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Unity2018的新版ECS框架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36509

官方文档:

Unity-Technologies/EntityComponentSystemSamples​github.com


Unity-Technologies/EntityComponentSystemSamples​github.com

至于ECS的定义咱们先跳过,也可以看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flashyiyi:一个无框架的ECS实现(Entity-Component-System)​zhuanlan.zhihu.com


先说说和它一同推出的,和ECS没直接关系的新特性:

NativeArray<T>

按照官方的说法,以后还会有NativeList,NativeHashMap,NativeQueue之类(这些在C#端就能实现)。

NativeArray内部只能容纳值对象。而且在创建的时候除了指定length外,还需要指定allocator模式:

  • Temp(临时)
  • TempJob(Job内临时)
  • Persistent(持久)

按文档的说法,这种Native的数组更加有助于数据的连续性,对cache友好。但仅仅如此的话,一个普通的只包含struct的Array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个人是相当怀疑这玩意儿其实是在非托管堆上申请的内存,也就是和Mono的内存管理没啥关系,毕竟这东西是Jobs系统必须的东西,而Jobs看上去和C++部分走的很近。从名字上,也比较像。

先不管这个。至少从表面上看,它就是个普通的struct数组。


使用struct数组其实并不是为了减少GC(虽然实际上也大幅减少了),目的是为了更快的内存访问速度,在访问速度上通常能提高>100%的效率。这个和GPU里对纹理的cache是一样的道理,数据会先从内存到达二级缓存,在二级缓存内的读取速度远大于内存,而连续的内存会很大概率被提前放进二级缓存中。

在CPU的工作过程中,数据的读取成为瓶颈的情况其实并不罕见,只是我们平时使用的情况下,很多数据本来就是连续的,所以连续性相当不友好的“链表”才较少被使用。这种整块的内存结构也能减轻内存管理器整理内存的成本。

即使,数据读取确确实实没有成为瓶颈,但CPU内的晶体管可不是光用来计算的,也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数据存取,减少它们的工作量会很明显的降低功耗和发热。

这点在GPU上提得比较多。但其实,只要是芯片,都是一样的。


另一个就是提供了SIMD的可能性……只是可能性而已。


不过C#里struct的使用有一个“复制”的大坑。因为C#不提倡使用指针,在存取数组里struct数据的时候只能多次复制,语言特性注定这个问题现在没法解决,所以虽然struct大家都知道好处,真去用它却是不现实的。

而最新版的C#7则适时提供了local/return ref进行了支持。

但目前的Unity最多支持到C#6。


你们也知道这事儿啊……

所以这个框架的存在确实有可能会督促Unity将Mono编译环境升级到C#7,那样struct就能真正开始用了。没这玩意儿struct很容易搞成负优化的。


Jobs System

ECS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并发优势,甚至可以说,不支持多并发的ECS几乎没有价值。

(多线程可以支持多核执行,在单核天花板已经到达的现在,多核逻辑的时代也差不多该到了。而ECS是少数有可能自动实现多核的逻辑架构,因为提供了数据隔离的依据。)

Jobs是Unity自己的多线程框架,在这里就对ECS提供了支持。

public class RotationSpeedSystem : JobComponentSystem
{
    [ComputeJobOptimization]
    struct RotationSpeedRotation : IJobProcessComponentData<Rotation, RotationSpeed>
    {
        public float dt;
        public void Execute(ref Rotation rotation, [ReadOnly]ref RotationSpeed speed)
        {
            rotation.Value = math.mul(math.normalize(rotation.Value), math.axisAngle(math.up(), speed.Value * dt));
        }
    }
    protected override JobHandle OnUpdate(JobHandle inputDeps)
    {
        var job = new RotationSpeedRotation() { dt = Time.deltaTime };
        return job.Schedule(this, 64, inputDeps); //64指单个时间片内至少循环64次
    } 
}

整套东西使用起来还是很简单的,用实现IJobProcessComponentData<T1, T2...>的类标记要读写的ComponentData,Execute是逻辑,然后用Schedule推入Jobs系统。按这个模板书写就行了。

[ReadOnly][WriteOnly]元标签可以指定Component的读写模式,将数据进一步分离。

剩下就是归系统内部调配了,会在不产生线程冲突的情况下分配逻辑线程的时间片,实现高效率的并发。

上面这个IJobProcessComponentData是ECS框架实现的一个比较简便的用法(不需要写循环,只写其中一个循环节就可以了),本身是IJob的一个扩展,可以点进去看看稍微原始一点的写法。如果在循环前后还有处理,或者需要对数组做筛选就必须用这个了。


ISharedComponentData

这个不是个底层相关特性,却是个很有趣的东西。

与普通的IComponentData不同,虽然都是struct,如果你先初始化它的值再给每个Entity用AddSharedComponent附加上它的话,并不会产生复制,只会占用一块内存(估计传过去的是地址)

只是读取很正常,但当你修改某个Entity上它的副本的时候,它会把自己立即复制一份,然后应用这个修改。

这玩意儿很类似PSS或者WindowDLL共享内存的做法,充分体现了“这是一个性能框架”的特征。


不过认真一想……

这东西不就是shareMaterial和material的关系么……


至于这个ECS框架本身……

其实还是很传统的。Entitiy实际上是一个int,ComponentData也就是普通的struct,System则是各种系统事件的接受者,类似MonoBehaviour。他们都只要实现对应的接口就能实现功能。在用EnitityManager创建Entity,添加Component之后(和原来的GameObject一样),System逻辑就会自动生效。

System的逻辑实现,是在特定的事件上(如OnUpdate)用自定义的代码拉取一些Component数组来执行自己的逻辑,主要用的就是GetEntities<Group>方法,这会按Group的内容,拉取指定的Component数组出来,然后遍历就可以了。

(注意拉取的是整个场景上同类型的所有Component,而不是一个)

拉取的时候会进行筛选,没有添加指定Component的Entitiy并不会被拉取(除此之外,还可以用ComponentGroup设置筛选条件)

总之就是每个System手动遍历一遍指定的Component执行逻辑了——但也可以不遍历,或者遍历多次,两两交叉遍历都是可以的,因为全都是自定义代码,就算是JobComponentSystem也一样。不要被上面的Job的简单例子误导,用IJob就可以在Jobs里写任意逻辑了,并不需要一定按循环走。

所以,System其实就是MonoBehaviour(删除数据后)的集合体,MonoBehaviour执行一个Entity的逻辑,而System执行全部的。

class RotatorSystem : ComponentSystem
{
    struct Group
    {
        RotateComponentData rotation;
        SpeedComponentData speed;
    }
    
    override protected OnUpdate()
    {
        float deltaTime = Time.deltaTime;
        foreach (var e in GetEntities<Group>())
        {
            e.rotation *= Quaternion.AxisAngle(e.speed * deltaTime, Vector3.up);
        }
    }
}


执行顺序

然后有心人就会意识到,MonoBehaviour执行顺序不确定的问题在这里依然存在……

虽然并发的系统本来就希望允许乱序执行嘛,系统还是给了方法确定顺序的,只要在System上加元标签就行了:

[UpdateBefore(typeof(RotationSpeedSystem))]

觉得可以乱序执行的部分不加就是了,在使用Jobs的时候不限制顺序才能增加性能。


对GameObject系统的支持

ECS和原有的GameObject+MonoBehaviour功能其实并没有完全重合。至少在现在,Transfrom,Renderer和物理组件依然必须挂接在GameObject上,并且不挂在GameObject上也无法在场景里编辑。

Entity本来是用EntityManager.CreateEntity()来创建,然后这样进行复制的(非必须)

EntityManager.Instantiate(entity, instances);

但是如果你把上面参数里的entity换成一个Prefab对象的话,它也能正常执行,并和GameObject.Instantiate一样生成一个可显示的GameObject对象,并且照常生成对应的entity。这些生成的entity就是和GameObject绑定的存在了,也就把GameObject引入了ECS系统。

对于引入ECS的GameObject,不管是GameObject还是上面的组件都可以和ComponentData一样管理。


虽然Renderer之类必须得是Behaviour组件,但是一些挂载在GameObject用来填写数据的脚本,我们显然还是希望它们进入系统用的是ComponentData,而不是旧版的MonoBehaviour。

另外,我们的ComponentData也是需要能够在编辑器环境显示以及编辑的,而ComponentData并不能挂在GameObject上。

这个框架提供了一个桥接类来处理这个问题:

    [Serializable]
    public struct Radius : IComponentData
    {
        public float radius;
    }

    public class RadiusComponent : ComponentDataWrapper<Radius> { } 

下面那个RadiusComponent 是可以正常挂到脚本上的。而在ECS系统内,它则会被处理隐式地处理成Radius。


依赖注入

使用[Inject]标签,可以根据字段类型自动注入一些数据。

public struct Group
{
        //获得某个类型的ComponentData
        public ComponentDataArray<Position> Position;
        
        //获得某个类型的Component(这里的Component指的是原本的Unity组件)              
        public ComponentArray<Rigidbody> Rigidbodies;

        //获得Entity列表
        public EntityArray Entities;

        //获得GameObject列表
        public GameObjectArray GameObjects;

        //标识排除所有包含MeshCollider的对象
        public SubtractiveComponent<MeshCollider> MeshColliders;

        //数据数量
        public int Length;
}
[Inject]Group m_Group;

和之前GetEntities<Group>不同,这次的Group的不会返回迭代器,所以Group里的字段本身就必须是数组。但依然会进行筛选,并且按Entity顺序排列。


[Inject]OtherSystem m_SomeOtherSystem;

用这个方法可以直接和另一个System通信。这个框架并没有提供任何和解耦相关的东西,所以System间通信都是直接调用。


[Inject]ComponentDataFromEntity<LocalPosition> m_LocalPositions;

Entity myEntity = ...;
var position = m_LocalPositions[myEntity];

这个东西看上去和GetEntities<Group>差不多(除了只能获得一个Component外),但其实功能完全不同。GetEntities会做筛选,而它不会。

但为啥不直接用EntityManager.GetComponentData<LocalPosition>(myEntity)就不了解了,可能是性能问题吧。


EntityCommandBuffer

写过物体管理系统的都会遇到“遍历中增删对象”这个麻烦的问题。虽然确实可以用倒序遍历处理,但其实这样很不稳定,而且很可能出现删除未遍历到的对象这个问题,然后产生非必现错误。

通常的做法就是将所有这些操作延后执行。

这个框架里虽然没有这个问题,但是在多线程的时候,增删对象依然会产生较大的数据变动,这容易对同时运行的其他线程产生阻塞,就依然需要进行延后处理。

可以在一个调用次数靠后的System(SystemA)调用CreateCommandBuffer()创建EntityCommandBuffer对象,然后把它的实例传给其他需要增删对象的System(SystemB),调用这个实例的函数来负责增删。

这样增删操作会延迟到SystemA时才执行。

由于系统会特地将增删操作向后延迟,所以SystemA不做任何处理就会是最后一个执行的System,像示例里那样,用一个空System当这个SystemA也是可以的。

RemoveDeadSystem.cs




对方的文档也不全,先这样吧。

其实这次除了ECS,Jobs的部分存在感也极强。你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是啥玩意儿……

NativeCounter.cs​github.com图标


另外这个玩意儿什么时候加进来的?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Runtime.CompilerServices;
using UnityEngine.Collections;

namespace UnityEngine
{
	internal static class UnsafeUtility
	{
		public unsafe static void CopyPtrToStructure<T>(IntPtr ptr, out T output) where T : struct
		{
			output = *ptr;
		}

		public unsafe static void CopyStructureToPtr<T>(ref T output, IntPtr ptr) where T : struct
		{
			*ptr = output;
		}

		public unsafe static T ReadArrayElement<T>(IntPtr source, int index)
		{
			return *(source + (IntPtr)index);
		}

		public unsafe static void WriteArrayElement<T>(IntPtr destination, int index, T value)
		{
			*(destination + (IntPtr)index) = value;
		}

		public static IntPtr AddressOf<T>(ref T output) where T : struct
		{
			return ref output;
		}

		public static int SizeOf<T>() where T : struct
		{
			return UnsafeUtility.SizeOfStruct(typeof(T));
		}

		public static int AlignOf<T>() where T : struct
		{
			return 4;
		}

		[MethodImpl(MethodImplOptions.InternalCall)]
		public static extern IntPtr Malloc(int size, int alignment, Allocator label);

		[MethodImpl(MethodImplOptions.InternalCall)]
		public static extern void Free(IntPtr memory, Allocator label);

		[MethodImpl(MethodImplOptions.InternalCall)]
		public static extern void MemCpy(IntPtr destination, IntPtr source, int size);

		[MethodImpl(MethodImplOptions.InternalCall)]
		public static extern int SizeOfStruct(Type type);

		[MethodImpl(MethodImplOptions.InternalCall)]
		public static extern void LogError(string msg, string filename, int linenumber);
	}
}

ps.其实个人认为ECS框架以后会慢慢和传统的MVC架构等这种注重继承的游戏框架结合并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一个是随着网络数据交互量的增加(主要由于网速加快,网络资费便宜),二呢是因为随着游戏的创新发展更多的玩法功能将被实现出来,所以游戏设计不在是传统的功能设计,对功能的要求更多的是想搭乐高一样的实现。三呢现在游戏中具体的业务逻辑实现确实需要一套框架来进行规范。



  • 4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一: 什么是ECS?       ECS是一种新的架构模式(当然是针对Unity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取代GameObject / Component 的模式。 其模式遵循组合优于继承原则,游戏内的每一个基本单元都是一个实体,每个实体又由一个或多个组件构成,每个组件仅仅包含代表其特性的数据(即在组件中没有任何方法)。系统便是来处理拥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组件的实体集合的工具,其只拥有行为(即在系统中没有任何数据)。       ECS旨在比GameObject / MonoBehaviour更容易处理大量物体。ECS由于是面向数据的设计,所以很容易并行高速处理,以及与Unity开发的C#JobSystem/Burst Compiler一起工作,从而获取更高的项目运行性能。二:ECS总体发展历史       目前Unity公司由Mike Acton 大佬主持DOD(Data Oriented Design 面向数据设计)的全面改革与推进工作,目的是旨在进一步推进Unity系统本身与Unity项目的执行效率。    ECS总体发展:    A: 在Unity2018引入Entities之前,其实ECS框架早已经出现,但是ECS还是因为守望先锋采用了这个框架才被我们所熟知,后来Git上面出现了一个Entitas的插件可以直接用在Unity上面。Entitas-Unity(有多个语言的port版本,Entitas-Unity下统一称为Entitas) 是 Unity的一个ECS(Entity/Component/System)框架,是在github上面的一个开源项目。    B: 经过Unity公司的认可与改造,目前Unity2018.x 版本已经通过 Package Manager 提供了Unity版本的ECS插件,名称为:“Entities”。    C: Unity2019.x 版本,对“Entities”插件的API进行了进一步改造与完善,以更规范的API实现更加高效的与规范的编程模式。 三:ECS(一)轻松入门篇       本“ECS入门篇”旨在全面讲解ecs 的相关理论与简单Hello World 的编程模式,且通过Unity2018.x与Unity2019.x 两个不同API的编程模式,初步讲解ECS的编程规范与模式规范。        需要进一步学习ECS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后续“ECS(二)小试牛刀”篇的进一步讲解。   《Unity ECS(二) 小试牛刀》https://edu.csdn.net/course/detail/27096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