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为民守初心——《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十周年

为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3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征信业管理条例》,《条例》对于规范征信机构和商业银行的信用信息采集、处理、使用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征信业规范有序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征信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1 人民群众征信权益有哪些?
(一)知情权

第十五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

第十七条:信息主体可以向征信机构查询自身信息,每年可以免费查询2次。

(二)同意权

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法律、行政法规公开的信息除外。

第二十条:信息使用者应当按照与个人信息主体约定的用途使用个人信息,不得用作约定用途之外的用途,不得未经个人信息主体同意向第三方提供。

(三)删除权

不良征信信息不会伴随终生,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如结清逾期贷款、履行代偿义务)之日起5年后,征信报告就不再展示。

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四)救济权

当您发现征信信息存在错误或遗漏的,可以申请征信异议。征信异议不收取任何费用。

当您发现征信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可以申请征信投诉或法院诉讼。

对于征信信息中非错误或遗漏问题,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

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第二十六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02 不良征信记录真的可以“洗白”吗?
目前,市场上有打着“征信洗白”、“逾期铲单”、“征信修复”等名义,声称可以花钱找关系“洗白记录”的行为都属于骗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均无权随意修改、删除征信报告中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

03 谨防“征信修复”骗局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 》中,“信用信息修复”是指企业因本身失信行为遭受行政处罚后,及时对失信行为进行纠正,相关机构对其信用信息开展修复管理,“信用信息修复”不适用征信报告,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市场上所谓的“征信修复”存在信息泄露、资金损失、涉嫌违法等重大风险。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业务不适用于《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 》,征信业务及其活动适用的法律依据为《征信业管理条例》。

04 如何维护我们的征信权益呢?
如果您的征信信息有误可以向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如银行)申请异议,经核查确认相关信息确有错误、遗漏的,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会予以更正。

如果您认为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侵害您的合法权益时,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依法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05 征信上有不良信息如何消除?
不良征信信息不会伴随终身,在您结清逾期贷款或履行代偿义务之日起5年后,征信报告就不再展示,出现逾期及时还款。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