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

1.HTTP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
2.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是一个标准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
3.默认HTTP的端口号为80,HTTPS的端口号为443。
4.HTTP协议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同一个客户端的这次请求和上次请求是没有对应关系。
Web服务器不保存发送请求的Web浏览器进程的任何信息
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


5.一次HTTP操作称为一个事务,其工作过程可分为四步:
1)首先客户机与服务器需要建立连接。只要单击某个超级链接,HTTP的工作开始。


2)建立连接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3)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4)客户端接收服务器所返回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屏上,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断开连接。


如果在以上过程中的某一步出现错误,那么产生错误的信息将返回到客户端,有显示屏输出。对于用户来说,这些过程是由HTTP自己完成的,用户只要用鼠标点击,等待信息显示就可以了。




6.200 – 服务器成功返回网页 404 – 请求的网页不存在 503 – 服务不可用 
1xx(临时响应) 
表示临时响应并需要请求者继续执行操作的状态代码。


代码   说明 
100   (继续) 请求者应当继续提出请求。 服务器返回此代码表示已收到请求的第一部分,正在等待其余部分。  
101   (切换协议) 请求者已要求服务器切换协议,服务器已确认并准备切换。


2xx (成功) 
表示成功处理了请求的状态代码。


代码   说明 
200   (成功)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 通常,这表示服务器提供了请求的网页。 
201   (已创建)  请求成功并且服务器创建了新的资源。 
202   (已接受)  服务器已接受请求,但尚未处理。 
203   (非授权信息)  服务器已成功处理了请求,但返回的信息可能来自另一来源。 
204   (无内容)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 
205   (重置内容)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请求,但没有返回任何内容。 
206   (部分内容)  服务器成功处理了部分 GET 请求。


3xx (重定向) 
表示要完成请求,需要进一步操作。 通常,这些状态代码用来重定向。


代码   说明 
300   (多种选择)  针对请求,服务器可执行多种操作。 服务器可根据请求者 (user agent) 选择一项操作,或提供操作列表供请求者选择。 
301   (永久移动)  请求的网页已永久移动到新位置。 服务器返回此响应(对 GET 或 HEAD 请求的响应)时,会自动将请求者转到新位置。 
302   (临时移动)  服务器目前从不同位置的网页响应请求,但请求者应继续使用原有位置来进行以后的请求。 
303   (查看其他位置) 请求者应当对不同的位置使用单独的 GET 请求来检索响应时,服务器返回此代码。 
304   (未修改) 自从上次请求后,请求的网页未修改过。 服务器返回此响应时,不会返回网页内容。 
305   (使用代理) 请求者只能使用代理访问请求的网页。 如果服务器返回此响应,还表示请求者应使用代理。 
307   (临时重定向)  服务器目前从不同位置的网页响应请求,但请求者应继续使用原有位置来进行以后的请求。


4xx(请求错误) 
这些状态代码表示请求可能出错,妨碍了服务器的处理。


代码   说明 
400   (错误请求) 服务器不理解请求的语法。 
401   (未授权) 请求要求身份验证。 对于需要登录的网页,服务器可能返回此响应。 
403   (禁止) 服务器拒绝请求。 
404   (未找到) 服务器找不到请求的网页。 
405   (方法禁用) 禁用请求中指定的方法。 
406   (不接受) 无法使用请求的内容特性响应请求的网页。 
407   (需要代理授权) 此状态代码与 401(未授权)类似,但指定请求者应当授权使用代理。 
408   (请求超时)  服务器等候请求时发生超时。 
409   (冲突)  服务器在完成请求时发生冲突。 服务器必须在响应中包含有关冲突的信息。 
410   (已删除)  如果请求的资源已永久删除,服务器就会返回此响应。 
411   (需要有效长度) 服务器不接受不含有效内容长度标头字段的请求。 
412   (未满足前提条件) 服务器未满足请求者在请求中设置的其中一个前提条件。 
413   (请求实体过大) 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因为请求实体过大,超出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414   (请求的 URI 过长) 请求的 URI(通常为网址)过长,服务器无法处理。 
415   (不支持的媒体类型) 请求的格式不受请求页面的支持。 
416   (请求范围不符合要求) 如果页面无法提供请求的范围,则服务器会返回此状态代码。 
417   (未满足期望值) 服务器未满足”期望”请求标头字段的要求。


5xx(服务器错误) 
这些状态代码表示服务器在尝试处理请求时发生内部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是服务器本身的错误,而不是请求出错。


代码   说明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  服务器遇到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501   (尚未实施) 服务器不具备完成请求的功能。 例如,服务器无法识别请求方法时可能会返回此代码。 
502   (错误网关) 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从上游服务器收到无效响应。 
503   (服务不可用) 服务器目前无法使用(由于超载或停机维护)。 通常,这只是暂时状态。 
504   (网关超时)  服务器作为网关或代理,但是没有及时从上游服务器收到请求。 
505   (HTTP 版本不受支持) 服务器不支持请求中所用的 HTTP 协议版本。






7.使用Wireshark抓TCP、http包


打开Wireshark,选择工具栏上的“Capture”->“Options”


一般读者只需要选择最上边的下拉框,选择合适的Device,而后点击“Capture Filter”,此处选择的是“HTTP TCP port(80)”,选择后点击上图的“Start”开始抓包。






8.在上图中,可清晰的看到客户端浏览器(ip为192.168.2.33)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


1)No1:浏览器(192.168.2.33)向服务器(220.181.50.118)发出连接请求。此为TCP三次握手第一步,此时从图中可以看出,为SYN,seq:X (x=0)
2)No2:服务器(220.181.50.118)回应了浏览器(192.168.2.33)的请求,并要求确认,此时为:SYN,ACK,此时seq:y(y为0),ACK:x+1(为1)。此为三次握手的第二步;
3)No3:浏览器(192.168.2.33)回应了服务器(220.181.50.118)的确认,连接成功。为:ACK,此时seq:x+1(为1),ACK:y+1(为1)。此为三次握手的第三步;
4)No4:浏览器(192.168.2.33)发出一个页面HTTP请求;
5)No5:服务器(220.181.50.118)确认;
6)No6:服务器(220.181.50.118)发送数据;


9.
7)No7:客户端浏览器(192.168.2.33)确认;
8)No14:客户端(192.168.2.33)发出一个图片HTTP请求;
9)No15:服务器(220.181.50.118)发送状态响应码200 OK


9.头域
每个头域由一个域名,冒号(:)和域值三部分组成。域名是大小写无关的,域值前可以添加任何数量的空格符,头域可以被扩展为多行,在每行开始处,使用至少一个空格或制表符。
host头域


Host头域指定请求资源的Intenet主机和端口号,必须表示请求url的原始服务器或网关的位置。HTTP/1.1请求必须包含主机头域,否则系统会以400状态码返回。
Referer头域


Referer头域允许客户端指定请求uri的源资源地址,这可以允许服务器生成回退链表,可用来登陆、优化cache等。他也允许废除的或错误的连接由于维护的目的被追踪。如果请求的uri没有自己的uri地址,Referer不能被发送。如果指定的是部分uri地址,则此地址应该是一个相对地址。
User-Agent头域


User-Agent头域的内容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信息。
Cache-Control头域


Cache-Control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在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中设置Cache-Control并不会修改另一个消息处理过程中的缓存处理过程。请求时的缓存指令包括no-cache、no-store、max-age、max-stale、min-fresh、only-if-cached,响应消息中的指令包括public、private、no-cache、no-store、no-transform、must-revalidate、proxy-revalidate、max-age。
Date头域


Date头域表示消息发送的时间,时间的描述格式由rfc822定义。例如,Date:Mon,31Dec200104:25:57GMT。Date描述的时间表示世界标准时,换算成本地时间,需要知道用户所在的时区。
10.浏览器缓存机制
浏览器缓存就是当你打开一个网页,浏览器会自动下载副本到你电脑上,就相当于你另存为网页到某个地方而已,只不过这里是自动而已。当然不是浏览器能把各种 网页都能下载到本地电脑上,它是有特殊情况。一般html,后者request是get请求,而post一般不缓存。(这个后面会说到)


当然客户端缓存是否需要是可以在服务端代码上控制的。那就是响应头。


响应头告诉缓存器不要保留缓存,缓存器就不会缓存相应内容;


如果请求信息是需要认证或者安全加密的,相应内容也不会被缓存;


校验参数非常重要,如果回应中1个参数都不存在,并且没有任何信息说明保鲜期(Expires或Cache-Control)的情况下,缓存将不会存储任何副本; 最常见的校验参数是文档的最后修改时间,通过最后Last-Modified头信息可以,当一份缓存包含Last-Modified信息,他基于此信息,通过添加一个If-Modified-Since请求参数,向服务器查询:这个副本从上次查看后是否被修改了。 HTTP 1.1介绍了另外一个校验参数: ETag,服务器是服务器生成的唯一标识符ETag,每次副本的标签都会变化。由于服务器控制了ETag如何生成,缓存服务器可以通过If-None-Match请求的返回没变则当前副本和原件完全一致。 所有的缓存服务器都使用Last-Modified时间来确定副本是否够新,而ETag校验正变得越来越流行。


响应头如果是POST模式递交数据,则返回的页面大部分不会被浏览器缓存,如果你发送内容通过URL和查询(通过GET模式),则返回的内容可以缓存下来供以后使用。


HTTP协议中关于缓存的信息头关键字包括Cache-Control(HTTP1.1),Pragma(HTTP1.0),last-Modified,Expires等。




11.cookie localstorge sessionStorage
cookie:存储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有时也用cookies,指某些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进行session跟踪而存储在本地终端上的数据,通常经过加密。一般应用最典型的案列就是判断注册用户是否已经登过该网站。
localStorage没有时间限制的数据存储,第二天、第二周或下一年之后,数据依然可用。对用户访问页面的次数进行计数
sessionStorage - 针对一个 session 的数据存储,当用户关闭浏览器窗口后,数据会被删除。
共同点:都是保存在浏览器端,且同源的。


区别:cookie数据始终在同源的http请求中携带(即使不需要),即cookie在浏览器和服务器间来回传递;cookie数据还有路径(path)的概念,可以限制cookie只属于某个路径下。存储大小限制也不同,cookie数据不能超过4k,同时因为每次http请求都会携带cookie,所以cookie只适合保存很小的数据,如会话标识。


而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不会自动把数据发给服务器,仅在本地保存。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 虽然也有存储大小的限制,但比cookie大得多,可以达到5M或更大。


数据有效期不同,sessionStorage:仅在当前浏览器窗口关闭前有效,自然也就不可能持久保持;localStorage:始终有效,窗口或浏览器关闭也一直保存,因此用作持久数据;cookie只在设置的cookie过期时间之前一直有效,即使窗口或浏览器关闭。


作用域不同,sessionStorage不在不同的浏览器窗口中共享,即使是同一个页面;localStorage 在所有同源窗口中都是共享的;cookie也是在所有同源窗口中都是共享的。Web Storage 支持事件通知机制,可以将数据更新的通知发送给监听者。Web Storage 的 api 接口使用更方便。


12.Http定义了与服务器交互的不同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有4种,分别是GET,POST,PUT,DELETE。URL全称是资源描述符,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个URL地址,它用于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而HTTP中的GET,POST,PUT,DELETE就对应着对这个资源的查,改,增,删4个操作。到这里,大家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了,GET一般用于获取/查询资源信息,而POST一般用于更新资源信息。
早期的Web MVC框架设计者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将URL当作抽象的资源来看待和设计,所以导致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传统的Web MVC框架基本上都只支持GET和POST两种HTTP方法,而不支持PUT和DELETE方法。
GET请求的数据会附在URL之后(就是把数据放置在HTTP协议头中),"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是1024字节
POST把提交的数据则放置在是HTTP包的包体中。理论上POST没有限制,可传较大量的数据
总结一下,Get是向服务器发索取数据的一种请求,而Post是向服务器提交数据的一种请求,在FORM(表单)中,Method默认为"GET",实质上,GET和POST只是发送机制不同,并不是一个取一个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未来社区的建设背景和需求分析指出,随着智能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社区服务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社区服务渠道由分散向统一融合转变,服务内容由通用庞杂向个性化、服务导向转变。未来社区将构建数字化生态,实现数据在线、组织在线、服务在线、产品智能和决策智能,赋能企业创新,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建设。 规划设计方面,未来社区将基于居民需求,打造以服务为中心的社区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的服务平台和应用,实现服务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如推送式、订阅式、热点式等。社区将构建数据与应用的良性循环,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注重生态优美、绿色低碳、社会和谐,以实现幸福民生和产业发展。 建设运营上,未来社区强调科学规划、以人为本,创新引领、重点突破,统筹推进、整体提升。通过实施院落+社团自治工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社区自治法制化、信息化,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问题。目标是培养有活力的社会组织,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实现社区治理服务的制度机制创新。 未来社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信息发布系统、服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涵盖公共服务类和社会化服务类信息,提供政策宣传、家政服务、健康医疗咨询等功能。服务系统功能需求包括办事指南、公共服务、社区工作参与互动等,旨在提高社区服务能力。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则涉及院落管理、社团管理、社工队伍管理等,以实现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最后,未来社区建设注重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资源,以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社区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实现管理精简、高效、透明,服务快速、便捷。同时,通过培育和发展社区协会、社团等组织,激发社会化组织活力,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咨询和服务,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