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阿里巴巴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供了被称为F-1的招股说明书,从而正式开启了备受海内外瞩目的阿里美国IPO的大戏。在递交的相关文件中,阿里巴巴华丽丽的展示了2013年的营收数据:2013年其“中国零售平台(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的全年商品交易总额(GMV)为15420亿人民币(2480亿美金),活跃买家数2.31亿,平均每个活跃买家购买49单。”
不过,笔者更关心的,是此次招股说明书中,阿里披露的其与移动商务相关的数据。
——根据阿里的招股说明书,2013年,手机淘宝的交易额占中国移动端电子商务总交易额的76.2%,截止2013年12月30日,移动总交易额占平台总交易额的19.7%。
与此同时,更值得回味的是这样一个数字,“2013年最后一个月,基于‘中国零售平台’产生交易的移动app活跃用户达到1.36亿”。阿里似乎在强调着自己的“云” “端”战略,以及去年all in无线在移动端取得的进展。那么阿里在移动端的成绩单是否令投资人满意?
就让我们来掰扯掰扯这1.36亿,以及这组数字背后隐藏的涵义。
就让我们来掰扯掰扯这1.36亿,以及这组数字背后隐藏的涵义。
1.首先可以参照的的是:2014年3月,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数为1.44亿。两个移动端的活跃用户已经相当接近。
如果按之前专家给出的移动互联模式划分,资讯、社交、电子商务——第一波、第二波……等等,各种模式有各自的时间轴,阿里的IPO这一“1.36亿”无疑给出了绝对信号:中国用移动端来购物的人,正在逼近、甚至可能即将超越用移动端获取资讯、社交的人。而更加值得重视的是,作为阿里移动生态链的组成部分,微博已经是阿里旗下的一环。消费/资讯和社交人群之间的融汇共通,并相互补充起来的群体性效应,绝对将会为移动商务生态外延达成良性效果。而再加上新近加入阿里生态圈的优酷土豆(视频)和UC优视(移动搜索 浏览器),可以这么说,中国绝大多数的移动用户都已被阿里移动生态链覆盖。
无独有偶,在美国的电商业务中也已经可以看出这种端倪:根据2013年第三方美国市场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只通过移动设备(Mobile-Only)使用亚马逊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Facebook,这些 “用户属于只用移动版亚马逊服务,从来没有登录过PC端的亚马逊网站。”
而在亚马逊、eBay和沃尔玛美国三大电商巨头中,都是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用户,只使用网站移动端进行购物。
根据CNNIC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5个亿,成为世界上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可以想见的是,不止原有的网民会有更大比例的多屏切换,新增用户中的相当一部分也会直接过渡到移动端设备上。
去年”双11”阿里曾公布过这一样一组数据,双11期间西藏的用户通过手机淘宝完成的订单交易笔数占整体的29.1%,这一比例居各省榜首。——这也恰恰可以印证移动商务的后发潜力。
2.1.36亿用户,统计的标准不是累计、不是注册、也不是登陆过就算,而是真正“产生交易”的用户——是用真金白银在移动端消费过的用户,是真正有“含金量”的APP用户——或者说,是真正有变现价值的群体。这部分人登陆移动端,就是带着有消费意图而来——这一点就像阿里在招股说明书中所说,“和那些浏览我们网站的客户一样,这些移动端用户在浏览我们的手机APP时,也有很强的购买意愿,通常会给商家带来较高的转化率。”
实际上,近期有美国研究数据发现,因为移动领域的搜索尚差强人意,因此消费者在使用移动设备时有更强的购买欲,在得到搜索结果之后,高达 88% 的用户在 24 小时之内都会下订单。
3.这1.36亿,是阿里旗下的“中国零售平台”的总用户数字,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三剑客,却并不包括阿里的另一杀手级APP”支付宝钱包”。根据此前的第三方数据, 2014年2月,以月活跃用户数统计,阿里旗下的手机淘宝、支付宝钱包、包括阿里投资的UCweb手机浏览器、占据了中国最受欢迎APP前五名中的三席。——也就是,阿里巴巴后面还有移动的大招。
所以,我们不妨把这“1.36亿”称为阿里“移动交易用户”,也就是大家理解的移动网购的用户数,但即便是手机淘宝,未来也依旧有巨大的想象空间,阿里招股书中就透露,未来将为提供更多更广服务内容,“比如基于本地的服务、O2O服务和数字化内容,以实现我们变成消费者日常生活重心的愿景”。——而淘点点、淘宝电影、淘宝旅行、高德地图、快的打车等O2O/本地生活类移动应用,也正在构成一张阿里移动服务的升级版图。
现在知道,“三八节”手机淘宝让“欧巴”李敏镐铺天盖地地“吃喝玩乐”是为什么了吧?
转载至:中国硅谷在线慧谷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