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GraphX

最近在学Spark的GraphX,希望通过博客或者总结的方式对学过的东西有所积累,同时也希望能有读者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于GraphX


对于GraphX来说,大致的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的存储

第二部分是图的计算模型


在开始的时候,先来熟悉一下图的基本属性:

我们都知道,图是由顶点和边组成,在Spark中,数据都存储在RDD里面,GraphX也不例外,在图的基本操作当中,有几个常用的RDD,他们三个分别为VertexRDD、EdgeRDD、和?,嗯,那个问号不是乱码?至于为什么,接下来你们将会看到。


通过官网的图片我们先简单直观的看它们的结构:




图片有颜色的柱状结构就是它们的属性,对于顶点来说VertexRDD继承了RDD[(VertexId,VD)],而VertexId也就是Scala里面的Long类型,VD理应的就是顶点属性的类型了,EdgeRDD继承了RDD[Edge[ED]],而Edge是由srcId、dstId和Attr组成的类,同理的ED也就是边属性的类型。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Triplets是由顶点顶点属性边属性构成。我们可与通过这三种基本结构对图进行求入度、子图等图的基本操作。


了解了图的基本信息之后,接下来要讲的是GraphX基本结构:



图片是来源于网上的文章,GraphX采用了Pregel的编程模型,即像PageRank、ShortestPaths等算法在GraphX中也是基于Pregel来实现,他们自定义了sendMessage函数,vertexProgram函数,和mergeMessage函数,然后交给Pregel去运行,而在Pregel中,他的核心函数是图的mapReduceTriplets,他通过一定的规则不断迭代,直到产生的activeMessage为0或者满足传入的迭代次数。最后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


既然讲图的存储,先来一张粗略的函数调用图:




首先我们得加载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GraphLoader加载文本文件,也可以通过图自己的构造器加载RDD,类似于下面两种方式:

加载文件:

graph =  GraphLoader.edgeFile(sc,fname)
当然,也可以从RDD开始:
Graph = Graph(verticesRDD,edgesRDD,defaultVertexAttr)



对于加载文本文件来说,加载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格式化操作,就类似于下图:



对于每一行数据(忽略#开始的行)先转化为相应的顶点类型,通过上图可以看出,vertexId只能是数值类型,并且在初始化的时候,无法直接初始化边的属性,并且默认为1。


对于每个分区来说,产生的数据都会通过EdgePartitionBuilder的add函数把数据添加到其内部的一个edges的数组里面,之后通过toEdgePartition方法,将Edges的数据转化为源顶点的数组srcIds、目标顶点数组dstIds、和边的属性数组data、同时对srcIds进行建索引其数组为index,和由顶点(是所有顶点)进行Hash后和一个空的属性数组映射的vertexPartition,最后返回EdgePartition.

以下是部分的代码:

    val vidsIter = srcIds.iterator ++ dstIds.iterator
    val vertexIds = new OpenHashSet[VertexId]
    vidsIter.foreach(vid => vertexIds.add(vid))
    val vertices = new VertexPartition(
      vertexIds, new Array[VD](vertexIds.capacity), vertexIds.getBitSet)

    new EdgePartition(srcIds, dstIds, data, index, vertices)

同时可以看出,现在的顶点数组是没有值的。


通过图的GraphImpl.fromEdgePartition方法,传入刚构建好的EdgePartition,并将其转化为EdgeRDD,并且传入默认的顶点属性。

 GraphImpl.fromEdgePartitions(edges, defaultVertexAttr = 1)

 /** Create a graph from EdgePartitions, setting referenced vertices to `defaultVertexAttr`. */
  def fromEdgePartitions[VD: ClassTag, ED: ClassTag](
      edgePartitions: RDD[(PartitionID, EdgePartition[ED, VD])],
      defaultVertexAttr: VD): GraphImpl[VD, ED] = {
    fromEdgeRDD(new EdgeRDD(edgePartitions), defaultVertexAttr)
  }


通过构建好的EdgeRDD,通过VertexRDD.fromEdges方法,将EdgeRDD转化为routingTables和相应的VertexRDD,即刚才上面所提到的Vertices,routingTables存放的是vid对pid的映射(具体怎么存储希望有兴趣的可以讨论),我们在进行triplets和mapReduceTriplets操作的时候,会使用到路由表的路由信息,原理如下图:




图存储的优化:

为了解决计算平衡的问题

PartitionStrategy类使用了四种分区策略:

1.EdgePartition2D
2.EdgePartition1D
3.RandomVertexCut
4.CanonicalRandomCut

对上面的优化你可以简单理解为:
输入 srcId dstId 通过某种方法重新计算得到一个 partitionID, 然后把数据发送过到新的分区


图的计算模型


前面有提到,lib包里面的算法基本是实现了图的三个函数,然后传递给Pregel:

1、vertexProgram函数
2、sendMessage函数
3、messageCombiner函数


我们来简单看一下Pregel里面的apply函数参数:
     graph:Graph[VD, ED]构造好的图
     initialMsg: A 初始化信息
     maxIterations: Int = Int.MaxValue 默认的最大迭代
     activeDirection 设定边的活跃顶点的方向
     vprog  顶点函数
     sendMsg 发送函数
     mergeMsg 合并函数

上一篇文章讲了pregel的基本运行方式,现在主要提一下activeDirection的作用
在pregel中,activeDirection 是默认以EdgeDirection.Either为默认选项的,原理请看下图(ShortestPaths例子):



从之前的文章可以知道,只有接收到message的顶点才会在newVerts里面,当参数为Either时,即在Edges的集合当中,srcId或者dstId在newVert集合里面就可以发送消息 ,就像图2一样,绿色顶点为新的顶点集,所以message会被发送。顶点1->2 .... 顶点4->顶点3.


总结如下:

EdgeDirection.In:dstId在newVerts
EdgeDirection.Out:srcId在newVerts
EdgeDirection.Either:srcId或dstId在newVerts
EdgeDirection.Both:这个你懂得……


本文完....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