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板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各模块通过总线(Bus)、芯片组(Chipset)和专用接口相互协作。以下是主板核心模块的功能及其交互方式:
1. 主要模块与功能
模块 | 功能 | 典型芯片/组件 |
---|
CPU | 执行计算,控制其他模块 | Intel/AMD处理器 |
芯片组 | 分南北桥(传统)或单PCH(现代),管理设备通信 | Intel Z790、AMD X670 |
内存(RAM) | 临时存储运行中的数据 | DDR4/DDR5 DIMM插槽 |
固件存储 | 存储BIOS/UEFI固件 | SPI Flash芯片(如Winbond 25Q128JV) |
I/O控制器 | 管理USB、SATA、网卡等外设 | 集成于芯片组或独立控制器(如ASMedia) |
电源管理 | 分配和调节电压 | PWM控制器(如Intersil ISL69147) |
时钟发生器 | 提供同步时钟信号 | ICS 932SQ时钟芯片 |
扩展插槽 | 连接显卡、NVMe SSD等高速设备 | PCIe插槽(x1/x4/x16) |
2. 模块间交互方式
(1) CPU与芯片组:高速互联
- 传统架构(北桥+南桥):
- CPU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北桥,北桥管理内存和显卡(PCIe),南桥处理低速设备(USB/SATA)。
- 现代架构(单PCH):
- CPU通过DMI总线(如Intel DMI 4.0×8)或Infinity Fabric(AMD)直连PCH,内存控制器和PCIe直接集成在CPU内。
(2) 内存访问
- 路径:CPU → 集成内存控制器(IMC) → DDR通道 → RAM
- 现代CPU直接控制内存,无需经过芯片组(降低延迟)。
(3) 固件(BIOS/UEFI)与其他模块
- 启动阶段:
- CPU通过SPI总线读取固件芯片,固件初始化硬件后,将控制权移交操作系统。
- 运行时:
(4) I/O设备通信
- 高速设备(显卡/NVMe):
- 直接通过CPU的PCIe通道(如PCIe 5.0×16)。
- 低速设备(USB/硬盘):
- 通过芯片组的SATA/USB控制器,再经DMI总线与CPU交互。
(5) 电源与时钟同步
- 电源管理:
- PWM控制器根据CPU负载调节电压,通过SMBus与芯片组通信。
- 时钟同步:
- 时钟发生器为CPU、内存、PCIe提供基准频率,确保信号同步。
3. 关键总线与协议
总线/协议 | 速度/带宽 | 连接对象 | 作用 |
---|
DMI/OPI | ~8 GT/s(DMI 4.0) | CPU ↔ 芯片组 | 替代传统南北桥总线 |
PCIe | 最高32 GT/s(PCIe 5.0) | CPU ↔ 显卡/NVMe | 高速扩展设备 |
SPI | ~50 MHz | CPU ↔ BIOS芯片 | 读取固件 |
SMBus/I²C | ~100 kHz | 芯片组 ↔ 传感器/PWM控制器 | 管理温度、电压 |
SATA | 6 Gbps(SATA III) | 芯片组 ↔ 硬盘 | 存储设备连接 |
4. 交互流程示例(以启动Windows为例)
- 通电:电源发送
Power Good
信号,CPU复位并从SPI Flash读取UEFI代码。 - 硬件初始化:UEFI通过PCIe枚举显卡,通过SMBus检测内存时序,通过SATA初始化硬盘。
- 加载操作系统:UEFI通过PCIe/NVMe或SATA找到引导分区,将
bootmgr
加载到RAM。 - 运行时交互:
- 游戏渲染:CPU → PCIe → 显卡 → 显示器。
- 文件保存:CPU → DMI → 芯片组 → SATA → 硬盘。
5. 简化架构图
CPU
│
├── PCIe ×16 → 显卡
├── DDR通道 → RAM
│
└── DMI总线 → 芯片组(PCH)
│
├── SATA → 硬盘
├── USB → 外设
└── SMBus → 温度传感器
关键点总结
- CPU是核心调度者,通过高速总线(DMI/PCIe)直接管理关键设备。
- 芯片组是I/O枢纽,协调低速设备与CPU的通信。
- 固件是启动桥梁,初始化硬件后退出主导地位。
- 总线的分层设计:高速设备直连CPU,低速设备走芯片组,确保效率与成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