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空立体监控,让违规占道、拥堵缓行无处遁形
引言:高速公路的“痛点”与“破局”
“每逢节假日,高速变‘龟速’”——这是许多车主的共同吐槽。据统计,2024年我国高速公路拥堵里程同比上升12%,其中违规占道、低速行驶、应急车道占用等行为占比超40%。传统监控受限于固定摄像头盲区,难以实现全路段实时管控。如今,“无人机巡逻+AI视频识别盒子+视频联网平台” 的三维解决方案,正成为智慧高速的破局利器。
一、技术组合:三位一体打造“空中+地面”智能监控网
- 无人机:高空鹰眼,动态覆盖盲区
- 灵活巡航:搭载30倍变焦摄像头,自动巡检拥堵黑点(如收费站、隧道口),实时回传4K视频流。
-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3分钟内抵达现场,通过喊话器疏导车流,替代人工巡查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 AI视频识别盒子:边缘计算的“最强大脑”
- 精准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实时识别占道停车、货车低速压车、非法占用应急车道等9类违规行为,准确率≥98%。
- 即时预警:发现违规后,自动触发声光报警并推送至路侧情报板,5秒内完成“发现-取证-警示”闭环。
- 视频联网平台:全域协同的“指挥中枢”
- 数据融合:整合无人机、固定摄像头、车载移动设备的多源视频流,生成全路段“交通健康指数”。
- 智能决策:通过历史拥堵模型预测风险,联动导航APP(如高德、百度)发布绕行建议,分流效率提升35%。
二、实战场景: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预防”
- 场景1:节假日大流量管控
- 问题:某G60高速段节假日车流超设计容量200%,人工疏导力不从心。
- 方案:部署10台无人机分时段巡航,AI盒子识别慢行车辆,平台自动启动潮汐车道控制。
- 效果:拥堵时长缩短60%,事故率下降45%。
- 场景2:夜间违规占道治理
- 问题:夜间货车违规占道停车导致追尾事故频发。
- 方案:红外无人机+热成像AI盒子,24小时识别停车行为,同步联动交警终端执法。
- 效果:夜间事故率下降70%,执法响应速度提升至2分钟。
三、技术亮点:为何比传统方案更胜一筹?
- 全时空覆盖
- 无人机弥补固定摄像头盲区,AI盒子实现“每公里一个智能节点”,形成无死角监控网。
- 毫秒级响应
- 边缘计算(AI盒子)本地处理视频,识别速度比云端快10倍,杜绝“事后追责”滞后性。
- 成本效益革命
- 单套系统可替代5公里人工巡逻,运维成本降低50%,投资回报周期<1年。
- 合规性保障
- 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取证要求,AI识别结果可直接作为电子警察执法依据。
四、未来展望:从“治堵”到“治未堵”
随着车路协同(V2X)技术的普及,这一方案还将与智能路侧单元(RSU)、车载OBU深度联动。例如:
- 无人机发现拥堵后,自动向后方车辆推送“减速提醒”;
- AI预测占道风险,提前控制匝道信号灯调节流量……
结语:让高速公路“聪明”起来
拥堵与违规不是无解难题。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以“空中巡逻+AI之眼+云端大脑”重构高速管理范式,让每一条道路都畅通无阻。
智联视频超融合平台介绍
-
智联视频超融合平台通过GB/T28181-2011/2016/2022、国网B接口、RTSP、RTMP、ONVIF、GB/T35114、GA1400、海康大华SDK/API等方式,接入海康、大华、宇视等各个厂家的摄像机、录像机,接入直播手机,接入下级平台,提供web客户端进行视频预览、录像回放、配置管理和智慧运维。
-
提供标准RESTful格式的HTTP API,提供web播放器demo,满足二次开发需求。同时支持将音视频数据等转发成各种通用标准的流媒体协议,方便第三方客户端调用展示。
-
支持按照GB/T28181-2011/2016/2022、国网B接口、GB/T35114、GA1400等协议对接到上级平台,包括智联视频云平台和第三方平台。支持普通级联,多级级联,混合级联等多种级联方式。
智联视频超融合平台目前已经在电力、公安、交通、教育、医疗、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智联视频超融合平台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区二十多个地市部署,在上百个变电站和集控中心接入了十多个厂家的摄像机、无人机、录像机和平台,视频接入总数接近十万路,持续为电力行业贡献力量。在公安行业,已经参与过多个二十万路以上视频的项目,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