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路由的参数

讲述之前,我们同样需要对无线网络中一些常用的术语有所了解。这里先列出一些,后面描述中出现的新的术语,将会在描述中解释。

       a、SSID:用来标识一个无线网络,后面会详细介绍,我们这里只需了解,每个无线网络都有它自己的SSID。

       b、AP(Access point的简称,即访问点):是一个无线网络中的特殊节点,通过这个节点,无线网络中的其它类型节点可以和无线网络外部以及内部进行通信。这里,AP和无线路由都在一台设备上(即Cisco E3000)。

       c、Station(工作站):表示连接到无线网络中的设备,这些设备通过AP,可以和内部其它设备或者无线网络外部通信。

       d、Assosiate:连接。如果一个station想要加入到无线网络中,需要和这个无线网络中的AP关联(即Assosiate)。

       e、WLAN(Wireless LAN,即无线局域网):前面我们说过LAN是局域网,其实大多数指的是有线网络中的局域网,无线网络中的局域网,一般用WLAN。无线网络中最重要的两类设备:AP和Station。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PC和路由器之间的局域网(即子网,或者局域网,这个局域网一般是有线的LAN;也可是无线的局域网,即WLAN),然后通过LAN中的PC上的浏览器访问路由器进行无线相关参数的配置(当然理论上也可以通过和路由器在同一级的WAN的PC控制,不过一般的路由器都设置了通过WAN口控制的限制,需要通过特殊的认证才能用WAN访问路由并控制)。这里,假设无线路由的LAN网ip还是采用上面的172.168.1.15(而Cisco系列路由器默认恢复出厂设置的时候,ip一般为192.168.1.1,管理用户和密码都是admin)。



这里需要注意的参数:

(1)2.4G和5G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台路由可以支持5G和2.4G两个频率范围段的无线信号。如果两者同时可以设置,而不是互斥那么,这个路由器还能够同时支持两种频段(频段即Band),这相当于这个路由器可建立两个无线网络,它们采用不同的频段(这类似收音机在长波范围内收音和短波范围内收音)。如果连接路由的设备也支持这两种频段,那么设备扫描可用网络的时候会在它所支持的不同频段上,同时看到这两个网络(后面会说到,不同的无线网络用不同的ssid值来标识)。下面主要以5G的设置为例子进行讲述。


(2)Network Mode

       这里5G支持的网络模式有:Mixed/Wireless A-Only/Wireless N-Only/Disabled。这些模式对应于某种无线网络的通信协议,例如这里的A和N模式对应802.11a,802.11n,等等,设置之后,无线网络的通信方式便都是基于这些协议进行的。

       关于无线网络通信协议,这里只需知道,它是指无线网络设备通信时需要遵从的规范(例如通信数据以什么格式,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类似有线网络中的以太网协议(以太网协议是802.3协议);而无线网络中wifi采用的协议为802.11协议。802.11协议实际是一系列的协议集合,在802.11协议中,又有许多的子协议,按照时间发展,主要包括802.11a、802.11b、802.11g、802.11n等,新的协议下无线网络,其性能要更好。

       这里,如果选择Mixed则表示支持所有网络模式(即其中的设备可以用多种协议进行互联),但是这样,若有多个支持不同协议的设备使用无线路由的时候,那么整个网络就只能会采用其中性能最差的协议进行了。当然如果选择Mix,而实际网络中只有一个支持802.11n协议的设备在用,那么Mixed的性能就几乎和N模式一样好了。Mixed就是为了兼容尽可能多的协议的意思,一般默认出厂的路由器都使用这个模式,以减少用户的设置步骤。另外,这里的Disabled表示不用协议,也就是将无线路由的功能关掉。(关于网络模式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reless_N下面搜索"wireless n"就可以看到)。这里选择的是A模式。


(3)Channel和Channel Width

       这里的Channel是对频段的进一步划分(将5G或者2.4G的频段范围再划分为几个小的频段,每个频段称作一个Channel),有”5.18GHZ“,“Auto(DFS)”等等。这样,如果有多台路由器同时在场的话,如果它们设置的Channel不同,那么它们之间的无线电波干扰就会比设置成相同Channel下的干扰小(这里的干扰就像收音机里面的”串台“)。这里,设置成"Auto(DFS)",表示让路由器自动选择最好的Channel(也就是受干扰可能最小的Channel,例如周围路由没有用过的Channel),一般默认都会如此。

       这里的Channel Width是频率带宽,有”20M HZ“、”40M HZ“等,它表示一个Channel片段的宽度(假设5g的频段宽度总共为100M,平均划分为互不干扰的10个Channel,那么每个Channel的Channel Width就为100M/10=10M,实际Channel并不一定是完全不重叠的)。这个参数可能依赖于一些其它的选项,例如一般2.4g的频段就不会有40M HZ的Channel Width。例如选择了"20M HZ"这个Channel Width之后,后面再选择一个“5.18GHZ”的Channel,则表示以5.18GHZ为中心的前"10M HZ"以及其后面的"10M HZ"频带范围被占用。其实这里选择20M,其实无法选择,是固定死了的(由图可看见它已经被灰显了)。

       综上可知,如果屋子里面有很多的AP(也就是无线路由接入点)的话,仔细设置它们的Channel Width和Channel可以保证它们相互之间的干扰(类似收音机里面的串台)尽可能小。当然,如果相互干扰了,那么Net Mode所指定的协议也会有相应的处理方式让他们之间进行协调(例如让谁先通信谁等一会再通信之类的),但是这样网络的性能就不如没有干扰的时候好了。


(4)SSID

       表示一个子网的名字,无线路由通过这个名字可以为其它设备标识这个无线路由的子网。设备进行扫描的时候,就会将相应SSID扫描到,然后就能够选择相应的SSID连接到相应的无线网络(当然不扫描,理论上也可以直接指定自己事先已经知道的ssid进行连接)。SSID可以和其它的重复,这样扫描的时候会看到两个同样SSID的无线网络,其实这一般用于将一个无线网络扩大的情况(毕竟无线路由器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是有线的):当想要扩大一个无线网络(即SSID固定)的范围的时候,可以给多个路由设置相同的SSID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也是漫游的原理,漫游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远方或者本地都能够打电话,也就是访问移动通信网络)。这里设置SSID为wifilab_e30005g。



这里可以看到更多的参数可以设置,我们只给出相对重要的一些:

(1)AP Isolation:

       表示是否使用AP的隔离功能。如果使用,那么表示连接到AP上面的Station虽然可通过AP上网,但是这个AP所在无线网络内部的各个Station之间,不能互访(例如两个station无法ping通)。注意,前面已经说过,在无线领域中,我们经常把提供无线网络服务的节点叫AP,将网络内的设备叫Station,通过AP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可以接入的无线网络,这个网络用前面所述的SSID来标识,接入到无线网络中的Station们变成本无线网络的一部分。

(2)Frame Burst:

       表示是否使用burst功能。也就是是否使用“批量”传送的功能。如果不用burst,那么做tcp传输的时候,发送一个包则确认(ack)一个,而使用burst之后,则可以不经过确认直接发送多个包,然后批量的确认(ack)所有被发送的包,期间如果有传输失败的包,那么会重新发送。

(3)Transmission Rate:

       设置传输速度限制。这里采用不同的无线网络传输协议(802.11a,802.11b,802.11g等),那么可以设置的速度范围有所不同,这里的速度是指理论的速度,实际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传输的速率可能会比设置的小。

(4)RTS Threshold / CTS Protection Mode:

       这里的RTS是Request-To-Send的简写,CTS是Clear-To-Send的简写。设置好RTS的阈值之后,如果超过这个阈值就会在发送信息之前先发送RTS,以减少干扰,相应的CTS会回应之前的RTS。一般都是AP发送CTS数据,而Station发送RTS数据。

       这里对RTS和CTS做一个简单解释:假设在同一个AP所覆盖的无线网络范围内的两个Station A和B,它们之间可能会因为距离的原因互相不可见(例如它们在AP网络范围的两端,而这两端的距离大于两者的信号覆盖范围),但是AP却知道它们是在自己的范围内。当一个A想要在AP的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时候,必定要经过AP转发它的信息,由于A不知道B的存在,所以如果同时B也通过AP进行网络通信,那么会出现AP同时收到A、B两个Station的通信请求,而这在无线网络中是不允许的(无线网络中,同一时刻不能有多个人传输数据)。在这种情况下,B和A互相干扰了对方的通信,但是却互相不可见(不可见的节点互相被称作隐藏节点)。如果在一个网络中,这样的隐藏节点很多,那么势必会影响网络的性能(因为数据一旦发送失败,就要重传,隐藏节点会导致重传的机率增大)。这个时候,可采用RTS和CTS机制。即:在A想要通信的时候,先广播发送RTS给AP,告诉AP“它想要通信”,同时接受到RTS的别的Station(它们对发送RTS的Station而言可见)会知道A将要发送数据,于是它们不会发送数据以免干扰A;AP收到RTS之后,会广播发送CTS,告诉所有在AP范围内的Station(包括对A而言的隐藏节点B)”A将要通信(同时也相当于告诉A,A可以无干扰的发送信息了)”,这样对A而言的隐藏节点B也知道有一个A的存在并且要发送信息了,于是B就不会干扰A了。

(5)Beacon Interval:

       表示无线路由定期广播其SSID的时间间隔。这个一般不会特别设置,就采用默认值即可。如果不广播了,那么Station端扫描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不定期广播的AP对应的SSID的网络不见了,所以可能会断开连接。这里定期广播,表示AP会定时向其范围内广播SSID的信息,以表示AP的存在,这样Station进入一个区域之后,就能够通过扫描知道这个区域是否有AP的存在。当然,除了AP广播SSID以告知其无线网络存在之外,Station也可主动广播探寻包,在其能够覆盖的范围内询问是否有ap存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扫描寻找接入点)。

(6)DTIM Interval:

       DTIM/TIM表示告诉Station,AP在为Station做package buffer(例如Station睡眠的时候)的缓存时间。为了节省电池使用时间,处于无线网络中的Station可能会在一定时间之后自动进入休眠状态。这个时候,AP会为这个Station缓存发送给它的数据,而处于休眠状态的Station只会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给AP发送一个数据帧,以确认是否有发送给自己的数据存在。例如,当我们在主机上ping另外一台睡眠的机器的时候,收到另外一台机器响应的时间,要比它不睡眠的时候响应的时间长很多。

(7)Fragmentation Threshold:

       表示一个package的分片阈值。我们可以设置分片大小,当发送的数据包超过这个阈值之后,802.11协议会自动对这个数据包进行分割。如果设置的这个分片值越小,那么整个数据包越容易传输成功(因为如果出错,那么只需要传送一个片段而不是整个包,无线wifi网络中数据传输时出错的概率比有线的以太网要大的多的多),当然开销也越大(因为需要额外的信息标记每个分片,以及各个分片传输成功之后涉及到的重组问题)。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