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onacci数

Fibonacci数

时间限制: 3000 ms  |  内存限制: 65535 KB
难度: 1
描述
无穷数列1,1,2,3,5,8,13,21,34,55...称为Fibonacci数列,它可以递归地定义为
F(n)=1 ...........(n=1或n=2)
F(n)=F(n-1)+F(n-2).....(n>2)
现要你来求第n个斐波纳奇数。(第1个、第二个都为1)
输入
第一行是一个整数m(m<5)表示共有m组测试数据
每次测试数据只有一行,且只有一个整形数n(n<20)
输出
对每组输入n,输出第n个Fibonacci数
样例输入
3
1
3
5
样例输出
1
2
5

我的代码#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a[21],i,n;
    a[1]=1,a[2]=1;
    for(i=3;i<21;++i)
        a[i]=a[i-1]+a[i-2];
    scanf("%d",&n);
    while(n--)
    {
        scanf("%d",&i);
        printf("%d\n",a[i]);
    }
   return 0;
}
总结:先计算出所有的fibonacci数列的值,然后输出所要的结果。注意数组下标的问题。

Scala是一种多范式编程语言,它将面向对象编程和函式编程结合在一起。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其特点是列的前两个字是0和1,之后的每一个字都是前两个字之和。 在Scala中,可以使用递归或者循环的方式来编写斐波那契数列。以下是使用递归方法实现的示例: ```scala def fibonacci(n: Int): Int = n match { case 0 => 0 case 1 => 1 case _ =>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 // 获取斐波那契数列的第10个字 val result = fibonacci(10)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fibonacci`的函,它接收一个整`n`作为参,并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返回第`n`个字。Scala的模式匹配在这里被用来处理基本情况(`n`为0或1时直接返回结果),对于其他情况,则递归调用自身计算前两个斐波那契数之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递归方法虽然简洁,但效率不高,尤其是对于较大的`n`值,因为它包含大量的重复计算。为了提高效率,可以使用记忆化(memoization)或者循环实现。 以下是使用循环实现斐波那契数列的示例: ```scala def fibonacci(n: Int): Int = { var a = 0 var b = 1 var i = 0 var result = 0 if (n == 0) return a if (n == 1) return b while (i < n) { result = a + b a = b b = result i += 1 } result } // 获取斐波那契数列的第10个字 val result = fibonacci(10) ``` 这段代码使用了几个变量来迭代地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直到达到请求的`n`值。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