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方法

原文:https://blog.csdn.net/ricohzhanglong/article/details/80668226

下面是简要摘编

实打实的技术,掌握了就是掌握了,没掌握就是没掌握,来不得半点虚假。

关注于技术纵然不可或缺,但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则会令你越走越好

方法论就是指导我们行事的一套理论体系,每个人每一天都在使用它,只不过很多人并未感知到它的存在。

接到一个新的功能需求时,有的人会选择立刻开始编码,写着写着开始发现问题,然后又修改代码;改完之后写了一阵,又发现有问题,然后接着改。看似快,但实则却会浪费不少时间。而有的人会根据功能需求首先进行设计,仔细思考这个新的功能需求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更好地实现,想清楚了,在纸上画明白了,最后才开始编码。这看似很慢的做法往往会带来更好的结果,而且总体时间会减少很多。这其实就是一种方法论的体现。

学习一项新技术时,不要在网上无目的的到处搜仔细阅读官方文档,采取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先从宏观上对所要学习的技术有一个总体的把控,然后再由浅入深地学习技术的各个组成部分,正所谓从总体到局部。花费了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各个局部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后,最后再从总体上审视这项技术,如果是一项重要技术,那么他还会花费足够的时间研究技术底层的源码与设计

两个要点:任务分解与保持节奏

(1)任务分解

比如我们制订了一个月的开发任务,我们需要对这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细粒度的划分,明确每一天,每一周要完成哪些工作,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每一周的里程碑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开发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行。

开发会由于产品的不断修改而导致各种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制订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变化。如果没有良好的计划与任务分解能力,那么每天萦绕在你脑海中的总是这个待完成的任务整体,你丝毫体会不到一天工作下来对于整体任务的推进程度如何。

(2)保持节奏

非是那种比较简单的工作;很多时候,很多任务,我们是根本不可能一下子搞定的。这时就需要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节奏,平稳地完成每天的工作,按照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行。

举一个实例。一般来说,一本技术图书的翻译周期是3-4个月,按照预先设定的节奏每天翻译几页,这样看起来其实每天翻译的工作量并不大,1-2小时而已,但只要每天完成了这些工作,就不会造成翻译工作的拖延;同时,为了预防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比如说生病、状态不好就是不想工作、工作比较忙等),我都会预留一些缓冲时间(这是不是又与Java IO中的缓冲区一样呢)。通过这样有节奏感的工作,我会确保翻译工作的不拖延,同时每天又不会感到很疲倦。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