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NIO/reactor模式/netty

NIO是Java 4里面提供的新的API,目的是用来解决传统IO的问题。本文下面分别从Java NIO的几个基础概念介绍起。

  以下是本文的目录大纲:

  一.NIO中的几个基础概念

  二.Channel

  三.Buffer

  四.Selector

  若有不正之处,请多多谅解并欢迎批评指正。

  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19162.html

一.NIO中的几个基础概念

  在NIO中有几个比较关键的概念:Channel(通道),Buffer(缓冲区),Selector(选择器)。

  首先从Channel说起吧,通道,顾名思义,就是通向什么的道路,为某个提供了渠道。在传统IO中,我们要读取一个文件中的内容,通常是像下面这样读取的:

1

2

3

4

5

6

7

8

9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 file = new File("data.txt");

        InputStream input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

        byte[] bytes = new byte[1024];

        inputStream.read(bytes);

        inputStream.close();

    }  

}

   这里的InputStream实际上就是为读取文件提供一个通道的。

  因此可以将NIO 中的Channel同传统IO中的Stream来类比,但是要注意,传统IO中,Stream是单向的,比如InputStream只能进行读取操作,OutputStream只能进行写操作。而Channel是双向的,既可用来进行读操作,又可用来进行写操作。

  Buffer(缓冲区),是NIO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在NIO中所有数据的读和写都离不开Buffer。比如上面的一段代码中,读取的数据时放在byte数组当中,而在NIO中,读取的数据只能放在Buffer中。同样地,写入数据也是先写入到Buffer中。

  下面介绍一下NIO中最核心的一个东西:Selector。可以说它是NIO中最关键的一个部分,Selector的作用就是用来轮询每个注册的Channel,一旦发现Channel有注册的事件发生,便获取事件然后进行处理。

  比如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用单线程处理一个Selector,然后通过Selector.select()方法来获取到达事件,在获取了到达事件之后,就可以逐个地对这些事件进行响应处理。

二.Channel

  在前面已经提到,Channel和传统IO中的Stream很相似。虽然很相似,但是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区别为:通道是双向的,通过一个Channel既可以进行读,也可以进行写;而Stream只能进行单向操作,通过一个Stream只能进行读或者写;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通道:

  • FileChannel
  • SocketChanel
  • ServerSocketChannel
  • DatagramChannel

  通过使用FileChannel可以从文件读或者向文件写入数据;通过SocketChannel,以TCP来向网络连接的两端读写数据;通过ServerSocketChanel能够监听客户端发起的TCP连接,并为每个TCP连接创建一个新的SocketChannel来进行数据读写;通过DatagramChannel,以UDP协议来向网络连接的两端读写数据。

  下面给出通过FileChannel来向文件中写入数据的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 file = new File("data.txt");

        File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

        FileChannel channel = outputStream.getChannel();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String string = "java nio";

        buffer.put(string.getBytes());

        buffer.flip();     //此处必须要调用buffer的flip方法

        channel.write(buffer);

        channel.close();

        outputStream.close();

    }  

}

   通过上面的程序会向工程目录下的data.txt文件写入字符串"java nio",注意在调用channel的write方法之前必须调用buffer的flip方法,否则无法正确写入内容,至于具体原因将在下篇博文中具体讲述Buffer的用法时阐述。

三.Buffer

  Buffer,故名思意,缓冲区,实际上是一个容器,是一个连续数组。Channel提供从文件、网络读取数据的渠道,但是读取或写入的数据都必须经由Buffer。具体看下面这张图就理解了:

  上面的图描述了从一个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数据,然后服务端接收数据的过程。客户端发送数据时,必须先将数据存入Buffer中,然后将Buffer中的内容写入通道。服务端这边接收数据必须通过Channel将数据读入到Buffer中,然后再从Buffer中取出数据来处理。

  在NIO中,Buffer是一个顶层父类,它是一个抽象类,常用的Buffer的子类有:

  • ByteBuffer
  • IntBuffer
  • CharBuffer
  • LongBuffer
  • DoubleBuffer
  • FloatBuffer
  • ShortBuffer

  如果是对于文件读写,上面几种Buffer都可能会用到。但是对于网络读写来说,用的最多的是ByteBuffer。

  关于Buffer的具体使用以及它的limit、posiion和capacity这几个属性的理解在下一篇文章中讲述。

四.Selector

  Selector类是NIO的核心类,Selector能够检测多个注册的通道上是否有事件发生,如果有事件发生,便获取事件然后针对每个事件进行相应的响应处理。这样一来,只是用一个单线程就可以管理多个通道,也就是管理多个连接。这样使得只有在连接真正有读写事件发生时,才会调用函数来进行读写,就大大地减少了系统开销,并且不必为每个连接都创建一个线程,不用去维护多个线程,并且避免了多线程之间的上下文切换导致的开销。

  与Selector有关的一个关键类是SelectionKey,一个SelectionKey表示一个到达的事件,这2个类构成了服务端处理业务的关键逻辑。

本篇主要讲解Java中的IO机制和网络通讯中处理高并发的NIO

分为两块:
第一块讲解多线程下的IO机制
第二块讲解如何在IO机制下优化CPU资源的浪费(New IO)

Echo服务器

单线程下的socket机制就不用我介绍了,不懂得可以去查阅下资料
那么多线程下,如果进行套接字的使用呢?
我们使用最简单的echo服务器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来看下多线程下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工作流程图:

可以看到,多个客户端同时向服务端发送请求
服务端做出的措施是开启多个线程来匹配相对应的客户端
并且每个线程去独自完成他们的客户端请求

原理讲完了我们来看下是如何实现的
在这里我写了一个简单的服务器
用到了线程池的技术来创建线程(具体代码作用我已经加了注释):

public class MyServer {
        private static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线程池
        private static class HandleMsg implements Runnable{         //一旦有新的客户端请求,创建这个线程进行处理
        Socket client;          //创建一个客户端
        public HandleMsg(Socket client){        //构造传参绑定
            this.client = cli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 null;       //创建字符缓存输入流
            PrintWriter printWriter = null;         //创建字符写入流
            try {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lient.getInputStream()));        //获取客户端的输入流
                printWriter = new PrintWriter(client.getOutputStream(),true);            //获取客户端的输出流,true是随时刷新
                String inputLine = null;
                long a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while ((inputLine = bufferedReader.readLine())!=null){
                    printWriter.println(inputLine);
                }
                long b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此线程花费了:"+(b-a)+"秒!");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try {
                    bufferedReader.close();
                    printWriter.close();
                    client.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服务端的主线程是用来循环监听客户端请求
        ServerSocket server = new ServerSocket(8686);       //创建一个服务端且端口为8686
        Socket client = null;
        while (true){           //循环监听
            client = server.accept();       //服务端监听到一个客户端请求
            System.out.println(client.getRemoteSocketAddress()+"地址的客户端连接成功!");
            executorService.submit(new HandleMsg(client));      //将该客户端请求通过线程池放入HandlMsg线程中进行处理
        }
    }
}

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一个类编写了一个简单的echo服务器
在主线程中用死循环来开启端口监听

简单客户端

有了服务器,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访问,并且发送一些字符串数据
服务器的功能是返回这些字符串,并且打印出线程占用时间

下面来写个简单的客户端来响应服务端:

public class My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Socket client = null;
        PrintWriter printWriter = null;
        BufferedReader bufferedReader = null;
        try {
            client = new Socket();
            client.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localhost",8686));
            printWriter = new PrintWriter(client.getOutputStream(),true);
            printWriter.println("hello");
            printWriter.flush();

            bufferedReade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client.getInputStream()));            //读取服务器返回的信息并进行输出
            System.out.println("来自服务器的信息是:"+bufferedReader.readLin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
            printWriter.close();
            bufferedReader.close();
            client.close();
        }
    }
}

代码中,我们用字符流发送了一个hello字符串过去,如果代码没问题
服务器会返回一个hello数据,并且打印出我们设置的日志信息

很好,一个简单的多线程套接字编程就实现了

但是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客户端请求中,在IO写入到服务端过程中加入Sleep,
使每个请求占用服务端线程10秒
然后有大量的客户端请求,每个请求都占用那么长时间
那么服务端的并能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这并不是因为服务端有多少繁重的任务,而仅仅是因为服务线程在等待IO(因为accept,read,write都是阻塞式的)
让高速运行的CPU去等待及其低效的网络IO是非常不合算的行为

这时候该怎么办?

NIO

New IO成功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是怎样解决的呢?
IO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最小单位是线程
而NIO使用了比线程还小一级的单位:通道(Channel)
可以说,NIO中只需要一个线程就能完成所有接收,读,写等操作

要学习NIO,首先要理解它的三大核心
Selector,选择器
Buffer,缓冲区
Channel,通道

博主不才,画了张丑图给大家加深下印象 ^ . ^

再给一张TCP下的NIO工作流程图(好难画的线条...)

大家大致看懂就行,我们一步步来

Buffer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Buffer
在NIO中数据交互不再像IO机制那样使用流
而是使用Buffer(缓冲区)

博主觉得图才是最容易理解的
所以...

可以看出Buffer在整个工作流程中的位置

buffer实际上是一个容器,一个连续数组,它通过几个变量来保存这个数据的当前位置状态:
1.capacity:容量,缓冲区能容纳元素的数量
2.position:当前位置,是缓冲区中下一次发生读取和写入操作的索引,当前位置通过大多数读写操作向前推进
3.limit:界限,是缓冲区中最后一个有效位置之后下一个位置的索引
如图:

几个常用方法:

.flip()        //将limit设置为position,然后position重置为0,返回对缓冲区的引用
.clear()        //清空调用缓冲区并返回对缓冲区的引用

来点实际点的,上面图中的具体代码如下:

1.首先给Buffer分配空间,以字节为单位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创建一个ByteBuffer对象并且指定内存大小

2.向Buffer中写入数据:

1).数据从Channel到Buffer:channel.read(byteBuffer);
2).数据从Client到Buffer:byteBuffer.put(...);

3.从Buffer中读取数据:

1).数据从Buffer到Channel:channel.write(byteBuffer);
2).数据从Buffer到Server:byteBuffer.get(...);

Selector

选择器是NIO的核心,它是channel的管理者
通过执行select()阻塞方法,监听是否有channel准备好
一旦有数据可读,此方法的返回值是SelectionKey的数量

所以服务端通常会死循环执行select()方法,直到有channl准备就绪,然后开始工作
每个channel都会和Selector绑定一个事件,然后生成一个SelectionKey的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
channel和Selector绑定时,channel必须是非阻塞模式
而FileChannel不能切换到非阻塞模式,因为它不是套接字通道,所以FileChannel不能和Selector绑定事件

在NIO中一共有四种事件:
1.SelectionKey.OP_CONNECT:连接事件
2.SelectionKey.OP_ACCEPT:接收事件
3.SelectionKey.OP_READ:读事件
4.SelectionKey.OP_WRITE:写事件

Channel

共有四种通道:
FileChannel:作用于IO文件流
DatagramChannel:作用于UDP协议
SocketChannel:作用于TCP协议
ServerSocketChannel:作用于TCP协议

本篇文章通过常用的TCP协议来讲解NIO

我们以ServerSocketChannel为例:

打开一个ServerSocketChannel通道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关闭ServerSocketChannel通道:

serverSocketChannel.close();

循环监听SocketChannel:

while(true){
    SocketChannel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clien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

clien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语句是将此通道设置为非阻塞,也就是异步
自由控制阻塞或非阻塞便是NIO的特性之一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是通道和选择器交互的核心组件
比如在SocketChannel上绑定一个Selector,并注册为连接事件:

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
clien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clientChannel.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clien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CONNECT);

核心在register()方法,它返回一个SelectionKey对象
来检测channel事件是那种事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selectionKey.isAcceptable();
selectionKey.isConnectable();
selectionKey.isReadable();
selectionKey.isWritable();

服务端便是通过这些方法 在轮询中执行相对应操作

当然通过Channel与Selector绑定的key也可以反过来拿到他们

Channel  channel  = selectionKey.channel();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ionKey.selector();

在Channel上注册事件时,我们也可以顺带绑定一个Buffer:

clientChannel.register(key.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ByteBuffer.allocateDirect(1024));

或者绑定一个Object:

selectionKey.attach(Object);
Object anthorObj = selectionKey.attachment();

NIO的TCP服务端

讲了这么多,都是理论
我们来看下最简单也是最核心的代码(加那么多注释很不优雅,但方便大家看懂):

package cn.blog.test.NioTest;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
import java.nio.charset.Charse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MyNioServer {
    private Selector selector;          //创建一个选择器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port = 8686;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BUF_SIZE = 10240;

    private void initServer() throws IOException {
        //创建通道管理器对象selector
        this.selector=Selector.open();

        //创建一个通道对象channel
        ServerSocketChannel 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将通道设置为非阻塞
        channel.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将通道绑定在8686端口

        //将上述的通道管理器和通道绑定,并为该通道注册OP_ACCEPT事件
        //注册事件后,当该事件到达时,selector.select()会返回(一个key),如果该事件没到达selector.select()会一直阻塞
        SelectionKey selectionKey = channel.register(selector,SelectionKey.OP_ACCEPT);

        while (true){       //轮询
            selector.select();          //这是一个阻塞方法,一直等待直到有数据可读,返回值是key的数量(可以有多个)
            Set 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如果channel有数据了,将生成的key访入keys集合中
            Iterator iterator = keys.iterator();        //得到这个keys集合的迭代器
            while (iterator.hasNext()){             //使用迭代器遍历集合
                SelectionKey key = (SelectionKey) iterator.next();       //得到集合中的一个key实例
                iterator.remove();          //拿到当前key实例之后记得在迭代器中将这个元素删除,非常重要,否则会出错
                if (key.isAcceptable()){         //判断当前key所代表的channel是否在Acceptable状态,如果是就进行接收
                    doAccept(key);
                }else if (key.isReadable()){
                    doRead(key);
                }else if (key.isWritable() && key.isValid()){
                    doWrite(key);
                }else if (key.isConnectable()){
                    System.out.println("连接成功!");
                }
            }
        }
    }

    public void doAccept(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ServerSocketChannel server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System.out.println("ServerSocketChannel正在循环监听");
        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erverChannel.accept();
        clien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clientChannel.register(key.selector(),SelectionKey.OP_READ);
    }

    public void doRead(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UF_SIZE);
        long bytesRead = clientChannel.read(byteBuffer);
        while (bytesRead>0){
            byteBuffer.flip();
            byte[] data = byteBuffer.array();
            String info = new String(data).trim();
            System.out.println("从客户端发送过来的消息是:"+info);
            byteBuffer.clear();
            bytesRead = clientChannel.read(byteBuffer);
        }
        if (bytesRead==-1){
            clientChannel.close();
        }
    }

    public void doWrite(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UF_SIZE);
        byteBuffer.flip();
        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while (byteBuffer.hasRemaining()){
            clientChannel.write(byteBuffer);
        }
        byteBuffer.compac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MyNioServer myNioServer = new MyNioServer();
        myNioServer.initServer();
    }
}

我打印了监听channel,告诉大家ServerSocketChannel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运行的
如果配合NIO客户端的debug,就能很清楚的发现,进入select()轮询前
虽然已经有了ACCEPT事件的KEY,但select()默认并不会去调用
而是要等待有其它感兴趣事件被select()捕获之后,才会去调用ACCEPT的SelectionKey
这时候ServerSocketChannel才开始进行循环监听

也就是说一个Selector中,始终保持着ServerSocketChannel的运行
serverChannel.accept();真正做到了异步(在initServer方法中的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如果没有接受到connect,会返回一个null
如果成功连接了一个SocketChannel,则此SocketChannel会注册写入(READ)事件
并且设置为异步

NIO的TCP客户端

有服务端必定有客户端
其实如果能完全理解了服务端
客户端的代码大同小异

package cn.blog.test.NioTest;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InetSocketAddress;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ionKey;
import java.nio.channels.Selector;
import java.nio.channels.SocketChannel;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public class MyNioClient {
    private Selector selector;          //创建一个选择器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port = 8686;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BUF_SIZE = 10240;
    private static ByteBuffer byte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BUF_SIZE);

    private void  initClient() throws IOException {
        this.selector = Selector.open();
        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ocketChannel.open();
        clien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clientChannel.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port));
        clientChannel.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CONNECT);
        while (true){
            selector.select();
            Iterator<SelectionKey> iterator = selector.selectedKey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SelectionKey key = iterator.next();
                iterator.remove();
                if (key.isConnectable()){
                    doConnect(key);
                }else if (key.isReadable()){
                    doRead(key);
                }
            }
        }
    }

    public void doConnect(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if (clientChannel.isConnectionPending()){
            clientChannel.finishConnect();
        }
        clientChannel.configureBlocking(false);
        String info = "服务端你好!!";
        byteBuffer.clear();
        byteBuffer.put(info.getBytes("UTF-8"));
        byteBuffer.flip();
        clientChannel.write(byteBuffer);
        //clientChannel.register(key.selector(),SelectionKey.OP_READ);
        clientChannel.close();
    }

    public void doRead(SelectionKey key) throws IOException {
        SocketChannel clientChannel = (SocketChannel) key.channel();
        clientChannel.read(byteBuffer);
        byte[] data = byteBuffer.array();
        String msg = new String(data).trim();
        System.out.println("服务端发送消息:"+msg);
        clientChannel.close();
        key.selector().clo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MyNioClient myNioClient = new MyNioClient();
        myNioClient.initClient();
    }
}

输出结果

这里我打开一个服务端,两个客户端:

接下来,你可以试下同时打开一千个客户端,只要你的CPU够给力,服务端就不可能因为阻塞而降低性能

什么是Reactor模式
Reactor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可以并发的处理多个服务请求,当请求抵达后,依据多路复用策略,同步的派发这些请求至相关的请求处理程序。

Reactor模式角色构成
在早先的论文An Object Behavioral Pattern for
Demultiplexing and Dispatching Handles for Synchronous Events中Reactor模式主要有五大角色组成,分别如下:

Handle: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资源,用于表示一个个的事件,在网络编程中可以是一个连接事件,一个读取事件,一个写入事件,Handle是事件产生的发源地
Synchronous Event Demultiplexer:本质上是一个系统调用,用于等待事件的发生,调用方在调用它的时候会被阻塞,一直阻塞到同步事件分离器上有事件产生为止
Initiation Dispatcher:定义了一些用于控制事件的调度方式的规范,提供对事件管理。它本身是整个事件处理器的核心所在,Initiation Dispatcher会通过Synchronous Event Demultiplexer来等待事件的发生。一旦事件发生,Initiation Dispatcher首先会分离出每一个事件,然后调用事件处理器,最后调用相关的回调方法来处理这些事件
Event Handler:定义事件处理方法以供InitiationDispatcher回调使用
Concrete Event Handler:是事件处理器的实现。它本身实现了事件处理器所提供的各种回调方法,从而实现了特定于业务的逻辑。它本质上就是我们所编写的一个个的处理器实现。

img

Reactor模式实现流程
初始化 Initiation Dispatcher,然后将若干个Concrete Event Handler注册到 Initiation Dispatcher中,应用会标识出该事件处理器希望Initiation Dispatcher在某些事件发生时向其发出通知
Initiation Dispatcher 会要求每个事件处理器向其传递内部的Handle,该Handle向操作系统标识了事件处理器
当所有的Concrete Event Handler都注册完毕后,就会启动 Initiation Dispatcher的事件循环,使用Synchronous Event Demultiplexer同步阻塞的等待事件的发生
当与某个事件源对应的Handle变为ready状态时,Synchronous Event Demultiplexer就会通知 Initiation Dispatcher
Initiation Dispatcher会触发事件处理器的回调方法响应这个事件

img
Java NIO对Reactor的实现
在Java的NIO中,对Reactor模式有无缝的支持,即使用Selector类封装了操作系统提供的Synchronous Event Demultiplexer功能。Doug Lea(Java concurrent包的作者)在Scalable IO in Java中对此有非常详细的描述。概况来说其主要流程如下:

服务器端的Reactor线程对象会启动事件循环,并使用Selector来实现IO的多路复用
注册Acceptor事件处理器到Reactor中,Acceptor事件处理器所关注的事件是ACCEPT事件,这样Reactor会监听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的连接请求事件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连接请求,Reactor监听到了该ACCEPT事件的发生并将该ACCEPT事件派发给相应的Acceptor处理器来进行处理。Acceptor处理器通过accept()方法得到与这个客户端对应的连接(SocketChannel),然后将该连接所关注的READ/WRITE事件以及对应的READ/WRITE事件处理器注册到Reactor中,这样一来Reactor就会监听该连接的READ/WRITE事件了。
当Reactor监听到有读或者写事件发生时,将相关的事件派发给对应的处理器进行处理
每当处理完所有就绪的感兴趣的I/O事件后,Reactor线程会再次执行select()阻塞等待新的事件就绪并将其分派给对应处理器进行处理
 


Netty

有了Netty,你可以实现自己的HTTP服务器,FTP服务器,UDP服务器,RPC服务器,WebSocket服务器,Redis的Proxy服务器,MySQL的Proxy服务器等等。

如果你想知道Nginx是怎么写出来的,如果你想知道Tomcat和Jetty是如何实现的,如果你也想实现一个简单的Redis服务器,那都应该好好理解一下Netty,它们高性能的原理都是类似的。

我们回顾一下传统的HTTP服务器的原理

  1. 创建一个ServerSocket,监听并绑定一个端口
  2. 一系列客户端来请求这个端口
  3. 服务器使用Accept,获得一个来自客户端的Socket连接对象
  4. 启动一个新线程处理连接
    1. 读Socket,得到字节流
    2. 解码协议,得到Http请求对象
    3. 处理Http请求,得到一个结果,封装成一个HttpResponse对象
    4. 编码协议,将结果序列化字节流
    5. 写Socket,将字节流发给客户端
  5. 继续循环步骤3

HTTP服务器之所以称为HTTP服务器,是因为编码解码协议是HTTP协议,如果协议是Redis协议,那它就成了Redis服务器,如果协议是WebSocket,那它就成了WebSocket服务器,等等。

使用Netty你就可以定制编解码协议,实现自己的特定协议的服务器。

上面我们说的是一个传统的多线程服务器,这个也是Apache处理请求的模式。在高并发环境下,线程数量可能会创建太多,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压力大,系统负载也会比较高。那怎么办呢?

于是NIO诞生了,NIO并不是Java独有的概念,NIO代表的一个词汇叫着IO多路复用。它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早期这个操作系统调用的名字是select,但是性能低下,后来渐渐演化成了Linux下的epoll和Mac里的kqueue。我们一般就说是epoll,因为没有人拿苹果电脑作为服务器使用对外提供服务。而Netty就是基于Java NIO技术封装的一套框架。为什么要封装,因为原生的Java NIO使用起来没那么方便,而且还有臭名昭著的bug,Netty把它封装之后,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使用模式和接口,用户使用起来也就便捷多了。

那NIO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NIO的全称是NoneBlocking IO,非阻塞IO,区别与BIO,BIO的全称是Blocking IO,阻塞IO。那这个阻塞是什么意思呢?

  1. Accept是阻塞的,只有新连接来了,Accept才会返回,主线程才能继
  2. Read是阻塞的,只有请求消息来了,Read才能返回,子线程才能继续处理
  3. Write是阻塞的,只有客户端把消息收了,Write才能返回,子线程才能继续读取下一个请求

所以传统的多线程服务器是BlockingIO模式的,从头到尾所有的线程都是阻塞的。这些线程就干等在哪里,占用了操作系统的调度资源,什么事也不干,是浪费。

那么NIO是怎么做到非阻塞的呢。它用的是事件机制。它可以用一个线程把Accept,读写操作,请求处理的逻辑全干了。如果什么事都没得做,它也不会死循环,它会将线程休眠起来,直到下一个事件来了再继续干活,这样的一个线程称之为NIO线程。

while true {
    events = takeEvents(fds)  // 获取事件,如果没有事件,线程就休眠
    for event in events {
        if event.isAcceptable {
            doAccept() // 新链接来了
        } elif event.isReadable {
            request = doRead() // 读消息
            if request.isComplete() {
                doProcess()
            }
        } elif event.isWriteable {
            doWrite()  // 写消息
        }
    }
}

NIO的流程大致就是上面的伪代码描述的过程,跟实际真实的代码有较多差异,不过对于初学者,这样理解也是足够了。

Netty是建立在NIO基础之上,Netty在NIO之上又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抽象。

在Netty里面,Accept连接可以使用单独的线程池去处理,读写操作又是另外的线程池来处理。

Accept连接和读写操作也可以使用同一个线程池来进行处理。而请求处理逻辑既可以使用单独的线程池进行处理,也可以跟放在读写线程一块处理。线程池中的每一个线程都是NIO线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装,构造出满足系统需求的并发模型。

Netty提供了内置的常用编解码器,包括行编解码器[一行一个请求],前缀长度编解码器[前N个字节定义请求的字节长度],可重放解码器[记录半包消息的状态],HTTP编解码器,WebSocket消息编解码器等等

Netty提供了一些列生命周期回调接口,当一个完整的请求到达时,当一个连接关闭时,当一个连接建立时,用户都会收到回调事件,然后进行逻辑处理。

Netty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端口,可以使用NIO客户端模型,这些对于RPC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Netty除了可以处理TCP Socket之外,还可以处理UDP Socket。

在消息读写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ByteBuffer,Netty对ByteBuffer在性能和使用的便捷性上都进行了优化和抽象。

总之,Netty是Java程序员进阶的必备神奇。如果你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一定要好好研究下Netty。如果你觉得Java枯燥无谓,Netty则是重新开启你对Java兴趣大门的钥匙。


 

Netty 在哪些行业得到了应用?

  • 互联网行业:随着网站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并发访问量也越来越高,传统基于 Tomcat 等 Web 容器的垂直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拆分应用进行服务化,以提高开发和维护效率。从组网情况看,垂直的架构拆分之后,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各个节点之间需要远程服务调用,高性能的 RPC 框架必不可少,Netty 作为异步高性能的通信框架,往往作为基础通信组件被这些 RPC 框架使用。

  典型的应用有:阿里分布式服务框架 Dubbo 的 RPC 框架使用 Dubbo 协议进行节点间通信,Dubbo 协议默认使用 Netty 作为基础通信组件,用于实现各进程节点之间的内部通信。它的架构图如下:


 

其中,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和性能统计节点之间使用 Netty 进行异步/同步通信。

  除了 Dubbo 之外,淘宝的消息中间件 RocketMQ 的消息生产者和消息消费者之间,也采用 Netty 进行高性能、异步通信。

  除了阿里系和淘宝系之外,很多其它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或者电商内部也已经大量使用 Netty 构建高性能、分布式的网络服务器。

  • 游戏行业:无论是手游服务端、还是大型的网络游戏,Java 语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Netty 作为高性能的基础通信组件,它本身提供了 TCP/UDP 和 HTTP 协议栈,非常方便定制和开发私有协议栈。账号登陆服务器、地图服务器之间可以方便的通过 Netty 进行高性能的通信,架构示意图如下:

  图1-2 Netty 在游戏服务器架构中的应用

  • 大数据领域:经典的 Hadoop 的高性能通信和序列化组件 Avro 的 RPC 框架,默认采用 Netty 进行跨节点通信,它的 Netty Service 基于 Netty 框架二次封装实现。

  大数据计算往往采用多个计算节点和一个/N个汇总节点进行分布式部署,各节点之间存在海量的数据交换。由于 Netty 的综合性能是目前各个成熟 NIO 框架中最高的,因此,往往会被选中用作大数据各节点间的通信。

  • 企业软件:企业和 IT 集成需要 ESB,Netty 对多协议支持、私有协议定制的简洁性和高性能是 ESB RPC 框架的首选通信组件。事实上,很多企业总线厂商会选择 Netty 作为基础通信组件,用于企业的 IT 集成。

  • 通信行业:Netty 的异步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成熟度的优点,使它在通信行业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