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电话面试资料01

1 、有哪些数据类型
Java 定义了8种简单类型:byte、short、int、long、char、float、double和boolean。
         2 、有几种访问机制?
                         同一个类        同一个包        不同包的子类        不同包的非子类
                   
private                 yes       
default                 yes               yes
protected             yes               yes              yes
public                   yes                yes             yes                     yes
         3 、JDBC的过程 
1. 加载JDBC驱动程序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MySQL 的加载JDBC驱动程序的方法
       Class.forName("org.postgresql.Driver");//PostgreSQL 的加载JDBC驱动程序的方法
       Class.forName("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Oracle 的加载JDBC驱动程序的方法    
       Class.forName("com.ibm.db2.jdbc.net.DB2Driver");//DB2 的加载JDBC驱动程序的方法
       Class.forName("com.sybase.jdbc2.jdbc.SybDriver");//Sybase 的加载JDBC驱动程序的方法
       Class.forName("com.microsoft.jdbc.sqlserver.SQLServerDriver");//SQLServer 的加载JDBC驱动程序的方法
2. 建立数据库连接
     与MySQL数据库建立连接的方法:Connection c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ysql://MyDbComputerNameOrIP:3306/myDBName",ID,Pwd);  
     与PostgreSQL数据库建立连接的方法:Connection c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postgresql://MyDbComputerNameOrIP:3306/myDBName",ID,Pwd);  
     与Oracle数据库建立连接的方法:Connection c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racle:thin:@MyDbComputerNameOrIP:1521:ORCL",ID,Pwd);  
     与Sybase数据库建立连接的方法:Connection c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sybase:Tds:MyDbComputerNameOrIP:2638",ID,Pwd);  
     与SQL Server数据库建立连接的方法:Connection c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microsoft:sqlserver://MyDbComputerNameOrIP:1433;databaseName=master",ID,Pwd);  
     与DB1数据库建立连接的方法:Connection co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db2://MyDbComputerNameOrIP/myDBName",ID,Pwd);
3. 创建并执行SQL语句
     用Connection.createStatement()方法来创建一个Statement对象。Statement对象执行一个查询并从DBMS返回一个包含响应结果的ResultSet对象。
4. 处理从DBMS返回的数据
     查询处理后从DBMS收到的查询结果赋给java.sql.ResultSet对象,该对象包含一些用来从结果集中获取数据存到Java变量中的方法,以便进行进一步处理。
5. 关闭数据库连接
     使用与数据库有关的对象所消耗的内存是很大的,因此在完成数据库访问后要及时关闭数据库连接,同时还应关闭Connection中返回的内容,包括Statement对象和ResultSet对象。
         4 、preparStatement和普通statement的区別
           
1.PreparedStatement是预编译的,对于批量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也叫JDBC存储过程
2.使用 Statement 对象。在对数据库只执行一次性存取的时侯,用 Statement 对象进行处理。PreparedStatement 对象的开销比Statement大,对于一次性操作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
3.statement每次执行sql语句,相关数据库都要执行sql语句的编译,preparedstatement是预编译得, preparedstatement支持批处理
4.
Code Fragment 1:

String updateString = "UPDATE COFFEES SET SALES = 75 " + "WHERE COF_NAME LIKE ′Colombian′";
stmt.executeUpdate(updateString);

Code Fragment 2:

PreparedStatement updateSales = con.prepareStatement("UPDATE COFFEES SET SALES = ? WHERE COF_NAME LIKE ? ");
updateSales.setInt(1, 75);
updateSales.setString(2, "Colombian");
updateSales.executeUpdate();

片断2和片断1的区别在于,后者使用了PreparedStatement对象,而前者是普通的Statement对象。PreparedStatement对象不仅包含了SQL语句,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语句已经被预编译过,因而当其执行时,只需DBMS运行SQL语句,而不必先编译。当你需要执行Statement对象多次的时候,PreparedStatement对象将会大大降低运行时间,当然也加快了访问数据库的速度。
这种转换也给你带来很大的便利,不必重复SQL语句的句法,而只需更改其中变量的值,便可重新执行SQL语句。选择PreparedStatement对象与否,在于相同句法的SQL语句是否执行了多次,而且两次之间的差别仅仅是变量的不同。如果仅仅执行了一次的话,它应该和普通的对象毫无差异,体现不出它预编译的优越性。
5.执行许多SQL语句的JDBC程序产生大量的Statement和PreparedStatement对象。通常认为PreparedStatement对象比Statement对象更有效,特别是如果带有不同参数的同一SQL语句被多次执行的时候。PreparedStatement对象允许数据库预编译SQL语句,这样在随后的运行中可以节省时间并增加代码的可读性。

然而,在Oracle环境中,开发人员实际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当使用Statement或PreparedStatement对象时,Oracle数据库会缓存SQL语句以便以后使用。在一些情况下,由于驱动器自身需要额外的处理和在Java应用程序和Oracle服务器间增加的网络活动,执行PreparedStatement对象实际上会花更长的时间。

然而,除了缓冲的问题之外,至少还有一个更好的原因使我们在企业应用程序中更喜欢使用PreparedStatement对象,那就是安全性。传递给PreparedStatement对象的参数可以被强制进行类型转换,使开发人员可以确保在插入或查询数据时与底层的数据库格式匹配。

当处理公共Web站点上的用户传来的数据的时候,安全性的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传递给PreparedStatement的字符串参数会自动被驱动器忽略。最简单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当你的程序试着将字符串“D'Angelo”插入到VARCHAR2中时,该语句将不会识别第一个“,”,从而导致悲惨的失败。几乎很少有必要创建你自己的字符串忽略代码。

在Web环境中,有恶意的用户会利用那些设计不完善的、不能正确处理字符串的应用程序。特别是在公共Web站点上,在没有首先通过PreparedStatement对象处理的情况下,所有的用户输入都不应该传递给SQL语句。此外,在用户有机会修改SQL语句的地方,如HTML的隐藏区域或一个查询字符串上,SQL语句都不应该被显示出来。
在执行SQL命令时,我们有二种选择:可以使用PreparedStatement对象,也可以使用Statement对象。无论多少次地使用同一个SQL命令,PreparedStatement都只对它解析和编译一次。当使用Statement对象时,每次执行一个SQL命令时,都会对它进行解析和编译。   

第一:

prepareStatement会先初始化SQL,先把这个SQL提交到数据库中进行预处理,多次使用可提高效率。  
createStatement不会初始化,没有预处理,没次都是从0开始执行SQL

第二:

prepareStatement可以替换变量  
在SQL语句中可以包含?,可以用ps=conn.prepareStatement("select * from Cust where ID=?");  
int sid=1001;  
ps.setInt(1, sid);  
rs = ps.executeQuery();  
可以把?替换成变量。  
而Statement只能用  
int sid=1001;  
Statement stmt = conn.createStatement();  
ResultSet rs = stmt.executeQuery("select * from Cust where ID="+sid);  
来实现。

第三:

prepareStatement会先初始化SQL,先把这个SQL提交到数据库中进行预处理,多次使用可提高效率。  
createStatement不会初始化,没有预处理,没次都是从0开始执行SQL
         5 、servlet的生命周期 
        1.   加载 / 实例化:
         Servlet容器查找并加载所有的servlet类.当Servlet引擎启动时或者说在客户http请求委托时实例一个Servle或多个Servlet类

         2.     初始化
         这里在客户请求委托代理之前,使用init()方法进行初始化.

         3.     请求处理
         当初始化完成之后这时就可以处理客户http请求了.这里使用service()这个方法来完成并把其作参数进行传递,这里的参数包含了httpServletRequest()和httpServletResponse()两个方法分别对应于请求和回应它们也会抛出servletException和IOException然后针对不同的http请求(四个上面说过,get,post,put,head)由doGet(),doPost(),doPut(),doHead(),这四个不同的方法块里的处理单元来处理...


         4.     删除Sevlet
         有时出于一些原因需要对Sevlet容器中的servlet实例进行删除,这时就可以调用
                 destroy()
         方法进行, 执行了这个方法之后,这时Sevlet就不能再执行其它客户机的请求了...而这时它也就成了JAVA垃圾回收机的回收对象了!


         以上的 4个步骤就是一个servlet的生命周期
         6、Servlet里的set方法(setAttribute)

         7 、JSP有哪些缺省对象
         8 、怎么样创建,销毁session
session是把信息保存在服务器端,它会消耗服务器的资源,因此不要随便利用session,除非不得已而为之。

       session在我们程序中保存用户信息时一般都会用到,那么它在何时创建呢?一般是在getsession时就会创建,它也有生命周期,默认为30minus,但是我们可以修改,一旦过了生命周期,它就会消亡,同时我们关闭浏览器时session也会随之消亡,重开一个session也不会保留以前session里的值,但是IE8浏览器就会保留session的值,这是它的一个bug,为了避免这个bug,那就从文件里新建会话打开浏览器就不会了,一个浏览器对应一个session


         9 、用到什么结果集?细述一下ArrayList

ArrayList是List接口的一个可变长数组实现。实现了所有List接口的操作,并允许存储null值。除了没有进行同步,ArrayList基本等同于Vector。在Vector中几乎对所有的方法都进行了同步,但ArrayList仅对writeObject和readObject进行了同步,其它比如add(Object)、remove(int)等都没有同步。

1.存储
ArrayList使用一个Object的数组存储元素。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ArrayList实现了java.io.Serializable接口,这儿的transient标示这个属性不需要自动序列化。下面会在writeObject()方法中详细讲解为什么要这样作。

2.add和remove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o) {
       ensureCapacity(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
       elementData[size++] = o;
       return true;
       }

注意这儿的ensureCapacity()方法,它的作用是保证elementData数组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新元素。在“自动变长机制”中将详细讲解。
       public Object remove(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modCount++;
       Object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size] = null; // Let gc do its work
       return oldValue;
       }

RangeCheck()的作用是进行边界检查。由于ArrayList采用一个对象数组存储元素,所以在删除一个元素时需要把后面的元素前移。删除一个元素时只是把该元素在elementData数组中的引用置为null,具体的对象的销毁由垃圾收集器负责。
modCount的作用将在下面的“iterator()中的同步”中说明。
注:在前移时使用了System提供的一个实用方法:arraycopy(),在本例中可以看出System.arraycopy()方法可以对同一个数组进行操作,这个方法是一个native方法,如果对同一个数组进行操作时,会首先把从源部分拷贝到一个临时数组,在把临时数组的元素拷贝到目标位置。

3.自动变长机制
在实例化一个ArrayList时,你可以指定一个初始容量。这个容量就是elementData数组的初始长度。如果你使用: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则使用缺省的容量:10。
       public ArrayList() {
       this(10);
       }

ArrayList提供了四种add()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o)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Object element)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c)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c)

在每一种add()方法中,都首先调用了一个ensureCapacity(int miniCapacity)方法,这个方法保证elementData数组的长度不小于miniCapacity。ArrayList的自动变长机制就是在这个方法中实现的。
       public void ensureCapacity(int minCapacity) {
       modCount++;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f (minCapacity > oldCapacity) {
           Object oldData[] = elementData;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3)/2 + 1;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elementData = new Object[newCapacity];
           System.arraycopy(oldData, 0, elementData, 0, size);
       }
       }

从这个方法实现中可以看出ArrayList每次扩容,都扩大到原来大小的1.5倍。
每种add()方法的实现都大同小异,下面给出add(Object)方法的实现:
       public boolean add(Object o) {
       ensureCapacity(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
       elementData[size++] = o;
       return true;
       }


4.iterator()中的同步
在父类AbstractList中定义了一个int型的属性:modCount,记录了ArrayList结构性变化的次数。
       protected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0;

在ArrayList的所有涉及结构变化的方法中都增加modCount的值,包括:add()、remove()、addAll()、removeRange()及clear()方法。这些方法每调用一次,modCount的值就加1。
注:add()及addAll()方法的modCount的值是在其中调用的ensureCapacity()方法中增加的。

AbstractList中的iterator()方法(ArrayList直接继承了这个方法)使用了一个私有内部成员类Itr,生成一个Itr对象(Iterator接口)返回: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 Itr();
       }

Itr实现了Iterator()接口,其中也定义了一个int型的属性:expectedModCount,这个属性在Itr类初始化时被赋予ArrayList对象的modCount属性的值。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注:内部成员类Itr也是ArrayList类的一个成员,它可以访问所有的AbstractList的属性和方法。理解了这一点,Itr类的实现就容易理解了。

在Itr.hasNext()方法中: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sor != size();
       }

调用了AbstractList的size()方法,比较当前光标位置是否越界。

在Itr.next()方法中,Itr也调用了定义在AbstractList中的get(int)方法,返回当前光标处的元素:
       public Object next() {
           try {
           Object next = get(cursor);
           checkForComodification();
           lastRet = cursor++;
           return next;
           } catch(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

注意,在next()方法中调用了checkForComodification()方法,进行对修改的同步检查: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现在对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的作用应该非常清楚了。在对一个集合对象进行跌代操作的同时,并不限制对集合对象的元素进行操作,这些操作包括一些可能引起跌代错误的add()或remove()等危险操作。在AbstractList中,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机制来规避这些风险。这就是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的作用所在。

5.序列化支持
ArrayList实现了java.io.Serializable接口,所以ArrayList对象可以序列化到持久存储介质中。ArrayList的主要属性定义如下: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8683452581122892189L;

private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Data[];

private int size;

可以看出serialVersionUID和size都将自动序列化到介质中,但elementData数组对象却定义为transient了。也就是说ArrayList中的所有这些元素都不会自动系列化到介质中。为什么要这样实现?因为elementData数组中存储的“元素”其实仅是对这些元素的一个引用,并不是真正的对象,序列化一个对象的引用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序列化是为了反序列化,当你反序列化时,这些对象的引用已经不可能指向原来的对象了。所以在这儿需要手工的对ArrayList的元素进行序列化操作。这就是writeObject()的作用。
       private synchronized void writeObject(java.io.ObjectOutputStream s)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 Write out element count, and any hidden stuff
       s.defaultWriteObject();
      // Write out array length
       s.writeInt(elementData.length);
       // Write out all elements in the proper order.
       for (int i=0; i<size; i++)
               s.writeObject(elementData);
       }

这样元素数组elementData中的所以元素对象就可以正确地序列化到存储介质了。
对应的readObject()也按照writeObject()方法的顺序从输入流中读取:
       private synchronized void readObject(java.io.ObjectInputStream s)
           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 Read in size, and any hidden stuff
       s.defaultReadObject();
       // Read in array length and allocate array
       int arrayLength = s.readInt();
       elementData = new Object[arrayLength];
       // Read in all elements in the proper order.
       for (int i=0; i<size; i++)
               elementData = s.readObject();
       }

         10、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在JAVA中怎么实现的
方法的重写Overriding和重载Overloading是Java多态性的不同表现。重写Overriding是父类与子类之间多态性的一种表现,重载Overloading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如果在子类中定义某方法与其父类有相同的名称和参数,我们说该方法被重写      (Overriding)。子类的对象使用这个方法时,将调用子类中的定义,对它而言,父类中的定义如同被“屏蔽”了。如果在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同名的方法,它们或有不同的参数个数或有不同的参数类型,则称为方法的重载(Overloading)。Overloaded的方法是可以改变返回值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