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进程调度switch_to宏浅析+系统执行过程总结

刘柳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titer2008@gmail.com

进程的调度时机与进程的切换

操作系统原理中介绍了大量进程调度算法,这些算法从实现的角度看仅仅是从运行队列中选择一个新进程,选择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策略而已。
对于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机制,反而是进程的调度时机与进程的切换机制更为关键。

调度时机 背景

  • 不同类型的进程有不同的调度需求
  • 第一种分类:
    • I/O-bound
      • 频繁的进行I/O
      • 通常会花费很多时间等待I/O操作的完成
    • CPU-bound
      • 计算密集型
      • 需要大量的CPU时间进行运算
  • 第二种分类
    • 批处理进程(batch process)
      • 不必与用户交互,通常在后台运行
      • 不必很快响应
      • 典型的批处理程序:编译程序、科学计算
    • 实时进程(real-time process)
      • 有实时需求,不应被低优先级的进程阻塞
      • 响应时间要短、要稳定
      • 典型的实时进程:视频/音频、机械控制等
    • 交互式进程(interactive process)
      • 需要经常与用户交互,因此要花很多时间等待用户输入操作
      • 响应时间要快,平均延迟要低于50~150ms
      • 典型的交互式程序:shell、文本编辑程序、图形应用程序等

Linux中的进程调度

  • Linux既支持普通的分时进程,也支持实时进程
  • Linux中的调度是多种调度策略和调度算法的混合。
  • 什么是调度策略?
    • 是一组规则,它们决定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选择一个新进程运行
  • Linux的调度基于分时和优先级

    • 随着版本的变化,分时技术在不断变化
  • Linux的进程根据优先级排队

    • 根据特定的算法计算出进程的优先级,用一个值表示
    • 这个值表示把进程如何适当的分配给CPU
  • Linux中进程的优先级是动态的
    • 调度程序会根据进程的行为周期性的调整进程的优先级
      • 较长时间未分配到CPU的进程,通常↑
      • 已经在CPU上运行了较长时间的进程,通常↓

相关的系统调用

nice
getpriority/setpriority
sched_getscheduler/sched_setscheduler
sched_getparam/sched_setparam
sched_yield
sched_get_priority_min/sched_get_priority_max
sched_rr_get_interval

scheudle 函数

  • schedule函数实现调度
  • 目的:在运行队列中找到一个进程,把CPU分配给它
  • 调用方法:
    • 直接调用,如sleep_on
    • 松散调用,根据need_resched标记

进程调度的时机(重点)

  • 中断处理过程(包括时钟中断、I/O中断、系统调用和异常)中,直接调用schedule(),或者返回用户态时根据 need_resched 标记调用schedule();
  • 内核线程可以直接调用schedule()进行进程切换,也可以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进行调度,也就是说内核线程作为一类的特殊的进程可以主动调度,也可以被动调度;
  • 用户态进程无法实现主动调度,仅能通过陷入内核态后的某个时机点进行调度,即在中断处理过程中进行调度。
用户态被动调度
内核线程只有内核态没有用户态的特殊进程,无需系统调用。

插曲:张银奎说程序进入内核态犹如人睡觉啦。这个笑话很有意思

进程的切换

为了控制进程的执行,内核必须有能力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并恢复以前挂起的某个进程的执行,这叫做进程切换、任务切换、上下文切换;

  • 挂起正在CPU上执行的进程,与中断时保存现场是不同的,中断前后是在同一个进程上下文中,只是由用户态转向内核态执行;
区别是否是同一个进程
  • 进程上下文包含了进程执行需要的所有信息
    • 用户地址空间:包括程序代码,数据,用户堆栈等
    • 控制信息:进程描述符,内核堆栈等
    • 硬件上下文(注意中断也要保存硬件上下文只是保存的方法不同)
还有硬件上下文
  • schedule()函数选择一个新的进程来运行,并调用context_switch进行上下文的切换,这个宏调用switch_to来进行关键上下文切换
    • next = pick_next_task(rq, prev);//进程调度算法都封装这个函数内部
    • context_switch(rq, prev, next);//进程上下文切换
    • switch_to利用了prev和next两个参数:prev指向当前进程,next指向被调度的进程

进程代码切换代码分析(重点)

第一节第二堂课

位置:kernel/sched/core.c

如果想看到这里面详细的值,可以使用gcc -O0试试

以下是scheudle代码的展开结构图(感谢tldp供图),从中可以得到
switch_to的具体调用位置和具体汇编内容的分工。

|schedule
   |do_softirq // manages post-IRQ work
   |for each task
      |calculate counter
   |prepare_to__switch // does anything
   |switch_mm // change Memory context (change CR3 value)
   |switch_to (assembler)
      |SAVE ESP
      |RESTORE future_ESP
      |SAVE EIP
      |push future_EIP *** push parameter as we did a call 
         |jmp __switch_to (it does some TSS work) 
         |__switch_to()
          ..
         |ret *** ret from call using future_EIP in place of call address
      new_task

从进程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控制流程图,大家可以从tldp这张图里面知道
两个不同进程如何进行切换的。

U S E R   M O D E                 K E R N E L     M O D E
 |          |     |          |       |          |     |          |
 |          |     |          | Timer |          |     |          |
 |          |     |  Normal  |  IRQ  |          |     |          |
 |          |     |   Exec   |------>|Timer_Int.|     |          |
 |          |     |     |    |       | ..       |     |          |
 |          |     |    \|/   |       |schedule()|     | Task1 Ret|
 |          |     |          |       |_switch_to|<--  |  Address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  |  |          |
                                     |          |  |S |          | 
Task1 Data/Stack   Task1 Code        |          |  |w |          |
                                     |          | T|i |          |
                                     |          | a|t |          |
 |          |     |          |       |          | s|c |          |
 |          |     |          | Timer |          | k|h |          |
 |          |     |  Normal  |  IRQ  |          |  |i |          | 
 |          |     |   Exec   |------>|Timer_Int.|  |n |          |
 |          |     |     |    |       | ..       |  |g |          |
 |          |     |    \|/   |       |schedule()|  |  | Task2 Ret|
 |          |     |          |       |_switch_to|<--  |  Address |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Task2 Data/Stack   Task2 Code        Kernel Code  Kernel Data/Stack

关于switch_to 中esp eip 切换的认识

- esp 先切换
- eip 再切换
- 利用push eip +call 起到了类似的call 作用,但是灵活修改了eip 。
/*这点很牛*/

代码情景分析+gdb动手实践

欢迎大家到我的博客留言,希望成为内核入门学习的干货店。
http://blog.csdn.net/titer1/

#define switch_to(prev, next, last)                                     \
do {                                                                    \
        /*                                                              \
         * Context-switching clobbers all registers, so we clobber      \
         * them explicitly, via unused output variables.                \
         * (EAX and EBP is not listed because EBP is saved/restored     \
         * explicitly for wchan access and EAX is the return value of   \
         * __switch_to())                                               \
         */                                                             \
        unsigned long ebx, ecx, edx, esi, edi;                          \
                                                                        \
        asm volatile("pushfl\n\t"               /* save    flags */     \
                     "pushl %%ebp\n\t"          /* save    EBP   */     \
                     "movl %%esp,%[prev_sp]\n\t"        /* save    ESP   */ \
                     "movl %[next_sp],%%esp\n\t"        /* restore ESP   */ \
                     "movl $1f,%[prev_ip]\n\t"  /* save    EIP   */     \
                     "pushl %[next_ip]\n\t"     /* restore EIP   */     \
                     "jmp __switch_to\n"        /* regparm call  */     \
                     "1:\t"                                             \
                     "popl %%ebp\n\t"           /* restore EBP   */     \
                     "popfl\n"                  /* restore flags */     \
                                                                        \
                     /* output parameters */                            \
                     : [prev_sp] "=m" (prev->thread.sp),                \
                       [prev_ip] "=m" (prev->thread.ip),                \
                       "=a" (last),                                     \
                                                                        \
                       /* clobbered output registers: */                \
                       "=b" (ebx), "=c" (ecx), "=d" (edx),              \
                       "=S" (esi), "=D" (edi)                           \
                                                                        \
                       /* input parameters: */                          \
                     : [next_sp]  "m" (next->thread.sp),                \
                       [next_ip]  "m" (next->thread.ip),                \
                                                                        \
                       /* regparm parameters for __switch_to(): */      \
                       [prev]     "a" (prev),                           \
                       [next]     "d" (next));                          \
} while (0)

仅仅演示swith_to堆栈变化,
要知道哪些地方典型的调用schedule,待下一次展开
鉴于switch_to是一个宏,我们使用下面的方法设置断点:

b kernel/sched/core.c:2373

整个调试过程动态库,原文3M多,请点击这里

感谢hchunhui供堆栈图,

他的博客可以从这里访问:
http://home.ustc.edu.cn/~hchunhui/linux_sched.html

1 switch_to之前

2 切换堆栈之前

3 切换堆栈之后

4 push和Jump操作之后

5 _switch_to汇编返回

6 switch_to完成

Linux系统的一般执行过程

位置:教程第二节第一讲

最一般的情况:正在运行的用户态进程X切换到运行用户态进程Y的过程

  1. 在运行的用户态进程X 发生中断,硬件完成以下:

    • save cs:eip/esp/eflags(current) to kernel stack
    • load cs:eip(entry of a specific ISR) and ss:esp(point to kernel stack).
  2. SAVE_ALL //保存现场

  3. 中断处理过程中或中断返回前调用了schedule(),其中的switch_to做了关键的进程上下文切换

  4. 标号1之后开始运行用户态进程Y(这里Y曾经通过以上步骤被切换出去过因此可以从标号1继续执行)

已经变成Y进程上下文,真是 庄周做梦
  1. restore_all //恢复现场
  2. iret - pop cs:eip/ss:esp/eflags from kernel stack
  3. 继续运行用户态进程Y

进程间的 几种特殊情况

先普通 再特殊
  • 通过中断处理过程中的调度时机,用户态进程与内核线程之间互相切换和内核线程之间互相切换,与最一般的情况非常类似,只是内核线程运行过程中发生中断没有进程用户态和内核态的转换;
2个内核线程之间切换,cs段没有改变我
用户进程和内核线程间切换
  • 内核线程主动调用schedule(),只有进程上下文的切换,没有发生中断上下文的切换,与最一般的情况略简略;
没有发生中断,也就是没有int 指令和iret指令喔,
  • 创建子进程的系统调用在子进程中的执行起点及返回用户态,如fork;
pre :parent
next: child
so next_ip =ret_from_fork ,不是switch_to中的标号1喔
  • 加载一个新的可执行程序后返回到用户态的情况,如execve;
pre:parent
next:execve产生的进程(记住,execve也是系统调用)
联想start_thread(execve内部),里面有修改进程上下文的内容喔,所以以新的中断上下文返回

开眼界 内核 舞女

dancing girls vs Taxi girl

0-3g
3g-4g 内核态
如果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切换也是一门学问

原因是:内核态下(3G以上空间),各进程的代码段/堆栈段是可以统一访问的
借用老师的话:内核是taxi

内核是什么?
内核是各种中断处理过程和内核线程的集合! 精炼啊 大道至简 道法自然

Linux操作系统架构和系统执行过程概览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 任何计算机系统都包含一个基本的程序集 合,称为操作系统。
– 内核(进程管理,进程调度,进程间通讯机 制,内存管理,中断异常处理,文件系统,I/O 系统,网络部分)
– 其他程序(例如函数库、shell程序、系统程序 等等)
♦ 操作系统的目的
– 与硬件交互,管理所有的硬件资源
– 为用户程序(应用程序)提供一个良好的执行 环境

典型的Linux操作系统的结构

能深入浅出一个系统架构图很考量一个系统设计人员

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操作

ls 命令 就是 一讲! 不简单

有时间的话 可以看看strace

换个角度 cpu执行指令 +内存角度看

某种程度上说,
cpu执行指令的演示很精彩
后者就是在说进程地址空间

总结

调度简单说来就是控制权的转移,复杂的话就要考量,主要是
- 什么时候切换
- 选择哪些进程切换
具体的调度方法根据应用场景来分 就是 调度策略。

了解schedule函数是分析进程调度的基础,后续可以从O(1),cfs等进行扩展学习。

  • 1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