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幸在朝彻书屋聆听了鲁引弓先生的《小宅们》新书分享会。作者鲁引弓,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是热播电视剧《小欢喜》《小舍得》《小别离》的原著作家。分享会中,鲁引弓用十分生动、接地气的口吻,给我们介绍了书中的几个围绕“房子”展开的故事,贯穿了几代人对于房子不同的观念,给我们留下了对于生活的一些启发。
对于大多IT打工人来说,很多人都是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为了生活奔忙。要想在大城市成家立足,买房似乎成了大家都在追逐的一条路径。买了房就有家了吗?下面分享几个在分享会上印象深刻的几个小故事,来跟大家一同思考。
一个因房子诞生的生命
本书的主人公丁咚,从出生就与房子有着不解之缘。丁咚的父母认识不久,就为了赶上90年代最后一批福利房的末班车而闪婚。在丁咚出生后不久爸妈就性格不合匆匆离婚了,而离婚时双方争执的重点全落在那套房子上,最终把房子卖了,房款对半分。丁咚妈妈带着房款走了,留丁咚在爷爷奶奶家。所以丁咚从出生就痛恨房子,而自己却误打误撞做了房产中介,房子成了他谋生的饭碗。
一开始,他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小哥,在学习卖房的过程中,也学会了PUA,有时一不小心就看到了那些因房子而洒了一地的人性,反而让他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理解。
恋爱合伙人——寻找另半张车票
本书的女主人公雷岚,从小成绩优异,是海归精英。妈妈为了让她离开拥挤的房子的环境,卖掉了一套房供她读书,所以她总觉得自己“欠”妈妈一套房,迫切想要买房。可她只有一半的首付,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寻找另半张买房的车票。可她目前是单身,找不到男朋友买房,于是想到了和自己的闺蜜一起合伙买房。
“女女买房”也是现在社会的一个新现象,在过去买房基本默认是男性应该承担的责任,但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女生都渴望能够拥有自己的空间,有了买房的需求。而有些女性如果独自还买不起房,有几个女性朋友有同样的需求,girls help girls,就有了女性合伙买房的现象。在一些女生看来,女性比男性要靠谱,毕竟现在遇到渣男的概率可不低,就算买房的手续麻烦了点,还不如和闺蜜合伙买房。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中这种新的思想却不被老一辈认可,可可的父母就觉得,女性合伙买房,那以后结婚了,房子该怎么分?雷岚在闺蜜买房这条路没走通后,又想要寻求新的“恋爱合伙人”,与刚交往的男友合伙买房。等恋爱稳定谈婚论嫁再买房,房子就不一定买得起了,毕竟恋爱进度跟不上房价增长速度。恋爱成功即婚房,不成功则作为合伙投资项目,至少双方都得到了财富的增值。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当有房子之后,雷岚这两年挣钱、兼职、省钱、交男朋友,其实都是围着房子在转,男友受不了退出了,连她自己也觉得房子更像是自己的男友。“恋爱合伙人”的概念在买房上或许是一种捷径,但对于恋爱本身并不是。
新门当户对——结婚相当于新公司重组
丁咚的妈妈何医生,当初拿着半套房款,毅然南下深圳打工,几十年间在深圳买了几套房。后来,和一位何老师谈恋爱,甚至愿意为了何老师从深圳调回杭州,把深圳的房子都卖了来杭州买排屋。在何医生没买房之前,他们的婚姻受到了唐老师女儿的百般阻挠,女儿怕他们结婚后何医生会来跟她分房子,所以允许他们一起过却不许领证。唐老师也只能感叹,“年轻时怕孩子委屈不敢再婚,年老了怕孩子利益受损不敢领证”。而当何医生买了排屋之后,唐老师女儿态度发生了180°大转变,立马同意父亲领证了,因为她想把父亲的房子给卖了去美国定居,这样父亲领证后可以住何医生的房子。这下轮到何医生犯难了,美好的感情经过这番算计,这证领不领吧都不舒坦。
谈恋爱要讲究门当户对,在过去门当户对主要是看双方家庭条件职业背景是否匹配,在如今有些家庭还需要考虑对方是否有房子和房贷,结婚之后房子如何分配,是否要加上另一半的名字,是否参与还贷等问题,就好像两个公司重组需要考虑资产怎么重新分配,如何实现自己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house不是home——我心安处便是家
丁咚自己租了一个小单间,他称之为雨林小屋。在雨林小屋的家庭成员有绿萝、龟背竹、发财树、散尾葵…还有一只叫“松果”的小狗。半屋子的植物绿意盎然,把这个小屋装点成了破旧楼里的梦幻角落,让每一个走进小屋的人都大吃一惊。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有房子才有家,租的房子不是家。很多人因为房子是租的,就不好好打理,总觉得不是自己的。而这个成天跟房子打交道的中介小哥,通过卖房子,观察了无数家庭因为房子而牵扯出的爱恨情仇,得出了自己简单的人生哲理 —— 我心安处便是家。房子是租的,生活可不是租的
给予鲁引弓这个灵感的原型,是他在中山大学哲学系的一个师姐。师姐放弃了在广州的高薪工作,卖掉了房子,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海南五指山,带领当地黎族的村民一起种茶叶,开创了自己的茶叶品牌,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鲁引弓谈到去海南拜访师姐的时候,看到当地的风景极其漂亮,而师姐俨然一副农妇的模样,但口中说出的话确饱含哲理。“所有声音告诉你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到底有什么好急的?茶叶需要时间慢慢生长,才会有好味道。”这给了鲁引弓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house不是home,房子不等于家,那什么才是家?鲁引弓分享到,在上次分享会上,来了一个忙里偷闲高中生,小小年纪就觉得说自己要好好努力读书,将来好赚钱买房。国外很多年轻人眼里是有光的,但国内很多年轻人眼里都是焦虑和压力,压力的很多根源都在于房子,因为房子往往是很多家庭最值钱的东西。
人的起点和终点其实一样,人生可以有很多路径,中间很多人因为房子而走上了相同的路。其实正确的路径也许不止一条,当下的年轻人在面对房子面对生活的时候,或许可以有更多的可能,很多时候放不放下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很多人拼了命的赚钱买房,只是为了追求幸福的证据。如果房子变成了证明幸福的证据,为了追求这个证据丢失了自我丢失了爱,房子便不是家。只有心里有家,房子才是家。
AI能代替作家吗?
最后一点延伸,作为“小”系列畅销书作家,之前发表的作品,鲁引弓表示自己创作的速度都很快,多则几个月最快的只用一两个星期,但《小宅门》是他目前发表的作品中创作时间最久的一本。为了写这本书,他历时三年做了大量的调研,寻访了近50家中介公司,甚至为了更贴近新一代打工人的生活,去互联网公司“坐班”。
对于最近很火的AI技术,鲁引弓在分享中也多次提及到,他ppt里的插图是他尝试用AI画出来的,但书里的几个故事都是AI没法写出来的。本书中绝大多数的故事源于真实的案例,生活发生的逻辑是超乎想象的,每秒钟都在变换,人性的算盘更是难以计算的,AI写不出如此复杂的人性。
本书饱含了作者三年的心血,是他把自己投身进不同真实的人生去深入思考,提炼而来的故事,是对艺术和生活真诚的追求。我们看小说的过程,也是多一个思考的维度,把不同的人生过一遍,在此把这本《小宅们》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