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的缓存机制

 Hibernate的缓存机制


1.    Cache简介:
缓存(Cache )是计算机领域非常通用的概念。它介于应用程序和永久性数据存储源(如硬盘上的文件或者数据库)之间,其作用是降低应用程序直接读写永久性数据存储源的频率,从而提高应用的运行性能。缓存中的数据是数据存储源中数据的拷贝,应用程序在运行时直接读写缓存中的数据,只在某些特定时刻按照缓存中的数据来同步更新数据存储源。
缓存的物理介质通常是内存,而永久性数据存储源的物理介质通常是硬盘或磁盘,应用程序读写内在的速度显然比读写硬盘的速度快,如果缓存中存放的数据量非常大,也会用硬盘作为缓存的物理介质。
缓存的实现不仅需要作为物理介质的硬件,同时还需要用于管理缓存的并发访问和过期等策略的软件。因此,缓存是通过软件和硬件共同实现的。


1.1.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范围
缓存的范围决定了缓存的生命周期以及可以被谁访问。缓存的范围分为三类。


1) 事务范围:

缓存只能被当前事务访问。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事务的生命周期,当事务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生命周期。在此范围下,缓存的介质是内存。事务可以是数据库事务或者应用事务,每个事务都有独自的缓存,缓存内的数据通常采用相互关联的对象形式。


2) 进程范围:

缓存被进程内的所有事务共享。这些事务有可能是并发访问缓存,因此必须对缓存采取必要的事务隔离机制。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进程的生命周期,进程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了生命周期。进程范围的缓存可能会存放大量的数据,所以存放的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缓存内的数据既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对象形式也可以是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松散的对象数据形式有点类似于对象的序列化数据,但是对象分解为松散的算法比对象序列化的算法要求更快。


3) 集群范围:

在集群环境中,缓存被一个机器或者多个机器的进程共享。缓存中的数据被复制到集群环境中的每个进程节点,进程间通过远程通信来保证缓存中的数据的一致性,缓存中的数据通常采用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
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应该慎重地考虑是否需要使用集群范围的缓存,因为访问的速度不一定会比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的速度快多少。

持久化层可以提供多种范围的缓存。如果在事务范围的缓存中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还可以到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内查询,如果还是没有查到,那么只有到数据库中查询。事务范围的缓存是持久化层的第一级缓存,通常它是必需的;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是持久化层的第二级缓存,通常是可选的。


1.2.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并发访问策略
当多个并发的事务同时访问持久化层的缓存的相同数据时,会引起并发问题,必须采用必要的事务隔离措施。
在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即第二级缓存,会出现并发问题。因此可以设定以下四种类型的并发访问策略,每一种策略对应一种事务隔离级别。


1) 事务型(Transactional)策略:

仅仅在受管理环境中适用。它提供了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对于经常被读但很少修改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隔离类型,因为它可以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这类的并发问题。


2) 读写型(read-write)策略:

提供了Read 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仅仅在非集群的环境中适用。对于经常被读但很少修改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隔离类型,因为它可以防止脏读这类的并发问题。


3) 非严格读写型(nonstrict-read-write)策略:

不保证缓存与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如果存在两个事务同时访问缓存中相同数据的可能,必须为该数据配置一个很短的数据过期时间,从而尽量避免脏读。对于极少被修改,并且允许偶尔脏读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并发访问策略。


4) 只读型策略(read-only):

对于从来不会修改的数据,如参考数据,可以使用这种并发访问策略。
事务型并发访问策略是事务隔离级别最高,只读型的隔离级别最低。事务隔离级别越高,并发性能就越低。


2.    Hibernate中的缓存:
Hibernate中提供了两级Cache,第一级别的缓存是Session级别的缓存,它是属于事务范围的缓存。这一级别的缓存由 hibernate管理的,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干预;第二级别的缓存是SessionFactory级别的缓存,它是属于进程范围或群集范围的缓存。这一级别的缓存可以进行配置和更改,并且可以动态加载和卸载。
Hibernate还为查询结果提供了一个查询缓存,它依赖于第二级缓存。

 
2.1.    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比较:
  第一级缓存 第二级缓存
存放数据的形式 相互关联的持久化对象 对象的散装数据
缓存的范围 事务范围,每个事务都有单独的第一级缓存 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缓存被同一个进程或集群范围内的所有事务共享
并发访问策略 由于每个事务都拥有单独的第一级缓存,不会出现并发问题,无需提供并发访问策略 由于多个事务会同时访问第二级缓存中相同数据,因此必须提供适当的并发访问策略,来保证特定的事务隔离级别
数据过期策略 没有提供数据过期策略。处于一级缓存中的对象永远不会过期,除非应用程序显式清空缓存或者清除特定的对象 必须提供数据过期策略,如基于内存的缓存中的对象的最大数目,允许对象处于缓存中的最长时间,以及允许对象处于缓存中的最长空闲时间
物理存储介质 内存 内存和硬盘。对象的散装数据首先存放在基于内在的缓存中,当内存中对象的数目达到数据过期策略中指定上限时,就会把其余的对象写入基于硬盘的缓存中。
缓存的软件实现 在Hibernate的Session的实现中包含了缓存的实现 由第三方提供,Hibernate仅提供了缓存适配器(CacheProvider)。用于把特定的缓存插件集成到Hibernate中。
启用缓存的方式只要应用程序通过Session接口来执行保存、更新、删除、加载和查询数据库数据的操作,Hibernate就会启用第一级缓存,把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对象的形式拷贝到缓存中,对于批量更新和批量删除操作,如果不希望启用第一级缓存,可以绕过Hibernate API,直接通过JDBC API来执行指操作。用户可以在单个类或类的单个集合的粒度上配置第二级缓存。如果类的实例被经常读但很少被修改,就可以考虑使用第二级缓存。只有为某个类或集合配置了第二级缓存,Hibernate在运行时才会把它的实例加入到第二级缓存中。
用户管理缓存的方式第一级缓存的物理介质为内存,由于内存容量有限,必须通过恰当的检索策略和检索方式来限制加载对象的数目。Session的evit()方法可以显式清空缓存中特定对象,但这种方法不值得推荐。第二级缓存的物理介质可以是内存和硬盘,因此第二级缓存可以存放大量的数据,数据过期策略的maxElementsInMemory属性值可以控制内存中的对象数目。管理第二级缓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选择需要使用第二级缓存的持久类,设置合适的并发访问策略:选择缓存适配器,设置合适的数据过期策略。

-----------------------------------------------------------------------------------------------------------------------

Hibernate的一级缓存与二级缓存的区别:

 

-----------------------------------------------------------------------------------------------------------------------

 

首先要明白缓存是干什么的,缓存就是要将一些经常使用的数据缓存到内存或者各种储存介质中,当再次使用时可以不用去数据库中查询,减少与数据库的交互,提高性能。

-----------------------------------------------------------------------------------------------------------------------

 

缓存就是让数据停留在内存中的一种机制,一级和二级就是缓存的时间和范围不一样,可以适当的提高效率

-----------------------------------------------------------------------------------------------------------------------

一级缓存:O-R映射的数据库实体对象
二级缓存:echache,放你自己定义的公参或者其他业务数据

-----------------------------------------------------------------------------------------------------------------------


再说明一级与二级缓存的作用:

一级缓存是Session级别的,也就是说在一个事务中才会启作用。比如在一个事务中同时查询同一个对象,则不会两次去数据库中查询。
而二级缓存是sessionFactory级别的,不同的事务之间是可以共享的,有些权限,当用户首次登陆后便将关联的权限放到二级缓存中,这样每次需要权限时就无需再查询数据库了。
最后再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

一般情况下,我们查询的数据一般是实时的,使用二级缓存肯定不行,使用一级缓存既利用了缓存又不会影响实时。
使用二级缓存是为了存储一些比较稳定的数据,如权限,只有在用户修改了权限且重新登录时才能生效。

-----------------------------------------------------------------------------------------------------------------------

 

一级缓存:Session级别的缓存
  当Session被open时,缓存即被open
  当Session被close时,缓存即被close
  在缓存open到close这段时间,多次加载同一个持久化对象,只有第一次向数据库发送SQL语句加载,之后的加载都是基于缓存的
  不过Session从打开到关闭的时间很短暂,一般在项目中都是在业务方法开始时打开Session,调用结束后即关闭Session,在如此短暂的瞬间时刻内,多次加载同一个对象的可能性不大,换言之,一级缓存的可用之处也并不大

-----------------------------------------------------------------------------------------------------------------------


二级缓存:SessionFactory级别的缓存
  跟Session同理,level2 cache会随着sessionFactory的打开而打开,关闭而关闭。
  但是在一般的应用程序中,sessionfactory会以单例的形式存在,所以在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里,sessionfactory会一直存在。既二级缓存也一直存在直到关闭应用程序。
   

-----------------------------------------------------------------------------------------------------------------------


  二级缓存分为好几种,简单来讲就是类级别的缓存class-cache和查询缓存
query-cache.
  前者是以id作为缓存的key。
  后者是以查询条件作为缓存的key。

-----------------------------------------------------------------------------------------------------------------------

 



2.2.    一级缓存的管理:
当应用程序调用Session的save()、update()、savaeOrUpdate()、get()或load(),以及调用查询接口的list()、iterate()或filter()方法时,如果在Session缓存中还不存在相应的对象,Hibernate就会把该对象加入到第一级缓存中。当清理缓存时,Hibernate会根据缓存中对象的状态变化来同步更新数据库。
Session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两个管理缓存的方法:
evict(Object obj):从缓存中清除参数指定的持久化对象。
clear():清空缓存中所有持久化对象。


2.3.    二级缓存的管理:


2.3.1.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的一般过程如下:

1) 条件查询的时候,总是发出一条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选择所有字段)这样的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一次获得所有的数据对象。


2) 把获得的所有数据对象根据ID放入到第二级缓存中。


3) 当Hibernate根据ID访问数据对象的时候,首先从Session一级缓存中查;查不到,如果配置了二级缓存,那么从二级缓存中查;查不到,再查询数据库,把结果按照ID放入到缓存。


4) 删除、更新、增加数据的时候,同时更新缓存。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是针对于ID查询的缓存策略,对于条件查询则毫无作用。为此,Hibernate提供了针对条件查询的Query Cache。


2.3.2.      什么样的数据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中?
1 很少被修改的数据
2 不是很重要的数据,允许出现偶尔并发的数据
3 不会被并发访问的数据
4 参考数据,指的是供应用参考的常量数据,它的实例数目有限,它的实例会被许多其他类的实例引用,实例极少或者从来不会被修改。


2.3.3.      不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的数据?
1 经常被修改的数据
2 财务数据,绝对不允许出现并发
3 与其他应用共享的数据。

2.3.4.      常用的缓存插件
Hibernater 的二级缓存是一个插件,下面是几种常用的缓存插件:
l EhCache:可作为进程范围的缓存,存放数据的物理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对Hibernate的查询缓存提供了支持。
l OSCache:可作为进程范围的缓存,存放数据的物理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提供了丰富的缓存数据过期策略,对Hibernate的查询缓存提供了支持。
l SwarmCache:可作为群集范围内的缓存,但不支持Hibernate的查询缓存。
l JBossCache:可作为群集范围内的缓存,支持事务型并发访问策略,对Hibernate的查询缓存提供了支持。

2.3.5.      配置二级缓存的主要步骤:
1)      选择需要使用二级缓存的持久化类,设置它的命名缓存的并发访问策略。这是最值得认真考虑的步骤。
2)      选择合适的缓存插件,然后编辑该插件的配置文件。

2.4.    使用EhCache配置二级缓存:
2.4.1.      配置准备:
1)      把ehcache-1.2.3.jar加入到当前应用的classpath中。
2)      在hibernate.cfg.xml文件中加入EhCache缓存插件的提供类。
<!--配置缓存插件 -->
<property name="hibernate.cache.provider_class">
    org.hibernate.cache.EhCacheProvider
</property>

3)      挎贝ehcache.xml文件到类路径(项目工程的src目录下),这个文件在Hibernate安装目录的etc下。

 
2.4.2.      配置步骤:
Hibernate允许在类和集合的粒度上设置第二级缓存。在映射文件中,<class>和<set>元素都有一个<cache>子元素,这个子元素用来配置二级缓存。
示例:以category(产品类别)和product(产品)的映射为例:
1)      修改要配置缓存的那个持久化类的对象关系映射文件:
Category.hbm.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ibernate-mapping PUBLIC "-//Hibernate/Hibernate Mapping DTD 3.0//EN"
"http://hibernate.sourceforge.net/hibernate-mapping-3.0.dtd">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org.qiujy.domain.cachedemo.Category" table="categories">
       <!—
             配置缓存,必须紧跟在class元素后面
            对缓存中的Category对象采用读写型的并发访问策略
        -->
       <cache usage="read-write"/>
      
       <id name="id" type="java.lang.Long">
           <column name="id" />
           <generator class="native" />
       </id>
       <!-- 配置版本号,必须紧跟在id元素后面 -->
       <version name="version" column="version" type="java.lang.Long" />
      
       <property name="name" type="java.lang.String">
           <column name="name" length="32" not-null="tr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escription" type="java.lang.String">
           <column name="description" length="255"/>
       </property>
      
       <set name="products" table="products" cascade="all" inverse="true">
           <!-- Hibernate只会缓存对象的简单属性的值,
       要缓存集合属性,必须在集合元素中也加入<cache>子元素
       而Hibernate仅仅是把与当前持久对象关联的对象的OID存放到缓存中。
如果希望把整个关联的对象的所有数据都存入缓存,
则要在相应关联的对象的映射文件中配置<cache>元素
           -->
           <cache usage="read-write"/>
          
           <key column="categoryId" not-null="true"/>
           <one-to-many class="org.qiujy.domain.cachedemo.Product"/>
       </set>
      
    </class>
</hibernate-mapping>
 

Product.hbm.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ibernate-mapping PUBLIC "-//Hibernate/Hibernate Mapping DTD 3.0//EN"
"http://hibernate.sourceforge.net/hibernate-mapping-3.0.dtd">

<hibernate-mapping>
    <class name="org.qiujy.domain.cachedemo.Product" table="products">
      
       <cache usage="read-write"/>
      
       <id name="id" type="java.lang.Long">
           <column name="id" />
           <generator class="native" />
       </id>
       <!-- 配置版本号,必须紧跟在id元素后面 -->
       <version name="version" column="version" type="java.lang.Long" />
      
       <property name="name" type="java.lang.String">
           <column name="name" length="32" not-null="tr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escription" type="java.lang.String">
           <column name="description" length="255"/>
       </property>
      
       <property name="unitCost" type="java.lang.Double">
           <column name="unitCost" />
       </property>
      
       <property name="pubTime" type="java.util.Date">
           <column name="pubTime" not-null="true" />
       </property>
      
       <many-to-one name="category"
                column="categoryId"
               class="org.qiujy.domain.cachedemo.Category"
               cascade="save-update"
                not-null="true">
        </many-to-one>
      
    </class>
</hibernate-mapping>
 


2)      编辑ehcache.xml文件:
<ehcache>
    <diskStore path="c://ehcache/"/>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1000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120"
        timeToLiveSeconds="120"
        overflowToDisk="true"  
        />
       
    <!-- 设置Category类的缓存的数据过期策略 -->
    <cache name="org.qiujy.domain.cachedemo.Category"
        maxElementsInMemory="100"
        eternal="true"
        timeToIdleSeconds="0"
        timeToLiveSeconds="0"
        overflowToDisk="false"
        />
       
     <!-- 设置Category类的products集合的缓存的数据过期策略 -->
     <cache name="org.qiujy.domain.cachedemo.Category.products"
        maxElementsInMemory="50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300"
        timeToLiveSeconds="600"
        overflowToDisk="true"
        />
       
    <cache name="org.qiujy.domain.cachedemo.Product"
        maxElementsInMemory="50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300"
        timeToLiveSeconds="600"
        overflowToDisk="true"
        />
   
</ehcache>

配置的元素说明:
元素或属性 描述
<diskStore> 设置缓存数据文件的存放目录
<defaultCache> 设置缓存的默认数据过期策略
<cache> 设定具体的命名缓存的数据过期策略
每个命名缓存代表一个缓存区域,每个缓存区域有各自的数据过期策略。命名缓存机制使得用户能够在每个类以及类的每个集合的粒度上设置数据过期策略。
cache元素的属性  
name 设置缓存的名字,它的取值为类的全限定名或类的集合的名字
maxInMemory 设置基于内存的缓存中可存放的对象最大数目
eternal 设置对象是否为永久的,true表示永不过期,此时将忽略timeToIdleSeconds和timeToLiveSeconds属性;
默认值是false
timeToIdleSeconds 设置对象空闲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对象过期。当对象过期时,EHCache会把它从缓存中清除。
如果此值为0,表示对象可以无限期地处于空闲状态。
timeToLiveSeconds 设置对象生存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对象过期。
如果此值为0,表示对象可以无限期地存在于缓存中。
overflowToDisk 设置基于内在的缓存中的对象数目达到上限后,是否把溢出的对象写到基于硬盘的缓存中


3)      写一测试类:
package org.qiujy.test.cache;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org.hibernate.HibernateException;
import org.hibernate.Session;
import org.hibernate.Transaction;
import org.qiujy.common.HibernateSessionFactory;
import org.qiujy.domain.cachedemo.Product;

public class TestCach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cache.........
              Session session2 = HibernateSessionFactory.getSession();
              Transaction tx2 =null;
             
              try{
                     tx2 = session2.beginTransaction();
                    
                     List list = session2.createQuery("from Product").list();
                    
                     for(int i = 0 ; i < list.size(); i++){
                            Product prod = (Product)list.get(i);
                            System.out.println(prod.getName());
                     }
                    
                    tx2.commit();
              }catch(HibernateException e){
                     if(tx2 != null){
                            tx2.rollback();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HibernateSessionFactory.closeSession();
              }
             
              //-------------------
              Session session3 = HibernateSessionFactory.getSession();
              Transaction tx3 =null;
             
              try{
                     tx3 = session3.beginTransaction();
                    
                     Product prod = (Product)session3.get(Product.class, new Long(1));
                     System.out.println("从cache中得到,不执行SQL---" + prod.getName());
                 
                    tx3.commit();
              }catch(HibernateException e){
                     if(tx3 != null){
                            tx3.rollback();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HibernateSessionFactory.closeSession();
              }
       }
}

首先数据库插入1000条产品记录和1条类别记录。此1000个产品都属于这一类别。然后执行以上测试类,在Session2中查询所有的产品,输出它的产品名,Session2会把这些数据加载到二级缓存中,由于有1000个对象,而配置中定义内存中只能存放500个,剩下的对象就会写到指定的磁盘目录中缓存起来。所以在磁盘相应位置可看到数据文件:


2.5.    查询缓存(Query Cache):
对于经常使用的查询语句,如果启用了查询缓存,当第一次执行查询语句时,Hibernate会把查询结果存放在第二缓存中。以后再次执行该查询语句时,只需从缓存中获得查询结果,从而提高查询性能。


2.5.1.      查询缓存适用于以下场合:
l 在应用程序运行时经常使用的查询语句。
l 很少对与查询语句关联的数据库数据进行插入、删除或更新操作。


2.5.2.      Hibernate的Query缓存策略的过程如下:


1) Hibernate首先根据这些信息组成一个Query Key,Query Key包括条件查询的请求一般信息:SQL, SQL需要的参数,记录范围(起始位置rowStart,最大记录个数maxRows),等。


2) Hibernate根据这个Query Key到Query缓存中查找对应的结果列表。如果存在,那么返回这个结果列表;如果不存在,查询数据库,获取结果列表,把整个结果列表根据Query Key放入到Query缓存中。


3) Query Key中的SQL涉及到一些表名,如果这些表的任何数据发生修改、删除、增加等操作,这些相关的Query Key都要从缓存中清空。
只有当经常使用同样的参数进行查询时,这才会有些用处。

 
启用查询缓存的步骤:
1)      配置二级缓存:
Hibernate提供了三种和查询相关的缓存区域:
l 默认的查询缓存区域:org.hibernate.cache.StandardQueryCache
l 用户自定义的查询缓存区域:
l 时间戳缓存区域:org.hibernate.cache.UpdateTimestampCache
默认的查询缓存区域以及用户自定义的查询缓存区域都用于存放查询结果。而时间戳缓存区域存放了对与查询结果相关的表进行插入、更新或删除操作的时间戳。Hibernate通过时间戳缓存区域来判断被缓存的查询结果是否过期。所以,当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做了修改,Hibernate会自动刷新缓存的查询结果。但是如果其他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做了修改,则无法监测,此时必须由应用程序负责监测这一变化,然后手工刷新查询结果。 Query接口的setForceCacheRefresh(true)可以手工刷新查询结果。
在ehcache.xml中添加如下配置:
<!-- 设置默认的查询缓存的数据过期策略 -->
    <cache name="org.hibernate.cache.StandardQuery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5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3600"
       timeToLiveSeconds="7200"
       overflowToDisk="true"/>
       
    <!-- 设置时间戳缓存的数据过期策略 -->
    <cache name="org.hibernate.cache.UpdateTimestamps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5000"
       eternal="true"
       overflowToDisk="true"/>
   
    <!-- 设置自定义命名查询缓存customerQueries的数据过期策略 -->
    <cache name="myCacheRegion"
        maxElementsInMemory="100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300"
        timeToLiveSeconds="600"
        overflowToDisk="true"
        />


2)      打开查询缓存:在hibernate.cfg.xml添加如下配置
<!--启用查询缓存 -->
<property name="cache.use_query_cache">true</property>


3)      在程序中使用:
虽然按以上设置好了查询缓存,但Hibernate在执行查询语句语句时仍不会启用查询缓存。对于希望启用查询缓存的查询语句,应该调用Query接口的setCacheeable(true)方法:
       测试类如下:
package org.qiujy.test.cache;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org.hibernate.HibernateException;
import org.hibernate.Query;
import org.hibernate.Session;
import org.hibernate.Transaction;
import org.qiujy.common.HibernateSessionFactory;
import org.qiujy.domain.cachedemo.Product;

public class TessQueryCach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ssion session = HibernateSessionFactory.getSession();
              Transaction tx =null;
             
              try{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Query query = session.createQuery("from Product");
                     //激活查询缓存
                     query.setCacheable(true);
                     //使用自定义的查询缓存区域,若不设置,则使用标准查询缓存区域
                     query.setCacheRegion("myCacheRegion");
                    
                     List list = query.list();
                     for(int i = 0 ; i < list.size(); i++){
                            Product prod = (Product)list.get(i);
                            System.out.println(prod.getName());
                     }
                    
                    tx.commit();
              }catch(HibernateException e){
                     if(tx != null){
                            tx.rollback();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HibernateSessionFactory.closeSession();
              }
       }
}

 

 

 

------------------------------------------------------------------------------------------------------------------------------------------

一级Cache:
  Session实现了第一级Hibernate Cache,它属于事务级数据缓冲。一旦事务结束,这个Cache也随之失效。一个Session的生命周期对应一个数据库事务或一个程序事务。
  Session-cache保证了一个Session中两次请求同一个对象时,取得的对象是同一个JAVA实例,有时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冲突。另外,它还能为另一些重要的性能提供保证:
  1:在对一个对象进行自我循环引用时, 不至于产生堆栈溢出。
  2:当数据库事务结束时,对于同一个数据库行,不会产生数据冲突,因为对于数据库中的一行,最多只有一个对象来表示它。
  3:一个事务中可能会有很多个处理单元,在每一个处理单元中做的操作都会立即被另外的处理单元得知。
  我们不用刻意去打开Session-cache,它总是被打开并且不能被关闭。当使用save(),update()或saveOrUpdate()来保存数据更改,或通过load(),find(),list()等方法来得到对象时,对象就会被加入到Session-cache.
  如果要同步很多数据对象,就需要有效地管理Cache,可以用Session的evict()方法从一级Cache中移除对象。如下:
  Session session = HibernateUtil.currentSession();
  Transact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for(int i = 0 ; i <100000 ; i++)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session.save(stu);
  }
  tx.commit();
  session.close();在保存50000个或更多对象时,程序可能会抛出OutOfMemoryException异常,因为 Hibernate Cache在一级缓存了新加入的所有对象。内存溢出。要解决这全问题就需要把JDBC批处理数量设置为一个合理的数值(一般是10~20)。在 Hibernate Cache的配置文件中可以加入以下属性
  <property name="hibernate.jdbc.batch_size"> 20 </property>
  然后我们在程序中一定时刻就提交并更新Session的Hibernate Cache:
  Session session = HibernateUtil.currentSession();
  Transact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for(int i = 0 ; i <100000 ; i++)
  {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session.save(stu);
  if(i%20 == 0) //每保存完20个对象后,进行如下操作
  {
  session.flush();//这个会提交更新
  session.clear();//清除Cache,释放内存
  }
  }

 

 

------------------------------------------------------------------------------------------------------------------------------------------

二级Cache:
  二级Cache是SessionFactory范围内的缓存,所有的Session共享同一个二级Cache.在二级Cache中保存持久性实例的散装形式的数据。二级Cache的内部如何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采用哪种正确的缓存策略,以及采用哪个Cache提供器。持久化不同的数据需要不同的 Cache策略,比如一些因素将影响到Cache策略的选择:数据的读/写比例,数据表是否能被其他的应用程序扬访问等。对于一些读/写比例高的数据可以打开它的缓存,允许这些数据进入二级缓存容器有利于系统性能的优化;而对于能被其它应用程序访问的数据对象,最好将此对象的二级Cache选项关闭。
  设置Hibernate Cache的二级需要分两步进行:首先确认使用什么数据并发策略,然后配置缓存过期时间并设置Hibernate Cache提供器。


  有4种内置的Hibernate数据并发冲突策略,代表数据库隔离级别,如下:
  1:事务(Transaction)仅在受管理的环境中可用。它保证可重读的事务隔离级别,可以对读/写比例高,很少更新的数据采用该策略。
  2:读写(read-write)使用时间戳机制维护读写提交事务隔离级别。可以对读/写比例高,很少更新的数据采用该策略。
  3:非严格读写(notstrict-read-write)不保证Cache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库的一致性。使用此策略时,应该设置足够的缓存过期时间,否则可能从缓存中读出脏数据。当一些数据极少改变,并且当这些数据和数据库有一部份不量影响不大时,可以使用此策略。
  4:只读(read-only)当确保数据永不改变时,可以使用此策略。


  我们确定了Hibernate Cache策略后,就要挑选一个高效的Cache提供器,它将作为插件被Hibernate调用。Hibernate允许使用下述几种缓存插件:EhCache:可以在JVM中作为一个简单进程范围内的缓存,它可以把缓存的数据放入内存或磁盘,并支持Hibernate中可选用的查询缓存。


  OpenSymphony OSCache:和EhCache相似,并且提供了丰富的缓存过期策略。
  ◆SwarmCache:可作为集群范围的缓存,但不支持查询缓存。
  ◆JBossCache:可作为集群范围的缓冲,但不支持查询缓存。


  在Hibernate中使用EhCache
  EhCache是一个纯JAVA程序,可以在Hibernate中作为一个插件引入。在Hibernate中使用EhCache需要在Hibernate的配置文件中设置如下:
  <propery name="hibernate.cache.provider_class">
  org.hibernate.cache.EhCacheProvider
  </property>
  <ehcache>
  <diskStore path="c:\\cache"/> //设置cache.data文件存放位置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10000" //缓存中允许创建的最大对象数
  eternal="false" //缓存中对象是否为永久的
  timeToIdleSeconds="120"//缓存数据钝化时间(即对象在它过期前的空闲时间)
  timeToLiveSeconds="120"//缓存数据生存时间(即对象在它过期前的生存时间)
  overflowToDisk="true"
  />
  <cache name="Student" //用户自定义的Cache配置
  maxElementsInMemory="1000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300"
  timeToLiveSeconds="600"
  overflowToDisk="true"
  />
  </ehcache>


  此外我们还需要在持久化类的映射文件中进行配置。例如,Group(班级)和Student(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它们对应的数据表分别是 t_group和t_student.现在要把Student类的数据进行二级缓存,这需要在二个映射文件中都对二级缓存进行配置。
  在Group.hbm.xml中如下,在其<set></set>中添加
  <cache usage="read-write"/><!——集合中的数据被缓存——>上述文件虽然在<set>标记中设置了& lt;cache usage="read-write"/>,但Hibernate只是把Group相关的Student的主键ID加入到缓存中,如果希望把整个 Student的散装属性都加入到二级缓存中,还需要在Student.hbm.xml文件的<class>标记中添加<cache>子标记。如下:
  <class name="Student" table="t_student">
  <cache usage="read-write" /><!--cache标记需跟在class标记后-->
  </class>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