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w分为两步
a、内存分配
调用相应的operator new( )分配内存
b、构造函数
调用相应的构造函数
实验代码:
class T{
public:
T(){
cout << "构造函数。" << endl;
}
~T(){
cout << "析构函数。" << endl;
}
void * operator new(size_t sz){
T * t = (T*)malloc(sizeof(T)); //operator new就是简单的分配内存即可
cout << "内存分配。" << endl;
return t;
}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
free(p);
cout << "内存释放。" << endl;
return;
}
};
int main()
{
T * t = new T(); // 先 内存分配 ,再 构造函数
delete t; // 先 析构函数, 再 内存释放
return 0;
}
输出:
2、new的内部实现机制
我们都知道new分为两步完成,但是new是怎样完成这两步的呢?
开始我以为是在new内部封装了一个两个函数,一个用来分配内存,另一个用来调用相应的构造函数。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根本就没有一个“隐藏”的new函数,编译器会自动将new改写成一个内存分配函数,一个构造函数。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更本质的问题需要说明:new的本质是关键字,编译器在背后的操作可能与我们的想象大不相同。能够重载的是函数,是运算符,关键字是不能重载的(有的博客中说operator new可以重载,new不能重载就是这个原因,更本质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不能重载关键字),这也是为什么运算符重载前面必须要有operator的原因。+(int a),new(int a)都是错的。
简而言之,new在编译器的操作下会变成两部分代码,一部分分配内存,一部分调用构造函数。
这其实是可以做实验验证的:
就在上述代码中加入new T并打上断点,再F10一步一步地调试,发现先进入类中的operator new,执行完后并没有到new T的下一行,而是依然停留在new这一行,继续F10进入构造函数。就是说new T这一行代码停留了两次。这意味着编译器确实将new T这一行代码翻译成了两次函数调用。
第二种验证方式就是直接使用反汇编查看代码(推荐):
可以看到的确有两个call,第一个call T::operator new( )。第二个call T::T( )。注意:真正的汇编中没有具体的函数名,只有相应的地址。显示函数名是VS的一个比较便利的功能。
3、::new与new
在全局命名空间中有一个自带的、隐藏的operator new专门用来分配内存。默认情况下编译器会将new这个关键字翻译成这个operator new和相应的构造函数。
但在有的情况下,用户自己会在类中重载operator new,这种情况下,编译器默认会使用类中重载的operator new(本质上因为编译器会从命名空间由内而外查找自己想要的函数,选用第一个)。
如果我们想要继续使用默认的operator new,就应该写成::new 字面意思就是调用最外层命名空间中的operator new
值得一提的是最外层的(也是默认的)operator new也是可以被重载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改变所有new的部分行为。
4、placement new
new分为两步走,先分配内存,后调用构造函数。我们自然而然可以想到,可不可以保持一块内存,反复构造析构,这样可以省略中间的多次分配内存。由于malloc内存会导致系统调用(malloc()之后,内核发生了什么),这可以节省大量的系统开销。C++标准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提供了placement new。
使用示例:
char* ptr = new char[sizeof(T)]; // allocate memory
T* tptr = new(ptr) T; // construct in allocated storage ("place")
tptr->~T(); // destruct
delete[] ptr; // deallocate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