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由学得用——《逆袭大学》连载

返回到【全文目录

目录

6.3 由学得用

在课外自主性学习中获得知识之用

用有效的“学”追求知识的“用”

“用”以“学”为前提


6.3 由学得用

无论如何,学生要学到有用的知识的期望是没有错的。我为自己在理论型课程中不多引入应用提供了辩解。这听起来有合理的成分,但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教学中应该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采用。我也要遗憾地告诉读者,要让学生很舒服地获得有用的知识,无论是理论之用,还是实践之用的知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从当前条件来讲,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课外自主性学习中获得知识之用

让教师“在讲课时,请讲清知识点的用途”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如前文所述,由于在原理指导下的应用的广泛性,无法讲清,教师最好只是点到为止。另一方面,大学课堂的学时非常有限,似乎增加学时是个办法,作为大学老师,我强烈抗议不给学生“留白”的教学安排。

在大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用途,只有一种途径,给学生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自己感受到用途。在近十来年的教育改革中,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已经大有进步,包括大学生科技立项、面向各专业大学生的各种科技竞赛等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有些条件好的学校,本科生可以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实现学中用,用中学的良好互动。据我所知,有不少老师也在教学内容、方式上做出改革,为学生作出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入“用知识”的轨道。但是,也必须承认,学校在硬件设施、鼓励政策等方面的投入还要继续增加。效果的真正显现,也还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而这也并不仅是学校投入的问题。

现有的教师,基本都是在应试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新的教育模式没有亲身的体验,教育面貌在根本上的改变不可能在短期发生。这是一个发展历程中不得不经历的阶段,这样关键的“人”的因素,让我常常想到希望在于能从应试教育中走出的新一代人身上。乐观的是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种趋势,在高校中引入“双师型”教师,即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行业从业资格和经历的教师,以弥补现行教师实践经历的不足。高校还广泛地开展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大学期间与未来的工作场所亲密接触,从而达到在“用”的情境中学习的目的。在处理好不让大学的教育滑向完全实用的前提下,这些是解决大学中问题的很好的过渡方式。

在这本写给大学生的书中,我也不得不坦言,我在围绕让学生“用知识”的尝试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来自学生方面的阻力。这不是在批评和抱怨我的学生,我理解和接受一个事实,很多学生深受错误学习观的负面影响。在扎根于内心的错误理念的潜在影响下,心怀美好愿望,有目标,甚至也理解教师安排出的课外学习的意义,但一行动,做的就是与愿望背道而驰的事情。这样的困境必须要突破,这是我倡导的“师生并肩与不良学风斗争”中的关键。这些阻力的由来是正常的,也是既成的事实,克服这些阻力,是师生共同的事情,我们都应该有所作为。

没有了相互之间的抱怨,我们就可以静心去做些探讨了。伴随着应试教育,一路上有伤痛,但也有成长。无论如何,过去的已经过去。脚踏在大学校园中,往前走即是。

用有效的“学”追求知识的“用”

仔细想来,要求教师“讲清知识点的用途”,实则就是一种吃快餐、吃现成饭的思维。企图在“用知识”问题上,也像应付标准化考试一般,老师反复讲,学生拼命记。要求学校教知识直接的用,而不是经自己的加工创新地用,其中透出的是一种急躁。只有去除了那份急躁,在心平气和中,沉下心去读书,有了“有效的学”,才能去谈及其用。我们不要一个只能在毕业时赌一把找到工作的学习,我们要具备终身学习,终身就业的能力;我们不要一个只会工作,不会行事的未来,我们要有全面的发展;我们需要摆脱凡事被安排的窘境,要尝试自主、学会自主,在自主的学习中,找到自主的信心与能力,安排主动的人生;我们要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我们不想固守着不值钱的重复,而是要利用知识,创造出新的精彩和新的机会。

学习中的有用无用,这样一个看似可以用Yes和No回答的问题,要回答它,实则包含了很多的内涵。用之所指,需要知道大学是什么,你自己的大学又要追求什么?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究竟是要将自己实用地投入到这股洪流中去,还是能够另眼看世界,跳出既有的圈子,获得那份本该有的,包括实用在内的精彩?是在抱怨中消沉,还是可以安下心来,修炼该有的“内功”,蓄积喷发的能量?

有用和无用,不是一个可以用Yes和No回答的问题。对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在不同的回答中,却真的是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坚守,需要智慧,也需要守拙。有时,看似聪明的手段,未必得到预料的结果,直奔主题的追求,却发现主题根本不是所欲所求。回答大学所学有用无用的问题,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给出问题的回答,委实也不应该是一件着急的事情,不是一个别人可以告诉你标准答案的事情。只有通过学习,对学习有了深入的体验,才能不断进入新的阶段,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回答。实际上,大学所能给予的,只是成长。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本来就不是要用来做什么的。只有摆脱附加在其上的各种功利的期望,才能够获得与心灵成长、能力增长一致的学习。自然,真才实学,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史蒂夫·乔布斯的大学选择了退学,如果他能坚持下来,将成为他所修读专业的专业人士,他有以后辉煌的可能性在减少,但他的所学就是有用的。在当时很少有人能看到学习书法的价值,说明对大多数人而言,书法就是没用的。率性的乔布斯为追求女友而退学,学习书法是一件偶然的事。如果没有日后用于使其辉煌的Mac,他的这一段学习可以视为是没有用的。或者说,这个用处很小,最多只是作为了他生命中的享受。由此可以看出,面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有用和无用,不应该在学习之初作出评判。以成败论英雄,是事后诸葛亮的谈资。

有用无用,甚至都不能是个问题。我见证着更多的大学生,将大学无用作为依据,哀叹终日,在等待改变中虚度年华。有的人,麻木之余都想不起自己的悲哀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遗憾,而如今,有很多的大学生,浪费着大把大把的读书时间,十年寒窗不再是用来读书,换来的终将是“无用”的结局。

“用”以“学”为前提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讲“学无用处”的学生,尤其是强调这个观点的,不少是未真正投入学习的。这与“盲人说东西不好看,聋人嫌乐曲不动听”是一个道理。就拿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的同学只是翻翻课本,看到尽是公式,就说全是数学,全是理论,没有用,不学了。对这样的同学,大学真的是会浪费时间,退出大学去参加职业培训更加合适。教授、博士参与做出的安排,被指为没用,而成绩单上红灯一片的学生发言了,还就有人认真地听,不假思索地接受。有人学了个绪论,感觉课程难,也推出“学无用处”的屎盆子来。明明是不能控制无休止的睡懒觉、打游戏或者其他“更诱人”的勾当,却也拿“学无用处”作掩护,找安慰。

一直以“学而无用”论为盾牌不投入学习的学生,会真的有机会去见证“学而无用”。他不会去说他“学”的成色如何,局外人清楚,他所谓的“学”,仅仅是在大学校园中度过了四年的光景。

也不得不说,将“学而无用”论作为理由放弃学习的大学生,不乏聪明人。放弃学习的大学生,也包括那些用“能学多少算多少”作为安慰而没有尽力的学生。歌谣中没有学问就无颜见爹娘的小二郎,其“无颜”是无条件的,不讲因为不学所以不知其用,而直接一个“无用”就交待了自己和爹娘,聪明到了直接用“避害”的低级心理安慰,用“站着不如躺着”的心理去应对前程路上的各种挑战。

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消极学习、被动学习,还有不少同学在形式上在学,但由于方法不当、观点不明,最终将学无所得,进而面临“学而无用”的危险。我将这些统统归入“不良学风”。这其中包括了学习的“作风”问题,需要端正学习态度,也包括了学习的“风格”问题,需要改进学习方法。“并肩学生,与不良学风作斗争”是我自励的口号。在这场斗争中,我和学生在同一个战壕中,“不良学风”是我们的共同敌人。

在不良学风的影响下,在大学中,真的就有一批学生在设法逃避学习,有的是在故意为之,有的下意识中选择了逃避的行动。逃避学习→学无所得→找不到工作→无用,由逃避学习开始的逻辑链条其实非常分明清晰。但这个“无用”值得推敲,是人无用,而不是知识无用,不是学而无用。因为前提中根本没有“学”的行为,“学”怎么能为这样一个“无用”负责?这好比一个人从未到过案发现场就被指证实施过盗窃一样,让人感到荒谬和冤屈。

我在一篇名为《将斗争进行到底》的博文中记录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两件事:一件事是在阅卷中发现了大四学生的严重作弊而上报,另一件事是大二学生伪造请假条被我识破。也正是这两件事坚定了我与不良学风作斗争的决心。这篇博文引来了一些评论,其中之一:

教师的职责是:授业解惑。作为一个学生,我为您一切为学生考虑的思想所折服。可是我不能认同您的做法。我根本不知道,在课堂上,我能学到点什么,而学到的东西,又能有什么样的实际用处。学生的学习也有自主性。什么该学,什么不用学,在学生的心里应该有所定位。您这样一棒子打死,是不是有点过了?您说到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是您认为是专业知识的缺失还是个人素质的短缺?我想,您应该清楚。您这样做,无非会让更多的学生,用更极端的做法,去逃避课程,我不知道,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难得糊涂。有时候,我觉得糊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没必要跟社会去硬碰硬。只要自己心里无愧足矣。

这则评论中提到了课堂之用。我的回复是站在教师角度给出的,其中表达了自己将坚持原则,严守教学标准中底线的决心,其实也吐槽自己在坚持这点底线的不易。

首先,我的做法不是和社会硬碰硬,看似这些事情尽是冲突,实则是为了追求和谐,我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应该做的事,是有些与众不同的成分,只是适度地超越了一些“潜规则”,我无能力与社会去硬碰。

其次,现在大家对大学教育的一个观点特别有害,那就是“学的都是没有用的”,大家说得多了,似乎就真的成了真理了。阅读一下科学发展史,就会发现,我们的文明没有持续辉煌,过分追求实用性是一大罪过。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的高等教育是有差距的,中国的传统教育更注重在思辨中学习,而西方注重在体验中学习。我们的同学在学之前先想想有用没用,往往还没有开始学就会放弃了这种“没有用”的东西。如果和参加工作后在本专业有建树的人交流一下会发现,从做数学题中能够练就严谨的思维,英语能够为自己扩大交流范围,甚至在“政治”课中学得的辩证思维恰是决定成败的最终功底。现在的问题是学生一旦找到一个不参与课堂教学的所谓理由,他的课外学习几乎为零。不定位、不思考,就靠着老师们的稀里糊涂地让他毕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个前提:培养方案的要求是要达到的,这实际上也是我反复强调的一个底线。我需要为学生把握这个底线,不是为一个学生,而是为我的所有学生。有时为了所有学生,会“牺牲”挑战底线的一个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我心不安,这种不安超过了做这件事的不安。

第三,人才不见得都是学习好的,但大学毕业生一定要达到一个要求。如果要在大学混,不如早点出去,自己受罪,还让本来很清纯的其他年轻人在大学中沾染了下三滥的做法,搞脏了他们自己,拖人家的后腿。高校要有淘汰机制,高等教育才能健康发展。教务部门有规定,但标准需要教师把控,人人做“好”人,却有好多老师一说起来就抱怨没有人把关。极端一些,好的老师应该将可教的教好,如果志向不在这里,让他早些另谋高就。需要的时候,应该给他一棒子。我不是要打死他,而是要打醒他,如果叫不醒、推不醒,用好吃的引诱也不醒,那就给他一棒子。

这篇博文,同样引来熟人回复。她是某IT公司的行政总监,招收和培训新员工一直是她的重要工作之一,她从企业角度谈大学生培养是很有发言权的。

我帮你从实际中回答点问题吧,毕竟工作6年,招了6年的毕业生。到现在,除非实在缺人,否则我坚决不招应届生,让其他公司做他们的练习地吧,我已经快没耐心教他们做人,帮他们补学校中本该学会的知识了。不过我非常愿意招毕业一年后换工作的人,这种人是最有自知之明的,进入任何一个单位都会是最旺盛的新生力量。

先回答两个问题。其一,“什么该学,什么不用学,在学生的心里应该有所定位”。看了这句话,我只有好笑的份了。经常会有应届毕业生问我们一个问题——“你觉得我适合做什么”,如果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何谈知道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其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可是您认为是专业知识的缺失还是个人素质的短缺”。我可以很负责地说,都缺失,而且缺失严重,计算机专业的人连Word都玩不转,可千万别说Word学了没用,PowerPoint就更不用说了。这算是简单的吧。记得在烟台工作的时候面试过一个学生,她的毕业设计是关于搜索引擎的,最初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都有点佩服她了,居然做搜索引擎的研究,但是接下去的面试却让我哑口无言。我让她简单谈谈百度和Google,她居然只说了句百度在国内用的人多,Google在国外用的人多。我问技术方面呢,她说不知道。呵呵,可知,毕业设计是怎么做的了;再说做人方面,呵呵,你们的眼里除了有自己还有谁。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从80后逐渐过渡到90后,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说自信也行,有的时候说自负也不为过。为什么现在用人单位招人难,毕业生却一堆一堆的没工作。毕业生没工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找工作了,没找到,但是没办法一直在找;一种是不屑于工作,任何一份工作他们都能说服自己在干一段时间后离开,也许只有两三天,他们的说法是不适合,至于什么是适合的天知道,反正他自己肯定不知道。这种人不谈,主要谈谈一直在找,但往往连试用期都过不了就被用人单位打发回去的人。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全能的人,全能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技能和社会技能,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同时加上能够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技能想,这样的人找到工作并不难,但现在出现问题的就是专业技术半瓶子晃荡或者只有个瓶底,与人相处有的清高,有的腼腆,做事不会,做人也不会,哪个单位会要啊。有的时候看到毕业生啥技术方面的东西都不懂,作为用人单位,我们通常会说“老师的责任”,不会做人那也许就是家长的责任了。

现在用人单位没有可用之人,为什么我们会把老师的责任扯出来?在大学扩招之后,大量良莠不齐的学生进入到大学,老师的教学难度加大,但是学校为了面子还希望在各种指标上都有个好看的数字,从学校管理中就会默认只要能毕业就行,至于学没学到东西就尽人事知天命了。学校和社会都默认了,那老师何乐不为呢,轻松点谁都不得罪,拿了工资拿了课时费,你好我好大家好。社会环境我们不能改变,但是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老师们都能自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对于学生的管教,成绩只能从考试中来,平时教不严,最后考不严,可想而知老师培养出的是什么产品,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如果你的子女大学四年就这么过来,你会同意吗?为师即是为父为母,多尽点责任吧,年轻人是需要有人来帮扶他们认清前方的路的,而不是你站在一边,任由他们在路上嬉戏玩耍。

现在也许很多学生会骂你,就像我们当初也骂过“四大名捕”,但是现在很感激他们。我相信你的学生在毕业两三年之后对你的评价将是“你是一个很负责任的老师,你和其他老师不一样。”

返回到【全文目录】【下一节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迂者-贺利坚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