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联新安:冲破“门槛”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天目新闻 记者 李圣娟 通讯员 赵允贤)在不久前举办的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泛联新安作为从事基础软件工具自主创新研发型企业,参展“互联网之光”博览会。

走近泛联新安展台,“基础软件提供商”“程序分析专家”十分醒目。作为国内基础软件工具的先行者,泛联新安2017年开始基础软件产品研制,对相关技术难点不断进行理论攻关与技术突破。基于智能程序分析、编译器技术、软件逆向分析、软件漏洞挖掘、高性能程序仿真等底层共用核心技术,已形成基于统一技术架构的丰富产品矩阵,其中软件安全测试类产品线,包含单个应用和解决方案,涵盖白盒测试、灰盒测试、黑盒测试,静态分析测试,源代码和二进制代码成分分析,软件供应链安全,模糊测试等工具,可以提供已知漏洞识别和未知漏洞挖掘的安全检测功能。

泛联新安的UniSCA软件供应链安全管理平台,可针对软件供应链安全的多环节提供安全检测和风险管理;源代码缺陷深度分析平台CodeSense,采用“大规模值流图分析”等技术,能够跨10级以上函数的隐蔽缺陷检测;智能模糊测试平台XFuzz,采用超线性加速并行技术,大幅度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国家安全关键应用单位已使用。

目前,泛联新安属于国内基础软件产品布局全面,拥有多款拳头核心产品,且主要指标处于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头部厂商,国产化软件测试工具类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三。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内厂商的必然题。泛联新安开发的支撑软件主要包括软件质量测试工具和软件安全测试工具两类。然而,国内市场中一方面国外的同类工具产品占据大头,市场垄断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开发支撑软件门槛重重。

泛联新安市场部副总经理田安东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开发支撑软件起码有四重门槛。首先是理论门槛,开发支撑软件研发需要综合运用编译器设计、形式化分析、程序分析等多领域技术,但国内持续开展这些方向研究的大学不超过5家,缺乏科研基础支撑。接着是开发周期门槛和应用(生态)门槛。底层工具的开发周期一般不少于3-5年,成熟后还有5-20年生命周期。并且单款工具在未形成矩阵之前,很难销售,用户一般倾向于选择国外厂商成熟、成体系的产品。攻克理论门槛、开发周期门槛和应用(生态)门槛三大门槛,从业人员需要很深的理论基础、领域知识和极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拥有这样综合能力的人才很稀缺,因此自然而然形成了最后一道人才门槛。泛联新安将继续秉持自主创新,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关关难过关关过。泛联新安研发的软件质量测试、软件安全测试、数字电路验证EDA三个系列产品,已经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被明确列为关键基础软件,为国产化的基础软件产品以及软件质量和安全测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所有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在军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金融、电力、互联网等领域积累超百家行业头部客户。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