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三层架构

MVC三层架构

摘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NTAzMTExNg==&mid=2247483998&idx=1&sn=97c417a2c1484d694c761a2ad27f217d&scene=19#wechat_redirect

什么是MVC:

  • Model(模型)->实体类,数据库
    • 控制业务操作,保存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 View(视图) ->jsp页面
    • 展示数据模型
    • 提供用户操作
  • Controller(控制器)->Servlet
    • 接收用户的请求
    • 响应给客户端内容
    • 视图跳转

之前的架构

Servlet和Jsp都可以写Java代码,为了便于使用和维护

Servlet专注处理请求,以及控制视图跳转

JSP专注于显示数据

用户直接访问控制层,控制层就可以直接操作数据库

但直接把CRUD写到Servlet会显得程序十分臃肿,不利于维护,Servlet需要处理请求,响应,视图跳转,处理JDBC,处理业务代码,处理逻辑代码

程序员调用JDBC去连接Mysql,oracle,sqlserver等数据库

MVC三层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odel:

  • 业务处理:业务逻辑(Service)
  • 数据持久层:CRUD(Dao)

View:

  • 展示数据
  • 提供连接发起Servlet请求(a,form,img)

Controller(Servlet):

  • 接收用户的请求(req:请求参数,Session信息)
  • 交给业务层处理对应的代码
  • 控制视图的跳转

登录 -> 接收用户的请求 -> 处理用户的请求(获取用户登录的参数username,password)-> 交给业务层处理登录业务(判断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 Dao层查询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 ->数据库

SpringMVC

特点

  1. 轻量级,简单易学
  2. 高效 , 基于请求响应的MVC框架
  3. 与Spring兼容性好,无缝结合
  4. 约定优于配置
  5. 功能强大:RESTful、数据验证、格式化、本地化、主题等
  6. 简洁灵活

Spring的web框架围绕DispatcherServlet [ 调度Servlet ] 设计。

DispatcherServlet的作用是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处理器。从Spring 2.5开始,使用Java 5或者以上版本的用户可以采用基于注解形式进行开发,十分简洁;

正因为SpringMVC好 , 简单 , 便捷 , 易学 , 天生和Spring无缝集成(使用SpringIoC和Aop) , 使用约定优于配置 . 能够进行简单的junit测试 . 支持Restful风格 .异常处理 , 本地化 , 国际化 , 数据验证 , 类型转换 , 拦截器 等等…所以我们要学习 .

中心控制器

​ Spring的web框架围绕DispatcherServlet设计。**DispatcherServlet的作用是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处理器。**从Spring 2.5开始,使用Java 5或者以上版本的用户可以采用基于注解的controller声明方式。

​ Spring MVC框架像许多其他MVC框架一样, 以请求为驱动 , 围绕一个中心Servlet分派请求及提供其他功能DispatcherServlet是一个实际的Servlet (它继承自HttpServlet 基类)

img

SpringMVC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 当发起请求时被前置的控制器拦截到请求,根据请求参数生成代理请求,找到请求对应的实际控制器,控制器处理请求,创建数据模型,访问数据库,将模型响应给中心控制器,控制器使用模型与视图渲染视图结果,将结果返回给中心控制器,再将结果返回给请求者。

SpringMVC执行原理

img

结果跳转方式

ModelAndView

设置ModelAndView对象 , 根据view的名称 , 和视图解析器跳到指定的页面 .

页面 : {视图解析器前缀} + viewName +{视图解析器后缀}

<!-- 视图解析器 -->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InternalResourceViewResolver"
     id="internalResourceViewResolver">
   <!-- 前缀 -->
   <property name="prefix" value="/WEB-INF/jsp/" />
   <!-- 后缀 -->
   <property name="suffix" value=".jsp" />
</bean>

对应的controller类

public class ControllerTest1 implements Controller {

   public ModelAndView handle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throws Exception {
       //返回一个模型视图对象
       ModelAndView mv = new ModelAndView();
       mv.addObject("msg","ControllerTest1");
       mv.setViewName("test");
       return mv;
  }
}

ServletAPI

通过设置ServletAPI , 不需要视图解析器 .

  1. 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进行输出
  2. 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实现重定向
  3. 通过HttpServletResponse实现转发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sultGo {

   @RequestMapping("/result/t1")
   public void test1(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sp) throws IOException {
       rsp.getWriter().println("Hello,Spring BY servlet API");
  }

   @RequestMapping("/result/t2")
   public void test2(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sp) throws IOException {
       rsp.sendRedirect("/index.jsp");
  }

   @RequestMapping("/result/t3")
   public void test3(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sp) throws Exception {
       //转发
       req.setAttribute("msg","/result/t3");
       req.getRequestDispatcher("/WEB-INF/jsp/test.jsp").forward(req,rsp);
  }

}

SpringMVC

通过SpringMVC来实现转发和重定向 - 无需视图解析器;

测试前,需要将视图解析器注释掉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sultSpringMVC {
   @RequestMapping("/rsm/t1")
   public String test1(){
       //转发
       return "/index.jsp";
  }

   @RequestMapping("/rsm/t2")
   public String test2(){
       //转发二
       return "forward:/index.jsp";
  }

   @RequestMapping("/rsm/t3")
   public String test3(){
       //重定向
       return "redirect:/index.jsp";
  }
}

通过SpringMVC来实现转发和重定向 - 有视图解析器;

重定向 , 不需要视图解析器 , 本质就是重新请求一个新地方嘛 , 所以注意路径问题.

可以重定向到另外一个请求实现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ResultSpringMVC2 {
   @RequestMapping("/rsm2/t1")
   public String test1(){
       //转发
       return "test";
  }

   @RequestMapping("/rsm2/t2")
   public String test2(){
       //重定向
       return "redirect:/index.jsp";
       //return "redirect:hello.do"; //hello.do为另一个请求/
  }

}

数据处理

处理提交数据

1.提交的域名称和处理方法的参数名一致

提交数据 : http://localhost:8080/hello?name=kuangshen

处理方法 :

@Reques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String 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
   return "hello";
}

后台输出 : kuangshen

2.提交的域名称和处理方法的参数名不一致

提交数据 : http://localhost:8080/hello?username=kuangshen

处理方法 :

//@RequestParam("username") : username提交的域的名称 .
@Reques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RequestParam("username") String 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
   return "hello";
}

后台输出 : kuangshen

  1. 提交的是一个对象

要求提交的表单域和对象的属性名一致 , 参数使用对象即可

  • 实体类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int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构造
       //get/set
       //tostring()
    }
    
  • 提交数据 : http://localhost:8080/mvc04/user?name=kuangshen&id=1&age=15

  • 处理方法

    @RequestMapping("/user")
    public String user(User user){
       System.out.println(user);
       return "hello";
    }
    

    后台输出 : User { id=1, name=‘kuangshen’, age=15 }

    说明:如果使用对象的话,前端传递的参数名和对象名必须一致,否则就是null。

数据显示到前端

第一种 : 通过ModelAndView
public class ControllerTest1 implements Controller {

   public ModelAndView handleRequest(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httpServletResponse) throws Exception {
       //返回一个模型视图对象
       ModelAndView mv = new ModelAndView();
       mv.addObject("msg","ControllerTest1");
       mv.setViewName("test");
       return mv;
  }
}
第二种 : 通过ModelMap
@Reques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RequestParam("username") String name, ModelMap model){
   //封装要显示到视图中的数据
   //相当于req.setAttribute("name",name);
   model.addAttribute("name",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
   return "hello";
}
第三种 : 通过Model
@RequestMapping("/ct2/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RequestParam("username") String name, Model model){
   //封装要显示到视图中的数据
   //相当于req.setAttribute("name",name);
   model.addAttribute("msg",name);
   System.out.println(name);
   return "test";
}

对比

就对于新手而言简单来说使用区别就是:

  • Model 只有寥寥几个方法只适合用于储存数据,简化了新手对于Model对象的操作和理解;
  • ModelMap 继承了 LinkedMap ,除了实现了自身的一些方法,同样的继承 LinkedMap 的方法和特性;
  • ModelAndView 可以在储存数据的同时,可以进行设置返回的逻辑视图,进行控制展示层的跳转。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实验一 实验名称:业务建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业务建模内容。 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绘制业务模型图。 3.学习使用Microsoft Project对题目进行进度安排。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进度,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现系统分析部指派您完成该项任务。 要求: 1、创建业务用例模型。(参与者--用例)。 2、用活动图来描述系统核心业务过程。 3、创建业务对象模型。 四、实验步骤 1. 系统当前业务描述 …………………………… 2. 系统业务用例模型 ………………………….. 3. 核心业务用例的活动图 …………………………. 4. 系统业务对象模型 ………………………… 五、 实验心得 实验二 用例建模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学生对提供的案例进行用例建模,熟练掌握用例建模技术。 二、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环境 1. 计算机:安装有: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WindowsXP Professional; 2. 软件:National rose 三、实验内容: 1. 认真阅读案例的需求,根据其内容建立相应的用例模型; 2. 选择主要用例进行事件流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作为说明文档附在用例模型中; 四、实验步骤: 1. 系统参与者 2. 系统用例 3. 系统用例模型 4. 用例文档(主要用例) 五、实验心得 (对用例模型、用例的粒度、关系的理解) 实验三 顺序图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顺序图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交互图的操作方法。 3. 细化用例文档中的事件流,绘制顺序图。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通过对系统动态模型部分的学习,根据用例建模阶段的用例图和用例文档,对对应的用例实现用顺序图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完成如下任务: 对选定系统中的主要用例进行动态建模(顺序图)。 四、实验步骤 1.在logic view中创建“分析模型”包,在该包中添加“用例实现”包,在“用例实现”包中添加跟踪关系图(类图),在跟踪关系图中描述用例与用例实现的关系。为系统中主要的用例实现添加顺序图。 如下图: 2.在logic view中分别添加三个包(构造型:layer):边界层、控制层、实体层。主要根据用例文档来识别分析类(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如下图: 3.对主要的用例实现,根据细化用例文档中的主要事件流。 ……………………………………… 4.结合用例实现中识别出来的分析类,绘制顺序图。如下图: ……………………………………… 五:实验心得: 实验四 系统分析类图 一、实验目的 1.识别分析类之间的关系、类的属性和操作。 2.使用ROSE软件构建系统的分析类图。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系统开发进度,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分析,识别出分析类,识别类的属性和方法,构建每个用例的VOPC图,综合所有用例的VOPC图,构建系统的分析类图 要求: 1、针对每个用例实现构建其VOPC图 2、综合所有VOPC图,构建系统的分析类图 四、实验步骤 1. 对每个用例实现识别分析类,根据需求、常识识别类的属性,根据交互图识别类的方法,在每个用例实现下创建一个类图,命名为 **用例的VOPC图(借书用例VOPC) 2. 综合所有VOPC图,在系统分析包中创建一个类图,命名为系统分析类图 3. 通过用例实现顺序图中的消息映射出分析类的操作(如下图)。 ……………………………………. 4. 根据用用例文档映射出类的属性(如下图)。 ……………………………………….. 五、实验总结 实验五 实验名称:子系统和接口 一、实验目的 1.基于分析阶段的BCE架构,抽取子系统。 2.根据包设计原则,对系统组织结构进行设计 。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指定系统的开发进度,已经完成对系统用例分析,应用BCE架构构建了系统的组织结构。本次实验主要根据抽取子系统的方法设计子系统、子系统接口,然后根据打包原则重构系统组织结构 要求: 1、抽取子系统,设计相应接口 2、利用包图设计系统架构 四、实验步骤 1. 抽取子系统 子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包,采用构造型《subsystem》扩展包的寓意,子系统内部是完全封装的,子系统提供接口对外服务。  你抽取子系统是依据什么角度(从那几个方面收取子系统?教材P263) ………文字描述子系统及抽取角度…………………… 2. 接口设计 接口是子系统对外提供的服务。接口采用构造型《interface》通过对类进行扩展表示 ……………子系统和接口的关系及几口中的操作,如P262 8-11图…….. 3. 更新软件架构 …………系统架构更新后的包图,如图8-17………………. 五、 实验心得 实验四 (系统静态模型)分析类图 一、实验目的 1.识别分析类、关系、类的属性和操作。 2.使用UML工具软件构建系统的分析类图。 二、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 2.Rational Rose 工具软件。 三、实验内容 根据***系统开发进度,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分析,识别出分析类,识别类的属性和方法,构建每个用例的VOPC图,综合所有用例的VOPC图,构建系统的分析类图 要求: 1、针对每个用例实现构建其VOPC图 2、综合所有VOPC图,构建系统的分析类图 3、根据顺序图为类添加操作 4、根据需求和用例文档为类添加属性 四、实验步骤 1. 对每个用例实现识别分析类,根据需求、常识识别类的属性,根据交互图识别类的方法,在每个用例实现下创建一个类图,命名为 **用例的VOPC图(借书用例VOPC) 1) 添加VOPC图 2) 打开vopc图,把该用例中的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拖入其中,并建立关系 2. 通过用例实现顺序图中的消息映射出分析类的操作(如下图)。 把每个类收到的消息映射为该类的一个操作。下面以申请边界类为例: 3. 根据用用例文档映射出类的属性(如下图)。 1) 打开某个类的规格说明,选择“属性”选项卡,在编辑窗口中点击鼠标右键,在菜单中“Insert”,可以为类添加属性 . 2) 例: 4. 综合所有的VOPC图,创建完整的系统分析类图 1) 在分析模型包下添加一个类图:命名为系统分析类图 2) 打开系统分析类图,把边界类包、控制类包、实体类包中的所有类拖入系统分析类图中,由于类的属性和操作、类之间的关系已经在每个类图中已经描述,所以在系统分析类图中会自然体现出来。 五、实验总结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