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性别与手势识别系统源码分享

年龄性别与手势识别检测系统源码分享

[一条龙教学YOLOV8标注好的数据集一键训练_70+全套改进创新点发刊_Web前端展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项目参考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项目来源AACV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Vision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目标检测和人机交互方面。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如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因其高效性和实时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YOLOv8作为该系列的最新版本,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和灵活的架构,展现了在多种应用场景中的潜力。特别是在年龄、性别与手势识别的结合应用中,YOLOv8的优势尤为明显。

本研究旨在基于改进的YOLOv8模型,构建一个高效的年龄、性别与手势识别系统。该系统将广泛应用于智能广告牌等场景,通过实时分析路过行人的年龄和性别信息,以及手势动作,从而实现个性化广告投放和用户互动。这一创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广告的精准投放效果,还能为商家提供更为详尽的用户画像,进而优化营销策略。

在数据集方面,本研究采用了包含5600张图像的多类别数据集,涵盖了36个类别的年龄和性别信息。这些类别不仅包括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还包括多种手势动作,如“call”、“circle”、“first”等。这种丰富的类别设置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加细致的特征,从而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此外,数据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模型的泛化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在当前的研究背景下,尽管已有多种年龄和性别识别的研究成果,但将其与手势识别相结合的系统仍较为稀缺。通过将这三者有效整合,本研究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还为未来的智能交互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年龄、性别与手势的综合识别系统将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工具。

此外,研究的意义还体现在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创新上。通过对YOLOv8模型的改进与优化,探索其在多任务学习中的表现,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同时,研究结果也将为智能广告、公共安全、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这些领域的智能化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改进YOLOv8的年龄、性别与手势识别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探索这一领域,期望能够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为实际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图片演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由于此博客编辑较早,上面“2.图片演示”和“3.视频演示”展示的系统图片或者视频可能为老版本,新版本在老版本的基础上升级如下:(实际效果以升级的新版本为准)

(1)适配了YOLOV8的“目标检测”模型和“实例分割”模型,通过加载相应的权重(.pt)文件即可自适应加载模型。

(2)支持“图片识别”、“视频识别”、“摄像头实时识别”三种识别模式。

(3)支持“图片识别”、“视频识别”、“摄像头实时识别”三种识别结果保存导出,解决手动导出(容易卡顿出现爆内存)存在的问题,识别完自动保存结果并导出到tempDir中。

(4)支持Web前端系统中的标题、背景图等自定义修改,后面提供修改教程。

另外本项目提供训练的数据集和训练教程,暂不提供权重文件(best.pt),需要您按照教程进行训练后实现图片演示和Web前端界面演示的效果。

3.视频演示

3.1 视频演示

4.数据集信息展示

4.1 本项目数据集详细数据(类别数&类别名)

nc: 36
names: [‘Female Age- 1’, ‘Female Age- 2’, ‘Female Age- 22’, ‘Female Age- 24’, ‘Female Age- 25’, ‘Female Age- 28’, ‘Female Age- 30’, ‘Female Age- 35’, ‘Female Age- 45’, ‘Female Age- 50’, ‘Female Age- 60’, ‘Female Age- 75’, ‘Female Age-3’, ‘Female Age-40’, ‘Male Age- 1’, ‘Male Age- 2’, ‘Male Age- 22’, ‘Male Age- 24’, ‘Male Age- 25’, ‘Male Age- 28’, ‘Male Age- 3’, ‘Male Age- 30’, ‘Male Age- 35’, ‘Male Age- 40’, ‘Male Age- 45’, ‘Male Age- 50’, ‘Male Age- 60’, ‘Male Age- 75’, ‘call’, ‘circle’, ‘first’, ‘i’, ‘indexUp’, ‘right’, ‘show2’, ‘show4’]

4.2 本项目数据集信息介绍

数据集信息展示

在现代计算机视觉领域,针对年龄、性别及手势识别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尤其是在智能广告牌等应用场景中,如何精准识别观众的特征以提供个性化内容,已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为此,本研究选用了“Age, gender and Hand Gestures Detection by Baahir for Smart Billboard”这一数据集,以训练和改进YOLOv8模型,从而实现高效的年龄、性别与手势识别。

该数据集包含36个类别,具体包括12个女性年龄段、12个男性年龄段以及12个手势类别。女性年龄段的类别从“Female Age- 1”到“Female Age- 75”涵盖了从婴儿到老年女性的各个年龄段,细致入微地反映了不同年龄层女性的面部特征和生理变化。相应地,男性年龄段同样分为“Male Age- 1”至“Male Age- 75”,为模型提供了全面的男性面部特征数据。这种细致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模型在不同年龄段的识别准确性提升,也为后续的个性化广告投放提供了数据支持。

除了年龄和性别的分类,数据集中还包含了多种手势识别类别。这些手势类别如“call”、“circle”、“first”、“i”、“indexUp”、“right”、“show2”、“show4”等,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势动作。这些手势不仅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也为模型在动态场景下的识别能力提供了极大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对这些手势的准确识别,智能广告牌能够更好地与观众进行互动,提升广告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数据集的构建过程显然经过了严谨的设计与验证,确保了每个类别的数据样本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均衡。这种均衡性对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有效防止模型在某些类别上过拟合,从而提升整体的泛化能力。此外,数据集中的样本多样性也为模型的鲁棒性提供了保障,使其能够在不同光照、角度和背景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识别性能。

在训练过程中,YOLOv8模型将通过大量的图像数据学习到年龄、性别和手势的特征表示。这一过程不仅依赖于数据集的丰富性,还依赖于模型的结构设计和训练策略的优化。通过不断迭代与调优,期望能够实现对目标对象的高效检测与分类,从而为智能广告牌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Age, gender and Hand Gestures Detection by Baahir for Smart Billboard”数据集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多样的类别和丰富的样本将为改进YOLOv8模型在年龄、性别与手势识别方面的表现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也为未来智能广告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全套项目环境部署视频教程(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5.1 环境部署教程链接(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5.2 安装Python虚拟环境创建和依赖库安装视频教程链接(零基础手把手教学)

6.手把手YOLOV8训练视频教程(零基础小白有手就能学会)

6.1 手把手YOLOV8训练视频教程(零基础小白有手就能学会)

7.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代码加载调参视频教程(一键加载写好的改进模型的配置文件)

7.1 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代码加载调参视频教程(一键加载写好的改进模型的配置文件)

8.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原理讲解(非科班也可以轻松写刊发刊,V10版本正在科研待更新)

由于篇幅限制,每个创新点的具体原理讲解就不一一展开,具体见下列网址中的创新点对应子项目的技术原理博客网址【Blog】:

9.png

8.1 70+种全套YOLOV8创新点原理讲解链接

9.系统功能展示(检测对象为举例,实际内容以本项目数据集为准)

图9.1.系统支持检测结果表格显示

图9.2.系统支持置信度和IOU阈值手动调节

图9.3.系统支持自定义加载权重文件best.pt(需要你通过步骤5中训练获得)

图9.4.系统支持摄像头实时识别

图9.5.系统支持图片识别

图9.6.系统支持视频识别

图9.7.系统支持识别结果文件自动保存

图9.8.系统支持Excel导出检测结果数据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0.原始YOLOV8算法原理

原始YOLOv8算法原理

YOLOv8算法是由Glenn-Jocher提出的最新一代目标检测算法,继承了YOLO系列的优良传统,尤其是YOLOv3和YOLOv5的核心思想,同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显著的改进。其设计理念是为了在保持高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目标检测的精度和速度,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具竞争力。

首先,YOLOv8在数据预处理方面延续了YOLOv5的成功策略,采用了多种数据增强技术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具体而言,YOLOv8使用了马赛克增强、混合增强、空间扰动和颜色扰动等四种增强手段。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多样化的输入数据,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目标检测任务。马赛克增强通过将多张图像拼接在一起,生成新的训练样本,增加了数据的多样性;混合增强则通过对不同图像进行加权组合,进一步丰富了训练集的特征分布;空间扰动和颜色扰动则分别通过对图像进行随机变换和颜色调整,提升了模型对图像变换的适应能力。

在骨干网络结构方面,YOLOv8在YOLOv5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主要通过引入新的C2f模块来替代原有的C3模块。C2f模块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增加更多的分支来丰富梯度回传时的支流,从而提高特征提取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C2f模块将输入特征图分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经过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还提高了梯度流动的效率,减少了训练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YOLOv8继续采用了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和路径聚合网络(PAN)的结构,以实现多尺度信息的充分融合。FPN通过自上而下的特征融合策略,将高层语义信息与低层细节信息结合,确保模型在不同尺度下都能有效地进行目标检测。而PAN则通过自下而上的特征聚合,进一步提升了特征的表达能力,使得模型在处理复杂场景时表现得更加出色。YOLOv8在这一结构上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以适应新的C2f模块,确保特征的有效传递和融合。

在检测头的设计上,YOLOv8引入了解耦头的结构,这一结构的核心思想是将分类和定位任务分开处理。与YOLOv3和YOLOv5的耦合检测头不同,YOLOv8的解耦头通过两条并行的分支分别提取类别特征和位置特征,然后各自通过1×1卷积层进行分类和定位的最终输出。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模型的灵活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任务之间的干扰,使得模型在复杂场景下的表现更加稳定。

在标签分配策略方面,YOLOv8采用了动态标签分配策略,取代了YOLOv5中的候选框聚类方法。通过使用TOOD策略,YOLOv8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正负样本的匹配和多尺度分配。这一策略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当前的训练状态动态调整标签的分配,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数据集的特征。此外,YOLOv8在损失函数的设计上也进行了创新,采用了Varifocal Loss(VFL)和CIoU Loss与DFL Loss的组合。这种损失函数的设计考虑到了正负样本的不同权重,通过对高质量正样本的加权和对负样本的衰减,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学习效率和检测精度。

总的来说,YOLOv8在目标检测领域的表现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其在数据预处理、骨干网络结构、特征融合、检测头设计和标签分配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与优化。这些改进使得YOLOv8不仅在精度上超过了前代模型,还在速度上实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中的需求。随着YOLOv8的推出,目标检测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智能监控、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

18.png

11.项目核心源码讲解(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懂代码逻辑)

11.1 ui.py
import sys
import subprocess

def run_script(script_path):
    """
    使用当前 Python 环境运行指定的脚本。

    Args:
        script_path (str): 要运行的脚本路径

    Returns:
        None
    """
    # 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
    python_path = sys.executable

    # 构建运行命令,使用 streamlit 运行指定的脚本
    command = f'"{python_path}" -m streamlit run "{script_path}"'

    # 执行命令并等待其完成
    result = subprocess.run(command, shell=True)
    
    # 检查命令执行结果,如果返回码不为0,则表示出错
    if result.returncode != 0:
        print("脚本运行出错。")


# 实例化并运行应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 指定要运行的脚本路径
    script_path = "web.py"  # 假设脚本在当前目录下

    # 调用函数运行脚本
    run_script(script_path)

代码核心部分及注释说明:

  1. 导入模块

    • import sys: 导入 sys 模块,用于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
    • import subprocess: 导入 subprocess 模块,用于执行外部命令。
  2. 定义 run_script 函数

    • 该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script_path,表示要运行的 Python 脚本的路径。
    • 使用 sys.executable 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以便在命令中调用。
    • 构建一个命令字符串,使用 streamlit 模块运行指定的脚本。
    • 使用 subprocess.run 执行构建的命令,并等待其完成。
    • 检查命令的返回码,如果返回码不为0,打印错误信息。
  3. 主程序入口

    • if __name__ == "__main__": 块中,指定要运行的脚本路径(这里假设为 web.py)。
    • 调用 run_script 函数,传入脚本路径以执行该脚本。

这个程序文件名为 ui.py,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当前的 Python 环境运行一个指定的脚本,具体是一个名为 web.py 的文件。程序首先导入了必要的模块,包括 sysossubprocess,这些模块提供了与系统交互的功能。

在程序中定义了一个名为 run_script 的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script_path,表示要运行的脚本的路径。函数内部首先获取当前 Python 解释器的路径,使用 sys.executable 来实现。接着,构建一个命令字符串,命令的格式是通过 Python 解释器运行 streamlit 模块,并指定要运行的脚本路径。

随后,使用 subprocess.run 方法执行构建好的命令。这个方法会在一个新的 shell 中运行命令,并返回一个结果对象。通过检查 result.returncode,可以判断脚本是否成功运行。如果返回码不为 0,表示脚本运行出错,程序会输出一条错误信息。

在文件的最后部分,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来确保只有在直接运行该文件时才会执行以下代码。这部分代码指定了要运行的脚本路径,调用 abs_path 函数获取 web.py 的绝对路径,并最终调用 run_script 函数来执行这个脚本。

总体来看,这个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地在一个 Python 环境中运行一个特定的脚本,并能够处理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11.2 code\ultralytics\models\sam\build.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import torch
from functools import partial
from ultralytics.utils.downloads import attempt_download_asset
from .modules.decoders import MaskDecoder
from .modules.encoders import ImageEncoderViT, PromptEncoder
from .modules.sam import Sam
from .modules.tiny_encoder import TinyViT
from .modules.transformer import TwoWayTransformer

def _build_sam(
    encoder_embed_dim, encoder_depth, encoder_num_heads, encoder_global_attn_indexes, checkpoint=None, mobile_sam=False
):
    """构建所选的SAM模型架构。"""
    prompt_embed_dim = 256  # 提示嵌入维度
    image_size = 1024  # 输入图像大小
    vit_patch_size = 16  # ViT的补丁大小
    image_embedding_size = image_size // vit_patch_size  # 图像嵌入大小

    # 根据是否为移动SAM选择不同的图像编码器
    image_encoder = (
        TinyViT(
            img_size=1024,
            in_chans=3,
            num_classes=1000,
            embed_dims=encoder_embed_dim,
            depths=encoder_depth,
            num_heads=encoder_num_heads,
            window_sizes=[7, 7, 14, 7],
            mlp_ratio=4.0,
            drop_rate=0.0,
            drop_path_rate=0.0,
            use_checkpoint=False,
            mbconv_expand_ratio=4.0,
            local_conv_size=3,
            layer_lr_decay=0.8,
        )
        if mobile_sam
        else ImageEncoderViT(
            depth=encoder_depth,
            embed_dim=encoder_embed_dim,
            img_size=image_size,
            mlp_ratio=4,
            norm_layer=partial(torch.nn.LayerNorm, eps=1e-6),
            num_heads=encoder_num_heads,
            patch_size=vit_patch_size,
            qkv_bias=True,
            use_rel_pos=True,
            global_attn_indexes=encoder_global_attn_indexes,
            window_size=14,
            out_chans=prompt_embed_dim,
        )
    )

    # 创建SAM模型
    sam = Sam(
        image_encoder=image_encoder,  # 图像编码器
        prompt_encoder=PromptEncoder(
            embed_dim=prompt_embed_dim,
            image_embedding_size=(image_embedding_size, image_embedding_size),
            input_image_size=(image_size, image_size),
            mask_in_chans=16,
        ),
        mask_decoder=MaskDecoder(
            num_multimask_outputs=3,
            transformer=TwoWayTransformer(
                depth=2,
                embedding_dim=prompt_embed_dim,
                mlp_dim=2048,
                num_heads=8,
            ),
            transformer_dim=prompt_embed_dim,
            iou_head_depth=3,
            iou_head_hidden_dim=256,
        ),
        pixel_mean=[123.675, 116.28, 103.53],  # 像素均值
        pixel_std=[58.395, 57.12, 57.375],  # 像素标准差
    )

    # 如果提供了检查点,则加载模型权重
    if checkpoint is not None:
        checkpoint = attempt_download_asset(checkpoint)  # 尝试下载检查点
        with open(checkpoint, "rb") as f:
            state_dict = torch.load(f)  # 加载权重
        sam.load_state_dict(state_dict)  # 将权重加载到模型中

    sam.eval()  # 设置模型为评估模式
    return sam  # 返回构建的SAM模型

代码核心部分说明:

  1. 模型构建函数 _build_sam:该函数负责构建一个Segment Anything Model (SAM)的架构,接受多个参数以定义模型的特性。
  2. 图像编码器选择:根据是否为移动版本的SAM,选择不同的图像编码器(TinyViTImageEncoderViT)。
  3. SAM模型创建:使用图像编码器、提示编码器和掩码解码器创建SAM模型。
  4. 权重加载:如果提供了检查点路径,则尝试下载并加载模型的预训练权重。
  5. 模型评估模式:在返回模型之前,将其设置为评估模式,以便进行推理。

通过这些核心部分,可以构建和使用SAM模型进行图像分割任务。

这个程序文件是用于构建“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的,属于Ultralytics YOLO项目的一部分。文件中包含了多个函数,用于创建不同尺寸的SAM模型,包括高(h)、大(l)、中(b)和移动版(Mobile-SAM)。这些模型的构建依赖于不同的编码器参数,如嵌入维度、深度、头数等。

首先,文件导入了一些必要的库和模块,包括PyTorch和Ultralytics的工具函数。接着,定义了几个构建函数(build_sam_vit_hbuild_sam_vit_lbuild_sam_vit_bbuild_mobile_sam),每个函数都调用了一个通用的构建函数_build_sam,并传入相应的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模型的结构特征,例如编码器的嵌入维度、深度和头数等。

_build_sam函数是模型构建的核心。它首先定义了一些常量,如提示嵌入维度、图像大小和图像编码器的补丁大小。然后,根据是否构建移动版模型,选择合适的图像编码器(TinyViTImageEncoderViT)。接下来,创建了SAM模型的主要组件,包括图像编码器、提示编码器和掩码解码器。掩码解码器使用了一个双向变换器来处理多种掩码输出。

如果提供了检查点路径,程序会尝试下载并加载模型的状态字典,以便恢复模型的权重。最后,模型被设置为评估模式,并返回构建好的模型实例。

文件的最后部分定义了一个字典samm_model_map,将模型文件名映射到相应的构建函数。build_sam函数根据传入的检查点名称选择合适的构建函数,并调用它来构建相应的SAM模型。如果传入的检查点不在支持的模型列表中,程序会抛出一个文件未找到的异常。

总的来说,这个文件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不同的配置构建和返回SAM模型,支持多种尺寸和类型的模型,方便用户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11.3 code\ultralytics\nn\modules\head.py

以下是经过简化和注释的核心代码部分,主要保留了YOLOv8的检测头(Detect类)以及相关的功能。注释详细解释了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from .conv import Conv  # 导入卷积模块
from .utils import bias_init_with_prob  # 导入初始化偏置的工具

class Detect(nn.Module):
    """YOLOv8 检测头,用于目标检测模型。"""

    def __init__(self, nc=80, ch=()):
        """初始化YOLOv8检测层,指定类别数量和通道数。
        
        参数:
        nc (int): 类别数量,默认为80。
        ch (tuple): 输入通道数的元组。
        """
        super().__init__()
        self.nc = nc  # 类别数量
        self.nl = len(ch)  # 检测层的数量
        self.reg_max = 16  # DFL通道数
        self.no = nc + self.reg_max * 4  # 每个锚点的输出数量
        self.stride = torch.zeros(self.nl)  # 构建时计算的步幅
        c2, c3 = max((16, ch[0] // 4, self.reg_max * 4)), max(ch[0], min(self.nc, 100))  # 通道数

        # 定义卷积层,cv2用于回归,cv3用于分类
        self.cv2 = nn.ModuleList(
            nn.Sequential(Conv(x, c2, 3), Conv(c2, c2, 3), nn.Conv2d(c2, 4 * self.reg_max, 1)) for x in ch
        )
        self.cv3 = nn.ModuleList(nn.Sequential(Conv(x, c3, 3), Conv(c3, c3, 3), nn.Conv2d(c3, self.nc, 1)) for x in ch)
        self.dfl = DFL(self.reg_max) if self.reg_max > 1 else nn.Identity()  # DFL层或恒等层

    def forward(self, x):
        """连接并返回预测的边界框和类别概率。
        
        参数:
        x (list): 输入特征图的列表。
        
        返回:
        y (tensor): 预测的边界框和类别概率。
        """
        for i in range(self.nl):
            # 对每个检测层进行卷积操作并连接结果
            x[i] = torch.cat((self.cv2[i](x[i]), self.cv3[i](x[i])), 1)
        
        shape = x[0].shape  # 获取输入形状
        x_cat = torch.cat([xi.view(shape[0], self.no, -1) for xi in x], 2)  # 连接所有层的输出

        # 解码边界框
        box, cls = x_cat.split((self.reg_max * 4, self.nc), 1)  # 分割边界框和类别预测
        dbox = self.decode_bboxes(box)  # 解码边界框

        # 返回边界框和类别概率
        return torch.cat((dbox, cls.sigmoid()), 1)  # 将边界框和经过sigmoid处理的类别概率连接

    def decode_bboxes(self, bboxes):
        """解码边界框。
        
        参数:
        bboxes (tensor): 原始边界框预测。
        
        返回:
        tensor: 解码后的边界框。
        """
        return dist2bbox(self.dfl(bboxes), self.anchors.unsqueeze(0), xywh=True, dim=1) * self.strides  # 解码并调整边界框

    def bias_init(self):
        """初始化检测头的偏置,要求有步幅信息。"""
        for a, b, s in zip(self.cv2, self.cv3, self.stride):  # 遍历卷积层
            a[-1].bias.data[:] = 1.0  # 边界框偏置初始化为1
            b[-1].bias.data[: self.nc] = math.log(5 / self.nc / (640 / s) ** 2)  # 类别偏置初始化

代码说明:

  1. Detect类:这是YOLOv8的检测头,负责处理输入特征图并生成边界框和类别概率。
  2. 初始化方法:设置类别数量、通道数、卷积层等参数。
  3. 前向传播方法:处理输入数据,计算边界框和类别概率,并返回结果。
  4. 解码边界框:将模型输出的边界框进行解码,以适应实际的坐标系统。
  5. 偏置初始化:初始化模型中的偏置参数,以帮助模型更快收敛。

以上代码和注释为YOLOv8检测头的核心部分,其他类(如Segment、OBB、Pose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类似的处理。

这个程序文件是一个用于YOLOv8模型的头部模块,主要负责目标检测、分割、姿态估计和分类等任务。文件中定义了多个类,每个类对应不同的任务头,使用PyTorch框架构建神经网络。

首先,Detect类是YOLOv8的检测头,负责处理目标检测的相关操作。它的构造函数接收类别数量和通道数,初始化了多个卷积层和一些参数,如锚框数量和输出维度。在前向传播中,Detect类将输入的特征图通过卷积层进行处理,生成边界框和类别概率。在训练和推理时,它会根据不同的路径返回不同的输出。在推理过程中,还会根据需要动态生成锚框。

接下来,Segment类继承自Detect,用于图像分割任务。它增加了对掩膜原型的处理,能够输出掩膜系数和掩膜原型。在前向传播中,它会同时返回检测结果和掩膜信息。

OBB类也是继承自Detect,专门用于处理带有旋转的边界框检测。它在前向传播中计算并返回旋转角度信息,允许模型处理旋转目标。

Pose类同样继承自Detect,用于关键点检测任务。它会生成关键点的预测,并在前向传播中返回关键点和检测结果。

Classify类是YOLOv8的分类头,负责将输入图像分类为不同的类别。它通过卷积层和全局平均池化层提取特征,并通过线性层输出分类结果。

最后,RTDETRDecoder类实现了一个实时可变形Transformer解码器,用于对象检测。它结合了Transformer架构和可变形卷积,能够从多个层次的特征中提取信息,并生成最终的边界框和类别标签。该类的构造函数接收多个参数以配置模型的各个部分,包括输入特征的投影、解码器的层数和头数等。

整体来看,这个文件实现了YOLOv8模型的多个任务头,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结构,支持高效的目标检测和相关任务。每个类的设计都考虑了特定任务的需求,提供了灵活的接口以便于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11.4 code\ultralytics\data\base.py

以下是经过简化并添加详细中文注释的核心代码部分:

import glob
import os
from pathlib import Path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torch.utils.data import Dataset

class BaseDataset(Dataset):
    """
    基础数据集类,用于加载和处理图像数据。

    参数:
        img_path (str): 包含图像的文件夹路径。
        imgsz (int, optional): 图像大小,默认为640。
        augment (bool, optional): 如果为True,则应用数据增强,默认为True。
        classes (list): 包含的类别列表,默认为None。
        fraction (float): 使用的数据集比例,默认为1.0(使用所有数据)。
    """

    def __init__(self, img_path, imgsz=640, augment=True, classes=None, fraction=1.0):
        """使用给定的配置和选项初始化BaseDataset。"""
        super().__init__()
        self.img_path = img_path  # 图像路径
        self.imgsz = imgsz  # 图像大小
        self.augment = augment  # 是否进行数据增强
        self.im_files = self.get_img_files(self.img_path)  # 获取图像文件列表
        self.labels = self.get_labels()  # 获取标签数据
        self.update_labels(include_class=classes)  # 更新标签以仅包含指定类别
        self.ni = len(self.labels)  # 数据集中图像的数量

    def get_img_files(self, img_path):
        """读取图像文件。"""
        f = []  # 存储图像文件
        for p in img_path if isinstance(img_path, list) else [img_path]:
            p = Path(p)  # 处理路径
            if p.is_dir():  # 如果是目录
                f += glob.glob(str(p / "**" / "*.*"), recursive=True)  # 递归获取所有图像文件
            elif p.is_file():  # 如果是文件
                with open(p) as t:
                    t = t.read().strip().splitlines()  # 读取文件内容
                    parent = str(p.parent) + os.sep
                    f += [x.replace("./", parent) if x.startswith("./") else x for x in t]  # 转换为全局路径
            else:
                raise FileNotFoundError(f"{p} 不存在")
        im_files = sorted(x for x in f if x.split(".")[-1].lower() in IMG_FORMATS)  # 过滤有效的图像格式
        assert im_files, f"在 {img_path} 中未找到图像"
        if self.fraction < 1:
            im_files = im_files[: round(len(im_files) * self.fraction)]  # 根据比例筛选图像
        return im_files

    def update_labels(self, include_class):
        """更新标签以仅包含指定类别(可选)。"""
        for i in range(len(self.labels)):
            if include_class is not None:
                cls = self.labels[i]["cls"]
                bboxes = self.labels[i]["bboxes"]
                j = np.isin(cls, include_class)  # 检查类别是否在指定类别中
                self.labels[i]["cls"] = cls[j]  # 更新类别
                self.labels[i]["bboxes"] = bboxes[j]  # 更新边界框

    def load_image(self, i):
        """加载数据集中索引为 'i' 的图像,返回 (im, resized hw)。"""
        im = cv2.imread(self.im_files[i])  # 读取图像
        if im is None:
            raise FileNotFoundError(f"未找到图像 {self.im_files[i]}")
        # 调整图像大小
        im = cv2.resize(im, (self.imgsz, self.imgsz), interpolation=cv2.INTER_LINEAR)
        return im

    def __getitem__(self, index):
        """返回给定索引的变换标签信息。"""
        label = self.labels[index]  # 获取标签
        label["img"] = self.load_image(index)  # 加载图像并添加到标签中
        return label  # 返回标签信息

    def __len__(self):
        """返回数据集中标签列表的长度。"""
        return len(self.labels)

    def get_labels(self):
        """用户可以自定义标签格式,这里返回标签数据。"""
        raise NotImplementedError  # 需要用户实现

代码说明:

  1. BaseDataset类:继承自Dataset,用于处理图像数据集的基本功能。
  2. 构造函数:初始化数据集,加载图像路径和标签,并更新标签以仅包含指定类别。
  3. get_img_files方法:读取指定路径下的图像文件,支持目录和文件列表的输入。
  4. update_labels方法:根据给定的类别更新标签,只保留所需类别的标签。
  5. load_image方法:加载指定索引的图像,并调整其大小。
  6. __getitem__和__len__方法:实现数据集的索引和长度功能,返回指定索引的标签信息。

这个程序文件是一个基于PyTorch的图像数据集类,名为BaseDataset,用于加载和处理图像数据,主要用于训练YOLO(You Only Look Once)模型。以下是对代码的详细说明。

首先,文件导入了一些必要的库,包括文件操作、数学运算、随机数生成、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等。然后定义了BaseDataset类,继承自PyTorch的Dataset类。这个类的构造函数接受多个参数,用于配置数据集的加载和处理方式。

在构造函数中,首先初始化了一些基本属性,如图像路径、图像大小、是否使用缓存、数据增强等。接着调用get_img_files方法读取图像文件路径,并通过get_labels方法获取标签数据。然后根据是否使用单类训练和包含的类更新标签信息。ni属性表示数据集中图像的数量。

接下来,如果设置了矩形训练模式,调用set_rectangle方法来调整图像的形状。还初始化了一个缓冲区,用于存储图像,以便在进行数据增强时使用。根据缓存设置,决定是否将图像缓存到内存或磁盘。

get_img_files方法用于读取指定路径下的图像文件,支持目录和文件的输入,确保只获取支持的图像格式。update_labels方法则根据给定的类更新标签信息,支持单类训练的情况。

load_image方法用于加载指定索引的图像,支持从缓存中读取或从磁盘加载,并根据需要调整图像大小。图像的加载支持长边调整到指定大小,同时保持宽高比。

cache_images方法负责将图像缓存到内存或磁盘,以提高后续加载的速度。check_cache_ram方法用于检查可用内存是否足够缓存图像,确保在训练时不会因为内存不足而导致问题。

set_rectangle方法用于设置YOLO检测的边界框形状为矩形,以适应不同的图像长宽比。__getitem__方法返回给定索引的图像和标签信息,并应用相应的变换。

get_image_and_label方法用于获取图像及其标签信息,计算图像的原始和调整后的形状,并返回更新后的标签信息。__len__方法返回数据集中标签的数量。

update_labels_info方法允许用户自定义标签格式,build_transforms方法用于构建数据增强的变换,用户可以在这里自定义训练和验证时的变换方式。最后,get_labels方法用于获取标签信息,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该方法。

总体而言,这个类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框架,用于处理图像数据集,支持多种配置选项,以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

11.5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utils\callbacks\wb.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 导入必要的库
from ultralytics.utils import SETTINGS, TESTS_RUNNING
from ultralytics.utils.torch_utils import model_info_for_loggers

try:
    # 确保不是在测试运行中
    assert not TESTS_RUNNING  
    # 确保WandB集成已启用
    assert SETTINGS['wandb'] is True  
    import wandb as wb

    # 确保WandB包已正确导入
    assert hasattr(wb, '__version__')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 用于存储已处理的图表
    _processed_plots = {}

except (ImportError, AssertionError):
    wb = None  # 如果导入失败或断言失败,则将wb设置为None


def _custom_table(x, y, classes, title='Precision Recall Curve', x_title='Recall', y_title='Precision'):
    """
    创建并记录自定义的精确度-召回率曲线可视化。

    该函数生成一个自定义的可视化,模仿WandB默认的精确度-召回率曲线,同时允许更好的自定义。
    该可视化指标用于监控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性能。

    参数:
        x (List): x轴的值,长度为N。
        y (List): y轴的对应值,长度也为N。
        classes (List): 每个点的类别标签,长度为N。
        title (str, optional): 图表标题,默认为'Precision Recall Curve'。
        x_title (str, optional): x轴标签,默认为'Recall'。
        y_title (str, optional): y轴标签,默认为'Precision'。

    返回:
        (wandb.Object): 适合记录的WandB对象,展示自定义的指标可视化。
    """
    # 创建数据框
    df = pd.DataFrame({'class': classes, 'y': y, 'x': x}).round(3)
    fields = {'x': 'x', 'y': 'y', 'class': 'class'}
    string_fields = {'title': title, 'x-axis-title': x_title, 'y-axis-title': y_title}
    # 返回WandB表格对象
    return wb.plot_table('wandb/area-under-curve/v0',
                         wb.Table(dataframe=df),
                         fields=fields,
                         string_fields=string_fields)


def _plot_curve(x, y, names=None, id='precision-recall', title='Precision Recall Curve', x_title='Recall', y_title='Precision', num_x=100, only_mean=False):
    """
    记录指标曲线可视化。

    该函数根据输入数据生成指标曲线,并将可视化记录到WandB。
    曲线可以表示聚合数据(均值)或单个类别数据,具体取决于'only_mean'标志。

    参数:
        x (np.ndarray): x轴的数据点,长度为N。
        y (np.ndarray): y轴的对应数据点,形状为CxN,其中C表示类别数量。
        names (list, optional): 对应y轴数据的类别名称,长度为C。默认为空列表。
        id (str, optional): 在WandB中记录数据的唯一标识符。默认为'precision-recall'。
        title (str, optional): 可视化图表的标题。默认为'Precision Recall Curve'。
        x_title (str, optional): x轴的标签。默认为'Recall'。
        y_title (str, optional): y轴的标签。默认为'Precision'。
        num_x (int, optional): 可视化的插值数据点数量。默认为100。
        only_mean (bool, optional): 标志,指示是否仅绘制均值曲线。默认为True。

    注意:
        该函数利用'_custom_table'函数生成实际的可视化。
    """
    # 创建新的x值
    if names is None:
        names = []
    x_new = np.linspace(x[0], x[-1], num_x).round(5)

    # 创建用于记录的数组
    x_log = x_new.tolist()
    y_log = np.interp(x_new, x, np.mean(y, axis=0)).round(3).tolist()

    if only_mean:
        # 仅记录均值曲线
        table = wb.Table(data=list(zip(x_log, y_log)), columns=[x_title, y_title])
        wb.run.log({title: wb.plot.line(table, x_title, y_title, title=title)})
    else:
        # 记录每个类别的曲线
        classes = ['mean'] * len(x_log)
        for i, yi in enumerate(y):
            x_log.extend(x_new)  # 添加新的x值
            y_log.extend(np.interp(x_new, x, yi))  # 将y插值到新的x
            classes.extend([names[i]] * len(x_new))  # 添加类别名称
        wb.log({id: _custom_table(x_log, y_log, classes, title, x_title, y_title)}, commit=False)


def on_fit_epoch_end(trainer):
    """在每个训练周期结束时记录训练指标和模型信息。"""
    wb.run.log(trainer.metrics, step=trainer.epoch + 1)  # 记录训练指标
    # 记录图表
    _log_plots(trainer.plots, step=trainer.epoch + 1)
    _log_plots(trainer.validator.plots, step=trainer.epoch + 1)
    if trainer.epoch == 0:
        # 记录模型信息
        wb.run.log(model_info_for_loggers(trainer), step=trainer.epoch + 1)


def on_train_end(trainer):
    """在训练结束时保存最佳模型作为artifact。"""
    # 记录验证和训练图表
    _log_plots(trainer.validator.plots, step=trainer.epoch + 1)
    _log_plots(trainer.plots, step=trainer.epoch + 1)
    # 创建模型artifact
    art = wb.Artifact(type='model', name=f'run_{wb.run.id}_model')
    if trainer.best.exists():
        art.add_file(trainer.best)  # 添加最佳模型文件
        wb.run.log_artifact(art, aliases=['best'])  # 记录artifact
    # 记录曲线
    for curve_name, curve_values in zip(trainer.validator.metrics.curves, trainer.validator.metrics.curves_results):
        x, y, x_title, y_title = curve_values
        _plot_curve(
            x,
            y,
            names=list(trainer.validator.metrics.names.values()),
            id=f'curves/{curve_name}',
            title=curve_name,
            x_title=x_title,
            y_title=y_title,
        )
    wb.run.finish()  # 结束WandB运行


# 定义回调函数
callbacks = {
    'on_fit_epoch_end': on_fit_epoch_end,
    'on_train_end': on_train_end} if wb else {}

代码核心部分说明:

  1. 导入库和设置:导入了必要的库,并确保WandB集成可用。
  2. 自定义表格和曲线绘制:定义了 _custom_table_plot_curve 函数,用于创建和记录精确度-召回率曲线的可视化。
  3. 训练过程中的回调:定义了在训练周期结束时和训练结束时的回调函数,以记录训练指标、模型信息和最佳模型。

这个程序文件是用于集成和记录YOLOv8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各种指标和可视化效果,主要依赖于WandB(Weights and Biases)库。首先,文件通过导入必要的模块和设置,确保在运行时不会进行单元测试的日志记录,并验证WandB的集成是否启用。

文件中定义了几个主要的函数。_custom_table函数用于创建和记录自定义的精确度-召回曲线可视化,允许用户根据输入数据生成定制化的图表。该函数接受x轴和y轴的数据、类别标签以及图表的标题和轴标签等参数,并返回一个适合WandB记录的对象。

_plot_curve函数则用于生成和记录一个指标曲线的可视化。它可以处理多类数据,并根据only_mean参数决定是记录每个类别的曲线还是仅记录平均曲线。该函数通过插值生成新的x值,并相应地计算y值,最后调用_custom_table来生成可视化。

_log_plots函数用于记录输入字典中的图表,如果这些图表在指定的步骤中尚未记录过。接下来的几个函数分别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被调用,例如on_pretrain_routine_start在预训练开始时初始化WandB项目,on_fit_epoch_end在每个训练周期结束时记录训练指标和模型信息,on_train_epoch_end在每个训练周期结束时记录损失和学习率等信息,on_train_end则在训练结束时保存最佳模型并记录相关曲线。

最后,文件通过一个字典callbacks将这些回调函数组织起来,以便在WandB可用时进行调用。整体来看,这个文件的主要功能是增强YOLOv8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可视化和监控,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模型的性能。

11.6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models\sam_init_.py

以下是代码中最核心的部分,并附上详细的中文注释:

# 导入SAM模型和预测器
from .model import SAM  # 从当前包的model模块中导入SAM类
from .predict import Predictor  # 从当前包的predict模块中导入Predictor类

# 定义模块的公开接口
__all__ = 'SAM', 'Predictor'  # 指定当使用from module import *时,公开的类和函数

注释说明:

  1. from .model import SAM:这一行代码从当前包的model模块中导入SAM类。SAM可能是一个深度学习模型,用于某种特定的任务(如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

  2. from .predict import Predictor:这一行代码从当前包的predict模块中导入Predictor类。Predictor通常是一个用于进行预测的类,可能会使用到之前导入的SAM模型。

  3. __all__ = 'SAM', 'Predictor':这行代码定义了模块的公开接口。当使用from module import *时,只有在__all__中列出的类和函数会被导入。这有助于控制模块的可见性,避免不必要的命名冲突。

这个程序文件是一个Python模块的初始化文件,通常用于定义模块的公共接口。在这个特定的文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Ultralytics 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的一个改进版本,名为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

首先,文件开头的注释部分表明这是Ultralytics YOLO的代码,并且该代码遵循AGPL-3.0许可证。这意味着该代码是开源的,用户可以自由使用和修改,但需要遵循相应的许可证条款。

接下来,文件通过from .model import SAMfrom .predict import Predictor两行代码导入了两个类或函数:SAMPredictor。这些类或函数可能是在同一目录下的model.pypredict.py文件中定义的。SAM可能是一个与YOLO模型相关的类,负责模型的定义和训练,而Predictor则可能是用于进行预测的类,帮助用户在训练完成后对新数据进行推断。

最后,__all__变量被定义为一个元组或列表,包含了'SAM''Predictor'。这个变量的作用是控制当使用from module import *语句时,哪些名称会被导入。通过定义__all__,模块的作者可以明确指定哪些对象是公共的,哪些是内部使用的,从而提高代码的封装性和可维护性。

总的来说,这个初始化文件的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导出模块中的关键组件,使得用户在使用这个模块时能够方便地访问SAMPredictor这两个重要的类或函数。

12.系统整体结构(节选)

整体功能和构架概括

该程序的整体功能是实现一个基于YOLOv8的目标检测和分割模型,结合了多种深度学习技术和模块化设计,支持模型的构建、训练、推理和可视化。程序的架构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从数据加载、模型构建、训练过程监控到最终的预测和结果展示。

  • 模型构建:通过build.py文件构建不同尺寸的SAM模型。
  • 数据处理:使用base.py文件处理数据集的加载和预处理。
  • 模型头部head.py文件定义了不同任务的模型头部,如检测、分割和分类。
  • 可视化和监控wb.py文件集成了WandB库,用于训练过程中的指标记录和可视化。
  • 模块初始化__init__.py文件用于模块的组织和导出关键组件。

文件功能整理表

文件路径功能描述
code\__init__.py模块初始化,导入并导出关键组件。
ui.py运行指定的脚本(如web.py),用于用户界面或可视化。
code\ultralytics\models\sam\build.py构建不同尺寸的SAM模型,定义模型结构和参数。
code\ultralytics\nn\modules\head.py定义YOLOv8模型的多个任务头,包括检测、分割、姿态估计和分类。
code\ultralytics\data\base.py加载和处理图像数据集,支持数据增强和标签处理。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utils\callbacks\wb.py集成WandB,记录训练过程中的指标和可视化效果。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models\sam\__init__.py模块初始化,导入SAM和Predictor类,组织模块接口。
train.py训练模型的主程序,负责训练过程的控制和参数设置。
code\ultralytics\models\nas\__init__.py模块初始化,导入NAS(神经架构搜索)相关组件。
code\ultralytics\engine\results.py处理模型推理结果的类,负责结果的格式化和输出。
code\ultralytics\utils\callbacks\raytune.py集成Ray Tune,支持超参数调优和实验管理。
70+种YOLOv8算法改进源码大全和调试加载训练教程(非必要)\ultralytics\utils\benchmarks.py提供基准测试功能,用于评估模型性能。
code\ultralytics\trackers\track.py实现目标跟踪功能,支持在视频流中进行目标检测和跟踪。

这个表格总结了每个文件的主要功能,展示了整个程序的模块化设计和功能分工。

注意:由于此博客编辑较早,上面“11.项目核心源码讲解(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懂代码逻辑)”中部分代码可能会优化升级,仅供参考学习,完整“训练源码”、“Web前端界面”和“70+种创新点源码”以“13.完整训练+Web前端界面+70+种创新点源码、数据集获取(由于版权原因,本博客仅提供【原始博客的链接】,原始博客提供下载链接)”的内容为准。

13.完整训练+Web前端界面+70+种创新点源码、数据集获取(由于版权原因,本博客仅提供【原始博客的链接】,原始博客提供下载链接)

19.png

参考原始博客1: https://gitee.com/qunshansj/Age,-gender-and-Hand-Gestures-Detection-by-Baahir-for-Smart-Billboard724

参考原始博客2: https://github.com/VisionMillionDataStudio/Age,-gender-and-Hand-Gestures-Detection-by-Baahir-for-Smart-Billboard72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