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 核心概念
- 切面(aspect):类是对物体特征的抽象,切面就是对横切关注点的抽象,官方的抽象定义为“一个关注点的模块化,这个关注点可能会横切多个对象”。
- 横切关注点:对哪些方法进行拦截,拦截后怎么处理,这些关注点称之为横切关注点。
- 连接点(joinpoint):被拦截到的点,因为 Spring 只支持方法类型的连接点,所以在 Spring中连接点指的就是被拦截到的方法,实际上连接点还可以是字段或者构造器。
- 切入点(pointcut):对连接点进行拦截的定义
- 通知(advice):所谓通知指的就是指拦截到连接点之后要执行的代码,通知分为前置、后置、异常、最终、环绕通知五类。
- 目标对象:代理的目标对象
- 织入(weave):将切面应用到目标对象并导致代理对象创建的过程
- 引入(introduction):在不修改代码的前提下,引入可以在运行期为类动态地添加一些方法或字段
AOP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能够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例如事务处理、日志管理、权限控制等)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Spring AOP是基于动态代理的,如果要代理的对象实现了某个接口,那么Spring AOP就会使用JDK动态代理去创建代理对象;而对于没有实现接口的对象,就无法使用JDK动态代理,转而使用CGlib动态代理生成一个被代理对象的子类来作为代理。

注意:图中的implements和extend。即一个是接口,一个是实现类。
当然也可以使用AspectJ,Spring AOP中已经集成了AspectJ,AspectJ应该算得上是Java生态系统中最完整的AOP框架了。使用AOP之后我们可以把一些通用功能抽象出来,在需要用到的地方直接使用即可,这样可以大大简化代码量。我们需要增加新功能也方便,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日志功能、事务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场景都用到了AOP。
Spring AOP和AspectJ AOP区别
Spring AOP是属于运行时增强,而AspectJ是编译时增强。Spring AOP基于代理(Proxying),而AspectJ基于字节码操作(Bytecode Manipulation)。Spring AOP已经集成了AspectJ,AspectJ应该算得上是Java生态系统中最完整的AOP框架了。AspectJ相比于Spring AOP功能更加强大,但是Spring AOP相对来说更简单。如果我们的切面比较少,那么两者性能差异不大。但是,当切面太多的话,最好选择AspectJ,它比SpringAOP快很多。
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的区别
关注点是应用中一个模块的行为,一个关注点可能会被定义成一个我们想实现的一个功能。 横切关注点是一个关注点,此关注点是整个应用都会使用的功能,并影响整个应用,比如日志,安全和数据传输,几乎应用的每个模块都需要的功能。因此这些都属于横切关注点。那什么是连接点呢?连接点代表一个应用程序的某个位置,在这个位置我们可以插入一个AOP切面,它实际上是个应用程序执行Spring AOP的位置。切入点是什么?切入点是一个或一组连接点,通知将在这些位置执行。可以通过表达式或匹配的方式指明切入点。
通知类型
通知是个在方法执行前或执行后要做的动作,实际上是程序执行时要通过SpringAOP框架触发的代码段。Spring切面可以应用五种类型的通知:
- before:前置通知,在一个方法执行前被调用。
- after: 在方法执行之后调用的通知,无论方法执行是否成功。
- after-returning: 仅当方法成功完成后执行的通知。
- after-throwing: 在方法抛出异常退出时执行的通知。
- around: 在方法执行之前和之后调用的通知。
本文介绍了AOP的核心概念,包括切面、横切关注点、连接点、切入点、通知以及SpringAOP和AspectJ的区别。重点阐述了两者在代理方式、增强时机及通知类型上的不同,强调了AOP在简化代码和提高系统扩展性方面的优势。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