复制成功!");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很抱歉!文件复制失败!");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try {
                ou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ry {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利用字符流完成文件复制案例
    private static void ZFCopy(String f, String t) {
        //1.定义在整个方法中都生效的局部变量,注意手动初始化,默认值为null
        Reader in = null;
        Writer out = null;
        //2.由于代码可能会发生异常,所以需要编写try-catch-finally结构
        try{
            //3.1创建高效字符输入流对象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f));
            //3.2创建高效字符输出流对象
            out = new BufferedWriter(new FileWriter(t));

            //4.拿到流对象以后,就可以使用流对象来完成业务了
            //4.1定义变量用来保存读到的数据
            int b;
            //4.2循环读取源文件,直到返回值为-1,说明没有数据了,再结束循环
            while ((b=in.read())!=-1) {
                //4.3将本轮循环中读到的数据写入到新文件中
                out.write(b);
            }
            System.out.println("恭喜您!文件复制成功!");
        }catch (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很抱歉!文件复制失败!");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关流是有顺序的:如果有多个流,最后创建的流最先关闭
            * 多条关流语句需要各自try-catch*/
            try {
                ou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try {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3.8 总结:IO的继承结构

1.主流分类
按照方向进行分类:输入流 输出流(相对于程序而言,从程序写数据到文件中是输出)
按照传输类型进行分类:字节流 字符流
组合: 字节输入流 字节输出流 字符输入流 字符输出流

2.学习方法:在抽象父类中学习通用的方法,在子类中学习如何创建对象
3.字节输入流:

InputStream 抽象类,不能new,可以作为超类,学习其所提供的共性方法

--FileInputStream 子类,操作文件的字节输入流,普通类
--BufferedInputStream 子类,缓冲字节输入流,普通类

4.字符输入流
Reader 抽象类,不能new,可以作为超类,学习其所提供的共性方法

--FileReader,子类,操作文件的字符输入流,普通类
--BufferedReader,子类,缓冲字符输入流,普通类

5.字节输出流:
OutputStream 抽象类,不能new,可以作为超类,学习其所提供的共性方法

--FileOutputStream 子类,操作文件的字节输出流,普通类
--BufferedOutputStream 子类,缓冲字节输出流,普通类

6.字符输出流
Writer 抽象类,不能new,可以作为超类,学习其所提供的共性方法

--FileWriter,子类,操作文件的字符输出流,普通类
--BufferedWriter,子类,缓冲字符输出流,普通类

4.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4.1概述

序列化是指将对象的状态信息转换为可以存储或传输形式的过程.在序列化期间,对象将其当前状态写入到临时或持久性存储区.以后可以通过从存储区中读取或者反序列化对象的状态,重新创建该对象.

序列化:利用ObjectOutputStream,把对象的信息,按照固定的格式转成一串字节值输出并持久保存到磁盘
反序列化:利用ObjectInputStream,读取磁盘中之前序列化好的数据,重新恢复成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特点/应用场景

需要序列化的文件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用来启用序列化功能
不需要序列化的数据可以修饰成static,原因:static资源属于类资源,不随着对象被序列化输出
每一个被序列化的文件都有一个唯一的id,如果没有添加此id,编译器会自动根据类的定义信息计算产生一个
在反序列化时,如果和序列化的版本号不一致,无法完成反序列化
常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序列化成文件,反序列化读取数据
常用使用套接字流在主机之间传递对象
不需要序列化的数据也可以被修饰成transient(临时的),只在程序运行期间在内存中存在,不会被序列化持久保存

4.3涉及到的流对象

序列化:ObjectOutputStream
ObjectOutputStream 将 Java 对象的基本数据类型写入 OutputStream,通过在流中使用文件可以实现对象的持久存储。如果流是网络套接字流,则可以在另一台主机上或另一个进程中重构对象。

构造方法:
Object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创建写入指定 OutputStreamObjectOutputStream
普通方法:
writeObject(Object obj)
将指定的对象写入 ObjectOutputStream

反序列化:ObjectInputStream
ObjectInputStream对以前使用ObjectOutputStream写入的基本数据和对象进行反序列化重构对象。

构造方法:
ObjectInputStream(InputStream in) 创建从指定 InputStream 读取的 ObjectInputStream
普通方法:
readObject()ObjectInputStream 读取对象

4.4代码实现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4.5步骤1:创建学生类Student

package cn.tedu.serializable;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本类用来封装学生类*/
/**
 * 如果本类想要完成序列化,必须实现可序列化接口,否则会报错:
 * 报错信息:java.io.NotSerializableException: cn.tedu.serializable.Student
 * Serializable接口是一个空接口,里面一个方法都没有,作用是用来当做标志,标志这个类可以序列化/反序列化
 * */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需要给每个进行序列化的文件分配唯一的UID值*/
	//The serializable class Student does not declare a static final serialVersionUID field of type long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3193364654654535741L;
	
	//1.定义学生的相关属性 + private封装
	private String name;//姓名
	private int age;//年龄
	private String addr;//地址
	private char gender;//性别
	
	/**自动创建构造方法:右键-->Source-->Generate Constructor using Fields...*/
	//2.创建无参构造--必须手动提供无参构造,否则会被含参构造覆盖
	public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我是Student的无参构造");
	}
	
	//3.创建全参构造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int age,String addr,char gender) {
		super();//默认调用父类的无参构造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addr = addr;
		this.gender = gender;
		System.out.println("我是Student的全参构造");
	}
	
	//4.属性封装后,需要本类提供公共的属性访问与设置方式get()&set()
	/**自动创建get()&set(),右键-->Source-->Generate Getters and Setters...*/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String getAddr() {
		return addr;
	}

	public void setAddr(String addr) {
		this.addr = addr;
	}

	public char getGender() {
		return gender;
	}

	public void setGender(char gender) {
		this.gender = gender;
	}

	//打印结果:cn.tedu.serializable.Student@4c873330-->地址值
	//想看对象的属性值,原因是想查看序列化后对象的属性,需要重写toString()
	//5.重写toString()
	//自动生成toString()--右键-->Source-->Generate toString()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name=" + name + ", age=" + age + ", addr=" + addr + ", gender=" + gender + "]";
	}
}

4.6创建序列化测试类

package cn.tedu.serializable;

import java.io.File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io.FileOutputStream;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本类用于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的测试类*/
//序列化:是指把程序中的java对象,永久保存在磁盘中,相当于是写出的过程,方向是out-->ObjectOutputStream
//反序列化:是指把已经序列化在文件中保存的数据,读取/恢复到java程序中的过程,方向是in-->ObjectInputStream
public class TestSerializab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ethod();//本方法用来完成序列化的功能
		method2();//本方法用于完成反序列化功能
	}
	
	/**反序列化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2() {
		//声明在本方法内都生效的局部变量,局部变量需要初始化,默认值是null
		ObjectInputStream in = null;
		try {
			//1.创建ObjectInputStream流对象来完成反序列化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D://ready//1.txt"));
			
			//2.通过流对象反序列化生成指定对象
			Object o = in.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o);
			System.out.println("恭喜您!反序列化成功!");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很抱歉!反序列化失败!");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一定会执行的代码块写释放资源的代码
			try {
				//3.释放资源
				in.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序列化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 {
		//声明在本方法内都生效的局部变量,局部变量需要初始化,默认值是null
		ObjectOutputStream out = null;
		try {
			//1.创建ObjectOutputStream流对象来完成序列化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D://ready//1.txt"));
			
			//2.指定要序列化(输出)的对象
			Student obj = new Student("海绵宝宝",3,"大海底部",'男');
			//3.通过OOS流对象来序列化输出Student对象
			out.writeObject(obj);
			
			System.out.println("恭喜你!序列化成功!");
		} catch (IO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很抱歉!序列化失败!");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关流的操作要放在finally{}中--因为此代码块一定会执行
			try {
				//4.关流操作
				ou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4.7 测试报错NotSerializableExcep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8 测试报错InvalidClassExcep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报错原因:本次反序列化时使用的UID与序列化时的UID不匹配
解决方案:反序列化时的UID与序列化时的UID要保持一致,或者测试时一次序列操作对应一次反序列化操作,否则不匹配就报错

注:IDEA中设置自动生成serialVersionUID的提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9为什么反序列化版本号需要与序列化版本号一致?

我们在反序列化时,JVM会拿着反序列化流中的serialVersionUID与序列化时相应的实体类中的serialVersionUID来比较,如果不一致,就无法正常反序列化,出现序列化版本不一致的异常InvalidClassException。

而且我们在定义需要序列化的实体类时,如果没有手动添加UID,
Java序列化机制会根据编译的class自动生成一个,那么只有同一次编译生成的class才是一样的UID。

如果我们手动添加了UID,只要这个值不修改,就可以不论编译次数,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

5.集合 List ArrayList LinkedList

5.1Collection接口

5.1.1集合前言

Java语言的java.util包中提供了一些集合类,这些集合类又称之为容器
提到容器不难想到数组,集合类与数组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集合的长度是可变的,而数组的访问方式比较单一,插入/删除等操作比较繁琐,而集合的访问方式比较灵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用的集合类有List集合,Set集合,Map集合,其中List集合与Set集合继承了Collection接口,各个接口还提供了不同的实现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2集合概念

集合的英文名称是Collection,是用来存放对象的数据结构,而且长度可变,可以存放不同类型的对象,并且还提供了一组操作成批对象的方法.Collection接口层次结构 中的根接口,接口不能直接使用,但是该接口提供了添加元素/删除元素/管理元素的父接口公共方法.
由于List接口与Set接口都继承了Collection接口,因此这些方法对于List集合和Set集合是通用的.
5.1.3 集合的继承结构

Collection接口
List 接口【数据有下标,有序,可重复】
ArrayList子类
LinkedList子类
Set 接口【数据无下标,无序,不可重复】
HashSet子类
Map 接口【键值对的方式存数据】
HashMap子类

5.1.4Collection方法速查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5Collection接口测试

package cn.tedu.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本类用于测试Collection接口*/
public class TestCollec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Collection相关的对象
        //Collection c = new Collection();//报错,因为Collection是接口
        //<Integer>是泛型,用来约束集合中的数据类型,不能是基本类型,必须是引用类型
        Collection<Integer> c = new ArrayList<>();

        //2.1测试集合中的常用方法--单个集合间的操作
        c.add(100);//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Ctrl+D快速向下复制
        c.add(200);//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c.add(300);//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c.add(400);//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c.add(500);//向集合中添加元素
        System.out.println(c);//直接打印集合,查看集合中的元素

//        c.clear();//清空当前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        System.out.println(c);

        System.out.println(c.hashCode());//获取集合对象的哈希码值
        System.out.println(c.toString());//打印集合的具体元素
        System.out.println(c.equals(200));//false,集合对象c与值200是否相等

        System.out.println(c.contains(200));//true,c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元素200
        System.out.println(c.isEmpty());//false,判断集合是否为空
        System.out.println(c.remove(100));//true,移除集合中的指定元素,成功返回true
        System.out.println(c);//[200, 300, 400, 500]
        System.out.println(c.size());//4,返回集合的元素个数

        Object[] array = c.toArray();//将指定的集合转为数组Object[]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ay));//[200, 300, 400, 500]

        //2.2测试多个集合间的操作
        Collection<Integer>  c2 = new ArrayList<>();//创建第2个集合
        c2.add(2);//向c2集合添加元素
        c2.add(4);//向c2集合添加元素
        c2.add(5);//向c2集合添加元素
        System.out.println(c2);//查看c2集合中的元素

        c.addAll(c2);//把c2集合的所有元素添加到c集合当中
        System.out.println(c);//c2集合的所有元素追加到了c集合末尾
        System.out.println(c2);//c2集合本身没有任何改变

        //当前集合c是否包含指定集合c2中的所有元素
        System.out.println(c.containsAll(c2));
        System.out.println(c.contains(200));//c是否包含单个指定元素200

        System.out.println(c.removeAll(c2));//删除c集合中属于c2集合的所有元素
        System.out.println(c);

        System.out.println(c.add(5));
        System.out.println(c);
        System.out.println(c.retainAll(c2));//取c集合与c2集合的交集(公共元素)
        System.out.println(c);//[5]

        //3.迭代集合/遍历集合
        /**迭代步骤:
         * 1.获取集合的迭代器 c.iterator();
         * 2.判断集合中是否有下一个可迭代的元素 it.hasNext()
         * 3.获取当前迭代到的元素 it.next()*/
        Iterator<Integer> it = c.iterator();
        while(it.hasNext()){
            Integer num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num);
        }
    }
}


5.2泛型

5.2.1概念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下面的代码中有什么元素是我们之前没见过的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实就是< ? >的部分,它就是泛型
泛型是(Generics)JDK1.5 的一个新特性,通常用来和集合对象一起使用
泛型概念非常重要,它是程序的增强器,它是目前主流的开发方式

5.2.2作用

那泛型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可以把泛型理解成一个“语法糖”,本质上就是编译器为了提供更好的可读性而提供的一种小手段,小技巧,虚拟机层面是不存在所谓“泛型”的概念的。是不有点神奇,不知所云,别着急等我讲完你就清楚了。

我们可以通过泛型的语法定义<>,来约束集合中元素的类型,编译器可以在编译期根据泛型约束提供一定的类型安全检查,这样可以避免程序运行时才暴露BUG,代码的通用性也会更强
泛型可以提升程序代码的可读性,但是它只是一个“语法糖”(编译后这样的部分会被删除,不出现在最终的源码中),所以不会影响JVM后续运行时的性能.

5.2.3泛型示例

示例1 : 我们创建一个ArrayList,看到eclipse发出黄线警告,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ArrayList定义时使用了泛型,在声明时需要指定具体的类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把这个”<>”的方式称之为泛型,那么泛型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就是在编译阶段检查传入的参数是否正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了泛型,我们可以看到要求存放的是String类型,而测试时存放的是int类型的100,所以编译器报错:
类型List的add方法要求添加的类型为String类型,int类型不匹配,不能正确存入

5.2.4泛型声明

泛型可以在接口 类 方法上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方法的返回值前声明了一个,表示后面出现的E是泛型,而不是普通的java变量

5.2.5常用名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6泛型测试

package cn.tedu.generic;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本类用于测试泛型的优点*/
public class TestGeneric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泛型是怎么来的?--想要模拟数组的数据类型检查*/
		String[] a = new String[5];//创建一个用来存放String类型数据的数组,长度为5
		a[2] = "泡泡";
		a[4] = "涛涛";
		//数组的好处:在编译时期检查数据的类型,如果不是要求的类型会在编译器就报错
		//a[0] = 1;
		//a[1] = 8.8;
		//a[3] = 'c';
		
		/**2.泛型通常会结合着集合一起使用*/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注意导包:java.util...
		//没有泛型,数据类型根本没有约束 -- 太自由!!!
		list.add("江江");
		list.add(1);
		list.add(8.8);
		list.add('a');
		System.out.println(list);//通过打印查看集合中的元素
		
		/**3.引入泛型--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泛型来约束集合中元素的类型<?>*/
		/**4.泛型的好处:可以把报错的时机提前,在编译期就报错,而不是运行后抛出异常
		 * 在向集合中添加元素时,会先检查元素的数据类型,不是要求的类型就编译失败
		 * */
		List<String> list2 = new ArrayList<String>();//注意导包:java.util...
		list2.add("雷神");//约束了类型以后,只可以传String参数
		//list2.add(1);
		//list2.add(8.8);
		//list2.add('d');
		
		/**5.<type>--type的值应该如何写?
		 * 需要查看要存放的数据类型是什么,根据类型进行定义
		 * 但是type必须是引用类型,不是基本类型
		 */
		//List<int> list3 = new ArrayList<int>();//注意导包:java.util...
		List<Integer> list3 = new ArrayList<Integer>();//注意导包:java.util...
		list3.add(100);
		list3.add(200);
		System.out.println(list3);
	}
}

5.2.7泛型测试2

package cn.tedu.generic;
/**本类用来测试泛型的优点2*/
public class TestGeneric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需求:打印指定数组中的所有元素
		Integer[] a = {1,2,3,4,5,6,7,8,9,10};
		print(a);
		
		String[] b = {"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六哥","小弟"};
		print(b);
		
		Double[] c = {6.0,6.6,6.66,6.666,6.6666};
		print(c);
	}
	/**1.泛型可以实现通用代码的编写,使用E表示元素的类型是Element类型 -- 可以理解成神似多态*/
	/**2.泛型的语法要求:如果在方法上使用泛型,必须两处同时出现,一个是传入参数的类型,一个是返回值前的泛型类型,表示这是一个泛型*/
	private static <E> void print(E[] e) {
		for(E d :e) {
			System.out.println(d);
		}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Double[] c) {
//		for(Double d : c) {
//			System.out.println(d);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String[] b) {
//		for(String s : b) {
//			System.out.println(s);
//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Integer[] a) {
//		//使用普通循环遍历数组比较复杂,引入高效for循环
//		//普通循环的好处是可以控制循环的步长(怎么变化)
//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i+2) {
//			System.out.println(a[i]);
//		}
//		/**
//		 * 高效for/foreach循环--如果只是单纯的从头到尾的遍历,使用增强for循环
//		 * 好处:比普通的for循环写法简便,而且效率高
//		 * 坏处:没有办法按照下标来操作值,只能从头到尾依次遍历
//		 * 语法:for(1 2 : 3){代码块} 3是要遍历的数据  1是遍历后得到的数据的类型 2是遍历起的数据名
//		 */
//		for(Integer i : a) {
//			System.out.print(i);
//		}
//	}
}

5.3List接口

5.3.1概述

有序的colletion(也称为序列).此接口的用户可以对列表中的每个元素的插入位置进行精确的控制,用户可以根据元素的整数索引(在列表中的位置)来访问元素,并搜索列表中的元素.

5.3.2特点

元素都有下标
数据是有序的
允许存放重复的元素

5.3.3 List方法速查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4List接口测试

package cn.tedu.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List;

/**本类用于测试List接口*/
public class Test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List的多态对象,注意List是接口,不可实例化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2.测试继承自Collection中的方法
       list.add("大力娃");//向list集合中存入数据
       list.add("千顺娃");
       list.add("头铁娃");
       list.add("喷火娃");
       list.add("喷水娃");
       list.add("隐身娃");
       list.add("小紫娃");
       System.out.println(list);//查看集合中的元素

//       list.clear();//清空集合
//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contains("喷火娃"));//true,判断集合是否包含指定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equals("喷水娃"));//false,集合对象与String数据不等
       System.out.println(list.isEmpty());//false,判断集合是否为空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小紫娃"));//移除集合中指定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size());//6,获取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list.toArray()));//将集合转成数组

       //3.测试List接口自己的方法--List有序,可以根据索引来操作集合中的元素
       list.add("小蝴蝶");//追加在最后
       list.add(1,"蛇精");//在指定的索引处添加元素
       list.add(3,"小蝴蝶");//在指定的索引处添加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indexOf("小蝴蝶"));//3,获取指定元素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System.out.println(list.lastIndexOf("小蝴蝶"));//8,获取指定元素最后一次出现的索引

       System.out.println(list);
       //根据索引删除元素,并将被删除的元素返回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5));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get(3));//获取指定索引处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set(7,"蝎子精"));//修改指定索引处元素的值为蝎子精
       System.out.println(list);

       //4.测试集合间的操作
       List<String> list2 = new ArrayList<>();//创建第2个集合
       list2.add("1");//向集合2中添加元素
       list2.add("2");
       list2.add("3");
       list2.add("4");
       System.out.println(list2);//查看集合中的元素
       //将2集合的所有元素添加到list集合中
       System.out.println(list.addAll(list2));
       //将2集合的所有元素添加到list集合的指定位置
       System.out.println(list.addAll(1,list2));
       System.out.println(list);
       //判断list集合中是否包含list2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containsAll(list2));
       //移除list集合中属于list2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All(list2));
       System.out.println(list);
    }
}

5.3.5List接口测试2

package cn.tedu.collec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Array;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ListIterator;

/**本类用于进一步测试List接口*/
public class TestLis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List接口的多态对象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2.向创建好list集合添加元素
        list.add("喜羊羊");
        list.add("美羊羊");
        list.add("懒羊羊");
        list.add("沸羊羊");
        list.add("小肥羊");
        list.add("肥羊卷");
        System.out.println(list);

        //3.测试集合的迭代
        /**集合的迭代方式:
         * 1.for循环
         * 2.高效for循环
         * 3.iterator
         * 4.listIterator
         * */
        //方式一:因为List集合是有序的,元素有下标的,所以可以根据下标进行遍历
        //从哪开始:0  到哪结束:list.size()-1  如何变化++
        for(int i = 0;i<list.size();i++){
            //根据本轮循环遍历到的索引值获取对应的集合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get(i));
        }
        System.out.println("************方式一*************");

        //方式二:因为普通for循环遍历效率低,语法复杂,所以使用高效for来遍历
        //格式for(本轮遍历到的元素类型 元素名 :要遍历的内容名){循环体}
        for( String s : list){
            System.out.println(s);
        }
        System.out.println("************方式二*************");

        //方式三:从父接口中继承过来的迭代器iterator
        //1.获取对应的迭代器对象
        Iterator<String> it = list.iterator();
        //2.通过刚刚获取到的迭代器循环迭代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while(it.hasNext()){//判断是否仍有下一个元素可以迭代
            System.out.println(it.next());//打印当前获取到的元素
        }
        System.out.println("************方式三*************");
        /**方式四:listIterator属于List接口特有的迭代器
         * Iterator<E>--父接口--hasNext() next()
         * ListIterator<E>--子接口--除了父接口的功能以外
         * 还有自己的特有功能,比如逆序遍历,添加元素等等,但是不常用
         * public interface ListIterator<E>extends Iterator<E>
         * */
        ListIterator<String> it2 = list.listIterator();
        while(it2.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2.next());
        }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Iterator的逆序遍历:");
        ListIterator<String> it3 = list.listIterator();
        while(it3.hasNext()){//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可迭代
            System.out.println(it3.next());//打印当前迭代到的元素
            if(!it3.hasNext()){//直到迭代器没有下一个元素可迭代--到最后了
                System.out.println("开始逆序迭代:");
                while (it3.hasPrevious()){//判断是否有上一个元素可迭代
                    System.out.println(it3.previous());//打印获取到的上一个元素
                }
               break;//终止循环,不然会一直从头到尾,再从尾到头迭代
            }
        }
    }
}


5.4ArrayList

5.4.1概述

存在java.util包中
内部是用数组结构存放数据,封装数组的操作,每个对象都有下标
内部数组默认的初始容量是10,如果不够会以1.5倍的容量增长
查询快,增删数据效率会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4.2创建对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4.3ArrayList测试

package cn.tedu.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stIterator;

/**本类用于ArrayList相关测试*/
public class TestArray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对应的集合对象
        /**底层会自动帮我们创建数组来存放对象,并且数组的初始容量是10*/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2.向集合中添加元素,用于测试
        list.add(100);
        list.add(200);
        list.add(300);
        list.add(400);
        list.add(400);
        list.add(300);
        System.out.println(list);

        //3.测试常用方法
        //list.clear();//清空集合
        //System.out.println(list);//[]

        //false,是否包含指定元素“100”,这是String不是Integer,不包含
        System.out.println(list.contains("100"));
        System.out.println(list.get(0));//100,根据下标获取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indexOf(400));//3,判断指定元素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System.out.println(list.lastIndexOf(400));//4,判断指定元素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1));//200,移除指定位置处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300));
        /**上面的代码会报错:数组下标越界:index:300 size:5
         * 主要是因为List中有两个重载的remove(),如果传入的是300
         * 会认为是int类型的index索引,所以如果想指定元素删除数据
         * 需要把int类型的300手动装箱成Integer类型*/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Integer.valueOf(300)));
        
        System.out.println(list.set(2,777));//修改指定索引处的元素的值为777
        System.out.println(list.size());//获取列表中元素的个数

        //4.进行集合的迭代
        //方式1:for循环
        System.out.println("方式一:for循环迭代");
        for(int i = 0;i <= list.size()-1 ; i++){
            System.out.println(list.get(i));
        }
        //方式2:高效for循环
        System.out.println("方式二:高效for循环迭代");
        //for(本轮遍历到元素的类型 元素名 : 要遍历的集合名){循环体}
        for(Integer t : list){
            System.out.println(t);
        }
        //方式3:iterator迭代器
        System.out.println("方式三:iterator迭代器:");
        //获取迭代器对象
        Iterator<Integer> it = list.iterator();
        //循环迭代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while(it.hasNext()){//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可迭代,如果有,继续循环
            System.out.println(it.next());//打印本轮迭代到的元素
        }
        //方式4:listIterator
        System.out.println("方式四:list独有的迭代器listIterator");
        //获取迭代器对象
        ListIterator<Integer> it2 = list.listIterator();
        //循环迭代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while(it2.hasNext()){//判断是否有下个元素可迭代
            System.out.println(it2.next());//打印本轮迭代到的元素
        }
    }
}

5.5LinkedList

5.5.1概述

链表,两端效率高,底层就是链表实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5.2创建对象

LinkedList() 构造一个空列表

5.5.3常用方法

void addFirst(E e) 添加首元素
void addLast(E e) 添加尾元素
E getFirst() 获取首元素
E getLast() 获取尾元素
E element() 获取首元素
E removeFirst() 删除首元素
E removeLast() 删除尾元素

boolean offer(E e) 添加尾元素
boolean offerFirst(E e) 添加首元素
boolean offerLast(E e) 添加尾元素
E peek() 获取首元素
E peekFirst() 获取首元素
E peekLast() 获取尾元素
E poll() 返回并移除头元素
E pollFirst() 返回并移除头元素
E pollLast() 返回并移除尾元素

5.5.3LinkedList测试

package cn.tedu.colletion;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本类用于测试LinkedList的相关测试*/
public class TestLinked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对象
		LinkedList<String> list = new LinkedList();
		//2.添加数据
		list.add("孙悟空");
		list.add("猪八戒");
		list.add("唐三藏");
		list.add("沙师弟");
		list.add("白龙马");
		System.out.println(list);
		
		//3.1自行测试从collection继承过来的共性方法测试
		
		//3.2 LinkedList特有方法测试
		list.addFirst("蜘蛛精");//添加首元素
		list.addLast("玉兔精");//添加尾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getFirst());//获取首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getLast());//获取尾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First());//移除首元素,成功移除会返回移除的数据
		System.out.println(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removeLast());//移除尾元素,成功移除会返回移除的数据
		System.out.println(list);
		
		//4.其他测试
		//4.1创建对象
		LinkedList<String> list2 = new LinkedList();
		//4.2添加数据
		list2.add("水浒传");
		list2.add("三国演义");
		list2.add("西游记");
		list2.add("红楼梦");
		System.out.println(list2);
		System.out.println(list2.element());//获取但不移除此列表的首元素(第一个元素)
		/**别名:查询系列*/
		System.out.println(list2.peek());//获取但不移除此列表的首元素(第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2.peekFirst());//获取但不移除此列表的首元素(第一个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2.peekLast());//获取但不移除此列表的尾元素(最后一个元素)
		
		/**别名:新增系列*/
		System.out.println(list2.offer("遮天"));//将指定元素添加到列表末尾
		System.out.println(list2.offerFirst("斗罗大陆"));//将指定元素插入列表开头
		System.out.println(list2.offerLast("斗破苍穹"));//将指定元素插入列表末尾
		System.out.println(list2);
		
		/**别名:移除系列*/
		System.out.println(list2.poll());//获取并且移除此列表的首元素(第一个元素),成功移除,返回移除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2.pollFirst());//获取并且移除此列表的首元素(第一个元素),成功移除,返回移除元素,如果此列表为空,则返回null
		System.out.println(list2.pollLast());//获取并且移除此列表的尾元素(最后一个元素),成功移除,返回移除元素,如果此列表为空,则返回null
		System.out.println(list2);
	}
}

5.6ArrayList扩容

ArrayList相当于在没指定initialCapacity时就是会使用延迟分配对象数组空间,当第一次插入元素时才分配10(默认)个对象空间。假如有20个数据需要添加,那么会分别在第一次的时候,将ArrayList的容量变为10;之后扩容会按照1.5倍增长。也就是当添加第11个数据的时候,Arraylist继续扩容变为10*1.5=15;当添加第16个数据时,继续扩容变为15 * 1.5 =22个
ArrayList没有对外暴露其容量个数,查看源码我们可以知道,实际其值存放在elementData对象数组中,那我们只需拿到这个数组的长度,观察其值变化了几次就知道其扩容了多少次。怎么获取呢?只能用反射技术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集合 HashSet HashMap

6.1Map接口

6.1.1概述
Java.util接口Map<K,V>
类型参数 : K - 表示此映射所维护的键 V – 表示此映射所维护的对应的值
也叫做哈希表、散列表. 常用于键值对结构的数据.其中键不能重复,值可以重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2特点
(1)Map可以根据键来提取对应的值
(2)Map的键不允许重复,如果重复,对应的值会被覆盖
(3)Map存放的都是无序的数据
(4)Map的初始容量是16,默认的加载因子是0.7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IPS:源码摘抄: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初始容量1<<4,相当于1*(2^4),也就是16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默认的加载因子是0.75f,也就是存到75%开始扩容,按照2的次幂进行扩容

6.1.3继承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4常用方法
void clear() 从此映射中移除所有映射关系(可选操作)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如果此映射包含指定键的映射关系,则返回 true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 如果此映射将一个或多个键映射到指定值,则返回 true
Set<Map.Entry<K,V>> entrySet() 返回此映射中包含的映射关系的 Set 视图
boolean equals(Object o) 比较指定的对象与此映射是否相等
V get(Object key) 返回指定键所映射的值;如果此映射不包含该键的映射关系,则返回 null
int hashCode() 返回此映射的哈希码值
boolean isEmpty() 如果此映射未包含键-值映射关系,则返回 true
Set keySet() 返回此映射中包含的键的 Set 视图
V put(K key, V value) 将指定的值与此映射中的指定键关联(可选操作)
void putAll(Map<? extends K,? extends V> m)从指定映射中将所有映射关系复制到此映射中(可选操作)
V remove(Object key) 如果存在一个键的映射关系,则将其从此映射中移除(可选操作)
int size() 返回此映射中的键-值映射关系数
Collection values() 返回此映射中包含的值的 Collection 视图

6.1.5Map常用方法测试

package cn.tedu.list;

import java.util.*;

/**本类用于测试Map接口*/
public class Map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Map对象
        /**Map中的数据要符合映射规则,一定注意要同时指定K和V的数据类型
         * 至于这个K和V具体要指定成什么类型,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
        Map<Integer,String> map = new HashMap<>();//注意导包:java.util
        //2.向map集合存入数据,注意方法是put(),并且需要存入一对<K,V>的值
        map.put(9527,"白骨精");
        map.put(9528,"黑熊精");
        map.put(9529,"鲤鱼精");
        map.put(9530,"黄毛怪");
        map.put(9531,"黑熊精");
        map.put(9527,"女儿国国王");
        /**1.map中存放着的都是无序的数据
         * 2.map中的value可以重复-比如我们可以存两个黑熊精
         * 3.map中的key不允许重复,如果重复,后面的value会把前面的value覆盖掉
         * 比如女儿国国王和白骨精都是9527,白骨精就被覆盖掉了*/
        System.out.println(map);//查看map集合中的数据是否存入成功

        //3.进行方法测试
        //map.clear();//清空集合
        System.out.println(map.hashCode());//获取集合的哈希码
        System.out.println(map.equals("黄毛怪"));//判断“黄毛怪”是否与集合对象相等
        System.out.println(map.isEmpty());//判断集合是否为空
        System.out.println(map.size());//获取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判断当前map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Key键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Key(9527));//true
        //判断当前map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Value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Value("白骨精"));//false,因为已被覆盖
        //根据key值获取到对应的value值
        System.out.println(map.get(9530));
        //根据此key值对应的键值对,K与V都删了
        System.out.println(map.remove(9529));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Key(9529));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Value("鲤鱼精"));

        //将map集合中的所有value取出,放入Collection集合中
        //Collection<Type>中Type的类型,取决于map中value的类型
        Collection<String> values = map.values();
        System.out.println(values);//[女儿国国王, 黑熊精, 黄毛怪, 黑熊精]

        //4.map集合的迭代方式一
        /**方式一:
         * 遍历map中的数据,但是map本身没有迭代器,所以需要先转换成set集合
         * Set<Key>:把map中的所有key值存入到set集合当中--keySet()*/
        //4.1将map集合中的key值取出存入set集合中,集合的泛型就是key的类型Integer
        Set<Integer> keySet = map.keySet();
        //4.2想要遍历集合就需要获取集合的迭代器
        Iterator<Integer> it = keySet.iterator();
        //4.3循环迭代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while(it.hasNext()){//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可以迭代
            Integer key = it.next();//拿到本轮循环中获取到的map的key
            String value = map.get(key);
            System.out.println("{"+key+","+value+"}");
        }

        /**方式二:
         * 遍历map集合,需要把map集合先转成set集合
         * 是把map中的一对键值对key&value作为一个Entry<K,V>整体放入set
         * 一对K,V就是一个Entry*/
        Set<Map.Entry<Integer, String>> entrySet = map.entrySet();
        //获取迭代器
        Iterator<Map.Entry<Integer, String>> it2 = entrySet.iterator();
        while(it2.hasNext()){//判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可迭代
            //本轮遍历到的一个Entry对象
            Map.Entry<Integer, String> entry = it2.next();
            Integer key = entry.getKey();//获取Entry中的key
            String value = entry.getValue();//获取Entry中的value
            System.out.println("{"+key+","+value+"}");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HashMap

6.2.1前言

HashMap的键要同时重写hashCode()和equlas()
hashCode()用来判定二者的hash值是否相同,重写后根据属性生成
equlas()用来判断属性的值是否相同,重写后,根据属性判断
–equlas()判断数据如果相等,hashCode()必须相同
–equlas()判断数据如果不等,hashCode()尽量不同

6.2.2HashMap的存储过程:

(1)HashMap的结构是数组+链表 或者 数组+红黑树 的形式
(2)HashMap底层的Entry[ ]数组,初始容量为16,加载因子是0.75f,扩容按约为2倍扩容
(3)当存放数据时,会根据hash(key)%n算法来计算数据的存放位置,n就是数组的长度,其实也就是集合的容量
(4)当计算到的位置之前没有存过数据的时候,会直接存放数据
(5)当计算的位置,有数据时,会发生hash冲突/hash碰撞,解决的办法就是采用链表的结构,在数组中指定位置处以后元素之后插入新的元素,也就是说数组中的元素都是最早加入的节点
(6)如果链表的长度>8且数组长度>64时,链表会转为红黑树,当链表的长度<6时,红黑树会重新恢复成链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3获取HashMap的数据

package cn.tedu.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HashMap;

/**本类用于HashMap的练习*/
public class TestHashM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HashMap对象
		HashMap<Integer,String> map = new HashMap();
		/**
		 * 源码摘抄:
		 *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 aka 16
		 * 初始容量为1<<4,相当于1*(2^4)=16
		 *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 默认的加载因子是0.75,也就是说存到75%开始扩容,按照2的次幂进行扩容
		 */
		/*
		 * 达到容量的加载因子后,就会重新开辟空间,重新计算所有对象的存储位置,也叫做rehash
		 * 设置初始容量与加载因子要讲求相对平衡,如果加载因子过低,则rehash过于频繁,影响性能
		 * 如果初始容量设置太高或者加载因子设置太高,影响查询效率
		 */
	}
}

6.2.4字符串中字符统计

package cn.tedu.map;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Scanner;

/*本类用于练习map案例:统计字符串中字符的个数
* 需求效果:用户输入aabbbcc,输出:a=2,b=3,c=2*/
public class TestMap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接收用户输入的字符串
        System.out.println("请您输入要统计的字符串:");
        String input = new Scanner(System.in).nextLine();
        //2.准备一个map集合,用来存放出现的字符Character与字符的个数Integer
        //为什么字符类型Character作为map中的KEY?因为key不允许重复,而次数是可以重复的
        Map<Character,Integer> map = new HashMap<>();

        //3.准备要存入map中的数据:K和V
        //3.1 遍历用户输入的字符串,统计每个字符
        for (int i = 0; i < input.length(); i++) {
            //3.2获取本轮循环中遍历到的字符
            char key = input.charAt(i);
            //System.out.println(key);//打印查看每轮循环获取到的字符,没有问题
            //3.2根据获取到的key拿到对应的value
            Integer value = map.get(key);//根据字符,获取map中这个字符保存的次数
            if(value == null){//之前这个字符没有出现过,次数还是Integer的默认值null
                map.put(key,1);//没有出现过,次数就设置为1
            }else {//value不是null走else
                map.put(key,value+1);//之前这个字符出现过,次数变为之前的次数+1
            }
        }
        System.out.println("各个字符出现的次数为:"+map);
    }
}


6.3 set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3.1概述

(1)Set是一个不包含重复数据的Collection
(2)Set集合中的数据是无序的(因为Set集合没有下标)
(3)Set集合中的元素不可以重复 – 常用来给数据去重

6.3.2Set集合的特点

(1)数据无序且数据不允许重复
(2)HashSet : 底层是哈希表,包装了HashMap,相当于向HashSet中存入数据时,会把数据作为K,存入内部的HashMap中。当然K仍然不许重复。
(3)TreeSet : 底层是TreeMap,也是红黑树的形式,便于查找数据
6.3.3 常用方法
学习Collection接口中的方法即可

6.4HashSet

6.4.1 概述

底层是哈希表,包装了HashMap,相当于向HashSet中存入数据时,会把数据作为K存入内部的HashMap中,其中K不允许重复,允许使用nu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5Set相关测试

package cn.tedu.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本类用于测试Set*/
public class TestSe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创建对应的集合对象
        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
        //2.存入数据
        set.add("紫霞仙子");
        set.add("至尊宝");
        set.add("蜘蛛精");
        set.add("紫霞仙子");
        set.add(null);
        /*1.set集合中的元素都是没有顺序的
        * 2.set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
        * 3.set集合可以存null值,但是最多只有一个*/
        System.out.println(set);//[蜘蛛精, null, 至尊宝, 紫霞仙子]

        //3.常用方法测试
        System.out.println(set.contains("唐僧"));//false,判断是否包含指定元素
        System.out.println(set.isEmpty());//false,判断是否为空
        System.out.println(set.remove(null));//true,移除指定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set);//[蜘蛛精, 至尊宝, 紫霞仙子]
        System.out.println(set.size());//3,获取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set.toArray()));//[蜘蛛精, 至尊宝, 紫霞仙子],将集合转为数组

        //4.1创建set2集合,并向集合中存入数据
        Set<String> set2 = new HashSet<>();
        set2.add("小兔纸");
        set2.add("小脑斧");
        set2.add("小海疼");
        set2.add("小牛犊");
        System.out.println(set2);//[小兔纸, 小海疼, 小牛犊, 小脑斧]
        System.out.println(set.addAll(set2));//将set2集合的所有元素添加到set集合中
        System.out.println(set);//[蜘蛛精, 小兔纸, 小海疼, 至尊宝, 小牛犊, 小脑斧, 紫霞仙子]
        System.out.println(set.containsAll(set2));//判断set2集合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在set集合中
        System.out.println(set.removeAll(set2));//删除set集合中属于set2集合的所有元素
        System.out.println(set);//[蜘蛛精, 至尊宝, 紫霞仙子]
        System.out.println(set.retainAll(set2));//只保留set集合中属于set和set2集合的公共元素
        System.out.println(set);//[]

		//5.集合的迭代
		Iterator<String> it = set2.iterator();//5.1获取集合的迭代器
		while(it.hasNext()) {//5.2判断集合是否有下个元素
			String s = it.next();//5.3如果有,进循环获取当前遍历到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s);
		}
    }
}

6.6Set相关测试2

package cn.tedu.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Objects;

//1.创建自定义引用类型Student
public class Student {
    //2.创建属性
    String name;//姓名
    int id;//学号

    //3.提供本类的全参构造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id) {
        this.name = name;
        this.id = id;
    }
    //3.2提供学生类的toString()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
                "name='" + name + '\'' +
                ", id=" + id +
                '}';
    }
    //3.3添加学生类重写的equals()与hashCode()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Student student = (Student) o;
        return id == student.id && Objects.equals(name, student.nam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name, id);
    }
}

6.7Set相关测试2

package cn.tedu.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本类用于进一步测试set*/
public class TestSe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创建集合对象set
        Set<Student> set = new HashSet<>();

        //5.创建自定义类Student的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张三",3);
        Student s2 = new Student("李四",4);
        Student s3 = new Student("李四",4);
        //6.将创建好的学生对象存入set集合中
        set.add(s1);
        set.add(s2);
        set.add(s3);
        /*如果set中存放的是我们自定义的类型
        * 需要给自定义类中添加重写的equals()与hashCode(),才会去重
        * 不然会认为s2和s3的地址值不同,是两个不同的对象,不会去重*/
        System.out.println(set);
    }
}

6.8拓展

HashMap扩容
成长因子: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前面的讲述已经发现,当你空间只有仅仅为10的时候是很容易造成2个对象的hashcode 所对应的地址是一个位置的情况。这样就造成 2个 对象会形成散列桶(链表)。这时就有一个加载因子的参数,值默认为0.75 ,如果你hashmap的 空间有 100那么当你插入了75个元素的时候 hashmap就需要扩容了,不然的话会形成很长的散列桶结构,对于查询和插入都会增加时间,因为它要一个一个的equals比较。但又不能让加载因子很小,如0.01,这样显然是不合适的,频繁扩容会大大消耗你的内存。这时就存在着一个平衡,jdk中默认是0.75,当然负载因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进程 线程 多线程

7.1进程与线程

7.1.1进程的概念

**程序:**数据与指令的集合,程序是静态的
**进程:**给程序加入了时间的概念,不同的时间进程有不同的状态
进程是动态的,就代表OS中正在运行的程序
独立性
进程是系统中独立存在的实体,它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资源,每个进程都拥有自己私有的地址空间,在没有经过进程本身允许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进程不可以直接访问其他进程的地址空间
动态性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在于,程序只是一个静态的指令集合,而进程是一个正在系统中活动的指令集合,程序加入了时间的概念以后,称为进程,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各种不同的状态,这些概念都是程序所不具备的.
并发性
多个进程可以在单个处理器CPU上并发执行,多个进程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什么是并行?什么是串行?什么是并发?

CPU:电脑的核心处理器,类似于“大脑”
串行:是指同一时刻一个CPU只能处理一件事,类似于单车道
并行:相对来说资源比较充足,多个CPU可以同时处理不同的多件事,类似于多车道
并发:相对来说资源比较紧缺,多个进程同时抢占公共资源,比如多个进程抢占一个CPU

7.2线程

7.2.1线程的概念

线程是操作系统OS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它被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进程中的实际运作单位.
一个进程可以开启多个线程,其中有一个主线程来调用本进程中的其他线程。
我们看到的进程的切换,切换的也是不同进程的主线程
多线程可以让同一个进程同时并发处理多个任务,相当于扩展了进程的功能。

注意:每个线程也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当然也有一部分公共的空间用于保存共享的数据

在宏观上,一个CPU看似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
在微观上,一个CPU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件事
结论:线程的执行具有随机性,我们控制不了,是由OS底层的算法来决定的

7.2.2进程与线程的关系

一个操作系统中可以有多个进程,一个进程中可以包含一个线程(单线程程序),也可以包含多个线程(多线程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个线程在共享同一个进程中的内存的同时,又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
所以想使用线程技术,得先有进程,进程的创建是OS操作系统来创建的,一般都是C或者C++完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3多线程的特性

7.3.1随机性

我们宏观上觉得多个进程是同时运行的,但实际的微观层面上,一个CPU【单核】只能执行一个进程中的一个线程。
那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多个进程同时执行呢?
是因为CPU以纳秒级别甚至是更快的速度高效切换着,超过了人的反应速度,这使得各个进程从看起来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宏观层面上,所有的进程看似并行【同时运行】,但是微观层面上是串行的【同一时刻,一个CPU只能处理一件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串行与并行
串行是指同一时刻一个CPU只能处理一件事,类似于单车道
并行是指同一时刻多个CPU可以处理多件事,类似于多车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3.2CPU分时调度

时间片,即CPU分配给各个线程的一个时间段,称作它的时间片,即该线程被允许运行的时间,如果在时间片用完时线程还在执行,那CPU将被剥夺并分配给另一个线程,将当前线程挂起,如果线程在时间片用完之前阻塞或结束,则CPU当即进行切换,从而避免CPU资源浪费,当再次切换到之前挂起的线程,恢复现场,继续执行。
注意:我们无法控制OS选择执行哪些线程,OS底层有自己规则,如:

(1)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ice 先来先服务算法)
(2)SJS(Short Job Service短服务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4线程的状态

由于线程状态比较复杂,我们由易到难,先学习线程的三种基础状态及其转换,简称”三态模型” :

就绪(可运行)状态:线程已经准备好运行,只要获得CPU,就可立即执行
执行(运行)状态:线程已经获得CPU,其程序正在运行的状态
阻塞状态:正在运行的线程由于某些事件(I/O请求等)暂时无法执行的状态,即线程执行阻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就绪 → 执行:为就绪线程分配CPU即可变为执行状态"
执行 → 就绪:正在执行的线程由于时间片用完被剥夺CPU暂停执行,就变为就绪状态
执行 → 阻塞:由于发生某事件,使正在执行的线程受阻,无法执行,则由执行变为阻塞
(例如线程正在访问临界资源,而资源正在被其他线程访问)
反之,如果获得了之前需要的资源,则由阻塞变为就绪状态,等待分配CPU再次执行

我们可以再添加两种状态:
**创建状态:**线程的创建比较复杂,需要先申请PCB,然后为该线程运行分配必须的资源,并将该线程转为就绪状态插入到就绪队列中
**终止状态:**等待OS进行善后处理,最后将PCB清零,并将PCB返回给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CB(Process Control Block):为了保证参与并发执行的每个线程都能独立运行,OS配置了特有的数据结构PCB来描述线程的基本情况和活动过程,进而控制和管理线程

7.5线程状态与代码对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线程生命周期,主要有五种状态:
(1)新建状态(New) : 当线程对象创建后就进入了新建状态.如:Thread t = new MyThread();
(2)就绪状态(Runnable):当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线程即为进入就绪状态.
处于就绪(可运行)状态的线程,只是说明线程已经做好准备,随时等待CPU调度执行,并不是执行了t.start()此线程立即就会执行
(4)运行状态(Running):当CPU调度了处于就绪状态的线程时,此线程才是真正的执行,即进入到运行状态
就绪状态是进入运行状态的唯一入口,也就是线程想要进入运行状态状态执行,先得处于就绪状态

(5)阻塞状态(Blocked):处于运状态中的线程由于某种原因,暂时放弃对CPU的使用权,停止执行,此时进入阻塞状态,直到其进入就绪状态才有机会被CPU选中再次执行.
根据阻塞状态产生的原因不同,阻塞状态又可以细分成三种:
等待阻塞:运行状态中的线程执行wait()方法,本线程进入到等待阻塞状态
同步阻塞:线程在获取synchronized同步锁失败(因为锁被其他线程占用),它会进入同步阻塞状态
其他阻塞:调用线程的sleep()或者join()或发出了I/O请求时,线程会进入到阻塞状态.当sleep()状态超时.join()等待线程终止或者超时或者I/O处理完毕时线程重新转入就绪状态

(6)死亡状态(Dead):线程执行完了或者因异常退出了run()方法,该线程结束生命周期

7.6多线程代码创建方式1:继承Thread

7.6.1概述

Thread类本质上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一个实例,代表一个线程的实例
启动线程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Thread类的start()实例方法
start()方法是一native方法,它将通知底层操作系统,.最终由操作系统启动一个新线程,操作系统将执行run()
这种方式实现的多线程很简单,通过自己的类直接extends Thread,并重写run()方法,就可以自动启动新线程并执行自己定义的run()方法
模拟开启多个线程,每个线程调用run()方法.

7.6.2常用方法

构造方法

Thread() 分配新的Thread对象
Thread(String name) 分配新的Thread对象
Thread(Runnable target) 分配新的Thread对象
Thread(Runnable target,String name) 分配新的Thread对象

普通方法

static Thread currentThread( )
返回对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的引用
long getId()
返回该线程的标识
String getName()
返回该线程的名称
void run()
如果该线程是使用独立的 Runnable 运行对象构造的,则调用该 Runnable 对象的 run 方法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ons)
在指定的毫秒数内让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休眠(暂停执行)
void start()
使该线程开始执行:Java虚拟机调用该线程的run()

7.6.3测试多线程的创建方式1

package cn.tedu.thread;
/*本类用于多线程编程实现方案一:继承Thread类来完成*/
public class TestThread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4.创建线程对象进行测试
        /*4.new对应的是线程的新建状态
        * 5.要想模拟多线程,至少得启动2个线程,如果只启动1个,是单线程程序*/
        MyThread t1 = new MyThread();
        MyThread t2 = new MyThread();
        MyThread t3 = new MyThread();
        MyThread t4 = new MyThread();
        /*6.这个run()如果直接这样调用,是没有多线程抢占执行的效果的
        * 只是把这两句话看作普通方法的调用,谁先写,就先执行谁*/
        //t1.run();
        //t2.run();
        /*7.start()对应的状态就是就绪状态,会把刚刚新建好的线程加入到就绪队列之中
        * 至于什么时候执行,就是多线程执行的效果,需要等待OS选中分配CPU
        * 8.执行的时候start()底层会自动调用我们重写的run()种的业务
        * 9.线程的执行具有随机性,也就是说t1-t4具体怎么执行
        * 取决于CPU的调度时间片的分配,我们是决定不了的*/
        t1.start();//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线程1,将当前线程变为就绪状态
        t2.start();//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线程2,将当前线程变为就绪状态
        t3.start();//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线程3,将当前线程变为就绪状态
        t4.start();//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线程4,将当前线程变为就绪状态
    }
}

//1.自定义一个多线程类,然后让这个类继承Thread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1.多线程编程实现的方案1:通过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来完成的 */
    //2.重写run(),run()里是我们自己的业务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2.super.run()表示的是调用父类的业务,我们现在要用自己的业务,所以注释掉*/
        //super.run();
        //3.完成业务:打印10次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的名称
        for (int i = 0; i < 10; i++) {
            /*3.getName()表示可以获取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名称
            * 由于本类继承了Thread类,所以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方法*/
            System.out.println(i+"="+getName());
        }
    }
}

7.7多线程代码创建方式2:实现Runnable接口

7.7.1概述

如果自己的类已经extends另一个类,就无法多继承,此时,可以实现一个Runnable接口

7.7.2常用方法

void run()使用实现接口Runnable的对象创建线程时,启动该线程将导致在独立执行的线程中调用对象的run()方法

7.7.3测试多线程的创建方式2

package cn.tedu.thread;
/*本类用于多线程编程实现方案二:实现Runnable接口来完成*/
public class TestThread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创建自定义类的对象--目标业务类对象
        MyRunnable target = new MyRunnable();
        //6.如何启动线程?自己没有,需要与Thread建立关系
        Thread t1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2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3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4 = new Thread(target);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t4.start();
    }
}

//1.自定义多线程类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2.添加父接口中的抽象方法run(),里面是自己的业务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3.写业务,打印10次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名称
        for (int i = 0; i < 10; i++) {
            /*问题:自定义类与父接口Runnable中都没有获取名字的方法
            * 所以还需要从Thread中找:
            * currentThread():静态方法,获取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
            * getName():获取当前线程的名称*/
            System.out.println(i+"="+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7.7.4 两种实现方式的比较

继承Thread类
优点: 编写简单,如果需要访问当前线程,无需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直接使用this即可获得当前线程
缺点: 自定义的线程类已继承了Thread类,所以后续无法再继承其他的类
实现Runnable接口
优点: 自定义的线程类只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后续还可以继承其他类,在这种方式下,多个线程可以共享同一个target对象,所以非常适合多个相同线程来处理同一份资源的情况,从而可以将CPU、代码、还有数据分开(解耦),形成清晰的模型,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
缺点: 编程稍微复杂,如想访问当前线程,则需使用Thread.currentThread()方法

7.8售票案例

需求:设计4个售票窗口,总计售票100张。用多线程的程序设计并写出代码

7.8.1继承Thread

package cn.tedu.tickets;
/*需求:设计多线程编程模型,4个窗口共计售票100张
* 本方案使用多线程编程方案1,继承Thread类的方式来完成*/
public class Test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创建多个线程对象
        TicketThread t1 = new TicketThread();
        TicketThread t2 = new TicketThread();
        TicketThread t3 = new TicketThread();
        TicketThread t4 = new TicketThread();
        //6.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t4.start();
    }
}

//1.自定义多线程售票类,继承Thread
class TicketThread extends Thread{
    //3.定义变量,保存要售卖的票数
    /*问题:4个线程对象共计售票400张,原因是创建了4次对象,各自操作各自的成员变量
    * 解决:让所有对象共享同一个数据,票数需要设置为静态*/
    static int tickets = 100;
    //2.重写父类的run(),里面是我们的业务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4.1循环卖票
        while(true){
            try {
                //7.让每个线程经历休眠,增加线程状态切换的频率与出错的概率
                //问题1:产生了重卖的现象:同一张票卖了多个人
                //问题2:产生了超卖的现象:超出了规定的票数100,出现了0 -1 -2这样的票
                Thread.sleep(10);//让当前线程休眠10m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4.2打印当前正在卖票的线程名称,并且票数-1
            System.out.println(getName()+"="+tickets--);
            //4.3做判断,如果没有票了,就退出死循环
            if(tickets <= 0) break;//注意,死循环一定要设置出口
        }
    }
}

7.8.2实现Runnable

package cn.tedu.tickets;
/*需求:设计多线程编程模型,4个窗口共计售票100张
 * 本方案使用多线程编程方案2,实现Runnable接口的方式来完成*/
public class TestRunnab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创建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对象,作为目标业务对象
        TicketRunnable target = new TicketRunnable();
        //6.创建多个Thread类线程对象,并将target业务对象交给多个线程对象来处理
        Thread t1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2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3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4 = new Thread(target);
        //7.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多个线程对象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t4.start();
    }
}

//1.自定义多线程类实现Runnable接口
class Ticket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3.定义一个成员变量,用来保存票数100
    /*由于自定义类对象只创建了一次,所以票数被所有线程对象Thread类的对象共享*/
    int tickets = 100;
    //2.添加接口中未实现的方法,方法里是我们的业务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4.1循环卖票
        while(true){
            //8.让线程休眠10ms,增加线程状态切换的概率和出错的概率
            try {
                Thread.sleep(10);//让当前线程休眠10m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4.2打印当前正在售票的线程名称 & 票数-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tickets--);
            //4.3设置死循环的出口,没票了就停止卖票
            if(tickets <=0 ) break;
        }
    }
}

补充:
多线程实现的方案一:继承
1.自定义一个类extends Thread
2.重写run()里面写业务
3.创建多个线程对象
4.线程对象调用start(),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
注意:可以通过调用父类Thread的含参构造Thread(String name)
给自定义线程对象起名字,调用方式:super(name);

构造方法摘要
Thread() 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对象,名字是系统自定义的
Thread(String name) 与上面功能一致,还可以自定义线程名

多线程实现的方案二:实现
1.自定义一个类实现Runnable接口implements Runnable
2.添加接口中未实现的抽象方法run(),其中是我们的业务
3.打印线程名称: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4.创建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也就是自定义类】对象,作为目标业务对象
5.创建线程对象–Thread t1 = new Thread(target);
目的:为了把实现类与Thread建立关系,原因是想用Thread的start()
6.通过线程对象调用start(),把线程对象加入就绪队列

构造方法摘要
Thread(Runnable target) 创建一个线程对象,参数为Runnable实现类的对象
Thread(Runnable target, String name) 与上面功能一致,还可以自定义线程名

虽然方案二写法较为复杂,但是方案二的优点如下:

耦合性不强,没有继承,后续仍然可以继承
采用实现接口的方式,后续仍然可以实现其他接口
可以给所有线程对象统一业务,业务保持一致
面向接口编程,代码更高级

多线程实现的方案三:线程池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是用来辅助创建线程池的工具类对象
常用方法是newFixedThreadPool(int)
这个方法可以创建指定线程数目的线程池对象
创建出来的线程池对象是ExecutorService:用来存储线程的池子,负责:新建/启动/关闭线程
execute()让线程池中的线程来执行业务,每次调用都会将一个线程加入到就绪队列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创建接口实现类TicketR3类的对象作为目标业务对象
        TicketR3 target = new TicketR3();
        /*Executors是用来辅助创建线程池的工具类对象
        * 常用方法是newFixedThreadPool(int)这个方法可以创建指定数目的线程池对象
        * 创建出来的线程池对象是ExecutorService:用来存储线程的池子,负责:新建/启动/关闭线程*/
        //6.使用Executors工具创建一个最多有5个线程的线程池对象ExecutorService池对象
        ExecutorService 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for (int i = 0; i < 5; i++) {
            /*execute()让线程池中的线程来执行业务,每次调用都会将一个线程加入到就绪队列*/
            pool.execute(target);/*本方法的参数就是你要执行的业务,也就是目标业务类对象*/
        }
    }

注意:线程池负责将线程加入到就绪队列中,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线程都会运行,线程能否执行还是取决于OS的调用,如果没有被分配时间片,是转换不了运行状态的

注意:线程池是不关闭的,主要就是想实现线程的随取随用,这样就避免了频繁的创建与销毁线程,浪费大量资源,对于我们现在一个javaDemo的练习,大家可以手动关闭当前程序即可。

7.8.3问题

(1)每次创建线程对象,都会生成一个tickets变量值是100,创建4次对象就生成了400张票了。不符合需求,怎么解决呢?能不能把tickets变量在每个对象间共享,就保证多少个对象都是卖这100张票。
解决方案: 用静态修饰
(2)产生超卖,0 张 、-1张、-2张。
(3)产生重卖,同一张票卖给多人。
(4)多线程安全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常见情况是由于线程的随机性+访问延迟。
(5)以后如何判断程序有没有线程安全问题?
在多线程程序中 + 有共享数据 + 多条语句操作共享数据

8.同步锁 线程安全问题解决方案

8.1同步锁

8.1.1前言

我们如何判断程序有没有可能出现线程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条件:

在多线程程序中 + 有共享数据 + 多条语句操作共享数据
多线程的场景和共享数据的条件是改变不了的(就像4个窗口一起卖100张票,这个是业务)
所以思路可以从第3点"多条语句操作共享数据"入手,既然是在这多条语句操作数据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那我们可以把有可能出现问题的代码都包裹起来,一次只让一个线程来执行

8.2同步与异步

那怎么"把有可能出现问题的代码都包裹起来"呢?我们可以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实现同步效果
也就是说,当多个对象操作共享数据时,可以使用同步锁解决线程安全问题,被锁住的代码就是同步的

接下来介绍下同步与异步的概念:
同步:体现了排队的效果,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独占资源,其他没有权利的线程排队。
坏处就是效率会降低,不过保证了安全。
异步:体现了多线程抢占资源的效果,线程间互相不等待,互相抢占资源。
坏处就是有安全隐患,效率要高一些。

8.3synchronized同步关键字

8.3.1写法

synchronized (锁对象){undefined
需要同步的代码(也就是可能出现问题的操作共享数据的多条语句);
}

8.3.2 前提

同步效果的使用有两个前提:

前提1:同步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线程(单线程无需考虑多线程安全问题)
前提2:多个线程间必须使用同一个锁(我上锁后其他人也能看到这个锁,不然我的锁锁不住其他人,就没有了上锁的效果)

8.3.3特点

(1)synchronized同步关键字可以用来修饰代码块,称为同步代码块,使用的锁对象类型任意,但注意:必须唯一!
(2)synchronized同步关键字可以用来修饰方法,称为同步方法
(3)同步的缺点是会降低程序的执行效率,但我们为了保证线程的安全,有些性能是必须要牺牲的
(4)但是为了性能,加锁的范围需要控制好,比如我们不需要给整个商场加锁,试衣间加锁就可以了

为什么同步代码块的锁对象可以是任意的同一个对象,但是同步方法使用的是this呢?
因为同步代码块可以保证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进入
但同步方法不可以保证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调用,所以使用本类代指对象this来确保同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4改造售票案例

package cn.tedu.tickets;

/*本类用于改造多线程售票案例,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public class TestRunnableV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创建目标业务类对象
        TicketR2 target = new TicketR2();
        //6.创建线程对象
        Thread t1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2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3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4 = new Thread(target);
        //7.以多线程的方式运行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t4.start();
    }
}

/*1.多线程中出现数据安全问题的原因:多线程程序+共享数据+多条语句操作共享数据*/
/*2.同步锁:相当于给容易出现问题的代码加了一把锁,包裹了所有可能会出现数据安全问题的代码
 * 加锁之后,就有了同步(排队)的效果,但是加锁的话,需要考虑:
 * 锁的范围:不能太大,太大,干啥都得排队,也不能太小,太小,锁不住,还是会有安全隐患*/
//1.创建自定义多线程类
class TicketR2 implements Runnable {
    //3.定义成员变量,保存票数
    int tickets = 100;
    //创建锁对象
    Object o = new Object();

    //2.实现接口中未实现的方法,run()中放着的是我们的业务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4.通过循环结构完成业务
        while (true) {
            /*3.同步代码块:synchronized(锁对象){会出现安全隐患的所有代码}
             * 同步代码块在同一时刻,同一资源只会被一个线程独享*/
            /*这种写法不对,相当于每个线程进来的时候都会new一个锁对象,线程间使用的并不是同一把锁*/
            //synchronized (new Object()){
            //修改同步代码块的锁对象为成员变量o,因为锁对象必须唯一
            synchronized (o) {//同步代码块解决的是重卖的问题
                //如果票数>0就卖票
                if (tickets > 0) {
                    try {
                        Thread.sleep(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4.1打印当前正在售票的线程名以及票数-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tickets--);
                }
                //4.2退出死循环--没票的时候就结束
                if (tickets <= 0) break;
            }
        }
    }
}

8.4.2改造售票案例

package cn.tedu.tickets;

/*本类用于改造多线程售票案例,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public class TestThreadV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创建多个线程对象并以多线程的方式运行
        TickectT2 t1 = new TickectT2();
        TickectT2 t2 = new TickectT2();
        TickectT2 t3 = new TickectT2();
        TickectT2 t4 = new TickectT2();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t4.start();
    }
}

//1.自定义多线程类
class TickectT2 extends Thread {
    //3.新增成员变量用来保存票数
    static int tickets = 100;
    //static Object o = new Object();

    //2.添加重写的run()来完成业务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3.创建循环结构用来卖票
        while (true) {
            //Ctrl+Alt+L调整代码缩进
            //7.添加同步代码块,解决数据安全问题
            //synchronized (new Object()) {
            /*static的Object的对象o这种写法也可以*/
            //synchronized (o) {
            /*我们每通过class关键字创建一个类,就会在工作空间中生成一个唯一对应的类名.class字节码文件
            * 这个类名.class对应的对象我们称之为这个类的字节码对象
            * 字节码对象极其重要,是反射技术的基石,字节码对象中包含了当前类所有的关键信息
            * 所以,用这样一个唯一且明确的对象作为同步代码块的锁对象,再合适不过了*/
            synchronized (TickectT2.class) {/*比较标准的写法*/
                if(tickets > 0){
                    //6.添加线程休眠,暴露问题
                    try {
                        Thread.sleep(10);//让线程休眠,增加线程状态切换的频率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4.1打印当前正在售票的线程名与票数-1
                    System.out.println(getName() + "=" + tickets--);
                }
                //4.2给程序设置一个出口,没有票的时候就停止卖票
                if (tickets <= 0) break;
            }
        }
    }
}

注意:如果是继承的方式的话,锁对象最好用"类名.class",否则创建自定义线程类多个对象时,无法保证锁的唯一

8.5之前遇到过的同步例子

StringBuffer JDK1.0
加了synchronized ,性能相对较低(要排队,同步),安全性高
StringBuilder JDK1.5
去掉了synchronized,性能更高(不排队,异步),存在安全隐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6线程创建的其他方式

8.6.1ExecutorService/Executors
ExecutorService:用来存储线程的池子,把新建线程/启动线程/关闭线程的任务都交给池来管理

execute(Runnable任务对象) 把任务丢到线程池

Executors 辅助创建线程池的工具类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最多n个线程的线程池
newCachedThreadPool() 足够多的线程,使任务不必等待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只有一个线程的线程池

8.6.2线程的其他创建方式

package cn.tedu.tickets;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本类用于测试线程池*/
public class TestThreadPo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创建接口实现类TicketR3类的对象作为目标业务对象
        TicketR3 target = new TicketR3();
        /*Executors是用来辅助创建线程池的工具类对象
        * 常用方法是newFixedThreadPool(int)这个方法可以创建指定数目的线程池对象
        * 创建出来的线程池对象是ExecutorService:用来存储线程的池子,负责:新建/启动/关闭线程*/
        //6.使用Executors工具创建一个最多有5个线程的线程池对象ExecutorService池对象
        ExecutorService 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for (int i = 0; i < 5; i++) {
            /*execute()让线程池中的线程来执行业务,每次调用都会将一个线程加入到就绪队列*/
            pool.execute(target);/*本方法的参数就是你要执行的业务,也就是目标业务类对象*/
        }
    }
}
//同步锁问题解决方案笔记:1.4.1从26行复制到58行,TicketR2改成TicketR3
//1.创建自定义多线程类
class TicketR3 implements Runnable {
    //3.定义成员变量,保存票数
    int tickets = 100;
    //创建锁对象
    Object o = new Object();

    //2.实现接口中未实现的方法,run()中放着的是我们的业务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4.通过循环结构完成业务
        while (true) {
            /*3.同步代码块:synchronized(锁对象){会出现安全隐患的所有代码}
             * 同步代码块在同一时刻,同一资源只会被一个线程独享*/
            /*这种写法不对,相当于每个线程进来的时候都会new一个锁对象,线程间使用的并不是同一把锁*/
            //synchronized (new Object()){
            //修改同步代码块的锁对象为成员变量o,因为锁对象必须唯一
            synchronized (o) {//同步代码块解决的是重卖的问题
                //如果票数>0就卖票
                if (tickets > 0) {
                    try {
                        Thread.sleep(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4.1打印当前正在售票的线程名以及票数-1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tickets--);
                }
                //4.2退出死循环--没票的时候就结束
                if (tickets <= 0) break;
            }
        }
    }
}

b

8.7拓展:线程锁

8.7.1 悲观锁和乐观锁

**悲观锁:**像它的名字一样,对于并发间操作产生的线程安全问题持悲观状态.
悲观锁认为竞争总是会发生,因此每次对某资源进行操作时,都会持有一个独占的锁,就像synchronized,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上了锁就操作资源了。

**乐观锁:**还是像它的名字一样,对于并发间操作产生的线程安全问题持乐观状态.
乐观锁认为竞争不总是会发生,因此它不需要持有锁,将”比较-替换”这两个动作作为一个原子操作尝试去修改内存中的变量,如果失败则表示发生冲突,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重试逻辑。

8.7.2两种常见的锁

synchronized 互斥锁(悲观锁,有罪假设)
采用synchronized修饰符实现的同步机制叫做互斥锁机制,它所获得的锁叫做互斥锁。
每个对象都有一个monitor(锁标记),当线程拥有这个锁标记时才能访问这个资源,没有锁标记便进入锁池。任何一个对象系统都会为其创建一个互斥锁,这个锁是为了分配给线程的,防止打断原子操作。每个对象的锁只能分配给一个线程,因此叫做互斥锁。

ReentrantLock 排他锁(悲观锁,有罪假设)
ReentrantLock是排他锁,排他锁在同一时刻仅有一个线程可以进行访问,实际上独占锁是一种相对比较保守的锁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读/读”、“读/写”、“写/写”操作都不能同时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吞吐量。然而读操作之间不存在数据竞争问题,如果”读/读”操作能够以共享锁的方式进行,那会进一步提升性能。
ReentrantReadWriteLock 读写锁(乐观锁,无罪假设)

因此引入了ReentrantReadWriteLock,顾名思义,ReentrantReadWriteLock是Reentrant(可重入)Read(读)Write(写)Lock(锁),我们下面称它为读写锁。
读写锁内部又分为读锁和写锁,读锁可以在没有写锁的时候被多个线程同时持有,写锁是独占的。
读锁和写锁分离从而提升程序性能,读写锁主要应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

8.7.3尝试用读写锁改造售票案例

package cn.tedu.thread;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ReadWriteLock;

/**
 * 本类用于改造售票案例,使用可重入读写锁
 * ReentrantReadWriteLock
 * */
public class TestSaleTicketsV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aleTicketsV3 target = new SaleTicketsV3();
		Thread t1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2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3 = new Thread(target);
		Thread t4 = new Thread(target);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t4.start();
	}
}
class SaleTicketsV3 implements Runnable{
	static int tickets = 100;
	//1.定义可重入读写锁对象,静态保证全局唯一
	static ReentrantReadWriteLock lock = new ReentrantReadWriteLock(tru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2.在操作共享资源前上锁
			lock.writeLock().lock();
			try {
				if(tickets > 0) {
					try {
						Thread.sleep(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tickets--);
				}
				if(tickets <= 0) break;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3.finally{}中释放锁,注意一定要手动释放,防止死锁,否则就独占报错了
				lock.writeLock().unlock();
			}
		}
	}
} 

8.7.4两种方式的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用sychronized修饰的方法或者语句块在代码执行完之后锁会自动释放,而是用Lock需要我们手动释放锁,所以为了保证锁最终被释放(发生异常情况),要把互斥区放在try内,释放锁放在finally内!
与互斥锁相比,读-写锁允许对共享数据进行更高级别的并发访问。虽然一次只有一个线程(writer 线程)可以修改共享数据,但在许多情况下,任何数量的线程可以同时读取共享数据(reader 线程)从理论上讲,与互斥锁定相比,使用读-写锁允许的并发性增强将带来更大的性能提高。

9.设计模式 单例设计模式

9.1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代表了最佳的实践,通常被有经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人员所采用。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是众多软件开发人员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试验和错误总结出来的。
JAVA一共有23种设计模式,我们今天首先来学其中一种:单例设计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2单例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可以说是大多数开发人员在实际中使用最多的,常见的Spring默认创建的bean就是单例模式的。
单例模式有很多好处,比如可节约系统内存空间,控制资源的使用。
其中单例模式最重要的是确保对象只有一个。
简单来说,保证一个类在内存中的对象就一个。
RunTime就是典型的单例设计,我们通过对RunTime类的分析,一窥究竟。

9.3RunTime单例设计源码剖析

 /**
 * Every Java application has a single instance of class
 * <code>Runtime</code> that allows the application to interface with
 *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application is running. The current
 * runtime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code>getRuntime</code> method.
 * <p>
 * An application cannot create its own instance of this class.
 *
 * @author  unascribed
 * @see     java.lang.Runtime#getRuntime()
 * @since   JDK1.0
 */
public class Runtime {
	//2.创建静态的全局唯一的对象
	private static Runtime currentRuntime = new Runtime();

	//1.私有化构造方法,不让外部来调用
    /** Don't let anyone else instantiate this class */
    private Runtime() {}
    
	//3.通过自定义的静态方法获取实例
    public static Runtime getRuntime() {
        return currentRuntime;
}
}

通过分析,底层的实现思路一共分为了3个步骤:

对本类构造方法私有化,防止外部调用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创建全局唯一的对象,也做私有化处理
通过自定义的公共方法将创建好的对象返回(类似封装属性后的getXxx() )

9.4单例设计模式1-饿汉式实现方式

package cn.tedu.design;
/*本类用于实现单例设计模式实现方案1:饿汉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在main()中,不通过对象,直接通过类名,调用静态方法
        MySingle single1 = MySingle.getSingle();
        MySingle single2 = MySingle.getSingle();
        //6.用==检验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System.out.println(single1 == single2);//true
        System.out.println(single1);
        System.out.println(single2);
    }
}
//0.创建自己的单例程序
class MySingle{
    //1.提供构造方法,并将构造方法私有化
    /*1.构造方法私有化的目的:为了防止外界随意创建本类对象*/
    private MySingle(){ }

    //2.创建本类对象,并将对象也私有化
    //4.2由于静态资源只能调用静态资源,所以single对象也需要设置成静态
    private static MySingle single = new MySingle();

    //3.提供公共的访问方式,返回创建好的对象
    //4.1为了不通过对象,直接调用本方法,需要将本方法设置为静态
    public static MySingle getSingle(){
        return single;
    }
}

9.4.2单例设计模式2-懒汉式实现方式

package cn.tedu.design;
/*本类用于实现单例设计模式优化实现方案2:懒汉式
* 关于单例设计模式的两种实现方式:
* 1.饿汉式:不管你用不用这个类的对象,都会直接先创建一个
* 2.懒汉式:先不给创建这个类的对象,等你需要的时候再创建--延迟加载的思想
* 延迟加载的思想:是指不会在第一时间就把对象创建好占用内存
*               而是什么时候用到,什么时候再去创建对象
* 3.线程安全问题:由于我们存在唯一的对象single2,并且多条语句都操作了这个变量
*   如果将程序放到多线程的环境下,就容易出现数据安全的问题,所以解决方案:
*   1) 将3条语句都使用同步代码块包裹,保证同步排队的效果
*   2) 由于getSingle2()只有这3条语句,所以也可以将本方法设置为同步方法*/
public class Singleton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5.调用方法查看结果
        MySingle2 single1 = MySingle2.getSingle2();
        MySingle2 single2 = MySingle2.getSingle2();
        System.out.println(single1 == single2);
        System.out.println(single1);
        System.out.println(single2);
    }
}
//0.创建自己的单例程序
class MySingle2{
    //6.2创建一个静态的唯一的锁对象
    static Object o = new Object();
    //1.私有化本类的构造方法
    private MySingle2(){ }
    //2.创建的是本类对象的引用类型变量,用来保存对象的地址值,默认值是null
    private static MySingle2 single2 ;
    //3.提供公共的get方法
    synchronized public static MySingle2 getSingle2(){
        //4.判断之前是否创建过对象,之前创建过就直接走return
        //之前如果没有创建过,才走if,创建对象并将对象返回
        //6.有共享数据+多条语句操作数据,所以尽量提前处理,避免多线程数据安全隐患
        //6.1 解决方案1:加同步代码块
        //6.2 解决方案2:将本方法getSingle2()设置为同步方法
        //因为这个方法里所有的语句都需要同步
        synchronized (o) {//静态方法中使用的锁对象也得是静态的
            if (single2 == null) {//single2还是默认值,说明之前没有创建过对象
                single2 = new MySingle2();//没创建过才创建,并赋值给single2
            }
            return single2;
        }
    }
}

10.注解 定义注解

10.1注解

注解很厉害,它可以增强我们的java代码,同时利用反射技术可以扩充实现很多功能。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三大框架底层。
传统我们通过xml文本文件声明方式(如下图,但是XML比较繁琐且不易检查),而现在最主流的开发都是基于注解方式,代码量少,框架可以根据注解去自动生成很多代码,从而减少代码量,程序更易读。例如最火爆的SpringBoot就完全基于注解技术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解设计非常精巧,初学时觉得很另类甚至多余,甚至垃圾。有了java代码干嘛还要有@注解呢?但熟练之后你会赞叹,它竟然可以超越java代码的功能,让java代码瞬间变得强大。大家慢慢体会吧。
10.2注解的分类
注解一共分为3大类,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JDK自带注解
元注解
自定义注解

10.2.2JDK注解

JDK注解的注解,就5个:
@Override :用来标识重写方法
@Deprecated标记就表明这个方法已经过时了,但我就要用,别提示我过期
@SuppressWarnings(“deprecation”) 忽略警告
@SafeVarargs jdk1.7出现,堆污染,不常用
@FunctionallInterface jdk1.8出现,配合函数式编程拉姆达表达式,不常用

10.2.3元注解

用来描述注解的注解,就5个:
@Target 注解用在哪里:类上、方法上、属性上等等
@Retention 注解的生命周期:源文件中、字节码文件中、运行中

@Inherited 允许子注解继承
@Documented 生成javadoc时会包含注解,不常用
@Repeatable注解为可重复类型注解,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多次使用,不常用

10.2.3.1@Target ElementType…
描述注解存在的位置:

ElementType.TYPE 应用于类的元素
ElementType.METHOD 应用于方法级
ElementType.FIELD 应用于字段或属性(成员变量)
ElementType.ANNOTATION_TYPE 应用于注解类型
ElementType.CONSTRUCTOR 应用于构造函数
ElementType.LOCAL_VARIABLE 应用于局部变量
ElementType.PACKAGE 应用于包声明
ElementType.PARAMETER 应用于方法的参数

10.2.3.2@Retention RetentionPolicy…
该注解定义了自定义注解被保留的时间长短,比如某些注解仅出现在源代码中,而被编译器丢弃;而另一些却被编译在class文件中; 编译在class文件中的注解可能会被虚拟机忽略,而另一些在class被装载时将被读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为何要分字节码文件中有还是没有呢?如果没有时,反射技术就拿不到,从而就无法去识别处理。它的值一共3种:

SOURCE 在源文件中有效(即源文件保留)
CLASS 在class文件中有效(即class保留)
RUNTIME 在运行时有效(即运行时保留)

10.3自定义注解

注意:注解的语法写法和常规java的语法写法不同

package cn.tedu.annota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ElementType;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Policy;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Target;

/*本类用于完成自定义注解*/
public class TestAnnotation {
}
//2.通过@Target注解标记自定义注解的使用位置
/*3.通过元注解@Target规定自定义注解可以使用的位置
* 我们使用"ElementType.静态常量"的方式来指定自定义注解具体可以加在什么位置
* 而且,值可以写多个,格式:@Target({ElementType.XXX,ElementType.XXX}*/
@Target({ElementType.METHOD,ElementType.TYPE})//可以加在方法&类上
//3.通过@Retention注解标记自定义注解的生命周期
/*4.通过元注解@Retention规则自定义注解的生命周期
* 我们使用"RetentionPolicy.静态常量"的方式来指定自定义注解的生命周期
* 注意:值只能写一个:SOURCE CLASS RUNTIME 3选1 */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到运行时都有效
//1.定义自定义注解
/*1.首先注意:注解定义的语法与Java不同
* 2.定义自定义注解的格式:@interface 注解名*/
@interface Rice{
    //5.我们可以给注解进行功能增强--添加注解的属性
    /*5.注意:int age();不是方法的定义,而是给自定义注解添加了一个age属性*/
    //int age();//给自定义注解添加一个普通属性age,类型是int
    int age() default 0;//给自定义注解的普通属性赋予默认值0
    /*6.注解中还可以添加特殊属性value
    * 特殊属性的定义方式与普通属性一样,主要是使用方式不同
    * 注意:特殊属性的名字必须叫value,但是类型不做限制
    * 特殊属性也可以赋予默认值,格式与普通属性一样,不能简写
    * */
    //String value();//定义一个特殊属性value,类型是String
    String value() default "Lemon";//定义特殊属性并给特殊属性赋予默认值
}

//4.定义一个类用来测试自定义注解
//@Rice
class TestAnno{
    /*测试1:分别给TestAnno类 name属性 eat方法都添加Rice注解
    * 结论:属性上的注解报错了,说明自定义注解可以加在什么位置,由@Target决定*/
    //@Rice//报错了
    String name;
    /*测试2:当我们给Rice注解添加了一个age属性以后,@Rice注解使用时直接报错
    * 结论:当注解没有定义属性时,可以直接使用
    *      当注解定义了属性以后,必须给属性赋值,格式:@Rice(age = 10)*/
    /*测试3:给age属性赋予默认值以后,可以直接使用@Rice注解
    * 不需要给age属性赋值,因为age属性已经有默认值0了*/
    /*测试4:给Rice注解添加了特殊属性value以后,必须给属性赋值
    * 只不过特殊属性赋值时可以简写成 @Rice("Apple")
    * 测试5:如果特殊属性也赋予了默认值,那么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注解
    * 如果要给注解的所有属性赋值,每条赋值都不能简写*/
    @Rice(age=10,value="orange")
    //@Rice("Apple")
    //@Rice(age = 10)
    //@Rice(10)//报错,不可以简写,普通属性没有这种格式
    public void eat(){
        System.out.println("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
}

11.反射技术

11.1什么是反射?

Reflection(反射) 是 Java 程序开发语言的特征之一,它允许运行中的 Java 程序对自身进行检查,或者说“自审”,也有称作“自省”。
反射非常强大,它甚至能直接操作程序的私有属性。我们前面学习都有一个概念,被private封装的资源只能类内部访问,外部是不行的,但这个规定被反射赤裸裸的打破了。
反射就像一面镜子,它可以在运行时获取一个类的所有信息,可以获取到任何定义的信息(包括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构造器等),并且可以操纵类的字段、方法、构造器等部分。

11.2为什么需要反射?

如果想创建对象,我们直接new User(); 不是很方便嘛,为什么要去通过反射创建对象呢?

那我要先问你个问题了,你为什么要去餐馆吃饭呢?
例如:我们要吃个牛排大餐,如果我们自己创建,就什么都得管理。
好处是,每一步做什么我都很清晰,坏处是什么都得自己实现,那不是累死了。牛接生你管,吃什么你管,屠宰你管,运输你管,冷藏你管,烹饪你管,上桌你管。就拿做菜来说,你能有特级厨师做的好?
那怎么办呢?有句话说的好,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饲养交给农场主,屠宰交给刽子手,烹饪交给特级厨师。那我们干嘛呢?
我们翘起二郎腿直接拿过来吃就好了。
再者,饭店把东西做好,不能扔到地上,我们去捡着吃吧,那不是都成原始人了。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把做好的东西放在一个容器中吧,如把牛排放在盘子里。

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会学习框架,有一个框架Spring就是一个非常专业且功能强大的产品,它可以帮我们创建对象,管理对象。以后我无需手动new对象,直接从Spring提供的容器中的Beans获取即可。Beans底层其实就是一个Map<String,Object>,最终通过getBean(“user”)来获取。而这其中最核心的实现就是利用反射技术。

总结一句,类不是你创建的,是你同事或者直接是第三方公司,此时你要或得这个类的底层功能调用,就需要反射技术实现。有点抽象,别着急,我们做个案例,你就立马清晰。

11.3反射需要用到的API

11.3.1 获取字节码对象

Class.forName(“类的全路径”);
类名.class
对象.getClass();

11.3.2常用方法

获取包名 类名
clazz.getPackage().getName()//包名
clazz.getSimpleName()//类名
clazz.getName()//完整类名

获取成员变量定义信息
getFields()//获取所有公开的成员变量,包括继承变量
getDeclaredFields()//获取本类定义的成员变量,包括私有,但不包括继承的变量
getField(变量名)
getDeclaredField(变量名)

获取构造方法定义信息
getConstructor(参数类型列表)//获取公开的构造方法
getConstructors()//获取所有的公开的构造方法
getDeclaredConstructors()//获取所有的构造方法,包括私有
getDeclaredConstructor(int.class,String.class)

获取方法定义信息
getMethods()//获取所有可见的方法,包括继承的方法
getMethod(方法名,参数类型列表)
getDeclaredMethods()//获取本类定义的的方法,包括私有,不包括继承的方法
getDeclaredMethod(方法名,int.class,String.class)

反射新建实例
clazz.newInstance();//执行无参构造创建对象
clazz.newInstance(666,”海绵宝宝”);//执行含参构造创建对象
clazz.getConstructor(int.class,String.class)//获取构造方法

反射调用成员变量
clazz.getDeclaredField(变量名);//获取变量
clazz.setAccessible(true);//使私有成员允许访问
f.set(实例,);//为指定实例的变量赋值,静态变量,第一参数给null
f.get(实例);//访问指定实例变量的值,静态变量,第一参数给null

反射调用成员方法
Method m = Clazz.getDeclaredMethod(方法名,参数类型列表);
m.setAccessible(true);//使私有方法允许被调用
m.invoke(实例,参数数据);//让指定实例来执行该方法

11.4反射的应用

11.4.1创建 : 测试物料类

package cn.tedu.review;
/*本类用于复习反射的物料类*/
public class Student {
    //1.定义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int age;

    //2.给被封装属性提供get与set方法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3.生成本类的无参构造与全参构造
    public Student(){}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4.提供本类的普通方法
    public void play(){
        System.out.println("今天大结局,放学后我要写1W行代码玩玩~");
    }
    public void sunDay(int n){
        System.out.println("国庆一共放"+n+"天");
    }
    //5.为了查看学生对象的具体属性与属性值,重写toString()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


11.4.2获取类对象

package cn.tedu.reflection;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util.Arrays;

/*本类用于反射的测试*/
public class TestReflect {
    //1.创建程序的入口函数main()--不用
    /*单元测试方法:是Java中最小的测试单位,使用灵活,推荐指数:5颗星
    * 语法要求:@Test + public + void + 没有参数
    * 注意:使用时需要导包:Add JUnit 4 library to the build path
    * 导包后的效果:import org.junit.Test
    * 执行方式:选中方法名前绿色的小三角,成功运行会有绿色的小对勾
    * */
    //2.通过单元测试方法,获取目标类Student对应的字节码对象
    @Test
    public void getClazz()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练习获取字节码对象的3种方式
        Class<?> clazz1 = Class.forName("cn.tedu.review.Student");
        Class<?> clazz2 = Student.class;
        Class<?> clazz3 = new Student().getClass();

        //打印的是Student类对应的字节码对象
        System.out.println(clazz1);//class cn.tedu.reflection.Student
        //获取当前字节码对象clazz1的名字
        System.out.println(clazz1.getName());//cn.tedu.reflection.Student
        //通过字节码对象,获取Student类的类名
        System.out.println(clazz2.getSimpleName());
        //通过字节码对象,获取Student类对应的包对象
        System.out.println(clazz3.getPackage());
        //通过字节码对象,先获取Student类对应的包对象,再获取这个包对象的名字
        System.out.println(clazz3.getPackage().getName());
    }


11.4.3获取成员变量

package cn.tedu.reflec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Field;

import org.junit.Test;

/**本类用来测试反射*/
public class TestReflect {
	//3.通过单元测试方法练习引用类型数组的定义与遍历
    @Test
    public void getStu() {
        //1.创建Student类的3个对象
        Student s1 = new Student("张三", 3);
        Student s2 = new Student("李四", 4);
        Student s3 = new Student("王五", 5);
        //2.创建数组将刚刚的3个对象存入数组中
        Student[] s = {s1, s2, s3};
        //3.直接打印数组,查看数组中的元素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s));
        //4.遍历学生数组,拿到每一个学生对象,做进一步的操作
        for (Student stu : s) {
            //System.out.println(stu);
            stu.play();//通过遍历到的对象,执行play()
            System.out.println(stu.age);//通过遍历到的对象,打印age属性
        }
    }

	//4.通过单元测试方法,获取Student类中的成员变量
    @Test
    public void getFie() throws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1.获取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Class.forName("cn.tedu.review.Student");
        //2.通过字节码对象获取成员变量们
        Field[] fs = clazz.getFields();
        //3.遍历数组,获取每个成员变量的具体信息
        /*注意!目前成员变量的修饰符必须是public的才能获取到,不然,像默认修饰符也是获取不到的*/
        for(Field f : fs){
            System.out.println(f.getName());//通过本轮循环到的字段对象获取字段名
            System.out.println(f.getType());//通过本轮循环到的字段对象获取字段的类型
        }

    }
}

11.4.4通过字节码对象获取类的成员方法

package cn.tedu.reflec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org.junit.Test;

/**本类用来测试反射*/
public class TestReflect {
    //5.通过单元测试方法,获取Student类中的成员方法
    @Test
    public void getFunction() {
        //1.获取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Student.class;
        //2.通过字节码对象获取目标类中的成员方法们
        Method[] ms = clazz.getMethods();
        //3.通过高效for循环遍历数组,拿到每一个方法对象
        for (Method m : ms) {
            System.out.println(m);//直接打印遍历到的方法对象
            System.out.println(m.getName());//通过方法对象获取方法名
            Class<?>[] pt = m.getParameterTypes();//通过方法对象获取方法所有参数的数组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pt));//打印方法参数的数组
        }

    }

11.4.5通过字节码对象获取类的构造方法

package cn.tedu.reflec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org.junit.Test;

/**本类用来测试反射*/
public class TestReflect {
    //6.通过单元测试方法,获取Student类中的构造方法
    @Test
    public void getCons() {
        //1.获取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new Student().getClass();
        //2.通过字节码对象获取目标类Student的构造方法们
        Constructor<?>[] cs = clazz.getConstructors();
        //3.通过高效for循环遍历数组
        for(Constructor c : cs){
            System.out.println(c.getName());//打印本轮遍历到的构造方法的名字
            Class[] pt = c.getParameterTypes();//通过本轮遍历到的构造函数对象获取构造函数的参数类型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pt));//打印参数类型
        }
    }

11.4.6创建对象

package cn.tedu.reflec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import org.junit.Test;

/**本类用来测试反射*/
public class TestReflect {
//7.通过单元测试方法,创建Student目标类的对象
    @Test
    public void getObject() throws Exception {
        //1.获取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Student.class;
        //2.通过反射技术创建目标类的对象,注意抛出异常
        /*反射创建对象方案1:通过触发目标类的无参构造创建对象*/
        Object o = clazz.new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o);//这一步已经获取到了对象Student{name='null', age=0}

        /*反射创建对象方案2:通过触发目标类的全参构造创建对象
        * 思路:
        * 1.先获取指定的构造函数对象,注意需要指定构造函数的参数,传入的是.class字节码对象
        * 2.通过刚刚获取到的构造函数对象创建Student目标类的对象,并且给对象的属性赋值
        * */
        //3.获取目标类中指定的全参构造
        Constructor<?> c = clazz.getConstructor(String.class, int.class);
        //System.out.println(c);
        //4.通过获取到的构造函数:创建对象+给对象的属性赋值
        Object o2 = c.newInstance("赵六", 6);
        System.out.println(o2);
    }
}

11.4.7熟悉API

自己创建类练习,获取类中的所有资源,熟悉反射中涉及的API

11.5暴力反射

指可以将程序中的私有的属性或者方法通过反射技术,暴力的获取到资源。需要使用的常见方法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5.1创建 : 测试物料类

package cn.tedu.review;
/*本类用作暴力反射测试的物料类*/
public class Person {
    //1.提供私有属性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2.提供私有方法
    private void save(int n,String s){
        System.out.println("save()..."+n+s);
    }
    private void update(){
        System.out.println("update()...");
    }
}


11.5.2 创建测试类

package tedu.reflection;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lang.reflect.Field;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本类用于测试暴力反射*/
public class TestReflect2 {
   /*1.通过暴力反射获取与操作属性*/
    @Test
    public void getFie2() throws Exception {
        //1.获取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Person.class;
        //2.获取指定的私有属性,传入的是属性名,注意抛出异常
        Field field = clazz.getDeclaredField("name");
        //3.根据刚刚获取到的属性对象,查看属性的信息
        System.out.println(field);//直接打印获取到的字段对象
        System.out.println(field.getType().getName());//java.lang.String
        System.out.println(field.getType());//class java.lang.String

        //4.设置属性的值
        //4.1 需要指定到底是给哪个对象的name属性设置值,没有对象就创建对象
        Object obj = clazz.newInstance();//触发无参构造利用反射创建对象

        //4.2暴力反射,需要设置私有可见权限!!!
        field.setAccessible(true);

        //4.3通过字段对象给刚刚创建好的对象obj设置属性值为海绵宝宝
        //field就是我们刚刚获取的name属性
        //set(m,n)--m是给哪个对象的name属性设置值,n是设置的值是什么
        field.set(obj,"海绵宝宝");
        //4.4 打印查看刚刚设置的属性值
        //field.get(m)--field代表的就是Person类的name属性,m是查看哪个对象的这个属性值
        System.out.println(field.get(obj));
    }

    //2.定义单元测试方法,利用暴力反射操作Person类中的私有属性age【巩固练习】
    @Test
    public void getFie3() throws Exception {
        //1.获取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Person.class;
        //2.获取指定的私有属性对象
        Field f = clazz.getDeclaredField("age");
        //3.根据获取到的属性对象,查看相关信息,比如属性的类型
        System.out.println(f.getType().getName());
        //4.操作:设置属性的值:一共需要三个元素:给哪个对象【1】的哪个属性【2】设置一个什么值【3】
        //4.1 需要先指定给哪个对象的这个age属性设置值
        Object obj = clazz.newInstance();
        //4.2 在给属性设置值之前,需要设置权限私有可见,否则报错!
        f.setAccessible(true);
        //4.3通过刚刚获取到的age属性对象,给obj对象设置值
        f.set(obj,17);
        //4.4打印查看刚刚的属性值是否设置成功
        System.out.println(f.get(obj));
    }
    /*3.单元测试2:暴力反射获取和设置私有方法*/
    @Test
    public void getFunction() throws Exception {
        //1.获取Class字节码对象
        Class<?> clazz = Person.class;
        //2.通过暴力反射获取私有方法
        /*getDeclaredMethod(m,x,y,z...)
        * m:要获取的方法名
        * x,y,z...可变参数,是这个方法的参数类型,但注意要加“.class”
        * */
        Method method = clazz.getDeclaredMethod("save",int.class,String.class);
        //3.1没有对象就通过反射的方式创建对象
        Object obj = clazz.newInstance();
        //3.2 想要执行私有方法,也需要先设置私有可见
        method.setAccessible(true);
        /*invoke(o,x,y,z...),表示通过反射技术执行方法
        * o :要执行的是哪个对象的方法
        * x,y,z...:执行这个方法【method对象代表的之前获取到的save()】时需要传入的参数
        * */
        //3.3 通过反射技术invoke(),执行目标对象obj的目标方法method【save()】
        //save()被调用时传入的参数是100,"海绵宝宝"
        method.invoke(obj,100,"海绵宝宝");
    }
}


笔记补充:
1、打印s对象的是println(),这个方法会层层调用,一直到Object中的toString()
Object中toString()的默认实现:对象的名字@十六进制的哈希码值
子类重写了toString()以后:打印是对象的类型+属性+属性值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 + 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

2、Object中equals()的默认实现使用的是 == 比较
==比较的是左右两边的值,如果是基本类型,比较的就是字面值,比如1和1,3.4和3.4
如果是引用类型,比较的是引用类型变量保存的地址值
子类重写了equals()与hashCode()以后,比较的就是对象的类型+属性+属性值

多线程编程实现方案一:
(1)自定义多线程类继承Thread
(2)重写run(),里面是我们的业务
(3)创建多个线程对象
(4)线程对象调用start(),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

多线程编程实现方案2:
(1)自定义多线程类实现Runnable接口
(2)添加接口未实现的抽象方法run(),其中是我们的业务
(3)创建一个自定义类对象,作为目标业务类对象
(4)创建多个线程对象Thread,并把刚刚的业务交给多个Thread来处理
(5)以多线程的方式启动刚刚创建好的多个线程start();

1.如果是继承的方式是实现多线程,锁对象最好是"类名.class",否则创建多个自定义类对象时,拥有多个锁对象,锁不住
2、可以使用双重校验,在有票的时候在买票,解决超卖的问题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FFmpeg是一个开源的跨平台的音视频处理框架,而FFmpeg Java API则是基于Java语言封装了FFmpeg功能的一个库。 使用FFmpeg Java API,我们可以在Java程序中方便地进行音视频的解码、编码、转码、剪切、合并等操作。通过调用FFmpeg的各种命令和参数,可以实现对音视频文件的各种处理需求。 FFmpeg Java API的主要特点包括: 1. 跨平台:由于基于Java语言开发,FFmpeg Java API可以在各种操作系统上使用,包括Windows、Linux、Mac等。 2. 功能强大:FFmpeg提供了丰富的音视频处理功能,FFmpeg Java API则封装了这些功能,使得在Java程序中可以方便地调用。 3. 简单易用:FFmpeg Java API提供了简洁的接口和方法,使得开发者可以快速上手,并快速实现各种音视频处理需求。 4. 高效性能:FFmpeg本身就是一个高性能的音视频处理框架,而FFmpeg Java API则是通过JNI技术与Java进行交互,保证了高效的执行速度和内存管理。 除了基本的音视频编解码功能外,FFmpeg Java API还支持基于滤镜的视频处理、音频处理、字幕添加等功能,使得开发者可以实现更加丰富的音视频处理效果。 总而言之,FFmpeg Java API是一个功能强大、跨平台、简单易用的音视频处理库,可以帮助开发者在Java程序中实现各种音视频处理需求。无论是简单的音视频格式转换,还是复杂的剪辑合成,FFmpeg Java API都能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