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成功的产品史——我的移动互联网

14 篇文章 0 订阅
7 篇文章 0 订阅

今天不谈技术,谈谈一个不成功的产品史!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北航在读研究生,目前研二,在爱立信联合实验室实习,技术上负责Android和iOS开发(2011年3月开始Android开发、2012年2月开始iOS开发),同时带领着实验室一支小团队,负责项目和团队管理,另外还兼顾产品设计。自研一开始就进入北航和爱立信合作的校企实验室,那时是2011年底,正是移动互联网在中国落地并开始蓬勃发展的时期,虽然是互联网的新人,但是也见证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爆发,目睹了一个个成功的产品出现和一个个产品的陨落。一转眼到了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渐渐平稳了许多,前期的躁动也逐渐平复下来,大家开始理性的思考、开始真正的做点落地、接地气儿的东西。今天我要谈论的这个不成功的产品史正是伴随着这一股浪潮一步步走过来的。首先声明,我不是资深产品人,也不是业界评论家,更不是挑事者,仅仅是一个学生,在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

自我介绍和煽情完了,下面该介绍下标题“产品史”中的这个产品了,说是产品,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最初她并不是以一个产品开始设定和开始做的,那是2011年年底,刚进入实验室,负责老师给进入实验室的同学每个人指定了一个题目和方向,要在Android平台上开发一款小应用,一方面检验下各自的水平,同时也当是练手项目,我当时的题目就是今天所要做的这个产品“Cardbox”,从名字可以联想到:卡片、盒子、名片等。当初老师并没有给我详细的需求说明,只是指点了一下大致内容和方向,让我们自己去联想,当我接到这个题目后就开始给她定位,经过一翻折腾和联想,最终我想做一款结合通讯录的名片交换和管理类工具,就这样,这个产品以一个小练习的形式开始了她的生命周期。起初,需求分析、设计、美工、开发、测试全是我一个人,自己跟自己开会,自己考量界面设计、自己编码、测试、自己提出新的需求,两个月后,第一版就发布了。之后中间停顿了几个月,到2012年7月份的时候,实验室组织架构调整,我担任组长,于是开始以一个团队的形式来重新做Cardbox,团队规模经历过6、5、4、3人时期,到最终稳定在了一个3人的团队,美工1名、后端1名、iOS、Android端1名半,为什么说1名半,是因为我负责iOS全部开发,同时负责Android端的全部界面开发,功能由另一个做后端的同学开发,所以说是1名半,维持最长久的也就是这个三人团队,期间人多的时候有6个人,分工零零散散,后来有人陆续离开实验室,所以最终就稳定在三人。三个在读研究生就抱着学习、实验、创新的想法去做了这么一件事,没有经验指导、没有宣传推广、没有科学方法。下图是我们iOS版的登陆注册页截图:


产品介绍完了,然后再介绍下为什么我给她定义为一个不成功的产品,理由有三:1.没有深入发掘和理解真正用户的需求,没有做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2.没有及时分析用户反馈并及时调整策略和方向;3.过程中涉及分析、设计、技术、管理、团队没有经验。不是说这个产品我们最终没有做出来,事实是她已经正常的上线发布,而是我觉得基于整个过程和产品发布后的市场表现来看,这是一段失败的产品史。下面,我就开始基于上面提到的三个我定义的失败理由来逐条展开分析:


一、真正的用户需求,去“要”而非“给”

其实,没有什么是真正的用户需求,恰恰相反,用户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设计开发出多么绚丽和完美的功能,用户或许根本不买账,或许一个很不起眼并不需要耗费脑细胞去思考和设计的需求,正是用户特别喜欢的。基于这一点,有这么一句话值得去领会“把自己当成傻子去做产品”,或者说是把自己当成最最基层和普通的用户去理解产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要”什么,而不是设计和开发的角度去想“给”什么!

在这一点上,在设计Cardbox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给”而不是“要”,做第一版的时候由于只有我一个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来设计,没有用户调研、分析,没有市场调查,没有竞品分析,没有产品需求文档等。就这样,我自己“给”出了第一版的功能和产品需求,并做了出来。实际上,这个过程是不理性的,也是不严谨的。也许是第一版的基调奠定了最后我认为失败的基础。这和我之前提到的这个产品的起源有关。

在第一版的设计中,我通过让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后为其产生一张电子名片,并将名片信息生成二维码,这样,在两个都装有这个应用的用户间,他们就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交换联系方式,从而取代传统的用口述和回拨的形式交换联系方式,同时,我将每次的交换记录保存下来,让用户很明确的知道发生的这次交换是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原因交换的。在我理解起来,这是个非常棒的功能,大大降低了交换联系方式的复杂度,只需要一扫二维码即完成交换,同时还提供附加信息的保存。不得而知,实际使用中,用户可能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去交换联系方式,这个问题和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关,人们总是习惯于遵循传统的方式,不善于也不习惯去接收一个改变他们固有习惯的事物,不说完全改变不了,但至少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改变大众用户习惯。在这一点上,我站在设计开发的角度去“给”,而没有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去“要”。这个问题我想在现今很多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都存在,费劲心思设计并开发出来的自认为非常好的产品,但用户并不买账,就算做了推广,也还是毫无起色。


二、珍惜每一个用户的反馈,及时调整方向、策略

按照“精益创业”的理论,产品的设计开发需要遵循开发-测量-认知反馈的循环流程,每次发布最小可行产品,从用户市场反馈的情况中分析结果再对产品进行调整,然后再发布改进后的最小化可行产品,供市场检验。反复这个流程,就能发布最符合市场、同时也是最节约资源和成本的产品。精益创业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不浪费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做最正确的事,现在反过来看,当初我们就正是没有遵循这一方法流程。Cardbox后续几个版本的更新和发布就好比一下上一桌菜,而用户不知道改从哪个开吃,但是如果一次只上一个菜,不管好不好吃,大家都会尝尝,有说好吃的,有说不好吃的,这时,就听听这些说不好吃的人的意见,改进后,下次上的时候就能让全桌的人都说好吃。反过来,一下上一大桌菜,一是让客户不知从何下手,二十可能也会造成浪费,也许某些菜就只是个陪衬。这个例子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就是要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集中优势精力做好一道菜,上了后听听食客反响再改进的同时上第二道菜,以此类推。

一旦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一定不要固执,该调整方向和策略时一定要调整,否则会造成后续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可谓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粥。同时,众口难调,也不要为了一个客户的口味做大的调整,这样也是得不偿失的。综合大众口味,慢慢去发掘用户真正“要”的是什么。Cardbox在发布后也收到了一些用户的反馈,但当时只认为是一种评论性的回复,而没有及时认识到马上去改进,同时,由于当时Android版本发布在Google Play上,反馈来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二是有些反馈文字我们根本看不懂,所以,一开始就忽略了这个环节,始终在做这“给”这个动作。


三、设计、技术、团队

任何产品做出来都离不开上述这三项,缺一不可。好的设计能给产品增色,好的技术能使产品易于维护和扩展,好的团队能保证产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 设计
这里的设计包括功能点设计、用户体验设计、视觉设计以及产品架构设计和技术架构设计。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提炼出产品功能点,根据功能点分类进行功能结构的划分并提炼核心功能,在此基础上,完成产品信息架构设计、线框图。用户体验实在是个太大的话题,以我目前的经验实在不敢大谈,但在我的理解中,优秀的用户体验应该是基于用户基本情感之上,能引起用户共鸣,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带来愉悦感和信赖感,并且能让产品根植用户心底的。这是个完美境界,达到实为难事。优秀的视觉设计能给用户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调动用户视觉、触觉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产品的核心价值。根据视觉设计方案完成高保真原型,展开小范围的真实用户访问,发现问题并调整,及时修改总比耗费资源、时间做出来再改要强。产品架构设计就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做为支撑了,产品发展路线图是怎样的,后续的商业模式如何展开,产品生命周期如何安排节点等。技术架构设计同样是保证产品提供优秀的使用感受和后期维护扩展性的基础。Cardbox最初的设计考虑并不充分,有种堆积木的感觉。感觉哪不好就改哪,看哪不顺眼就改哪,没有系统性。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穿新衣的同时在打补丁。如下是Cardbox几个版本的首页截图,大家可以细细看下变化。
从左到右分别是不同版本的首页风格:
                                         
每一个细节都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首页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把原本存在的两个按钮分别拟物化了,修改名片按钮功能影藏到点击名片中去了,扫描按钮的功能以顶部的一个相机按钮代替了,这样在理解和操作上更能让用户理解。
                                         

至少在视觉设计上,我们还算是能让自己满意的。每一次改进都是一个进步!

  • 技术
起初,Cardbox就是一个单机应用,不具备网络功能,后来增加功能后我们提供了名片云端备份和交换记录即时同步功能。交换记录即时同步的设计初衷也是为了能方便用户能更便利的交换联系方式,一旦扫描完成,被扫描方会即时收到对方的名片信息,从而完成交换。在推出这两项功能前,我们没有专门做后端开发的同学,因此,组内另一名同学就现学现卖,承担起后端开发的任务,同时,iOS版的开发也提上日程,那时我的iOS水平仍然处于学习阶段,所以,在技术上,我们是不具备任何优势的,可以说一路学、一路做,磕磕绊绊,更别说有什么架构和设计可言。能完成所有的功能我们已经很庆幸了。不完善的技术储备,也是我认为不成功的产品史的一个理由。
  • 团队
优秀的团队是做成任何事的前提,古话说的好,人聚则财聚!我们团队一开始就以发挥每个人最擅长的技能为宗旨,一起来做事情。项目流程上我们采用敏捷开发的模式,我们有每天早上的立会,有设置Sprint,有阶段评审会,有项目总结会议,我们有自己的项目进度白板,每天立会我们会更新,白板上的task标明了我们该做什么、做完了什么,我们会彼此交流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我想,在这个经历中,我们都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在团队合作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成员间的沟通,能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采取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保证高效沟通也是推进项目进度的有效法宝之一。一个团队一起做一件事情需要有愿景,需要有执行,也需要有总结和调整。我们不要做一个人的英雄,而要把一个团队做成一个英雄!

以上就针对我经历的一个过程并结合一个产品做了一个总结和评价,很多想法都是在完成这个过程后提炼总结出来的,虽然我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史,但是这是一个成功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我这种新人来说,这是非常宝贵的!之前都用“她”来代指Cardbox,没错,这个产品对我来说就像是她一样,伴随着我学习到了以上写下的这些,伴随我经历了技术上的学习,伴随我对设计、产品、团队的理解,伴随我进入移动互联网这个我感兴趣的领域。我也希望,今后我能在这个领域继续做一些我感兴趣的事情!一切才刚刚开始!

对“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她,她会一直在那里,虽然不完美,但是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 iOS版 Android版

加入我们的QQ群或微信公众账号请查看:Ryan's zone公众账号及QQ群

同时欢迎关注我的新浪微博和我交流:@唐韧_Ryan




  • 8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7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