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高背的探讨与研究

  • 相信所有养黄缘的朋友都希望自己的黄缘能够来个高背;有能力花钱买种龟的朋友,背部的高低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 我也不否认-我也喜欢高背的黄缘,拍出照片一炫耀,那心里美滋滋地,生了蛋,孵出小苗后我也可以和大家说:看,高背黄缘种龟的苗!
  • 但真的大陆黄缘尤其是热捧的皖南黄缘个个高背吗?当然不是,你看到的仅仅是一小部分高背的黄缘,仅仅是作为繁育者用来打样的黄缘,仅仅是黄缘爱好者用来“炫耀”的黄缘(当然是我也炫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高背黄缘”?
  • 很多时候,错误的说法被说多了,就成了真理,还是那句话,我说的这些,你信,则会颠覆你的一些认识,增长你对黄缘这种龟的认知;如果你不信,那就当我老李给您说一笑话,说出你的实践结论,让我信服。
  • 不过丑话说在前:好好说话,文明发言,攻击任何龟友,说话带脏字的,删你没商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言

开始之前,先铺垫一下。
现在都说高背黄缘,那么这个高背是什么意思?
不能单独看背高(或体高)这个数据,而是要结合看背高背甲长这两个数据,甚至要关注腹甲宽这个数据。

  • 背高测量:腹甲至背部最高点的最大值;
  • 背长测量:背甲颈盾到尾盾的数值;
  • 工具:长爪游标卡尺

衡量一只龟体型是否高背,通常用的是:背高/背长

  • 1~4龄龟这个比值通常在0.4~0.5之间,数值越大,视觉上看到的龟背就越高,越看越球,这个就是大家说的:短体球,
  • 反过来也可以,就是背长/背高,这个数值越小,视觉上看到的龟背就越高。
  • 不能单独看背高这个数据,如果单独看,台湾黄缘整体数据秒杀大陆黄缘。

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 “高背基因”;
  2. 紧绷与湿润的角质层;
  3. 野生的稚龟;
  4. 公母和运动;
  5. 性格和冬眠;
  6. 钙磷和D3;
  7. 轻谈“仿野”;**

一、高背基因

这一部分,我们用真实的,已知的研究数据来说话,不骂街,不空谈,不臆想,不拟人。

先上一个图,我家几只黄缘的几个形态学数据,既然本贴是说背高,那就关注背高/背长的比值(图一):

图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家4秋龄至1秋龄的7只黄缘的平均背长比为:0.465

1秋龄指的是黄缘度过了一个秋季。

案例一:某科研单位,测量所用的黄缘活体均来自信阳黄缘闭壳龟救护中心(2006-2007年 )人工繁殖的黄缘闭壳龟稚龟 (120只),体重 (1O~14.4g/只 );用镀铬游标卡尺测量稚龟的背甲长、腹甲长、背甲宽、腹甲宽以及尾长的长度 ,用TN 托盘扭力天平和电子秤称稚龟的体重。表中的数据用平均数-I-标准差 (s±x)表示,利用生物统计学原理计算出体重与6个形态学指标的一元 回归方程,回归的显著性用F检验 (图二)。
图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得到的相关数据:1秋龄龟平均背长比为:0.432

案例二:某科研单位研究黄缘幼龟在常温和控温环境下的生长数据,实验龟是 2007年7—9 月份孵化的稚龟,经历2007 年、2008 年两年冬季自然越冬期. 于 2009 年5—10 月在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进行实验(图三).
图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秋龄平均背长比为:0.458和0.450

都是稚龟和幼龟,似乎没有说服力,那我们来看看性成熟后8龄的龟是什么比值。

案例三:某机构研究大别山区黄缘闭壳龟的形态生物学种群特征分析,选取的野生驯养的黄缘闭壳龟由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信阳黄缘闭壳龟救护中心提供 , 样品取自河南、安徽等省的大别山区,龟为8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从 200多只野生黄缘闭壳龟中得到本体形的研究材料 114 只,随机抽取测量样本42只用托盘天平称重(W ) ,
用游标卡尺测量背甲长 (D l) 、背甲宽 (Dw) 、腹甲长 (V l) 、腹甲宽 (Vw) 、体高 (H) 等 . 所有数据用 Excel 软件处理 , 用 F 值和相关系数 r 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图四)

值得注意的事,所测试的龟为WC,从地区上看,黄缘种群偏皖西种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秋龄平均背长比为:0.485

接着来看7-12秋龄的!
案例四:某研究单位研究目标为黄缘盒龟年龄与生长形态的关系,研究用黄缘盒龟由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信阳黄缘盒龟救护中心、大别山区特种经济养殖场等单位提供,共 87 只,均来自华中地区. 其年龄及数量分别为:7 龄 3 只,8 龄 15 只,9
龄 15 只,10 龄 36 只,11 龄 14 只,12 龄 4 只.(图五)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研究样本较少,置信度不高,龟为华中地区WC龟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秋龄平均背长比为:0.519(样本数过少)
8秋龄平均背长比为:0.493
9秋龄平均背长比为:0.499
10秋龄平均背长比为:0.493
11秋龄平均背长比为:0.501
12秋龄平均背长比为:0.497

上述均为黄缘静态指标,每个年龄段背高比维持基本维持在0.4-0.5之间,综合来看,上述背长比平均值为:0.481

静态没有说服力,那接下来我们就看动态的数据。

案例五:某研究机构研究目标为黄缘闭壳龟幼龟生长规律,选取健康的幼龟 100 只,随机分为常温养殖组与初夏、秋末阶段性的控温养殖组,每组 50 只,幼龟规格见下图
图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测试起始平均背长比为:0.458(常温)和0.450(控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过5月~10月,一个生长周期,分自然养殖和控温,这个控温指的是初夏和初秋加温养殖,比常温养殖多出2个月,正常冬眠。

结束平均背长比为:0.451(常温)和0.459(控温)

各个指标都在增长,但背高比没有多大变化。

案例六:再来一个图表,看看7-12龄背高和背长的动态变化曲线。
图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面的静态和动态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出什么?

别着急烧脑,看看已知的研究结论是什么。

结论一:
《黄缘闭壳龟幼龟生长规律研究》
幼龟在生长过程中,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及体厚等各项生长指标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呈直线趋势,背甲长与体厚呈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
L T =2. 308H -4. 479(r =0. 996 5),
r > r 0. 01 (P <0. 001),
相关性极为显著;

结论二:
《黄缘闭壳龟稚龟的形态学特征统计分析》
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对黄缘闭壳龟稚 龟的体高、腹 甲长、体重、腹甲宽、背 甲 背甲宽、尾长7个形态学指标进行 了分析 .结果如下 :稚龟的体重(Y )与体 高fX )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 =8.577X 一3.6359 ,相关系数37.6237 ,Fo舾,F 。检验极其显著。体 重 (Y )与腹甲长(X )的一元回归方程 为Y =414567X -4.7986 ,相 关系数16.9280 ,Fn01检验极其显著。体重(Y )与腹甲宽(X )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 =5.0134X +7.4741,相关系-~ 3L 14.4394 ,
Fo. os,Fn0。检验极其显著。体重(Y )与尾 长(X )的一元回归方程为Y =11.2736+0.5968X ,相关系数0.3135,检验极不显著

结论三:
《黄缘盒龟年龄与生长形态的关系》
黄缘盒龟的年龄与体质量、背甲长、背甲宽、体高、腹甲长、腹甲宽呈正相关,在 11 龄之前,体质量、背甲长、背甲宽、体高、腹甲长、腹甲宽等各项生长指标随着年龄的增加均呈现增加,只是生长速率不同,体质量的速率最快,腹甲长与腹甲宽的速率最慢,而背甲长、背甲宽与体高的速率基本相似. 其中体质量与腹甲长在 11 龄后呈现负增长的情况,而背甲长、背甲宽、体高和腹甲宽则呈现数值平衡,变化不大的现象. 这说明在 7 龄之后,黄缘盒龟的各个形态指标不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生长,生长速率明显降低,生长速度趋于平缓.

官方研究结论看不懂,数学不好,那我用大白话来总结一下,那就是在黄缘从幼龟开始到成体,背甲长度和背高都在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生长,在合理和固定的喂养方式下,不会出现所谓的“父母都是高背黄缘,苗也是高背缘” “放心等2-3年,高背黄缘苗自然起背”、“他有高背基因”,也不会出现某个年龄范围内,背高突然增加,背长维持原有长度的的情况,而是背长长了1厘米,背高可能会增高0.48厘米(平均数值,有个体差异)

“三岁看老”,1-2秋龄后的幼龟,壳慢慢变硬之后,他将来的生长基本就会按照现有的比例放大,前提是你给他合理的生长环境(这是后话,也就是遗传学中的外因),当然,不同年龄段之间各个指标的生长速率不同。

网友意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的龟友发现了,我的龟在最近“起背”了,那是因为在生长期的某个阶段,龟生长的侧重点不同,有些指标变化稍快,而有些稍慢。

《黄缘闭壳龟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黄缘闭壳龟各阶段的生长发育表现为不同部位形态性状的增长和体质量的增加。1龄组黄缘闭壳龟甲桥长的通径系数较大,胸盾宽对体质量的间接通径系数较大,甲桥长系背甲和腹甲结合部位的长度,表现为 1 龄龟包括背甲和腹甲在内的各个组织器官的快速生长发育; 由于甲桥长的通径系数高于胸盾宽,这说明龟体在呈现双向全面生长的同时侧重纵向生长。2 龄组龟的肱盾宽和背甲长对体质量直接作用较大,肱盾宽的通径系数高于背甲长,这说明 2 龄组龟的生长处于营养物质积累阶段,呈现侧重横向生长同时兼顾双向全面生长,此阶段的龟对于恶劣环境的抵抗力和疾病的免疫力均得到了提高,其成活率较高。3 龄组龟的肱盾宽对体质量直接作用较大,腹甲长和喉盾宽的通径系数为负数,与体质量负相关,这说明 3 龄组龟直接呈现横向生长; 根据此阶段雄龟已有主动交配的行为,推测有可能是性腺发育造成的

很对龟友会有疑问:那为何很多缘苗有看上去背高点的,有的看上去身体长的,体扁的,有的像球有的是飞碟?

抛开囊完全收好之后的水养和土养两种方式,稚龟的体型,更多是由蛋的形状决定的。

黄缘蛋有三个数据:长径 短径 重量,如果一个蛋短径(直径)大,长径小,也就是这个蛋是呈现椭圆型,短径越大,那么这个蛋孵出的苗在舒展开之后就接近短体球,反之,如蛋长径大短径小,蛋呈现长条型,出来的苗体长就会长,相对背部就会显的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黄缘蛋孵化的15~19天左右(有差异),会迎来“骨化期”, 胚胎出现椎弓和椎体,背甲原基已发育为透明的膜状。胚胎的头、颈、躯干、尾、四肢五部分界限分明。前后肢已分化,腹甲也隐约可见。
孵育的第21~27天,颈部细长,前后肢增粗。眼与头的增长相对缩小,背甲盾片清晰可数。孵育第30~35天,心脏已经看不见,颈部更加清楚地从躯干部分离出来,口已张开。

因为有蛋壳的限制,椎弓的弯曲度和背甲的长度也相应收到限制,再加上卵黄囊的大小不同,于是出生的稚龟就有各式各样的比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2个蛋,他的短径基本一致,但一个蛋长,一个蛋短,那么孵出的小龟,就会出现一个背高比小的,一个背高比大的

于是,按照龟友们的评判,比值低的,可能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顺便说一下这张图,这是我2020年剁手买的2只苗,左边的背高比0.43,右边的0.47,其实我不说您也明白,哪一个更接近短球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圆的蛋是否遗传?是不是背部高的公母生圆蛋的呢?这个是遗传吗?

如果说是,那您就是在和我开玩笑

本楼普及雌龟的生理卫生知识,不感兴趣的,跳过。

雌龟最重要的生殖结构是卵巢,漏斗型的器官,输卵管(输卵管后部有时被称作子宫)
卵巢有非常多的xx,一个xx包括卵母细胞(卵子初期形式)和分泌薄壁细胞包裹层,当他成熟时,就会变大。未成熟的xx在放大镜下也只有几个毫米。成熟的lz有几个厘米。
由于龟的生殖系统是一对,左右各一个卵巢和输卵管,两条输卵管的末端都通向一个泄殖腔,最终完成产蛋,所以,雌龟的生殖系统整体看上去就是一个Y型,这就是我们在龟产蛋前,两边都可以摸到硬硬的蛋壳。当然有时xx的数量少,只有一边输卵管有蛋。
卵子成熟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蛋黄的积聚。(蛋黄是一种脂类物质,提供胚胎发育的营养直到孵化),xx的成熟与所谓的脂肪循环紧密联系。因为正常的卵黄生成作用依赖于雌性有足够的脂肪储量,因此,如果一只雌性龟重量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脂肪,卵黄生成作用就不会发生,她可能会有功能性的不育或者卵黄生成作用较低程度的发生,产生较少的成熟卵细胞,因此,在繁殖季节,给雌性龟稍微多喂一些是可以的,而在产卵完成后,母龟也不能够吃太少,一是要补充产完卵之后的能量补充,二是要完成脂肪再次积累,为第二年开春的产蛋做准备,如果在冬眠前脂肪堆积不够,开春后产蛋的数量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排卵(形成并且释放卵子)是由性垂体前叶,他是对外部的影响作出的反应,比如温度,湿度,和交配行为,同样也有内在的影响,比如身体状况,年龄等等。卵子被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前端的漏斗型的器官。
与鸟类不同(一次之只下一枚蛋),龟类一次可以下很多个蛋。这是由于龟类成熟的xx可以同时释放出好几个卵子,一个接一个进入输卵管,卵子的保护层,卵周膜,蛋白,外壳和外皮,一层层的形成。
雌性生殖细胞称作卵子或者卵细胞,她相对较大和圆,包含特有的细胞器,包括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等等,和可变量的蛋黄,蛋黄十分粘稠,含水量大约包含50%了,包含盐,脂类,碳水化合物和类胡萝卜素(所以蛋黄是黄的),并且包含大量的铁元素。
卵周膜是包着卵细胞的一层膜,他开始形成于xx中,最终在卵子通过漏斗型器官和输卵管前部时完全形成。
在这里插一句,卵子的受精过程发生在输卵管内,也就是在卵周膜没有完全形成时完成的, 一旦具有保护作用的卵周膜形成,卵子也无法完成受精。在一些品种中,交配后的精子可以在输卵管内存活几个月甚至数年。精子这种保存的能力是长期以来小群体生存的进化的结果。

这层膜隔离了蛋黄和蛋白。卵周膜主要是由蛋白纤维组成(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角蛋白)和粘合物质结合在一起。
蛋白是由漏斗器官和输卵管的最前端的细胞分泌而成。他大约包含85%的水分,粘稠度低于蛋黄,蛋白主要是由蛋白质,同时还含有少量的脂类,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蛋白是层防御层,保护蛋黄和发育中的胚胎抵抗外部微生物环境。他较大的粘稠性阻碍了致病菌入侵到蛋的内部。蛋白还包含抗菌物质比如溶解酵素,卵类粘蛋白。蛋白另一个重要性就是为发育中的胚胎提供营养,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壳把胚胎和外部环境隔开,控制气体交换和湿度。在胚胎形成期间提供钙质,龟类的蛋由两部分组成,他在输卵管的末端形成。

蛋壳的内层由蛋白纤维网组成,内层部分嵌入蛋壳外层。

蛋壳外层,或者说是真蛋壳,是由无机物(一种以方解石形式的碳酸钙),它是由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小单元以栅栏形式结合在一起组成的。蛋壳的柔韧或者坚硬是由这些小单元的组织结构和表面积决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有些**蛋壳比较软,比如北美木雕龟,东部箱龟,日本石龟。 蛋壳的外层有非常多的气孔供胚胎和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蛋壳外层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而透明,具有渗透性的蛋白质外皮。

两张图,看清xx怎么来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着打脸:答案是否定的。

黄缘龟,甚至是所有龟类,产卵的数量和形状、重量,和龟的年龄、卵巢/输卵管发育状况、龟体质、温度、龟的营养状况,每窝卵的数量,不同种群有着直接的联系,

而对卵型有较大影响的,是处于繁殖期输卵管形态上的变化与造成卵形态上差异,是单个个体生殖系统发育的不同或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造成的差异,而与母龟背部高低没有任何关系。

看金头毕壳和锯缘的:
金头闭壳龟输卵管比锯缘摄龟输卵管略粗些,故产卵较大。事实证明亦如此。在解剖金头闭壳龟卵巢时,有卵6 一7个,最大卵直径达2厘米共有三个,卵直径1.5厘米有一个,卵直径1厘米有一个,卵直径0.7厘米有二个,在锯缘摄龟卵巢中,最大卵直径达2厘米,左右卵巢各有一个,卵直径1厘米有二个,还有小卵若干个,表明繁殖期输卵管形态上变化与其卵发育不同状态是相一致的。
看黄额的:
黄额闭壳龟在生殖季节不同的生理时期,输卵管的组织学结构是不同的。发现成熟卵由腹腔再从喇叭口进入输卵管时,并由上段到中下段时,输卵管的管壁明显变薄,可承受重又大的卵,表明生殖季节输卵管的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其生理功能变化是相一致的。

这一部分,说了这么多,看了这么多的研究数据,您可以再跟我说高背是遗传基因吗?可以说高背缘生下来的都是高背苗吗?

那我是不是可以说在同一种群中,高背不是遗传呢?

如果是高背缘出短球苗,这些子一代通过错误的喂养方式养成了大饼,他们出的子二代还可以生出高背缘苗吗?

如果真要从遗传形态学上做对比,那就只能跟踪若干个子一代,记录各个年龄段形态学上的数据,12年后将该数据与其真正的亲本对比较。

但,这样就能证明背高或体型具有遗传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你脱离了原有的环境,也就是遗传学中的外因,你不可能复制一个和亲本一样的生活环境。

如果以上都说的是“内因”,那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外因”,让我们继续探讨,不同的外因对黄缘体型和背高的影响。

哦对了,还有美国的爬友在美国喂养黄缘(台)的数据,也一起看一下,不得不说,美国爬友还是精细,爬宠的环境和氛围相当好。

以下为翻译原文:
我们收集了一些数据(体重,背甲长度,腹甲长度,高度和宽度),这些数据来自笔者目前饲养着的所有黄缘盒龟,和另4只由第三方提供的藏品。
这其中包括19(5.9.5)只甲壳光滑,外观正常的个体,以及7(3.4)只身带残疾的动物,它们甲壳的生长有明显的异常,但其他方面是健康的。
体重用Ohaus三角衡梁天平来测量。背甲长度按其长径,最大甲壳高度在枢纽关节处,甲壳宽度也在枢纽关节处,腹甲前片和后片以及腹甲的总长则在中缝处使用测径器测量。
图1、图2、图3是分别为19只正常生长的甲壳的长度和最大高度,宽度和重量之间的关系的图形曲线。
图1:背甲长度与最大高度(有背甲长和壳高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 = 0.997)。该公式为线为:y = 0.5857x – 9.9742,其中y是最大壳高为mm x是背甲长度,单位mm。):

图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图2:背甲长度与背甲宽度(有壳高,壳宽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 0.992)。该方程为线为:y = 0.6652x + 6.5117,其中y是总壳宽度以毫米在铰链和x的电平测量是甲壳长度,单位m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背甲长与体重(有背甲长和(LN),重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 0.983)。该方程为线为:y = 6.015e 0.0324x其中y是在克的重量和x是甲壳长度,单位m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来说,背甲的长度和腹甲的长度之比略高于1,腹甲前叶和腹甲后叶的比例大约在0.7,稚龟和畸形要略高一些。
通过曲线的方程式能够从背甲长度,来预测龟身的高度,宽度和体重。甲壳畸形在野生的个体中极为罕见,甚或没有,但在人工饲养的C. flavomarginata中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只是因为它们拥有更为广阔的生活和繁殖的空间类型。
甲壳畸形有很多种,但以扁平,异样增宽为最典型。
甲壳长度和高度及宽度之间的关系能够用于预测一头年轻的黄缘盒龟的生长情况是否正常。
而背甲长度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则能够用于验证某一特定个体,就其大小而言,是否体重过轻。

二、紧绷与湿润的角质层

北方的秋冬,最烦的就是干燥,这个季节我摸得最多的就是墙,开个车门我还要摸个地面放放电,洗完脸之后就别说了,都是那种紧绷绷的感觉,北方朋友有同感吧?为何用点擦脸油就会很舒服?女士为何经常用保湿水?

其实,龟也是一样的。

龟壳有两层结构:表面由蛋白质构成的角质层,和在角质层下面由钙和磷构成的骨质层,而骨质层也分两层:高密度骨质层和松质骨层,这样的结构形成的龟甲的抗压性和柔韧性。

都知道,黄缘体型好,背高需要湿度,湿度和高背到底有什么联系?

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水合作用”,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水分子进入某种物体,那么当水分子进入角质层,会有什么作用呢?

还是看实验,省的有人说我整天臆想!

北京理工大学论文:《龟壳角质层的微结构特征及拉伸力学性能》

结论:开展了干湿条件下角质层不同方向力学性能的拉伸实验测量, 发现角质层的拉伸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沿蛋白质生长方向的强度和韧性最大, 而垂直于该方向的强度最低; 同一方向的角质层, 含水材料的断裂应变大于干燥材料的断裂应变, 而含水材料的断
裂强度小于干燥材料的断裂强度.

什么意思呢?大白话就是含水的角质层,其拉伸的能力高于干燥的角质层;含水的角质层,更可以容纳下部骨质层的不断生长。

黄缘从出壳到12龄之间,一直在生长,他的骨质层不断的在拉伸,如果一只角质层干燥的黄缘,就会给底下的骨板一种紧绷和束缚,甚至会出现每个盾片之间裂缝和断点,每个部位角质层含水量不同,容纳骨板拉伸的程度也不同,比如长期浅水养,那么腹甲长度就会慢慢的大于背甲长度,形成地包天;水养的稚龟,翻甲的概率就会高于土养;长期背部角质层缺水,那这部分的生长就低于含水的部分,这就是背甲角质层含水量给龟体型带来差异的原因之一。

我上一张图,因为是朋友以视频的格式给我的,我也没有保存,能够大概看出长期浅水养出来的成体黄缘的样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就是网传湿度造就高背黄缘的由来。

三、野生的稚龟

动物世界看海龟,经常可以看见小海龟出壳后集体奔向大海。。。。。。

黄缘苗出壳后集体奔向小溪池塘,那TMD就不叫半水龟了。

我们可以很高概率的看到商家图,一盆黄缘苗,放在浅水中,并且很多大婶也告诉你,苗可以水养的,你也可以吧盆翘起来,一边有水一边没水。。。。。。

而这个时候,就没有人会和你谈“仿野”。。。。。。

野生的稚龟,出壳后在土壤中基本不动,静静的等待囊收好,温度事宜的时候,他们才会从落叶或各种腐殖质的土壤中钻出来警惕的进行觅食。

自稚龟的囊收好之后,甲壳有一个舒展的过程,前面说过了,我们要保证背甲腹甲湿润,而土壤中的均匀湿度(潮,而不是湿)给缘苗提供了绝佳的湿度,这个湿度和浅水养的湿度是不一样的。浅水养,除了增加腐皮概率之外,腹甲,背甲甚至是甲桥的舒展程度是不一样的,长时间潜水养,导致腹甲延伸速度大于甲桥和背甲,长时间就会出现翘边的现象,我们说的加温的临时环境(盒子+隔水垫)只适合短期调理或医疗,而不适合长期喂养(1-几个月)。

养龟,尤其是对湿度敏感的半水龟,我们都需要一个带探头的温湿度计,而不是挂在箱子边上那种测室温的温湿度计。

一个看上去干燥的土壤,用手抓一把,感觉土有潮气,捏的话会结团,但松开后土会散开,这样的土就是湿度在99%的土,缘苗钻土是天性,土上在放点落叶,躲避都可以省了。

说这么多,老李想说什么呢?我想告诉你,无论你收到当年几克的苗,无论你打算加温增重还是冬眠,都不要“裸养”,都不要“水养”,而是把他放到合适湿度的土壤里,合适湿度的土壤不是泥巴,也不用喷淋,找一个合适的盒子,放上土,每天用喷壶喷几下,一边喷一遍翻土,你就可以得到这类适合湿度的土。

这一点,我很赞同育归的欣龟基地和嘿爬的养法,那就是从苗开始土养,让苗在出壳后到1秋龄后,甲壳均匀的舒展开。

育归的欣归基地怎么养苗?来,我摘抄一段看看:

黄缘苗从出壳后到正式的固定环境中饲养其实要有好几个步骤要走。
1阶段
第一步就是在出壳后,刚出壳的黄缘苗往往肚脐还没有收好甚至还带着少许的卵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使用这样的小盒子,在盒子底部放一层浅水,将缸出壳的黄缘苗洗干净后放进去。密度不要太高,将盒子放到阴暗处即可。每天换一次水,一般出壳后的黄缘苗2-5天就可以完全把肚脐收好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阶段
作为欣归独特的饲养方法,黄缘苗的初期饲养我们不使用水养法。因为水养虽然可以保持高湿度,但是却容易导致龟苗之间相互咬尾巴。如果温差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会导致龟苗感冒,腐皮等情况出现。我们采用土养法,这个土是育归的爬行动物专用土。
龟友们都想将黄缘苗养出高背、全品。这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黄缘苗在幼体时期的背甲是需要保持一定湿度的,这样才能够保持龟甲的健康生长,否则背甲脱水后容易导致盾片之间的隆起,从而影响将来的生长体型。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导致黄缘苗的皮肤疾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看看 嘿爬的

养龟这些年,越来越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经历同一个过程,从自己瞎养、上网自学、盲目迷信直至真正悟出真理。这一大圈弯路有些人走的毅然自信,走的斗志昂扬,到头来两到三年后败了一大堆器材、龟粮,用尽了各种花哨的方法,才慢慢悟出真正的养龟之道。而有的人则会听得懂劝,走的近路不花冤枉钱。
最近,我晒了几张缘苗照片后才发现,盲目迷信他人并不停加戏的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这些苗,因为是我一手养到大,所以对它们是真正的知根知底。别看现在是龟模狗样的苗,其实3个月前是一群被各种人挑剩的尾苗,样子简直是配得上可怜二字,什么平背啊、歪甲啊、个体偏小啊、颜色暗淡啊等等等。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去年我也写过一篇养苗的帖子(缘苗高背的秘密----人人都能养出高背缘苗)今年继续用去年的方法,再次验证了对于缘苗来说环境+食物远比生来好看要重要的多。所以只有不会养的丑苗,没有养不成的靓苗。
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当我晒出了这些图片后,很多人都蜜汁自信的觉得我是用了什么了不起的秘方才能培育出这样的缘苗。一派是觉得我用了什么仙境布置才能让缘苗变的如此好看挺拔高背。让你们失望了,不光没有什么NB环境,现场图可能会还会让你觉得简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养龟这些年,越来越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经历同一个过程,从自己瞎养、上网自学、盲目迷信直至真正悟出真理。这一大圈弯路有些人走的毅然自信,走的斗志昂扬,到头来两到三年后败了一大堆器材、龟粮,用尽了各种花哨的方法,才慢慢悟出真正的养龟之道。而有的人则会听得懂劝,走的近路不花冤枉钱。”—嘿爬

大实话,相信我帮助过的,从刚刚养龟到一年后的龟友们深有体会吧?—大老李

商家就是水养的!

难道你让商家土养,在喂食的时候翻一遍土找龟苗拿出来泡水喂食吗?这是什么工作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公母和运动

龟类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其性别的确定由两类构成,我们称之为(TSD,Temperature Sex Determination)即孵化时的温度决定性别,另一种是(GSD,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即遗传依赖决定性别,而黄缘的性别确定属于TSD,2629度孵化,雄性比例较大,2932度,则雌性较多。

公母在3龄前,无法确定性别,三龄后(按时冬眠),雄性个体的小雨伞开始发育,尾部变得粗壮。

也是通常在3~4龄后,雄性开始有寻找雌性个体的行为。

野生环境下,除了尾巴形状粗细外,公龟和母龟有什么差异呢?

1、雄性个体永远比雌性个体活动范围大,雄性个体跟踪测定的活动范围在3.5公顷=35000平方米=5个足球场,雌性活动范围在0.5公顷=5000平方米;
2、同一野生种群,雄性黄缘盒龟的背部拱起较高,顶部尖,腹甲后缘略尖,雌性龟的背部拱起较小,但顶部钝,腹甲后缘略呈半圆形,另外雄性黄缘闭壳龟的背部拱起弧度会比较高一些,而雌性黄缘闭壳龟的背部拱起弧度比较短,弧度的测量方法是颈盾到尾盾的弧度距离。

3、同一种群的雄性野生个体,其头部颈部四肢肌肉均比雌性强壮;

雄性和雌性为何有这样的体型差异?不说是不是也能看出来?

黄缘主要以肺呼吸,借助颈部和四肢的伸缩与口咽腔的活动来完成,呼吸时,口咽腔上升与下沉使口咽腔内充满一定空气,上升将空气压入肺部,下沉时压送空气出去。同时,四肢和颈部的伸缩运动直接影响甲壳内的腹腔大小,从而影响肺的扩大与缩小,肺部在哪里?在黄缘的背甲下方,黄缘溺水怎么抢救?头部向下,将四肢反复压入壳中,什么原理?通过四肢运动挤压肺部促使肺部水排出。

说一个真事,高中体检,我测肺活量,第一次吹了6100,医生说我换气了,让我吹了第二次,我吹了6300,我也是运动员出身,于是我的胸围和肩宽比同龄人大。

另有一个好事者,测试了CB和WC闭壳力度,结论是:肌肉影响骨骼结构或者说是骨骼结构影响肌肉力度在医学上是有相关资料和论证的。推断高背黄缘其肌肉力度和纤维长度均远高于人工饲养的黄缘。增加黄缘运动和肌肉力度,也许对背甲和腔体构造有作用,高背黄缘也许是正因为高背才有如此强壮的肌肉和较长的肌肉,多锻炼总归有好处!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看出了一些结论?

野生黄缘有着足够大的运动空间,同时公龟为了寻找母龟交配,其活动空间是母龟的数倍,同一种群的雄性个体背高平均值高于母龟。

反思咱们家养的黄缘,我们能够提供几个足球场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性格和冬眠

(一)性格

《黄缘盒龟体型差异与保护单元研究》 2011.7 作者:黄斌等
“在对我国黄缘闭壳龟的主要分布区河南、安徽等省的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形态学观察研究中发现 , 大别山区黄缘闭壳龟的自然种群有 2 种典型的常见体型 , 本文对其中一种 ( 体形Ⅰ ) 的形态生物学进行了研究报道。
为了做对比,作者将两种体型的黄缘龟区分为A体型和B体型,黄缘盒龟由河南省黄缘闭壳龟救护中心、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提供 :龟龄 7 龄的 3 只, 8龄的 15 只, 9 龄的 15 只, 10 龄的 36 只, 11 龄的 14 只, 12 龄的 4 只, 共 87 只, 均已达到性成熟 .其中 A 体型黄缘盒龟 41 只, B 体型黄缘盒龟 46 只

AB都是什么体型,看下面的图

A 体型黄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黑白的看不清楚哈,找了些图,大概就是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体型,这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B两个体型放一起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B哪个背高呢?

论文中的各种统计和回归表格我就不列出了,直接说结论:

形态参数及其比值的差异性分析:
由方差分析可知:A 、B 体型黄缘盒龟的腹甲长和体高差异极显著, B 体型的腹甲长和体高显著高于 A 体型。

通过两种代表型黄缘体型比较,闭壳呈V型的,也就是俗话说“坦克”类型的黄缘背高居然低,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索性,作者附上了针对两种体型黄缘性格的描述:

3.2  相关行为分析
A 、B 两体型黄缘盒龟不仅体型分化明显, 且行为习性上也明显不同,。
A 体型黄缘盒龟惧怕人, 对外界刺激、干扰敏感, 活动量小, 常静卧在养殖池一角或龟巢中,
B 体型黄缘盒龟能主动接近饲养人员求食, 对外界刺激 、干扰不敏感, 活动量较大, 养殖池中活动的个体常是该体型黄缘盒龟.
两体型黄缘盒龟混养时, A 体型黄缘盒龟争食能力差, B 体型黄缘盒龟争食能力强, 人工喂食时常是 B 体型的黄缘盒龟先到饵台上摄食 .其行为习性的不同可能与两体型背腹甲闭合的紧密程度有关, 因为 A 体型黄缘盒龟除正常摄食 、产卵 、交配外, 其它时间龟甲总是紧密闭合, 头部藏在甲壳内, 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少, 因而形成了胆怯、警惕的习性 .

A 体型体高与体重 、腹甲宽的相关性显著, B 体型体高与体重、背甲长的相关性显著 .研究结果说明两群体间的性状分化十分明显, 根据现代遗传学理论 [ 8-9] 推断 A 、B 体型黄缘盒龟很可能有较明显的遗传变异

这种胆怯的黄缘,除了上面描述的特征外,还有一个就是体重轻,长时间的畏缩,少的活动量,其实和上面一节提到的运动有直接关系的,胆大的,满环境跑,其体格势必比胆小的强壮,因不断的肌肉拉伸和过多的肺部气体交换,而导致整个壳内的容积变大,所以就形成了

A 背甲长15.41cm 背高7.30cm 背长比0.47
B 背甲长14.92cm 背高7.56cm 背长比0.51

无论从但数值(背高)看,还是从整体的背长比(背高/甲长)来看,B体型的更接近短球体

说完性格说冬眠

(二)冬眠

很多朋友都说,经过一个冬眠季节,出眠后发现自己家的缘背高了,我天,真这样吗??

那每年给他两次冬眠周期岂不是可以到陆龟那样的背了??

正好手上有2-3龄龟冬眠的数据,来看看。

冬眠周期2020年10月25日左右,2021年4月7日从冬眠环境放到土环境中;
冬眠位置北阳台,最低温度0.4度,5度以下冬眠1个月以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龄的龟,居然背还低了!

再看2020年第一龄苗冬眠后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记得在什么地方看过一个数据,野生缘苗第一年的越冬死亡率在60%以上,为何一秋龄的龟冬眠会有背增高的现象,而在成长期的2龄以上的黄缘却少有背部增高的现象?

答案很简单,因为一秋龄的龟壳是软的,手上有苗的朋友,自己试试,轻轻的捏,龟壳就会变形,尤其是裙甲位置,更软。

长时间的低温冬眠,有助于一秋龄龄黄缘背部的提升和形成更好的闭壳姿态,1-5度的低温,幼龟会将头部四肢尽可能的收缩到壳中,腹甲前后铰链努力向上闭合避免冻伤,内脏的空间压缩,帮助背部脊椎弯曲缓慢扩大容量,这一年龄的龟,及时背部维持弧度不变,甲桥倾斜角度也会增大,这个弯曲角度的增大也会使测量的数据提高。

人工喂养的缘苗,5-8克的,相信有很大多数朋友不敢让他低温经历5-6个月的冬眠期吧?别说冬眠和克重没关系,只是你没有见过野外没有醒过来的有多少。

六、钙磷和D3

这部分估计不说大家也知道,背甲角质层下面就是骨质层,骨质层就是龟外露的骨骼,骨骼中只要的成分就是钙和磷,龟体内的钙和磷是不能直接吸收的,必须要含有维生素D(D2/D3),该维生素会促进小肠对钙质的吸收,使钙沉积在新骨需要沉积的位置。

维生素D3由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完全相同,需经肝、肾细胞的两次转化生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2后,能促进钙、磷在小肠内的吸收。
D2D3主要来源首先由食物提供。植物性食物,如蘑菇和菌类含有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含有维生素D3,对于龟类而言D3还是有阳光转化。

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半水龟尤其是闭壳龟类的食物钙磷比研究,参照陆龟而言比较合适的钙磷比是2:1 ,龟的食物里的钙比磷要越大越好,龟甲的钙磷比是大约2:1,而且龟吸收磷要比吸收钙容易,所以龟的食物中的钙含量要比磷含量高才对龟的生长有益!最小也应该大于2:1。而从我的偶像MARK2那里看到育归龟粮的钙磷比在3:1,另外过高的蛋白质食物(长期喂活体食物比如蚯蚓!)也会影响到钙质的吸收,切记切记!

常说的“僵苗”,更多是患有代谢性骨病(MBD),该疾病除了和机体发育有关外,也与处于生长期的爬行动物和龟类缺乏钙质与体内D3、紫外线照射有关。。动物医学临床上常见的MBD 类型主要是营养性继发性甲状 旁 腺 机 能 亢 进 型(nutritional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NSHP) 和 肾 源 性 继 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型(renal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RSHP) 肥 大 性 骨 病 型 (hyperphic osteopathy,HO)和骨骼石化症型 (osteopetrosis,OP)四种。

因此,人工喂养的黄缘龟,除了给他提供合适的光照(包含散光)外,合理是食物构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家庭喂养,品质高的龟粮完全可以100%的提供给龟类全面的均衡的安全的食物。

七、轻谈“仿野”

“环境胜于一切”,“养龟先做环境”
环境对一种龟生长起决定性的影响,这个环境可以理解是广义的环境,也可以是狭义的环境。

广义的环境包括:原生龟种所处地理位置的海拔 气候特征 土壤特征 植被分布 食物构成等,狭义的环境大多数单单指的是黄缘所处的生活环境。

广义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海拔什么的就不说了,举例说出几个理解一下:
食物:黄缘杂食动物,在野外吃到的食物基本上是成熟落地未腐烂或接近腐烂的果实、死亡未变质或接近变质的动物尸体、防卫能力差运动能力差的昆虫,网传的黄缘吃蛇是我原来一个微信的龟友把蛇弄死后摆拍的,这些食物品种多但热量低,野生龟基本处于饱一餐饿几天的状态,别总臆想野生环境腐叶下到处都是虫子蚯蚓,到处都是吃的,相关研究机构用香蕉诱捕黄缘后,发现其胃中食物仅仅是2-3天前用于诱捕所用的香蕉,相对于我们的宠物们,可以加温喂食,可以天天管饱,甚至可以吃到13世纪才传入中国的胡萝卜和15世纪才传入中国的南瓜和番茄这种来自安第斯山脉的食物并且说这才是龟该吃的天然食材,给黄缘吃会飞会跳的蝗虫蚂蚱,给产蛋的种龟吃钙磷比严重失调的乳鼠,更可笑的是冬眠前必须贴个秋膘。。。。。。
正是这种野生饥饿的竞争状态,让WC龟磨砺和造就了强大的竞争生存能力、身体免疫力,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寿命长)和强大的繁殖功能(产蛋期长)。

温湿度:
野生龟一般在气温高于20度时才开始进食,结合大陆缘原产地的气候特征,全年只有6-9月的进食期,山区的气温比城市的温度低的多,腐叶植被下湿度可以到惊人的程度,看看我们的宠物们,为了营造湿度用喷淋和加湿器,温度低了为了让黄缘吃东西就加温,必须要吃啊,要长身体啊。

微生物:
“我的龟出现消化问题”“我的龟拉出没有消化的食物”。。。。。。

吃点乳酶生 吃点乳酸菌素 吃点妈咪爱
对不起,我们只能帮你到此了。。。。。。

WC龟类肠道菌群与龟种类和当地野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已知的龟类肠道菌群有120多种:厚壁杆菌门、拟杆菌门、螺旋体门、梭杆菌门、变形菌门、柔膜菌门、脱铁杆菌门、互养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纤维菌门、黏胶球形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以及一个古细菌广古菌门。

肠道益生菌怎么来的?吃进去是其中一个最大的途径,WC龟体内有益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龟生活的土壤及植物体表,通过遗传和饮食,黄缘肠道内形成了与其他龟类不同的肠道益生菌,人工环境下呢?我们用的土可能都是人工合成的赤玉土,为了避免真菌细菌,我们的土可能已经经过的高温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或定期的消毒,这都是好的,有些养缘的环境中没有土,细菌性肠炎了,上抗生素,好菌坏菌一起杀,更可笑的是一边用抗生素一边用益生菌。

再说到土壤中的矿物质,黄缘是吃土的,黄缘通过吃土来补充体内微量元素和帮助消化,矿物质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尤其是铁锰镁等对改变体色是有影响的,所以大家能保证自家的土可以和原生产地土壤结构一致吗?红土可以吗?什么431泥炭土可以吗?咱们的土可以做到微生物平衡吗?

说到这,其实就是想说明大自然千奇百怪是很难仿制的,动物园里长大的老虎永远没有野外生活的强壮和威猛,动物园的北极熊馆最常见也就是大冰块,我们的环境永远无法复刻野外环境。

所以,轻谈仿野,按照黄缘的生理特征做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千万别说自己在一个2*2米的室内环境中“仿野喂养”出的极品,除非你在六安歙县包一片丘陵放苗养。

总结

本贴陆陆续续写了快2个月,总结一下:

高背的奥秘:内因
1、基因支配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全部信息,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这是宏观的,用于解释为何黄缘会比黄喉背高,寿命比陆龟短等;
2、短体球是一个比值,背高:背长 的数值越大越好;
3、不要用人类身高遗传用在爬行动物身上:一个是脊椎长度,一个是锥弓弯曲弧度,一个脊椎垂直地面,一个脊椎平行地面,一个胎生动物,一个卵生动物;
4、目前没有任何数据支持“高背种缘”具有高背遗传性,更多的只是爱好者和繁育者的美好愿望;
5、赋予黄缘体型的第一个内因,是蛋的形状,蛋的长径越小,直径越大,越接近椭圆的蛋孵化出的苗背长越短,背部弧度越大,视觉上背就越高;
6、蛋的形状和其亲本背高没有直接关系,对卵型有较大影响的,是母龟处于繁殖期输卵管形态上的变化与差异,是母体生殖系统发育程度的不同或处于不同年龄阶段而造成的差异,背高的母龟可以出长条的蛋,背低的母龟也可以生椭圆的蛋;
7、稚龟在1-2秋龄壳硬化后,其背高和背长按照既定的比例均衡生长,即背长拉伸同时背部增高,二者呈高度相关性,不同年龄背长和背高增长速度略有差异;
8、10~12龄体型固定,停止生长;

高背的奥秘:外因
1、稚龟卵黄囊吸收完毕至当年冬眠前,落叶下土壤中给他们提供均匀的湿度,帮助稚龟充分的舒展体型;
2、稚龟第一年的深度冬眠是背部隆起的关键,这期间龟壳柔软尚未定型,深度冬眠龟缩入壳中帮助背部隆起;
3、整个生长期,野生黄缘的生长环境提供给他们均匀的湿度,使甲壳角质层有充分的延展性和拉伸度;
4、野生缘很高的杂食性,避免了长期过高的蛋白质及单一食物对体型的影响;
5、野生雄性背部高于雌性(同种群比较,背高单一数值);
6、外向胆大的黄缘龟背部高于胆怯的,喜欢运动的背部高于喜欢安静的,生活环境大的高于狭小的;
7、体内钙磷比正常的黄缘体型优于缺少营养的;
8、个体所处的经纬度和海拔及其延伸到当地气候特征土壤结构等,对黄缘体型有影响,即温度决定生长期,环境和基因决定体色;遗传多样性决定变异;

内因和外因是同等重要的,单从体型上说,挑一个背短的紧凑的圆体苗,并在以后的喂养中遵循其自然规律喂养,我们可以养出好看的黄缘,但在人工环境下喂养12年养出背长比超过0.52的,很难,因为外因变了,这也是物种为适应外部环境而引起的改变。

最后,分享给朋友们一个小窍门
同等体型下,留意这块盾甲,上下高度越大的,背越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转载自:https://tieba.baidu.com/p/7248597064

感谢原作者:大老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