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跨进程通信:Binder机制原理

1.Binder 到底是什么?

 

在讲解Binder前,我们先了解一些Linux的基础知识

2.1 进程空间划分
  • 一个进程空间分为 用户空间 & 内核空间(Kernel),即把进程内 用户 & 内核 隔离开来
  • 二者区别:
    1. 进程间,用户空间的数据不可共享,所以用户空间 = 不可共享空间
    2. 进程间,内核空间的数据可共享,所以内核空间 = 可共享空间

    所有进程共用1个内核空间

  • 进程内 用户空间 & 内核空间 进行交互 需通过 系统调用,主要通过函数:
    1. copy_from_user():将用户空间的数据拷贝到内核空间
    2. copy_to_user():将内核空间的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

2.2 进程隔离 & 跨进程通信( IPC )
  • 进程隔离 为了保证 安全性 & 独立性,一个进程不能直接操作或者访问另一个进程,即Android的进程是相互独立、隔离的
  • 跨进程通信( IPC ) 即进程间需进行数据交互、通信
  • 跨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a. 而Binder的作用则是:连接 两个进程,实现了mmap()系统调用,主要负责 创建数据接收的缓存空间 & 管理数据接收缓存

b. 注:传统的跨进程通信需拷贝数据2次,但Binder机制只需1次,主要是使用到了内存映射,具体请看文章 操作系统:图文详解 内存映射

3. Binder 跨进程通信机制 模型

3.1 模型原理图

Binder 跨进程通信机制 模型 基于 Client - Server 模式

3.2 模型组成角色说明

此处重点讲解 Binder驱动的作用 & 原理:

  • 简介

3.3 模型原理步骤说明

3.4 额外说明
说明1: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 Service Manager 进程之间的交互 都必须通过Binder驱动(使用 openioctl文件操作函数),而非直接交互

原因: 1. Client进程、Server进程 & Service Manager进程属于进程空间的用户空间,不可进行进程间交互

2. Binder驱动 属于 进程空间的 内核空间,可进行进程间 & 进程内交互

所以,原理图可表示为以下:

虚线表示并非直接交互

说明2: Binder驱动 & Service Manager进程 属于 Android基础架构(即系统已经实现好了);而Client 进程 和 Server 进程 属于Android应用层(需要开发者自己实现)

所以,在进行跨进程通信时,开发者只需自定义Client & Server 进程 并 显式使用上述3个步骤,最终借助 Android的基本架构功能就可完成进程间通信

说明3:Binder请求的线程管理
  • Server进程会创建很多线程来处理Binder请求
  • Binder模型的线程管理 采用Binder驱动的线程池,并由Binder驱动自身进行管理 而不是由Server进程来管理的
  • 一个进程的Binder线程数默认最大是16,超过的请求会被阻塞等待空闲的Binder线程。 所以,在进程间通信时处理并发问题时,如使用ContentProvider时,它的CRUD(创建、检索、更新和删除)方法只能同时有16个线程同时工作

至此,我相信大家对Binder 跨进程通信机制 模型 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定性认识

下一章讲解通过一个实例,分析Binder跨进程通信机制 模型在 Android中的具体代码实现方式 即分析 上述步骤在Android中具体是用代码如何实现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