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常见的各大排序算法

1、插入排序:

时间复杂度:最差、平均都是O(n^2),最好是O(n),空间复杂度是1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元素与已排序的元素进行逐一比较,直到找到合适的位置按大小插入。

  • 最好情况下,排序前对象已经按照要求的有序。比较次数(KCN): n1  ; 移动次数(RMN):为 0 。则对应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 最坏情况下,排序前对象为要求的顺序的反序。第 i 趟时第 i 个对象必须与前面 i 个对象都做排序码比较,并且每做1次比较就要做1次数据移动(具体可以从下面给出的代码中看出)。比较次数(KCN): n1i=1i=n(n1)2n22  ; 移动次数(RMN):为 n1i=1i=n(n1)2n22 。则对应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
  • 如果排序记录是随机的,那么根据概率相同的原则,在平均情况下的排序码比较次数和对象移动次数约为 n24 ,因此,直接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O(n2)

def insert_sort(lists):
    # 插入排序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1, count):
        key = lists[i]
        j = i - 1
        while j >= 0:
            if lists[j] > key:#每一轮的k对应以后,交换修改两个变量来进行。
                lists[j + 1] = lists[j]
                lists[j] = key
            j -= 1
    return lists

例子:


2、冒泡排序:

时间复杂度:最差、平均都是O(n^2),最好是O(n),空间复杂度是1

原理是临近的数字两两进行比较,按照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交换,

这样一趟过去后,最大或最小的数字被交换到了最后一位,

然后再从头开始进行两两比较交换,直到倒数第二位时结束。

python实现:

array = [1,2,3,6,5,4]
for i in range(len(array)):
    for j in range(len(array)-i-1):
        if array[j] > array[j + 1]:#注意是和相邻元素比较的。
            array[j], array[j + 1] = array[j + 1], array[j]
print array

3、归并排序:

时间复杂度:最差、平均、最好都是O(nlogn),空间复杂度O(n)

将已有序的子序列合并,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个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间有序。若将两个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有序表,称为二路归并。

归并过程为:比较a[i]和a[j]的大小,若a[i]≤a[j],则将第一个有序表中的元素a[i]复制到r[k]中,并令i和k分别加上1;否则将第二个有序表中的元素a[j]复制到r[k]中,并令j和k分别加上1,如此循环下去,直到其中一个有序表取完,然后再将另一个有序表中剩余的元素复制到r中从下标k到下标t的单元。归并排序的算法我们通常用递归实现,先把待排序区间[s,t]以中点二分,接着把左边子区间排序,再把右边子区间排序,最后把左区间和右区间用一次归并操作合并成有序的区间[s,t]。

def merge(left, right):
    i, j = 0, 0
    result = []
    while i < len(left) and j < len(right):
        if left[i] <= right[j]:
            result.append(left[i])
            i += 1
        else:
            result.append(right[j])
            j += 1
    result += left[i:]
    result += right[j:]
    return result

def merge_sort(lists):
    # 归并排序
    if len(lists) <= 1:
        return lists
    num = len(lists) / 2
    left = merge_sort(lists[:num])
    right = merge_sort(lists[num:])
    return merge(left, right)


4、堆排序:

时间复杂度:最差、平均、最好都是O(nlogn),空间复杂度 1

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若在输出堆顶的最小值之后,使得剩余n-1个元素的序列重又建成一个堆,则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这个过程称之为堆排序


def adjust_heap(lists, i, size):
    lchild = 2 * i + 1
    rchild = 2 * i + 2
    max = i
    if i < size / 2:
        if lchild < size and lists[lchild] > lists[max]:
            max = lchild
        if rchild < size and lists[rchild] > lists[max]:
            max = rchild
        if max != i:
            lists[max], lists[i] = lists[i], lists[max]
            adjust_heap(lists, max, size)

def build_heap(lists, size):
    for i in range(0, (size/2))[::-1]:
        adjust_heap(lists, i, size)

def heap_sort(lists):
    size = len(lists)
    build_heap(lists, size)
    for i in range(0, size)[::-1]:
        lists[0], lists[i] = lists[i], lists[0]
        adjust_heap(lists, 0, i)


5、快速排序:

时间复杂度:平均O(nlogn)、最差O(n^2),空间复杂度是O(logn)

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def quick_sort(lists, left, right):
    # 快速排序
    if left >= right:
        return lists
    key = lists[left]
    low = left
    high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lists[right] >= key:
            right -= 1
        lists[left] = lists[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lists[left] <= key:
            left += 1
        lists[right] = lists[left]
    lists[right] = key
    quick_sort(lists, low, left - 1)
    quick_sort(lists, left + 1, high)
    return lists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