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层架构

1、什么是三层?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

  • 界面层(User Interface layer) 
    UI(表现层):主要是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显示处理后用户需要的数据。

  •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 
    BLL:(业务逻辑层):UI层和DAL层之间的桥梁。实现业务逻辑。业务逻辑具体包含:验证、计算、业务规则等等。

  •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DAL:(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库打交道。主要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将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交给业务层,同时将业务层处理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基于UI层的。用户的需求反映给界面(UI),UI反映给BLL,BLL反映给DAL,DAL进行数据的操作,操作后再一一返回,直到将用户所需数据反馈给用户)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2、为什么使用三层? 
    举个例子 
         顾客到商场购买肉食品

    商场负责接待购买肉食品的顾客

    商场从食品加工工厂批量购入食品

      食品加工厂为商场提供肉食品

    兔子在场负责提供原材料给食品加工厂

  食品加工企业将整个企业业务分为三部分来实现,这样做的好 处是: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业务, 只需要其他环节略微变化即可 
3、Entity在三层架构中的作用:

  1、实现面向对象思想中的”封装”;

  2、贯穿于三层,在三层之间传递数据;

  (注:确切的说实体层贯穿于三层之间,来连接三层)

  3、每一层(UI—>BLL—>DAL)之间的数据传递(单向)是靠变量或实体作为参数来传递的,这样就构造了三层之间的联系,完成了功能的实现。

但是对于大量的数据来说,用变量做参数有些复杂,因为参数量太多,容易搞混。比如:我要把员工信息传递到下层,信息包括:员工号、姓名、年龄、性别、工资....用变量做参数的话,那么我们的方法中的参数就会很多,极有可能在使用时,将参数匹配搞混。这时候,如果用实体做参数,就会很方便,不用考虑参数匹配的问题,用到实体中哪个属性拿来直接用就可以,很方便。这样做也提高了效率。

(注:我们为什么使用实体层? 因为我们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用户不关心你的系统后台是怎么工作的,用户只关心软件是不是好用,界面是不是符合自己心意。用户在界面上轻松的增、删、改、查,那么数据库中也要有相应的增、删、改、查,而增删改查具体操作对象就是数据库中的数据,说白了就是表中的字段。所以,将每个数据表作为一个实体类,实体类封装的属性对应到表中的字段,这样的话,实体在贯穿于三层之间时,就可以实现增删改查数据了)

这就是我们的三层模型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