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性能测试案例(一)

一、测试需求:测试20个用户访问网站在负载达到30QPS时的平均响应时间
二、QPS:Query Per Second 每秒查询率。(一台查询服务器每秒能够处理的查询次数,作为域名服务器的性能经常用每秒查询率来衡量)
三、测试步骤
1、添加线程组(线程数+准备时长+循环次数)
1)线程数:虚拟用户数,一个虚拟用户占用一个进程或线程(设置多少个虚拟用户=设置多少个线程)
2)准备时长(s):设置的虚拟用户数需要多长时间全部启动。eg:线程数为20,准备时长为10,则说明需要10秒钟启动20个进程。
3)循环次数:每个线程发送请求的次数。eg:线程数为20,循环次数为5,那么每个线程发送5次请求,总请求数为20*5=100

2、添加HTTP请求

3、设置QPS限制:控制给定的取样器发送请求的吞吐量

4、添加监视器-聚合报告、察看结果树

5、运行脚本


6、聚合报告解析(响应时间单位:毫秒)


1)Label:每个Jmeter的element都有一个Name属性,这里显示的就是Name属性的值
2)#Sample:表示你这次测试中一共发出了多少个请求,如果模拟10个用户,每个用户迭代10次,那么这里显示100
3)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默认情况下是单个Request的平均响应时间当使用了Transaction Controller 时,也可以以Transaction为单位显示平均响应时间
4)Median:中位数,50%用户的响应时间
5)90%Line:90%用户响应时间
6)Min:最小响应时间
7)Max:最大响应时间
8)Error%:本次测试中出现错误的请求的数量/请求的总数
9)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白石每秒的请求数
10)KB/sec:每秒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数据量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学习那点事儿」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0013191/article/details/80957278

案例:Web应用性能测试 1. 目标:测试Web应用的性能,包括并发用户数、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 2. 测试场景: (1)模拟100个用户同时访问Web应用; (2)每个用户在Web应用中随机浏览10个页面,每个页面停留时间为10秒; (3)记录每个页面的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指标。 3. 测试步骤: (1)使用JMeter创建测试计划,添加线程组,设置线程数为100,循环次数为1; (2)添加HTTP请求,默认使用GET方式,设置请求地址为Web应用的首页URL; (3)添加HTTP Cookie管理器,用于管理用户的Cookie信息; (4)添加HTTP Cache管理器,用于管理HTTP缓存信息; (5)添加断言,验证Web应用的页面内容是否正确; (6)添加定时器,设置每个页面停留时间为10秒; (7)添加聚合报告,统计每个页面的响应时间、吞吐量、错误率等指标。 4.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100个用户同时访问Web应用时,每个页面的平均响应时间为1秒,吞吐量为100次/秒,错误率为0%。 案例二:API性能测试 1. 目标:测试API接口的性能,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指标。 2. 测试场景: (1)使用JMeter模拟100个并发用户,发送10次请求; (2)每个请求包含10个参数,数据格式为JSON; (3)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应小于1秒; (4)记录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指标。 3. 测试步骤: (1)使用JMeter创建测试计划,添加线程组,设置线程数为100,循环次数为10; (2)添加HTTP请求,默认使用POST方式,设置请求地址为API接口的URL; (3)设置HTTP请求的参数,数据格式为JSON; (4)添加断言,验证API接口返回的数据是否正确; (5)添加聚合报告,统计每个请求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数等指标。 4.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100个并发用户发送10次请求时,每个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为500毫秒,吞吐量为1000次/秒,最大并发数为10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