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

当你停下来思考自己是否爱着某个人的时候,那就表示你已经不再爱他了。——萨丰《风之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婚礼花费越高的夫妇,将来离婚的可能性反而更高。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光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是不够的,得跟人合作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一个精英团队。而别人愿不愿意跟你合作,也不是光看你的天赋和努力,还得看你能不能维护集体的利益。

道歉应该是你个人从这件事上吸取了教训,从而获得了进步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对别人施加影响力的工具。所以,你首先应该关注的不是人际关系问题,而是你自己人格的完善。

如果有什么学问非得跪着学,我看那不是学问,那是宗教。

决策,是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没有固定算法,没有已知的对错,这个时候你怎么选择。

我们总认为要想办成更多的事儿,就得动用更多的资源。我们常常忽略自己已经有的资源的价值。

人为设定一些限制,没有那么多自由,反而有利于激发创新。

今天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需要很多专才,教育系统培养的也是专才,可是真正值钱的却是通才。尤其是领导职位,比如一个公司的CEO,应该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才行。

“自证预言”——你“预言”局面会如何如何,你就按照这个想法去做,局面真的就会如何如何。

对这个世界来说,有没有生命无所谓,有没有你也无所谓。

演化这个思想,落实在生物界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落实在经济学上就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但是里德利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两个东西其实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如果你的身体对什么信息做出强烈反应,那么别人大概也会关心这个东西。

不管你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你要努力在这个领域练到前25%。然后你还得再加一个领域——当然能加两个更好。如果你不知道该加什么领域,亚当斯建议你练演讲。亚当斯说,演讲这个东西,只要是个人,愿意苦练,就一定能练好。如果你是个Top 25%的程序员,你们公司有很多也是Top 25%的程序员,但是你同时还是一个Top 25%的演讲者——那你天然就是其他那些程序员的领导啊!

所谓“画布策略”,就是你发现别人要画油画,你给他找个画布让他画。画里也许有你的功劳。但你的位置,是给人提供画布的。这就是学徒做的事情。

用一句话总结画布策略的心法,就是“be lesser,do more”——把自己放在更次要的位置,给别人做更多的事。有什么好想法,赶紧告诉老板。多跟不同的人认识,介绍不同的人互相认识。别人都不愿意做的事,你去做。发现团队有什么缺点和漏洞,你去补救。更进一步,不但对前辈要这样,最好对所有人都这样。想想有什么好想法能帮助别人,免费把想法给他。这就是学徒的精神。

一定要善于讲故事。风险投资人做决策时,其实并不是依靠理性分析你的数字和图表,而是在听你的故事。如果他能被你的故事打动,他就会投资你的项目。如果你发现一个投资人在纠结地翻来覆去看你的数据,他其实不是在那里做计算,他是想从这些数据里面找到相信你这个故事的理由。

人脑应该是用来想事儿的,不是用来记事儿的。

要想给自己增加选项也不容易。好想法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你得学习很多别人的经验。掌握的套路越多,办事的选项就越多。

如果你没有选项,那不叫决策,只能叫决心。获得选项最好的办法是借鉴,有了选项以后最好同时都摆出来。

如果别人做这件事需要那么长时间,基本上你也需要那么长时间。如果别人做这件事失败了,那么你做这件事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也是失败。你认为你了不起,其实别人在做这件事之前也认为自己了不起。你并不特殊。

对实干家来说,并没有什么“谋定而后动”的决策。实干家的决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先动起来,看看情况再调整。

有人调查了财富500强的CEO,观察他们的决策模式,发现其中60%的CEO在做一件重大的商业决定时,是连计划书都没有的——想做就做。这些企业家对预测未来的数据和报告根本没兴趣。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CEO做决策都根本不调研,那么科学决策从何体现呢?其实,关键在于他们做决策的时候,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更类似于试水的方式。比如,某企业要向市场推出一个全新的产品。企业家不会一上来就大批量生产,也不会等产品研发到完全定型了再上市,而是会先做出一个比较基础的原型,进行小规模的生产,然后再小规模地测试市场的反应。如果市场的反馈好,就加大研发力度、扩大产量;如果市场对这个产品不感兴趣,那就干脆放弃它。

你去领养宠物,宠物会欢呼雀跃,那不是因为它摆脱了孤独,而是因为它摆脱了很快死亡的命运。

有人说阉割是为了好养,因为阉割后的宠物性情会更温顺,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控制数量。

你通过不断地体验能对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最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伟大的头脑谈论想法,中等的头脑谈论事件,弱小的头脑谈论人。

模式识别,见微知著,绝对是值得努力提升的真功夫。想要获得这样的功夫就得多积累实践经验、多读书、多了解这个世界。听说一两条负面信息就对世界绝望了,那是无知。认为什么信息都没意义,那是麻木。

如果你真的能区分你能控制的事情和你不能控制的事情,并且将两者区别对待,那么你在心理上,就会是不可战胜的——在面对人生起伏的时候,你就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

我们经常使用成语典故来帮助自己思考,其实成语典故就是浓缩了的处世哲学,就是套路。之前我们说过,应该尽量多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套路,没准儿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作为一门高大上的理论,博弈论的最基本假设就是参赛各方全是老司机。

所谓各种非理性,其实是人在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做不熟悉的事情时的表现,而我们日常的各种经济行为,恰恰是我们熟悉的事情!别忘了,人脑可以迅速适应新局面,今天的新手过不了多久就是老司机。骗我一次是你的错,被你骗两次那就是我的错了!

实验证明,最容易获得经费的课题,是在现有已经成熟的概念之上的改良式的创新。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革命性创新往往一开始是不被支持的。人都有点保守的倾向,学术界也是如此。

你没有压力,我没有成本,然后你高高兴兴地按我想的把事情办了,心理学就这么好使。

品牌就是你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培养用户习惯为目标,说白了就是以让用户上瘾为目标。

让人上瘾,是行为设计学最核心的目标。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平庸。失败其实是成功的近义词,两者都意味着要走极端。

保险推销员是一个有点儿悲惨的职业。你要挨家挨户推销,人们一见你就烦,你刚一开口别人就声明自己不买保险,每天面对的就是冷眼和拒绝。能干好保险推销员的,肯定都是特别乐观的人。他们有一个自我激励的方法,每时每刻都在大脑里自己跟自己说话,说这个拒绝了不要紧,我再试试下一家。

如果一个人看什么都看得特别准,对局面有精确的判断——他可能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人的大脑里面有一个叙事自我,时刻都在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的故事里。如果当前的生活状态跟这个故事一致,哪怕再苦再累,我们也能感到很幸福。如果生活不是我们期待的故事,人们就会很难受。难受怎么办呢?你可以换个故事。

故事的价值不在于真实准确,而在于提供人生的意义。

实干家不需要精确调研,不用考虑太多,多尝试新事物,在行动中获得想法。

大部分时间集中力量干大事,同时确保一小部分时间尝试新事物,可能是个好办法。

大概有1/3的人,是强烈的内向或者强烈的外向;剩下2/3的人,是处在中间,有时候内向,有时候外向。

喝酒的人比滴酒不沾的人平均收入要高出10%,而如果这个人每个月都去酒吧喝一次酒的话,他的收入还能再增加7%——但是抽烟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只要你争取到第一个发言,或者你发言的次数特别多,那么别人就会感觉你像个领导。如果你在讨论中默默不语,别人不会认为你有深度,大家只会觉得你可能并不怎么聪明。这么一来,最后当上领导的显然更多的是外向的人。

外向的人生活得更幸福。

外向者的职务可能更高,获得的奖励也可能更多,但是如果你考察人的真实水平,水平最高的反而是内向者。

如果团队里面每一个人都非常能干,都能积极主动工作的话,团队反而需要一个内向的领导人。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团队里的人都太积极,每个人都希望领导能听听自己的意见——而外向的领导不爱听别人说,只爱自己说。

你想要进入一个高水平的领域,你就需要导师,而且可能还不止一位。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干出名堂,都需要跟人合作。换句话说,你需要关系网。

所谓外向者的关系网厉害,无非就是多交朋友——最好是真诚的,不是那种斤斤计较利益的朋友。

巴克尔给内向者讲了一些交朋友和找到好导师的办法:你可以先从自己以前的老朋友出发,重新跟他们联络。你可以去找那些看上去跟你比较相似的人,人总是喜欢跟自己很像的人交往。你可以发挥特长,做一个倾听者。你可以主动给别人提供帮助。你可以专门向帮过你的人表达真诚的谢意。

有些场合不自信是不行的,比如演讲,装也得装出自信的样子,可能装的次数多了就真的自信了。但演讲本来就是一种表演。那么如果一个CEO,明明没有多大本事,还故意在员工面前装得很厉害的样子,那就是骗人了。最大的危险在于,装来装去容易把自己也给骗了。

过度自信的人很难面对现实,你无法接受反馈,拒绝做出改变。别人给你提什么建议你都听不进去,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不跟你说了。

你并非无所不能,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都会犯错。

最厉害的人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人。

很多研究表明,如果你干的工作对你特别有意义,那么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不但不痛苦,反而是幸福感最强的活动。

创造性思维常常就是在特别放松的情况下获得灵感的。很多人都是在洗澡的时候获得灵感的,就是因为洗澡的时候人非常放松。

经常有人问,说我的条件是这样的,我还能成功吗?这种问题没意义。成功不在于你手里“有”什么,而在于你愿意“付出”什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你愿意“放弃”什么。

你知道得越多,学得就越多;学得越多,能做的事就越多;做得越多,机会就越多。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就好像投资一样,是利滚利。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多钻研10%,那么日积月累,你的成就会远远超过他。

自私是根本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自利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愿意帮助别人。

“被爱”的一个方法是获得财富和名望。每个人都喜欢名人和富人,如果既有钱又有名,我们更喜欢!哪怕这人品行不怎么样,只要他有名有钱,我们还是喜欢他,哪天他死了我们还能感到难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梦想,你让别人老老实实当棋子按你的计划走,这本质上就是不可能的。

最早的望远镜被称为“偷窥镜”,因为人们买望远镜主要是为了偷窥邻居。

女朋友坐飞机走了,飞机上总还能打个卫星电话——可是如果女朋友跑得比光速还快,你就再也没办法跟她取得联络了。

所谓视角,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比如一群人出去旅游,要研究一下旅游的线路。艺术家视角,就是一定要去最美的几个地方;教育的视角,是去哪几个地方能学到最多东西;工程师视角是怎么合理规划线路。我们多一个视角,就多一个自由度,就不容易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情境之中。

如果你只看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总会认为世界就应该绕着你转,你一定会变得无知和自大。愿意向外探索,实在是事关谦卑的美德。

平庸的组织,是靠愚蠢运营的。

领导们读各种书、上各种培训班去提高自己的领导力。据统计,美国企业每年要花费140亿美元来提升领导力,而结果是……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打普通的仗根本不需要特别聪明的士兵,你保持队形就行了。愚蠢化,恰恰是效率的保障。

所谓的创新,其实就是模仿和融合,也可以说新技术是老技术杂交生育的结果。

成功、故事、演讲、创新,太多的东西值得学习了,人类掌握一技之长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人们都不愿意付出太大的艰苦奋斗来获得精神的满足,生活简简单单已经很幸福了,活着本身就是幸福,值得庆幸。我们有时候会迷茫,也会快乐,只是再怎么追逐目标,世界那么大,总有得不到的东西,可能是时间,也可能是更大的目标。人活一辈子,存在就是意义。

--------------------华丽的分隔线--------------------
以书为缘,因缘际会。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不是井底的日月高山,浅薄近乎麻木。我们的手上拿着书,我们就掌握了世界。
关注公眾號:re思维,一起读书成长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