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链模式

含义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应用实例

1、红楼梦中的"击鼓传花"。

 2、JS 中的事件冒泡。

 3、JAVA WEB 中 Apache Tomcat 对 Encoding 的处理,Struts2 的拦截器,jsp servlet 的 Filter。


优点

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4、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


缺点

1、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2、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可能不容易观察运行时的特征,有碍于除错。


使用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完整源码地址

点击打开链接


代码实现思路

定义一个抽象父类,声明一个抽象方法,声明一个当前父类的一个引用,子类实现抽象方法,处理各自的业务,如果不能处理,就转交给下一个链。

package four;


import com.denny.cor.one.Request;


public abstract class Manager4 {
	protected String mName;


	protected Manager4 mSuperior;


	public Manager4(String name) {
		mName = name;
	}


	public void setSuperior(Manager4 superior) {
		mSuperior = superior;
	}


	public void requestApplication(Request request) {
		if (handle(request)) {
			return;
		}
		next(request);
	}


	protected abstract boolean handle(Request request);


	public void next(Request request) {
		if (mSuperior != null) {
			mSuperior.requestApplication(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f("%s:%s 数量%s 无人能处理\n", mName, request.getRequesContext(), request.getNumber());
		}
	}
}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