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Linux下core文件

http://egamesir.blog.163.com/blog/static/188096088201393010624283/

Core,又称之为Core Dump文件,是Unix/Linux操作系统的一种机制,对于线上服务而言,Core令人闻之色变,因为出Core的过程意味着服务暂时不能正常响应,需要恢复,并且随着吐Core进程的内存空间越大,此过程可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例如当进程占用60G+以上内存时,完整Core文件需要15分钟才能完全写到磁盘上),这期间产生的流量损失,不可估量。

凡事皆有两面性OS在出Core的同时,虽然会终止掉当前进程,但是也会保留下第一手的现场数据,OS仿佛是一架被按下快门的相机,而照片就是产出的Core文件。里面含有当进程被终止时内存、CPU寄存器等信息,可以供后续开发人员进行调试

关于Core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过去一些Unix的版本不支持现代Linux上这种GDB直接附着到进程上进行调试的机制,需要先向进程发送终止信号,然后用工具阅读core文件。在Linux上,我们就可以使用kill向一个指定的进程发送信号或者使用gcore命令来使其主动出Core并退出。如果从浅层次的原因上来讲,出Core意味着当前进程存在BUG,需要程序员修复。从深层次的原因上讲,是当前进程触犯了某些OS层级的保护机制,逼迫OS向当前进程发送诸如SIGSEGV(即signal 11)之类的信号, 例如访问空指针或数组越界出Core,实际上是触犯了OS的内存管理,访问了非当前进程的内存空间,OS需要通过出Core来进行警示,这就好像一个人身体内存在病毒,免疫系统就会通过发热来警示,并导致人体发烧是一个道理(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每次数组越界都会出Core,这和OS的内存管理中虚拟页面分配大小和边界有关,即使不出Core,也很有可能读到脏数据,引起后续程序行为紊乱,这是一种很难追查的BUG)。

说了这些,似乎感觉Core很强势,让人感觉缺乏控制力,其实不然。控制Core产生的行为和方式,有两个途径:

1.修改/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文件,此文件用于控制Core文件产生的文件名,默认情况下,此文件内容只有一行内容:“core”,此文件支持定制,一般使用%配合不同的字符,这里罗列几种:

%p  出Core进程的PID
%u  出Core进程的UID
%s  造成Core的signal号
%t  出Core的时间,从1970-01-0100:00:00开始的秒数
%e  出Core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名

2.Ulimit –C命令,此命令可以显示当前OS对于Core文件大小的限制,如果为0,则表示不允许产生Core文件。如果想进行修改,可以使用:

Ulimit –cn

其中n为数字,表示允许Core文件体积的最大值,单位为Kb,如果想设为无限大,可以执行:

Ulimit -cunlimited

产生了Core文件之后,就是如何查看Core文件,并确定问题所在,进行修复。为此,我们不妨先来看看Core文件的格式,多了解一些Core文件。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Core文件的格式ELF格式,这一点可以通过使用readelf -h命令来证实,如下图:

从读出来的ELF头信息可以看到,此文件类型为Core文件,那么readelf是如何得知的呢?可以从下面的数据结构中窥得一二:

其中当值为4的时候,表示当前文件为Core文件。如此,整个过程就很清楚了。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来看看如何阅读Core文件,并从中追查BUG。在Linux下,一般读取Core的命令为:

gdb exec_file core_file

使用GDB,先从可执行文件中读取符号表信息,然后读取Core文件。如果不与可执行文件搅合在一起可以吗?答案是不行,因为Core文件中没有符号表信息,无法进行调试,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来验证:

Objdump –x core_file | tail

我们看到如下两行信息:

SYMBOL TABLE:

no symbols

表明当前的ELF格式文件中没有符号表信息

为了解释如何看Core中信息,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stack_of[100000000];

int b=1;

int* a;

*a=b;

}

这段程序使用gcc –g a.c –o a进行编译,运行后直接会Core掉,使用gdb a core_file查看栈信息,可见其Core在了这行代码:

int stack_of[100000000];

原因很明显,直接在栈上申请如此大的数组,导致栈空间溢出,触犯了OS对于栈空间大小的限制,所以出Core(这里是否出Core还和OS对栈空间的大小配置有关,一般为8M)。但是这里要明确一点,真正出Core的代码不是分配栈空间的int stack_of[100000000], 而是后面这句int b=1, 为何?出Core的一种原因是因为对内存的非法访问,在上面的代码中分配数组stack_of时并未访问它,但是在其后声明变量并赋值,就相当于进行了越界访问,继而出Core。为了解释得更详细些,让我们使用gdb来看一下出Core的地方,使用命令gdb a core_file可见:

可知程序出现了段错误“Segmentation fault”, 代码是int b=1这句。我们来查看一下当前的栈信息:

其中可见指令指针rip指向地址为0×400473, 我们来看下当前的指令是什么:

这条movl指令要把立即数1送到0xffffffffe8287bfc(%rbp)这个地址去,其中rbp存储的是帧指针,而0xffffffffe8287bfc很明显是一个负数,结果计算为-400000004。这就可以解释了:其中我们申请的int stack_of[100000000]占用400000000字节,b是int类型,占用4个字节,且栈空间是由高地址向低地址延伸,那么b的栈地址就是0xffffffffe8287bfc(%rbp),也就是$rbp-400000004。当我们尝试访问此地址时:

可以看到无法访问此内存地址,这是因为它已经超过了OS允许的范围。

下面我们把程序进行改进: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stack_of = malloc(sizeof(int)*100000000);

int b=1;

int* a;

*a=b;

}

使用gcc –O3 –g a.c –o a进行编译,运行后会再次Core掉,使用gdb查看栈信息,请见下图:

可见BUG出在第7行,也就是*a=b这句,这时我们尝试打印b的值,却发现符号表中找不到b的信息。为何?原因在于gcc使用了-O3参数,此参数可以对程序进行优化,一个负面效应是优化过程中会舍弃部分局部变量,导致调试时出现困难。在我们的代码中,b声明时即赋值,随后用于为*a赋值。优化后,此变量不再需要,直接为*a赋值为1即可,如果汇编级代码上讲,此优化可以减少一条MOV语句,节省一个寄存器。

此时我们的调试信息已经出现了一些扭曲,为此我们重新编译源程序,去掉-O3参数(这就解释了为何一些大型软件都会有debug版本存在,因为debug是未经优化的版本,包含了完整的符号表信息,易于调试),并重新运行,得到新的core并查看,如下图:

这次就比较明显了,b中的值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a,其指向的地址是非法区域,也就是a没有分配内存导致的Core。当然,本例中的问题其实非常明显,几乎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不妨碍它成为一个例子,用来解释在看Core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http://www.cppblog.com/loky/archive/2008/12/10/69106.html

当我们的程序崩溃时,内核有可能把该程序当前内存映射到core文件里,方便程序员找到程序出现问题的地方。最常出 现的,几乎所有C程序员都出现过的错误就是“段错误”了。也是最难查出问题原因的一个错误。下面我们就针对“段错误”来分析core文件的产生、以及我们 如何利用core文件找到出现崩溃的地方。

何谓core文件

当一个程序崩溃时,在进程当前工作目录的core文件中复制了该进程的存储图像。core文件仅仅是一个内存映象(同时加上调试信息),主要是用来调试的。

当程序接收到以下UNIX信号会产生core文件:

 

名字

说明

ANSI C  POSIX.1

SVR4  4.3+BSD

缺省动作

SIGABRT

异常终止(abort)

  .       .

  .      .

终止w/core

SIGBUS

硬件故障

          .

  .      .

终止w/core

SIGEMT

硬件故障

 

  .      .

终止w/core

SIGFPE

算术异常

  .       .

  .      .

终止w/core

SIGILL

非法硬件指令

  .       .

  .      .

终止w/core

SIGIOT

硬件故障

 

  .      .

终止w/core

SIGQUIT

终端退出符

          .

  .      .

终止w/core

SIGSEGV

无效存储访问

  .       .

  .      .

终止w/core

SIGSYS

无效系统调用

 

  .      .

终止w/core

SIGTRAP

硬件故障

 

  .      .

终止w/core

SIGXCPU

超过CPU限制(setrlimit)

 

  .      .

终止w/core

SIGXFSZ

超过文件长度限制(setrlimit)

 

  .      .

终止w/core

在系统默认动作列,“终止w/core”表示在进程当前工作目录的core文件中复制了该进程的存储图像(该文件名为core,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功能很久之前就是UNIX功能的一部分)。大多数UNIX调试程序都使用core文件以检查进程在终止时的状态。

core文件的产生不是POSIX.1所属部分,而是很多UNIX版本的实现特征。UNIX第6版没有检查条件 (a)和(b),并且其源代码中包含如下说明:“如果你正在找寻保护信号,那么当设置-用户-ID命令执行时,将可能产生大量的这种信号”。4.3 + BSD产生名为core.prog的文件,其中prog是被执行的程序名的前1 6个字符。它对core文件给予了某种标识,所以是一种改进特征。

表中“硬件故障”对应于实现定义的硬件故障。这些名字中有很多取自UNIX早先在DP-11上的实现。请查看你所使用的系统的手册,以确切地确定这些信号对应于哪些错误类型。

下面比较详细地说明这些信号。

• SIGABRT 调用abort函数时产生此信号。进程异常终止。

• SIGBUS  指示一个实现定义的硬件故障。

• SIGEMT  指示一个实现定义的硬件故障。

EMT这一名字来自PDP-11的emulator trap 指令。

• SIGFPE  此信号表示一个算术运算异常,例如除以0,浮点溢出等。

• SIGILL  此信号指示进程已执行一条非法硬件指令。

4.3BSD由abort函数产生此信号。SIGABRT现在被用于此。

• SIGIOT  这指示一个实现定义的硬件故障。

IOT这个名字来自于PDP-11对于输入/输出TRAP(input/output TRAP)指令的缩写。系统V的早期版本,由abort函数产生此信号。SIGABRT现在被用于此。

• SIGQUIT 当用户在终端上按退出键(一般采用Ctrl-\)时,产生此信号,并送至前台进

程组中的所有进程。此信号不仅终止前台进程组(如SIGINT所做的那样),同时产生一个core文件。

• SIGSEGV 指示进程进行了一次无效的存储访问。

名字SEGV表示“段违例(segmentation violation)”。

• SIGSYS  指示一个无效的系统调用。由于某种未知原因,进程执行了一条系统调用指令,

但其指示系统调用类型的参数却是无效的。

• SIGTRAP 指示一个实现定义的硬件故障。

此信号名来自于PDP-11的TRAP指令。

• SIGXCPU SVR4和4.3+BSD支持资源限制的概念。如果进程超过了其软C P U时间限制,则产生此信号。

• SIGXFSZ 如果进程超过了其软文件长度限制,则SVR4和4.3+BSD产生此信号。

摘自《UNIX环境高级编程》第10章 信号。

 

使用core文件调试程序

看下面的例子:

/*core_dump_test.c*/
 #include <stdio.h>
const char *str = "test";
void core_test(){
    str[1] = 'T';
}

int main()
{
    core_test();
    return 0;
}

编译:
gcc –g core_dump_test.c -o core_dump_test

如果需要调试程序的话,使用gcc编译时加上-g选项,这样调试core文件的时候比较容易找到错误的地方。

执行:
 ./core_dump_test
段错误

运行core_dump_test程序出现了“段错误”,但没有产生core文件。这是因为系统默认core文件的大小为0,所以没有创建。可以用ulimit命令查看和修改core文件的大小。
ulimit -c 
0
ulimit -c 1000
ulimit -c 1000

-c 指定修改core文件的大小,1000指定了core文件大小。也可以对core文件的大小不做限制,如:

ulimit -c unlimited
ulimit -c unlimited

如果想让修改永久生效,则需要修改配置文件,如 .bash_profile/etc/profile/etc/security/limits.conf

再次执行:
./core_dump_test
段错误
 (core dumped)
ls core.*
core.6133

可以看到已经创建了一个core.6133的文件.6133core_dump_test程序运行的进程ID

调式core文件
core文件是个二进制文件,需要用相应的工具来分析程序崩溃时的内存映像。

file core.6133

core.6133: ELF 32-bit LSB core file Intel 80386, version 1 (SYSV), SVR4-style, from 'core_dump_test'

Linux下可以用GDB来调试core文件。

gdb core_dump_test core.6133

GNU gdb Red Hat Linux (5.3post-0.20021129.18rh)
Copyright 2003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Inc.
GDB is free software, covered by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and you are
welcome to change it and/or distribute copies of i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ype "show copying" to see the conditions.
There is absolutely no warranty for GDB.  Type "show warranty" for details.
This GDB was configured as "i386-redhat-linux-gnu"...
Core was generated by `./core_dump_test'.
Program terminated with signal 11, Segmentation fault.
Reading symbols from /lib/tls/libc.so.6...done.
Loaded symbols for /lib/tls/libc.so.6
Reading symbols from /lib/ld-linux.so.2...done.
Loaded symbols for /lib/ld-linux.so.2
#0  0x080482fd in core_test () at core_dump_test.c:7
7           str[1] = 'T';
(gdb) where
#0  0x080482fd in core_test () at core_dump_test.c:7
#1  0x08048317 in main () at core_dump_test.c:12
#2  0x42015574 in __libc_start_main () from /lib/tls/libc.so.6

GDB中键入where,就会看到程序崩溃时堆栈信息(当前函数之前的所有已调用函数的列表(包括当前函数),gdb只显示最近几个),我们很容易找到我们的程序在最后崩溃的时候调用了core_dump_test.c7行的代码,导致程序崩溃。注意:在编译程序的时候要加入选项-g。您也可以试试其他命令, 如 framlist等。更详细的用法,请查阅GDB文档。

core文件创建在什么位置

在进程当前工作目录的下创建。通常与程序在相同的路径下。但如果程序中调用了chdir函数,则有可能改变了当前工 作目录。这时core文件创建在chdir指定的路径下。有好多程序崩溃了,我们却找不到core文件放在什么位置。和chdir函数就有关系。当然程序 崩溃了不一定都产生core文件。

什么时候不产生core文件

在下列条件下不产生core文件:
( a )进程是设置-用户-ID,而且当前用户并非程序文件的所有者;
( b )进程是设置-组-ID,而且当前用户并非该程序文件的组所有者;
( c )用户没有写当前工作目录的许可权;
( d )文件太大。core文件的许可权(假定该文件在此之前并不存在)通常是用户读/写,组读和其他读。

利用GDB调试core文件,当遇到程序崩溃时我们不再束手无策。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