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雄姿岁月遥,
邦长利刃镇尘嚣。
刀身铭刻千秋事,
且把传奇仔细聊。
今天咱们就聊聊百万级别的古币名珍:齐返邦长大刀
在古泉界,齐返邦长大刀可谓是大名鼎鼎,位列古泉五十名珍。它的珍稀程度令人咋舌,历来出土及传世极少,各类文献所载个人或文博单位收藏者也是寥寥无几。
前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活先生曾提到,山东各地历来出土的齐刀共 32 批次计 4950 枚,而六字刀(齐返邦长大刀)仅见 9 次计 16 枚,只占全部出土齐刀数量的 0.3%,且绝大部分被博物馆珍藏,可自由流通者更是稀见,其珍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齐返邦长大刀的神秘,还在于其铸期及币文考释至今未有定论。
币文中第二字的释读极为关键,学界有 “通”“徙”“建”“造” 等近 10 种释文,大多倾向于 “造”,与第三字合读为 “造邦”,取 “建国” 之意,遂断其可能为齐桓公称霸天下(前 685—643 年)或田齐开国(前 378 年)时所铸货币;
今有学者释为 “返邦”,义即 “复国”,当为齐襄王退燕复国后所铸的货币。
公元前 284 年,燕昭王派大将乐毅占领齐都临淄,齐国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后齐襄王在莒五年,养精蓄锐,生聚教训,依靠田单的军队扫荡燕军余孽,由莒重返都城临淄(前 279 年),得以复国,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遂铸 “齐返邦长法化” 刀币以为纪念,故多数学者认为此币是中国最早的纪念币。
第四字释 “长”,其字体结构仅见于战国时期,是典型的战国文字结构,具有断代的尺规性作用。币文中 “法化” 是 “法货” 的初文,意为齐国国家法定的货币,行通天下,不准私人窃铸。
这种种不确定性,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吸引着无数收藏家和研究者去探寻它背后的真相。
齐返邦长大刀的身世之谜
关于齐返邦长大刀的铸造背景,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此刀币是田齐开国时所铸,公元前 386 年,田和放逐齐康公,自立为国君,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田氏代齐的完成,为了纪念新政权的建立,铸造了 “齐造邦长大刀”,其中 “造邦” 即取 “建国” 之意。
另一种观点则倾向于其为齐襄王复国所铸,公元前 284 年,燕国联合秦、韩、赵、魏等国伐齐,齐国几近灭亡,仅剩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陷。后来,齐襄王在莒城坚守五年,于公元前 279 年在田单的辅佐下,成功复国,重返临淄,“齐返邦长大刀” 便应运而生,“返邦” 明确表达了 “复国” 这一历史事件。
这两种观点各有其依据和支持者,至今仍在学界的探讨之中,也让齐返邦长大刀的身世更加扑朔迷离。
齐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波澜壮阔,历经兴衰起伏。
齐国本是姜子牙的封国,在齐桓公时期,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国力大增,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的刀币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广泛流通。
到了战国时期,齐国虽依然强大,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故。齐湣王时期,齐国对外扩张,西却强秦,南吞宋国,却招来了五国伐齐的大祸,齐国都城临淄被攻破,国土大片沦陷。
齐襄王复国后,齐国元气大伤,虽努力恢复,但已不复昔日辉煌。齐返邦长大刀或许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承载着齐国的荣辱与希望,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见证。
它见证了齐国的国难,也见证了齐国的重生,每一道刀纹仿佛都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让后人得以透过这枚珍贵的刀币,窥探到齐国在战国风云中的沧桑变迁。
齐返邦长大刀的外观与工艺特色
齐返邦长大刀整体呈刀形,通长一般在 180-190 毫米左右,重约 40-50 克,不过具体尺寸和重量会因铸币批次和保存状况略有差异。
其刀首呈尖首状,较为尖锐,犹如刀尖,刀身则较为厚实,刀柄与刀身大小相近,均为长方形,刀柄正反两面通常各有凹弦纹两道,增添了其古朴的美感。
刀环呈圆形,与刀身、刀柄巧妙组合,使得整个刀币造型稳重而不失灵动,给人一种雄浑大气之感。
铸造工艺解析
从铸造工艺来看,齐国刀币有石范和泥范之分,而齐返邦长大刀作为珍贵的币种,多为石范所铸。
其文字线条流畅,刚劲有力,字体大小适度,疏密得当,“齐返邦长法化” 六字位于刀身正中,与刀币的整体造型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文字的雕刻工艺精湛,每一笔划都清晰可辨,细挺而富有韵律感,展现出了齐国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
在纹饰方面,刀币的背文虽较为简洁,多为三横线或加一些简单的符号,但布局严谨,线条规整,与正面文字相互呼应,进一步体现了其工艺的精湛与细腻。
这种精湛的铸造工艺,不仅使齐返邦长大刀成为了实用的货币,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反映了当时齐国在金属铸造领域的卓越成就,让后世之人得以领略到战国时期齐国文化与工艺的独特魅力。
收藏价值与市场表现
齐返邦长大刀在收藏领域的价值极高,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从历史价值来看,它是齐国历史的见证者,无论是田齐开国的重大变革,还是齐襄王复国的艰难历程,都被镌刻在这枚刀币之上,为研究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让后人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在文化价值方面,其精美的文字和独特的造型,承载着齐国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反映了当时齐国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水平,是中国古代货币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从艺术价值而言,它的铸造工艺精湛绝伦,刀币上的文字线条流畅、刚劲有力,布局合理,与刀币的整体造型相得益彰,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性,每一枚齐返邦长大刀都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它成为了众多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在收藏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在拍卖市场上,齐返邦长大刀的表现堪称惊艳,屡屡拍出高价。
2011 年嘉德春拍中,一枚齐返邦长大刀背 “日” 六字刀以 149.5 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当时齐刀的拍卖纪录;
2018年中国嘉德拍卖成交价为一百零四万六千五百元(不算佣金)。
齐返邦长大刀作为齐国货币文化的杰出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反映了齐国在战国时期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和社会风貌,还体现了齐国高超的铸币工艺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从文化意义上看,它是齐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币文中的文字蕴含着齐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造型上的独特设计也彰显了齐国文化的个性与魅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在整个中国古代钱币史上,齐返邦长大刀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作为中国最早的纪念币之一,开创了纪念币铸造的先河,为后世货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其珍稀程度和独特价值,使其成为了钱币收藏界的宠儿,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古代货币制度、经济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关键实物资料。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货币从简单的交换媒介向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品的演变过程,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齐返邦长大刀以其神秘的身世、精美的外观、高昂的收藏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钱币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着无数人去探寻它背后的故事,感受其承载的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它的珍贵价值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永载史册,为后人所铭记和珍视。
文章最后,咱们看看市场上经常遇到的仿品:
我网上搜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资料配图的钱币,东西都不是大开门的,甚至不少一眼假,地摊货。
所以我一般配图都是用中国嘉德拍卖记录中的钱币图片,或者其他几个专业钱币拍卖网站的交易记录图。
这样算是我最大限度保证钱币是真品,不至于说看了文章,图中钱币都是假的,误导读者。
好了,如果听到某些大爷说一些离奇故事,然后给你拿出个布兜兜,翻出来一枚说,小伙子,看你与我有缘,这枚放漏给你~~
你买吗?
往期回顾:
《康熙通宝24局整理完成【修订版】》《顺治五式全部整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