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回家的路-- 不可群

不可群

同事么都这样,要是我成天捧着书本不和他们闲聊,显得我清高、不可群,多不好啊。


     前不久,一位刚从学校毕业工作一年的小表弟跟我说了上述一番话。


    的确,谁都希望能够在单位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大家伙打成一片,尤其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好像不同大家融为一体就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同,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


    这种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绝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万不可一概而论。


    就以上述的我这位小表弟为例吧。他毕业于北京某警官大学,学的是道路交通管理,毕业分配去了沿海某中小城市。他每天的工作是上街道二小时班后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去上岗。工作压力不大,闲暇时间也不少,但是周围的同事们每天执勤回来后呢就是闲聊神侃,晚上下班后也经常是出去吃饭喝酒以及娱乐。表弟对这种日子很不满意,他喜欢读书思考一些问题,并想考研究生接着深造。但就出现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问题。他不和同事一块聊、玩,又怕人家会说他不合群等等。


    我告诉他:从你所讲来看,你的这些同事可能文化素质不高,又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他们也许能够胜任做好目前的本职工作,但不可能再有什么发展与进步。你的这种顾虑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如果只有同他们一块虚度光阴才算合群的话,那你必须以牺牲自己的爱好、前途、追求为代价而去合群,按他们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这种“就低不就高”的合群,实际上就是媚俗,完全错误的一种想法。


    “木秀与林,风必摧之”。不合群的现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因为性格孤僻、封闭自我,或是人品道德上低劣而让人家疏远;另一种则是因为某个人的优秀出众,或者是追求的目标高于众人之上,不迎合众人的口味或疏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从而不被大家理解或受人妒忌。


    在生活中两种情况都经常见到,尤其是第二种情况。比如说陈景润做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肯定是不“合群”的;文革时期马寅初、梁漱溟也跟不上潮流;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也不同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标准一致......


    我们应努力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但这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而绝不可能是牺牲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去随波逐流。只要你优秀出众,肯定会被认为是不可群,但当你取得成就时,众人也一定会说:我早就知道他肯定会有出息,当年人家就和我们不一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