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socket编程几种模式(2)

五种I/O模型的比较

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有无每线程64连接数限制

如果在选择模型中没有重新定义FD_SETSIZE宏,则每个fd_set默认可以装下64个SOCKET。同样的,受MAXIMUM_WAIT_OBJECTS宏的影响,事件选择、用事件通知实现的重叠I/O都有每线程最大64连接数限制。如果连接数成千上万,则必须对客户端套接字进行分组,这样,势必增加程序的复杂度。

相反,异步选择、用完成例程实现的重叠I/O和完成端口不受此限制。

*线程数

除了异步选择以外,其他模型至少需要2个线程。一个主线程和一个辅助线程。同样的,如果连接数大于64,则选择模型、事件选择和用事件通知实现的重叠I/O的线程数还要增加。

*实现的复杂度

我的个人看法是,在实现难度上,异步选择<选择<用完成例程实现的重叠I/O<事件选择<完成端口<用事件通知实现的重叠I/O

*性能

由于选择模型中每次都要重设读集,在select函数返回后还要针对所有套接字进行逐一测试,我的感觉是效率比较差;完成端口和用完成例程实现的重叠I/O基本上不涉及全局数据,效率应该是最高的,而且在多处理器情形下完成端口还要高一些;事件选择和用事件通知实现的重叠I/O在实现机制上都是采用WSAWaitForMultipleEvents,感觉效率差不多;至于异步选择,不好比较。所以我的结论是:选择<用事件通知实现的重叠I/O<事件选择<用完成例程实现的重叠I/O<完成端口WinSock学习笔记

Socket(套接字)

◆先看定义:

typedefunsignedintu_int;

typedefu_intSOCKET;

◆Socket相当于进行网络通信两端的插座,只要对方的Socket和自己的Socket有通信联接,双方就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了。其定义类似于文件句柄的定义。

◆Socket有五种不同的类型:

1、流式套接字(streamsocket)

定义:

#defineSOCK_STREAM1

流式套接字提供了双向、有序的、无重复的以及无记录边界的数据流服务,适合处理大量数据。它是面向联结的,必须建立数据传输链路,同时还必须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因此,系统开销较大。

2、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socket)

定义:

#defineSOCK_DGRAM2

数据报套接字也支持双向的数据流,但不保证传输数据的准确性,但保留了记录边界。由于数据报套接字是无联接的,例如广播时的联接,所以并不保证接收端是否正在侦听。数据报套接字传输效率比较高。

3、原始套接字(raw-protocolinterface)

定义:

#defineSOCK_RAW3

原始套接字保存了数据包中的完整IP头,前面两种套接字只能收到用户数据。因此可以通过原始套接字对数据进行分析。

其它两种套接字不常用,这里就不介绍了。

◆Socket开发所必须需要的文件(以WinSockV2.0为例):

头文件:Winsock2.h

库文件:WS2_32.LIB

动态库:W32_32.DLL

一些重要的定义

1、数据类型的基本定义:这个大家一看就懂。

typedefunsignedcharu_char;

typedefunsignedshortu_short;

typedefunsignedintu_int;

typedefunsignedlongu_long;

2、网络地址的数据结构,有一个老的和一个新的的,请大家留意,如果想知道为什么,请发邮件给BillGate。其实就是计算机的IP地址,不过一般不用用点分开的IP地

址,当然也提供一些转换函数。

◆旧的网络地址结构的定义,为一个4字节的联合:

structin_addr

{

union

{

struct{u_chars_b1,s_b2,s_b3,s_b4;}S_un_b;

struct{u_shorts_w1,s_w2;}S_un_w;

u_longS_addr;

}S_un;

#defines_addrS_un.S_addr/*canbeusedformosttcp&ipcode*///下面几行省略,反正没什么用处。

};

其实完全不用这么麻烦,请看下面:

◆新的网络地址结构的定义:

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无符号长整数unsignedlong。举个例子:IP地址为127.0.0.1的网络地址是什么呢?请看定义:

#defineINADDR_LOOPBACK0x7f000001

3、套接字地址结构

(1)、sockaddr结构:

structsockaddr{

u_shortsa_family;/*addressfamily*/

charsa_data[14];/*upto14bytesofdirectaddress*/

};

sa_family为网络地址类型,一般为AF_INET,表示该socket在Internet域中进行通信,该地址结构随选择的协议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一般情况下另一个与该地址结构大小相同的sockaddr_in结构更为常用,sockaddr_in结构用来标识TCP/IP协议下的地址。换句话说,这个结构是通用socket地址结构,而下面的sockaddr_in是专门针对Internet域的socket地址结构。

(2)、sockaddr_in结构

structsockaddr_in{

shortsin_family;

u_shortsin_port;

structin_addrsin_addr;

charsin_zero[8];

};

sin_family为网络地址类型,必须设定为AF_INET。sin_port为服务端口,注意不要使用已固定的服务端口,如HTTP的端口80等。如果端口设置为0,则系统会自动分配一个唯一端口。sin_addr为一个unsignedlong的IP地址。sin_zero为填充字段,纯粹用来保证结构的大小。◆将常用的用点分开的IP地址转换为unsignedlong类型的IP地址的函数:

unsignedlonginet_addr(constcharFAR*cp)

用法:

unsignedlongaddr=inet_addr("192.1.8.84")

◆如果将sin_addr设置为INADDR_ANY,则表示所有的IP地址,也即所有的计算机。#defineINADDR_ANY(u_long)0x00000000

4、主机地址:


 

先看定义:

structhostent{

charFAR*h_name;/*officialnameofhost*/

charFAR*FAR*h_aliases;/*aliaslist*/

shorth_addrtype;/*hostaddresstype*/

shorth_length;/*lengthofaddress*/

charFAR*FAR*h_addr_list;/*listofaddresses*/

#defineh_addrh_addr_list[0]/*address,forbackwardcompat*/};

h_name为主机名字。

h_aliases为主机别名列表。

h_addrtype为地址类型。

h_length为地址类型。

h_addr_list为IP地址,如果该主机有多个网卡,就包括地址的列表。

另外还有几个类似的结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5、常见TCP/IP协议的定义:

#defineIPPROTO_IP0

#defineIPPROTO_ICMP1

#defineIPPROTO_IGMP2

#defineIPPROTO_TCP6

#defineIPPROTO_UDP17

#defineIPPROTO_RAW255

具体是什么协议,大家一看就知道了。

套接字的属性

为了灵活使用套接字,我们可以对它的属性进行设定。

1、属性内容:

//允许调试输出

#defineSO_DEBUG0x0001/*turnondebugginginforecording*///是否监听模式

#defineSO_ACCEPTCONN0x0002/*sockethashadlisten()*///套接字与其他套接字的地址绑定

#defineSO_REUSEADDR0x0004/*allowlocaladdressreuse*///保持连接

#defineSO_KEEPALIVE0x0008/*keepconnectionsalive*/

//不要路由出去

#defineSO_DONTROUTE0x0010/*justuseinterfaceaddresses*///设置为广播

#defineSO_BROADCAST0x0020/*permitsendingofbroadcastmsgs*///使用环回不通过硬件

#defineSO_USELOOPBACK0x0040/*bypasshardwarewhenpossible*/


 

//当前拖延值

#defineSO_LINGER0x0080/*lingeroncloseifdatapresent*/

//是否加入带外数据

#defineSO_OOBINLINE0x0100/*leavereceivedOOBdatainline*///禁用LINGER选项

#defineSO_DONTLINGER(int)(~SO_LINGER)

//发送缓冲区长度

#defineSO_SNDBUF0x1001/*sendbuffersize*/

//接收缓冲区长度

#defineSO_RCVBUF0x1002/*receivebuffersize*/

//发送超时时间

#defineSO_SNDTIMEO0x1005/*sendtimeout*/

//接收超时时间

#defineSO_RCVTIMEO0x1006/*receivetimeout*/

//错误状态

#defineSO_ERROR0x1007/*geterrorstatusandclear*/

//套接字类型

#defineSO_TYPE0x1008/*getsockettype*/

2、读取socket属性:

intgetsockopt(SOCKETs,intlevel,intoptname,charFAR*optval,intFAR*optlen)

s为欲读取属性的套接字。level为套接字选项的级别,大多数是特定协议和套接字专有的。如IP协议应为IPPROTO_IP。

optname为读取选项的名称

optval为存放选项值的缓冲区指针。

optlen为缓冲区的长度

用法:

intttl=0;//读取TTL值

intrc=getsockopt(s,IPPROTO_IP,IP_TTL,(char*)&ttl,sizeof(ttl));//来自MSplatformSDK2003

3、设置socket属性:

intsetsockopt(SOCKETs,intlevel,intoptname,constcharFAR*optval,intoptlen)

s为欲设置属性的套接字。

level为套接字选项的级别,用法同上。

optname为设置选项的名称

optval为存放选项值的缓冲区指针。

optlen为缓冲区的长度

用法:

intttl=32;//设置TTL值


 

intrc=setsockopt(s,IPPROTO_IP,IP_TTL,(char*)&ttl,sizeof(ttl));套接字的使用步骤

1、启动Winsock:对WinsockDLL进行初始化,协商Winsock的版本支持并分配必要的资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WSAStartup(WORDwVersionRequested,LPWSADATAlpWSAData)

wVersionRequested为打算加载Winsock的版本,一般如下设置:

wVersionRequested=MAKEWORD(2,0)

或者直接赋值:wVersionRequested=2

LPWSADATA为初始化Socket后加载的版本的信息,定义如下:

typedefstructWSAData{

WORDwVersion;

WORDwHighVersion;

charszDescription[WSADESCRIPTION_LEN+1];

charszSystemStatus[WSASYS_STATUS_LEN+1];

unsignedshortiMaxSockets;

unsignedshortiMaxUdpDg;

charFAR*lpVendorInfo;

}WSADATA,FAR*LPWSADATA;

如果加载成功后数据为:

wVersion=2表示加载版本为2.0。

wHighVersion=514表示当前系统支持socket最高版本为2.2。

szDescription="WinSock2.0"

szSystemStatus="Running"表示正在运行。

iMaxSockets=0表示同时打开的socket最大数,为0表示没有限制。

iMaxUdpDg=0表示同时打开的数据报最大数,为0表示没有限制。

lpVendorInfo没有使用,为厂商指定信息预留。

该函数使用方法:

WORDwVersion=MAKEWORD(2,0);

WSADATAwsData;

intnResult=WSAStartup(wVersion,&wsData);

if(nResult!=0)

{

//错误处理

}

2、创建套接字:(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SOCKETsocket(intaf,inttype,intprotocol);

af为网络地址类型,一般为AF_INET,表示在Internet域中使用。

type为套接字类型,前面已经介绍了。


 

protocol为指定网络协议,一般为IPPROTO_IP。

用法:

SOCKET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IP);

if(sock==INVALID_SOCKET)

{

//错误处理

}

3、套接字的绑定:将本地地址绑定到所创建的套接字上。(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bind(SOCKETs,conststructsockaddrFAR*name,intnamelen)s为已经创建的套接字。

name为socket地址结构,为sockaddr结构,如前面讨论的,我们一般使用sockaddr_in结构,在使用再强制转换为sockaddr结构。

namelen为地址结构的长度。

用法:

sockaddr_inaddr;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n_port=htons(0);//保证字节顺序

addr.sin_addr.s_addr=inet_addr("192.1.8.84")

intnResult=bind(s,(sockaddr*)&addr,sizeof(sockaddr));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4、套接字的监听:(服务器端)

intlisten(SOCKETs,intbacklog)

s为一个已绑定但未联接的套接字。

backlog为指定正在等待联接的最大队列长度,这个参数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一般可以提供多个连接。

用法:

intnResult=listen(s,5)//最多5个连接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5、套接字等待连接::(服务器端)

SOCKETaccept(SOCKETs,structsockaddrFAR*addr,intFAR*addrlen)s为处于监听模式的套接字。

sockaddr为接收成功后返回客户端的网络地址。

addrlen为网络地址的长度。


 

用法:

sockaddr_inaddr;

SOCKETs_d=accept(s,(sockaddr*)&addr,sizeof(sockaddr));

if(s==INVALID_SOCKET)

{

//错误处理

}

6、套接字的连结:将两个套接字连结起来准备通信。(客户端)

intconnect(SOCKETs,conststructsockaddrFAR*name,intnamelen)s为欲连结的已创建的套接字。

name为欲连结的socket地址。

namelen为socket地址的结构的长度。

用法:

sockaddr_inaddr;

addr.sin_family=AF_INET;

addr.sin_port=htons(0);//保证字节顺序

addr.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保证字节顺序

intnResult=connect(s,(sockaddr*)&addr,sizeof(sockaddr));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7、套接字发送数据:(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send(SOCKETs,constcharFAR*buf,intlen,intflags)s为服务器端监听的套接字。

buf为欲发送数据缓冲区的指针。

len为发送数据缓冲区的长度。

flags为数据发送标记。

返回值为发送数据的字符数。

◆这里讲一下这个发送标记,下面8中讨论的接收标记也一样:

flag取值必须为0或者如下定义的组合:0表示没有特殊行为。

#defineMSG_OOB0x1/*processout-of-banddata*/

#defineMSG_PEEK0x2/*peekatincomingmessage*/

#defineMSG_DONTROUTE0x4/*sendwithoutusingroutingtables*/MSG_OOB表示数据应该带外发送,所谓带外数据就是TCP紧急数据。

MSG_PEEK表示使有用的数据复制到缓冲区内,但并不从系统缓冲区内删除。

MSG_DONTROUTE表示不要将包路由出去。

用法:


 

charbuf[]="xiaojin";

intnResult=send(s,buf,strlen(buf));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8、套接字的数据接收:(客户端)

intrecv(SOCKETs,charFAR*buf,intlen,intflags)

s为准备接收数据的套接字。

buf为准备接收数据的缓冲区。

len为准备接收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flags为数据接收标记。

返回值为接收的数据的字符数。

用法:

charmess[1000];

intnResult=recv(s,mess,1000,0);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9、中断套接字连接:通知服务器端或客户端停止接收和发送数据。(服务器端和客户端)intshutdown(SOCKETs,inthow)

s为欲中断连接的套接字。

How为描述禁止哪些操作,取值为:SD_RECEIVE、SD_SEND、SD_BOTH。

#defineSD_RECEIVE0x00

#defineSD_SEND0x01

#defineSD_BOTH0x02

用法:

intnResult=shutdown(s,SD_BOTH);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10、关闭套接字:释放所占有的资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intclosesocket(SOCKETs)

s为欲关闭的套接字。

用法:

intnResult=closesocket(s);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与socket有关的一些函数介绍

1、读取当前错误值:每次发生错误时,如果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处理,那么就应该调用这个函数取得错误代码。

intWSAGetLastError(void);

#defineh_errnoWSAGetLastError()

错误值请自己阅读Winsock2.h。

2、将主机的unsignedlong值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32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不同的计算机使用不同的字节顺序存储数据。因此任何从Winsock函数对IP地址和端口号的引用和传给Winsock函数的IP地址和端口号均时按照网络顺序组织的。

u_longhtonl(u_longhostlong);

举例:htonl(0)=0

htonl(80)=1342177280

3、将unsignedlong数从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位主机字节顺序,是上面函数的逆函数。u_longntohl(u_longnetlong);

举例:ntohl(0)=0

ntohl(1342177280)=80

4、将主机的unsignedshort值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16位):原因同2:

u_shorthtons(u_shorthostshort);

举例:htonl(0)=0

htonl(80)=20480

5、将unsignedshort数从网络字节顺序转换位主机字节顺序,是上面函数的逆函数。u_shortntohs(u_shortnetshort);

举例:ntohs(0)=0

ntohsl(20480)=80

6、将用点分割的IP地址转换位一个in_addr结构的地址,这个结构的定义见笔记(一),实际上就是一个unsignedlong值。计算机内部处理IP地址可是不认识如192.1.8.84之类的数据。unsignedlonginet_addr(constcharFAR*cp);

举例:inet_addr("192.1.8.84")=1409810880

inet_addr("127.0.0.1")=16777343

如果发生错误,函数返回INADDR_NONE值。


 

7、将网络地址转换位用点分割的IP地址,是上面函数的逆函数。

charFAR*inet_ntoa(structin_addrin);

举例:char*ipaddr=NULL;

charaddr[20];

in_addrinaddr;

inaddr.s_addr=16777343;

ipaddr=inet_ntoa(inaddr);

strcpy(addr,ipaddr);

这样addr的值就变为127.0.0.1。

注意意不要修改返回值或者进行释放动作。如果函数失败就会返回NULL值。

8、获取套接字的本地地址结构:

intgetsockname(SOCKETs,structsockaddrFAR*name,intFAR*namelen);

s为套接字

name为函数调用后获得的地址值

namelen为缓冲区的大小。

9、获取与套接字相连的端地址结构:

intgetpeername(SOCKETs,structsockaddrFAR*name,intFAR*namelen);

s为套接字

name为函数调用后获得的端地址值

namelen为缓冲区的大小。

10、获取计算机名:

intgethostname(charFAR*name,intnamelen);

name是存放计算机名的缓冲区

namelen是缓冲区的大小

用法:

charszName[255];

memset(szName,0,255);

if(gethostname(szName,255)==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返回值为:szNmae="xiaojin"

11、根据计算机名获取主机地址:

structhostentFAR*gethostbyname(constcharFAR*name);

name为计算机名。

用法:

hostent*host;


 

char*ip;

host=gethostbyname("xiaojin");

if(host->h_addr_list[0])

{

structin_addraddr;

memmove(&addr,host->h_addr_list[0],4);

//获得标准IP地址

ip=inet_ntoa(addr);

}

返回值为:hostent->h_name="xiaojin"

hostent->h_addrtype=2//AF_INET

hostent->length=4

ip="127.0.0.1"

Winsock的I/O操作:

1、两种I/O模式

阻塞模式:执行I/O操作完成前会一直进行等待,不会将控制权交给程序。套接字默认为阻塞模式。可以通过多线程技术进行处理。

非阻塞模式:执行I/O操作时,Winsock函数会返回并交出控制权。这种模式使用起来比较复杂,因为函数在没有运行完成就进行返回,会不断地返回WSAEWOULDBLOCK错误。但功能强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进行I/O操作的一些I/O模型,下面介绍最常见的三种:

2、select模型:

通过调用select函数可以确定一个或多个套接字的状态,判断套接字上是否有数据,或者能否向一个套接字写入数据。

intselect(intnfds,fd_setFAR*readfds,fd_setFAR*writefds,fd_setFAR*exceptfds,conststructtimevalFAR*timeout);

◆先来看看涉及到的结构的定义:

a、d_set结构:

#defineFD_SETSIZE64?

typedefstructfd_set{

u_intfd_count;/*howmanyareSET?*/

SOCKETfd_array[FD_SETSIZE];/*anarrayofSOCKETs*/

}fd_set;

fd_count为已设定socket的数量

fd_array为socket列表,FD_SETSIZE为最大socket数量,建议不小于64。这是微软建议的。

B、timeval结构:

第36/40页

structtimeval{

longtv_sec;/*seconds*/

longtv_usec;/*andmicroseconds*/

};

tv_sec为时间的秒值。

tv_usec为时间的毫秒值。

这个结构主要是设置select()函数的等待值,如果将该结构设置为(0,0),则select()函数会立即返回。

◆再来看看select函数各参数的作用:

nfds:没有任何用处,主要用来进行系统兼容用,一般设置为0。

readfds:等待可读性检查的套接字组。

writefds;等待可写性检查的套接字组。

exceptfds:等待错误检查的套接字组。

timeout:超时时间。

函数失败的返回值:

调用失败返回SOCKET_ERROR,超时返回0。

readfds、writefds、exceptfds三个变量至少有一个不为空,同时这个不为空的套接字组种至少有一个socket,道理很简单,否则要select干什么呢。

举例:测试一个套接字是否可读:

fd_setfdread;

//FD_ZERO定义

//#defineFD_ZERO(set)(((fd_setFAR*)(set))->fd_count=0)

FD_ZERO(&fdread);

FD_SET(s,&fdread);//加入套接字,详细定义请看winsock2.h

if(select(0,%fdread,NULL,NULL,NULL)>0

{

//成功

if(FD_ISSET(s,&fread)//是否存在fread中,详细定义请看winsock2.h

{

//是可读的

}

}

◆I/O操作函数:主要用于获取与套接字相关的操作参数。

intioctlsocket(SOCKETs,longcmd,u_longFAR*argp);

s为I/O操作的套接字。

cmd为对套接字的操作命令。

第37/40页

argp为命令所带参数的指针。

常见的命令://确定套接字自动读入的数据量

#defineFIONREAD_IOR(''''f'''',127,u_long)/*get#bytestoread*///允许或禁止套接字的非阻塞模式,允许为非0,禁止为0

#defineFIONBIO_IOW(''''f'''',126,u_long)/*set/clearnon-blockingi/o*/

//确定是否所有带外数据都已被读入

#defineSIOCATMARK_IOR(''''s'''',7,u_long)/*atoobmark?*/

3、WSAAsynSelect模型:

WSAAsynSelect模型也是一个常用的异步I/O模型。应用程序可以在一个套接字上接收以WINDOWS消息为基础的网络事件通知。该模型的实现方法是通过调用WSAAsynSelect函数自动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并向WINDOWS注册一个或多个网络时间,并提供一个通知时使用的窗口句柄。当注册的事件发生时,对应的窗口将收到一个基于消息的通知。intWSAAsyncSelect(SOCKETs,HWNDhWnd,u_intwMsg,longlEvent);s为需要事件通知的套接字

hWnd为接收消息的窗口句柄

wMsg为要接收的消息

lEvent为掩码,指定应用程序感兴趣的网络事件组合,主要如下:

#defineFD_READ_BIT0

#defineFD_READ(1<<FD_READ_BIT)

#defineFD_WRITE_BIT1

#defineFD_WRITE(1<<FD_WRITE_BIT)

#defineFD_OOB_BIT2

#defineFD_OOB(1<<FD_OOB_BIT)

#defineFD_ACCEPT_BIT3

#defineFD_ACCEPT(1<<FD_ACCEPT_BIT)

#defineFD_CONNECT_BIT4

#defineFD_CONNECT(1<<FD_CONNECT_BIT)

#defineFD_CLOSE_BIT5

#defineFD_CLOSE(1<<FD_CLOSE_BIT)

用法:要接收读写通知:

intnResult=WSAAsyncSelect(s,hWnd,wMsg,FD_READ|FD_WRITE);

if(nResult==SOCKET_ERROR)

{

//错误处理

}

取消通知:

intnResult=WSAAsyncSelect(s,hWnd,0,0);

当应用程序窗口hWnd收到消息时,wMsg.wParam参数标识了套接字,lParam的低字标明了网络事件,高字则包含错误代码。

4、WSAEventSelect模型

第38/40页

WSAEventSelect模型类似WSAAsynSelect模型,但最主要的区别是网络事件发生时会被发送到一个事件对象句柄,而不是发送到一个窗口。

使用步骤如下:

a、创建事件对象来接收网络事件:

#defineWSAEVENTHANDLE

#defineLPWSAEVENTLPHANDLE

WSAEVENTWSACreateEvent(void);

该函数的返回值为一个事件对象句柄,它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已传信(signaled)和未传信

(nonsignaled)以及两种工作模式:人工重设(manualreset)和自动重设(autoreset)。默认未

未传信的工作状态和人工重设模式。

b、将事件对象与套接字关联,同时注册事件,使事件对象的工作状态从未传信转变未

已传信。

intWSAEventSelect(SOCKETs,WSAEVENThEventObject,longlNetworkEvents);

s为套接字

hEventObject为刚才创建的事件对象句柄

lNetworkEvents为掩码,定义如上面所述

c、I/O处理后,设置事件对象为未传信

BOOLWSAResetEvent(WSAEVENThEvent);

Hevent为事件对象

成功返回TRUE,失败返回FALSE。

d、等待网络事件来触发事件句柄的工作状态:

DWORDWSAWaitForMultipleEvents(DWORDcEvents,

constWSAEVENTFAR*lphEvents,BOOLfWaitAll,

DWORDdwTimeout,BOOLfAlertable);

lpEvent为事件句柄数组的指针

cEvent为为事件句柄的数目,其最大值为WSA_MAXIMUM_WAIT_EVENTS

fWaitAll指定等待类型:TRUE:当lphEvent数组重所有事件对象同时有信号时返回;FALSE:任一事件有信号就返回。

dwTimeout为等待超时(毫秒)

fAlertable为指定函数返回时是否执行完成例程

对事件数组中的事件进行引用时,应该用WSAWaitForMultipleEvents的返回值,减去预声明值WSA_WAIT_EVENT_0,得到具体的引用值。例如:

nIndex=WSAWaitForMultipleEvents(…);

MyEvent=EventArray[Index-WSA_WAIT_EVENT_0];

e、判断网络事件类型:

第39/40页

intWSAEnumNetworkEvents(SOCKETs,

WSAEVENThEventObject,LPWSANETWORKEVENTSlpNetworkEvents);s为套接字

hEventObject为需要重设的事件对象

lpNetworkEvents为记录网络事件和错误代码,其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struct_WSANETWORKEVENTS{

longlNetworkEvents;

intiErrorCode[FD_MAX_EVENTS];

}WSANETWORKEVENTS,FAR*LPWSANETWORKEVENTS;

f、关闭事件对象句柄:

BOOLWSACloseEvent(WSAEVENThEvent);

调用成功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