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是erlang的三大特性之一,都说erlang分布式,最简单最直接的应用就是节点通讯。
问题来了,怎么节点通讯,节点连接可能很多人知道,如何在两个节点连接后进行本地与远程通信?这就是本篇所讲的内容。
下面是示例代码,完成2个节点的通讯:
A节点的代码:
-module(server_demo).
-export([start/0, rpc_call/2]).
start() ->
Pid = spawn(fun() -> server_loop() end),
register(demo, Pid), %%注册进程名字
ok.
server_loop() ->
receive
{msg, Pid, Msg} ->
io:format("receive msg ~p from pid ~p~n",[Msg, Pid]);
{rpc, Pid, Msg} ->
io:format("receive rpc ~p from pid ~p~n",[Msg, Pid])
end,
server_loop().
rpc_call(Pid, Msg) ->
demo ! {rpc, Pid, Msg}.
启动A节点:
erl -s server_demo start -hidden -name server@127.0.0.1 -setcookie 123456
-module(client_demo).
-export([start/0]).
start() ->
ServerNode = 'server@127.0.0.1',
case net_kernel:connect(ServerNode) of
true ->
io:format("connect server success!"),
%% 第一种通信方式:发信息
{demo, ServerNode} ! {msg, self(), "hello world!"},
%% 第二种通信方式:远程调用
rpc:call(ServerNode, demo, rpc_call, [self(), "hello2!"]),
ok;
_ ->
io:format("connect server fail!")
end,
ok.
启动B节点:
erl -s client_demo start -hidden -name client@127.0.0.1 -setcookie 123456
例子到这里就可以了,下面说说其中的erlang节点通讯的一些细则。
erlang节点通讯在实现上对用户是透明的,无需关心节点的内部连接和消息封包。通讯时节点是利用名字来识别,而进程也可以通过pid来识别。本地进程和远程进程可以无差别的使用消息的机制通信,这是erlang做的最为理想的地方。
很多人刚接触erlang节点通讯在强调性能性能,说erlang节点通讯没有socket通讯效率高。个人觉得,用起来爽,并且稳定性高更为重要,一定要自己用socket实现的场合很少,真到那时候,思考的问题或许就是,要不要用erlang的问题了。
erlang节点无法连接问题?
主要有3个:cookie、名字和版本问题
Cookie
erlang节点集群受到cookie保护,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cookie,而且任何节点要互联,必须保证是相同的cookie。所以,cookie像是一种授权认证,拥有许可的节点才能连接到erlang集群。
节点设置cookie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启动erlang时,带启动参数-setcookie 123456 将cookie设为123456
2. 启动erlang时不带启动参数,取默认cookie,存在~/.erlang.cookie文件
3. 启动erlang后,使用erlang:set_cookie(123456) 修改cookie为123456
名字
erlang节点是利用名字来识别,不允许相同名字的节点加入集群。
节点设置名字有以下2种方式:
1. 启动erlang时,带启动参数-name node_1@127.0.0.1 将名字设为node_1@127.0.0.1
2. 启动erlang后,使用net_kernel:start(['node_1@127.0.0.1',longnames]).设置节点名字
版本
erlang允许不同操作系统的erlang节点进行互联,但是不允许主版本不同的erlang节点进行连接。比如说erlang R16不能与erlang R17互联。
这里暂时只讨论cookie和版本、名字问题,以后有补充再更新。
参考:http://blog.csdn.net/mycwq/article/details/4037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